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5冰封帝国-第3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况,此时白鹤鸣手底下一些忠于他的骑兵也围了上来。
没有悬念,最终白鹤鸣成功说服了这一百骑,并撺掇他们北上了,至于任继光,他也郑重其事朝他的尸体拜了几拜,大声哭道:“老任,不是我翻山鹞子诚心想害你,而是为了大家伙好,你去了阴曹地府,赶紧去奈何桥喝孟婆汤吧,放心吧,每年你的祭日我会为你上香的”
就这样,白鹤鸣不仅成功劝服了任继光的亲兵,还劝服了他手下的五千大军。
回到洛阳,刘希尧发出命令后,等了三日依旧没有白鹤鸣的身影,他不仅急了,因为此时喀克笃礼的大军已经开到洛阳附近了,他身边还有一万人,若是以这一万人投降瀚海军,他还是能在那边谋一个好职位的。
他可是听说了,大夏国那边,对于投过来的人,只要没有大错,比如屠城等劣迹,多半会安排继续当官,不过是要到辽东“学习”半年而已,像以前赫赫有名的吴三桂都去那里学习了半年,自己自然也可去的。
再过了两日,他终于见到了白鹤鸣的身影,在一个令他怒火万丈的场景下。
白鹤鸣带着他自己以及任继光手底下的一万步骑跟着从东边过来的阿林阿军团来到了洛阳!
此时,白鹤鸣击杀任继光,兼并了任继光军的事情终于传到了他的耳朵。
这下可好,刘希尧原本是想等到白鹤鸣到了一起向瀚海军投降的,故此,对于瀚海军的招降并没有立即答应,现在倒好,自己成了“负隅顽抗”的对象。
何况,如果是此时投降,岂不是落到了白鹤鸣这小人的后面?
又想到,“自己的家眷都在西安,此时多半随着闯王进入到了湖北,娘的,老子窝囊一世,干脆硬气一回!”
于是,他竟然下令死守,还对手下号称:“洛阳坚固,制将军李过的援军正在路上,只要坚守十日以上,必定能等来援军!”
于是,惨烈的攻城战开始了,对于阿林阿来说,让自己的步军去蚁附攻城他想都没想过,大手一挥,逼着白鹤鸣上了。
白鹤鸣也很干脆,他让自己的手下分成了五拨,每一拨两千人,不分昼夜攻打洛阳城。
不过,每次当他指挥攻城到一半时,阿林阿都叫停了进攻,然后让另外一拨人马上,就这样反反复复,周而复始,在五日之后,白鹤鸣的万人大军中所有的人都参与了战斗,不过伤亡却控制在了三千人左右。
此时,阿林阿才彻底叫停了进攻。
白鹤鸣不仅长舒了一口气,忙问道:“大将军,兄弟们再努一把力,眼看就要拿下洛阳城了,为何突然不打了?”
话说当白鹤鸣向阿林阿投降时,阿林阿就已经了解了事情的全部经过,对于这样的人,按照瀚海军惯有的做法,肯定是不予投降的,就像以前的耿仲明一样吧,不过他在飞马禀告了尼堪之后,尼堪却接受了他的投降。
至于接受投降的原因尼堪没说,不过既然皇帝下命令了,他也不得不接受,这次让白鹤鸣跟着攻打洛阳,此时见白鹤鸣问他,他心里暗骂:“这厮恐在心里骂我,面上却装着无事似的,这样的人物,还真是了得啊”
又想到,“皇上能接受洪承畴、范程、佟养甲等人,已经说明眼下的情形与以前大不一样了,何况眼前这位白鹤鸣?算了,不管了”
便说道:“本将看你部虽多为青壮,不过一看都是新募之卒,没有经历过战事,自然要历练一下,如今历练了三日,差不多了”
白鹤鸣心头的大石落地了,“那这城池?”
阿林阿笑道:“如果你是刘希尧,你会怎么做?”
白鹤鸣说道:“如果我是他,一早就打开城门投降了,何以沦落到如今的地步?”
阿林阿说道:“你说得对,刘希尧一开始是准备投降的,不过在得知你先他一步投降后,这心里的恼怒可想而知,激愤之下便动了意气,三日过后,他肯定知晓自己已经无路可走了,你看吧,不出两日,他肯定会主动投降的”
白鹤鸣心里一惊,“自己这点破事被人家看穿了,今后不好立足啊”
阿林阿瞧了他一眼,“将军勿忧,你可知晓是谁接受你的投诚吗?”
白鹤鸣眼睛一亮,“不是大将军您吗?”
阿林阿却摇摇头,“是皇帝陛下,他亲自批准你的投诚的”
白鹤鸣终于完全放心了,“想不到我白鹤鸣的名字竟然到了大夏国皇帝那里”
赶紧朝北跪下道:“我白鹤鸣对天发誓,从即日起,永生永世追随陛下,若违此誓,就如此箭!”
他掏出一根箭枝将它一折两段!
不出阿林阿所料,在几日的攻城战之后,刘希尧终于冷静下来了。
“老子这是作甚?何必与翻山鹞子那厮怄气?那厮本就是一个吕布似的人物,三姓家奴而已,与他一般见识岂不污了我乱世王的英名?”
至于投降大夏国后自己何去何从,他也懒得想了。
“自己才三十五岁,有大把机会娶妻生子”
他投降了,还是老套路,肉坦负荆而出,阿林阿自然也没有过多自怪他,痛快地接受了他的投降。
刘希尧投降后,整个河南省就只剩下正逃亡南阳府的辛思孝以及归德府的小袁营袁时中了。
而到了眼下这个光景,以前赫赫有名的革左五营便烟消云散了,刘希尧的右翼营投降后便全部转为地方部队,暂时驻守在河南,等到瀚海军拿下长江以北之地后他们才会接受进一步的整编。
第二十一章 挺进中原之二:小袁营(上)群寇云集
归德府城。
原知府衙门所在的后院,一个按照江南山水风格建造的凉亭里,有好几人正在那里喝酒,期间,吆五喝六的酒令不断传来。
此时已是五月初了,热气,也开始肆虐归德这一带了,初夏时分,在凉亭里喝酒作还真是人生一大快事。
凉亭里坐着五人。
时人以北为尊,坐在首席的是一位年约三十出头的汉子,身材中等,面色蜡黄,马脸、吊梢眉、三角眼,眉眼之间不时闪出精光,颌下一抹老鼠须。
袁时中,在原本的历史上他被李过所杀,这一世却活得好好的,还成了大顺军所属的河南节度辖区归德府的镇守使。
其左手位坐着一位面相和气,看起来像一个商人模样的汉子,约莫四十上下,穿着一身员外服,不熟悉的还以为此人是一个地主老财。
宫彩,明末鲁西最大的一股“义军”头目,原本在嘉祥一带活动,瀚海军占据山东后不敌阿克墩大军窜到河南,跟着他窜入河南的还有鲁西大大小小的榆园贼多股,其手下青壮连带家属也有五六万,是眼下仅次于袁时中的人物。
袁时中的右手位坐着一条大汉,乃是鲁西除了宫彩以外另外一股“傅家楼”义军的首领。
马应试,起义后接受了大顺军掌旅的职位,同样在阿克墩大军的进剿下裹挟了不少榆园贼和鲁西百姓逃到了河南归德府。
宫彩的下首坐着一人,却是以前被李自成命令去青州接管政权的赵应元,由于瀚海军的介入,这厮的任务自然失败了,退到河南后,大顺军上下已经将他忘了,加上他本就是贺一龙手下的将领,想要去西安找找门路也行不通,于是,干脆就近投了袁时中。
马