1625冰封帝国-第3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浮桥。
曹县,去徐州、归德府都很近,是大后方的上佳之地。
浮桥上木板经过船只、铁链、铆钉固定后,可并排行驶十匹战马当然了,通过浮桥时依然摇摇晃晃,骑在马上自然不行,还是要牵着马走才行。
就在尼堪带着大军在归德府停留时,北边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东边的徐州、南边的亳州。
眼下,归德府南面属于南直隶的范围,包括亳州、宿州、睢宁一带都是属于徐州总兵、五军都督府左都督、东平侯可怜刘泽清,原本这个爵位是属于他的牟绶的管辖范围。
而这一带,除了亳州是从河南仓皇了南下的原河南总兵许定国以外,都是牟绶的亲信在把守。
在得知瀚海军大举南下后,牟绶坐不住了。
这一日,他亲自带了一百五十骑,还有自己的女婿、徐州分守参将、勇将邓九韶,自己的第四子、号称“赛吕布”的游击将军牟国俊从徐州出发了,他的目的地是亳州。
以侯爵之尊,竟然要亲领亳州巡视,今年五十二岁的牟绶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自从许定国从河南退到亳州后,几乎将亳州全部祸害,由于粮饷缺乏,他隔三差五就将自己的手下放出去劫掠,他倒不像袁时中,只劫大户不扰小户,他是大户小户通吃。
于是,在他驻守的这三年,整个亳州又成了“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河南,上书弹劾他的奏折像雪片似的飞向南京,不过南京朝廷为了稳住他,都将奏折压下了,为了避免让他继续劫掠,还勒令牟绶向他稳定供应军粮。
在此时的江北四镇中,实际上要以牟绶威望最高,让他来压服许定国也是最好的安排。
当然了,原本许定国是受凤泗总兵、广昌候刘良佐管辖的,不过最终还是孙传庭提醒朝廷,“如今刘良佐之弟刘良臣已经在辽东投靠瀚海军,再让刘良佐与彼等接壤不妥”,故就在前不久才将亳州划归牟绶管辖。
牟绶想要亲自去亳州视察,还有其它的原因。
许定国虽然暴虐,不过手下军卒的战力还是相当可以的,但他只有三千人马,朝廷让他镇守亳州,看上的肯定不是他这三千兵马,河南与亳州之间一马平川,几乎无险可守,区区三千兵马根本守不住。
以前河南在李自成大军的肆虐之下,各地“义军”也风起云涌,纷纷响应,其中少林寺出身、登州人李际遇也是其中相当有势力的一股,李际遇最后接受了明廷的招安,被划到当时河南总兵许定国的名下担任副总兵。
与袁时中、宫彩一样,李际遇的部队也是拖家带口的,他号称有一万青壮,身后自然跟着三四万家属。
李际遇武艺高强,尤善棍棒,他在投靠自己的农户中挑选了三千人习练长棍,几年后虽然比起官军精锐力有未逮,不过在与各路义军相比也算是相当了不得了。
三千长棍兵,加上七千武器驳杂的青壮,便是许定国除了自己的三千步骑之外最大的依仗。
何况,这两人在历史上都毫不犹疑投靠了满清,这观念不用说还是相近的,于是,两人便牢牢捆在了一起。
许定国将亳州祸害一遍后,倒是让李际遇的家属捡了个便宜,亳州附近上好的田地全部便宜了他们,不过也幸好有这些田地,才让区区亳州之地养活了如此众多的丁口。
牟绶是得知归德府的流贼全部投降了大夏国才亲自出发前来的,如果单单只有许定国,他认为此人虽然不堪,不过投降大夏国却不见得,但那贼寇出身的李际遇却不能掉以轻心。
第二十四章 挺进中原之二:爱恨仇杀(2)
就在牟绶西巡时,在北面的归德府一带,有一支小部队也南下了。
为首竟然是袁时中和赵应元。
前面说过,以前袁时中的小袁营在李过的逼迫之下先后东去、南下,就曾祸害过许定国和李际遇,当时小袁营手里有十几万丁口,不是许定国和李际遇能够抵御的,故此,彼等只能目送袁时中“饱掠而去”。
何况,整个亳州是被许定国和李际遇两人掠过一遍的,袁时中来了只能抢掠他二人的,这也是他两人对小袁营恨之入骨的原因。
不过,此时,这两人带着大约百人左右的队伍南下,就不怕许定国他们报复?
非也。
前不久,当许定国得知瀚海军大举南下时,这心里便起了投靠他们的心思,当他与李际遇商议过后,两人一拍即合,当即向归德府派出了使者,尼堪略一思索之后,便命令熟悉亳州的袁时中带着赵应元南下去接洽。
原本被许定国恨之入骨的“毛贼”袁时中摇身一变成了大夏国的使者,许定国若是知道了,恐怕也笑不出来吧。
当然了,除了袁时中、赵应元两人,灰衣卫的大头目噶里也跟着,一百多人里面,除了袁时中的精锐,剩下的全是灰衣卫以及尼堪亲军。
于是,两支小部队一个向西、一个向南,目标都是许定国,但蕴含的心思却不同。
亳州,风云再起!
噶里等先到了已经掌握在瀚海军手里的鹿邑县,然后再从那里出发,到了那里又补充了宫彩麾下一百多出身于榆园贼的骑兵,为首的却是一个彪形大汉,名唤张七。
话说这张七,若是放在原本的历史上,清军南下时榆园贼已经发展成一支强大的武装,清军可是花了好几年功夫才扑灭,榆园贼利用树林、地道与官军周旋,很是让明军、清军吃了不少苦头。
他们是地道战的先驱,最后清军采取了烟熏火燎、灌水等手段才最终剿灭他们,不过这一世,榆园贼自然有,不过并没有发展到大规模挖掘地道的地步,人数也不多,最后还是投奔宫彩了事。
“榆园贼”本来是拥戴明朝宗室为王以反清为目的的大起义,如今没了清军,也没了剃发易服的命令,彼等就是想闹也闹不大,何况瀚海军自从来到鲁西南之后,打土豪分田地,干的活计与彼等相差无几,彼等又如何闹得起来?
于是,在原本历史上挖掘的纵贯鲁西南榆树繁茂地区几百里的地下交通道在这一世只挖了几十里便偃旗息鼓了。
在瀚海军剿灭榆园贼的战事中,大部分投靠榆园贼的农户都投降了已经有田地分了,还窝在地下当耗子作甚?
连榆园贼的头目任七、范慎行也回家种地去了,就只剩下行伍出身的张七投了宫彩,最后来到了鹿邑县。
张七跟着宫彩,原本是想大展拳脚闹腾一番的,没想到彼等投靠袁时中后基本上都窝在归德府,并没有多少让他大展拳脚的机会,没多久又发生了李自成斩杀李岩的事情,此时,原本对李自成“万分敬仰”的张七也灰心懒意了,便在鹿邑县整日喝酒赌博。
得知宫彩投降瀚海军后,张七想来想去,觉得这也不错,思忖着大夏国迟早要一统全国,自己是夜不收出身,没准还能捞着一些战功,于是当赵应元等南下时他主动向噶里示好。
张七此人,灰衣卫自然知晓,噶里答应了他,还让他带上一直跟着他的一百多榆园骑兵一起去亳州。
鹿邑县与亳州都在涡河岸边,两地相距仅仅五十里,而涡河是淮河的第二大支流,历史上,涡河可是连接河南与南直隶的重要水路,通过此河可直达黄河,如今却分属于不同省域管辖。
说来也奇怪,原本久旱无雨的中原大地在北境三省改朝换代后,连带着也风调雨顺起来,鹿邑县附近都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加上有涡河的灌溉,宫彩和张七的部属早就在此地种上了粮食,今年若是不出意外的话又是一个丰收年。
对于大夏国将要在河南省实施的重新分配田地,张七并不十分在意,在他心目中,在战场上杀敌立功才痛快,而宫彩的部属已经答应全部迁往那甚安西,张七就更加不关心了。
张七原本是刘泽清手下的夜不收,曹县人,夜不收出身,又是刘泽清的老乡,世袭军户出身,武艺高强,善骑射,按说应该很受刘泽清重视才对,不过他却加入到了榆园贼行列,可见刘泽清在山东一带名声臭到了何等地步。
有了雨水的滋润,原本赤地千里、风卷野草的景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前几日刚下了一场小雨,当噶里这三百骑在通往亳州的官道上疾驰时,卷起的灰尘并不大。
那张七身材极为雄壮,赤面长须,约莫三十出头,腰间一左一右挂着箭囊和弓曩,那是一把浑身漆黑,弓尾雕刻着云纹的开元大弓,看那规制,至少有两石力,在他的身前横放着一把大刀,那把刀长约两米,刀身制式与闯营里那种骑步两用的大刀很像,不过刀柄却长出许多,但又比这个时代有些骑兵将领使用的马上用的长刀不同一种青龙偃月刀的弱化版,明显要短一些。
噶里试过这把刀,至少有二十斤重,张七却能用单手拿着冲阵,显见得是一员猛将,不过在瀚海军里,像这样的猛将不要太多,况且,随着短铳、弗朗机铳等骑兵用火器的出现,你就算有万夫不当之勇也没用。
饶是如此,尼堪对于张七这样的人物加入还是高兴得很,还让他陪着噶里一起南下去亳州。
五十里的路程,骑兵快的话,一个时辰也就到了,不过由于许定国、李际遇都将自己的幼子押在了尼堪那里就跟历史上许定国将自己的儿子全部压在豪格那里一样,此去亳州,无非是与彼等谈条件而已,并不需要厮杀,故此,有三百骑也足够了。
三百骑大摇大摆,以中等速度向前迈进,大约花了一个半时辰才看到亳州城墙。
此时太阳在西边几乎要完全落下了,正是一日之中较为凉快的时候,众人都很高兴,不过噶里却是心里一惊。
不远处也驶来一队骑兵,当先一人年约五十许,全副武装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颌下一蓬花白夹杂的长须,一左一右两名年轻的将领,左边那位身材雄壮,右边那位身材颀长,英俊挺拔。
对赵应元、袁时中来说,明军在他们眼里并没有什么两样,不过在噶里这位灰衣卫大头目眼里却是不同。
那老者一身山纹甲穿在身上,他左侧的将领身后却背着好几面令旗,还举着一杆大旗。
按照明军时下的规制,像这样身背令旗,还是多面的情形只会在一种情形下出现,那就是受封为伯爵以上爵位的勋戚武官才能拥有,像这样的武官,手底下可以拥有多名总兵,而普通总兵的亲兵身上只能背一面旗帜。
关键是那面大旗。
“钦封东平侯牟”
牟绶!
噶里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
此次南下,虽然是联络许定国,不过众人都是寻常明军的打扮,但没有打旗子,前面的那名老者自然就是牟绶了,实际上他比噶里早一日抵达亳州,抵达后当日并没有什么动静,由着许定国陪着用完晚饭后就睡下了。
不过第二日一早,他便拉上许定国出发了,在亳州靠近归德府的地方四处巡视,巡视了整整一日,这一日下来他才发现情况很不乐观,在靠近北面的夏邑县、西边的鹿邑县附近,亳州都设有军堡,不过许定国到任后却全部撤掉了,将所有军卒全部撤到了亳州城里。
“亳州附近都是一马平川,设置小小军堡完全无用,还不如多派夜不收,加大巡查力度”
这是许定国对牟绶说的话,牟绶听了之后没有说话,他决定眼见为实,今日转了一圈后他觉得许定国说的有些道理,便没有多说什么,正想从西门入城,恰好碰到了噶里一行。
作为联络许定国的使者,噶里的队伍里自然有许定国的人,那人见了赶紧越众而出前去向许定国见礼。
在牟绶的大队里面,许定国也带了一百骑,其中有他最为信任的勇将、自己河南总兵麾下仅仅五百骑的将领庄子固,别看他只有五百骑,却已经是一个参将了。
当许定国见到噶里一行时,先是吃了一惊,不过见到自己的人从队伍里出来了,便笑着对牟绶说道:“那是李际遇设在边境的巡骑,赶巧了,他们也回来了”
牟绶点点头,不过当他发现那身材惊人的张七时不禁愣住了,那人是寻常明军装束,不过身边的大刀、弓箭无一显示出此人是一员勇将。
“将那人叫过来,本侯有话要问”
许定国一听不禁大惊,那人他也不认识,若是露出了破绽可如何是好?
此时的许定国,并不是历史上在睢州一带作威作福的许定国,当时由于高杰从陕西逃出来时劫掠了睢州一带,还将许定国的家属杀死不少,故此,许定国此后便与高杰成了大仇当然了,劫掠惯了的高杰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结果被许定国所杀,几乎彻底决定南明小朝廷的命运,因为在当时的江北四镇中,以高杰的战力最强,还在黄得功之上。
许定国打的主意是暂时将牟绶蒙骗过去,等牟绶回徐州了,自己再投降瀚海军,最后如何行事就一切以瀚海军马首是瞻,在这之前,少惹是非为好。
张七听说眼前这老头要见自己也没有多想什么,在戏里,一员老将乍逢年轻的勇将自然是欣赏的。
不过他错了,现实是很残酷的,牟绶叫他是因为他依稀见过张七,而在他的印象中,张七就是流贼!
在张七出发前,噶里也对他说了一句。
“趁其不备,杀死那老头!”
张七一时有些迷糊了,半晌,才慢吞吞地策马朝牟绶奔去。
第二十五章 挺进中原之二:爱恨仇杀(3)
前面说过,张七的长刀横放在身前,两米长的兵器随便横放自然不行,于是他在自己的马鞍鞍桥前端安装了一个锁扣,设置有一个装置,平时将长刀锁在鞍桥上,需要用时用大拇指一掰就能将锁扣打开,进而取出长刀。
此时,两支都是三百人规模的骑军队伍里,不少人的心里都泛起了波澜。
先说牟绶那边,他的女婿、中营统领邓九韶见来人骑着马直冲过来,不禁皱起了眉头牟绶可是钦封的东平侯,常人见了那应该赶紧下马跪拜在地才是,不过老爷子喜欢悍勇的武将,有时候也不会在意这些。
饶是如此,为以防万一,他也将自己身后背着的长约一丈的马槊拿了下来。
邓九韶,牟绶从小收养、一直放在军营里历练的,一身武艺已经青出于蓝胜于蓝,骑射的功夫、马槊的水平在此时的明军里面名列前茅。
历史上的牟绶若不是鬼使神差到了湖南,跟那桂王朱由榔在一起,手底下没了兵马,若是还在江北,其威望、实力还要超过黄得功等。
而另一旁牟绶的四子牟国俊也将手中的大戟拿了出来他自号“小吕布”肯定也是用戟的,不过却不是演义里的那甚方天画戟,那样的大戟在真实的历史上只能在仪仗队里出现,真想用在战场上,操练起来太麻烦了。
他这把大戟倒是与瀚海军常用的虎枪有些相似,一尺长的锋刃,与戟杆相连的地方却是一把双面开刃的匕首,匕首固定的戟杆上,与锋刃呈垂直状,这样的大戟可刺、可砍,还能格挡,与虎枪有异曲同工之妙。
他这把大戟长度也是一丈,重达十五斤,这牟国俊看起来斯俊秀,实际上也是一把好手,就在弘光朝新立不久,他便在南京考中武进士,最后他依旧选择了武官。
“天下板荡,正是武人驰骋之际,岂能皓首穷经于故纸堆?”
这是牟国俊的原话,据说当时的皇帝朱慈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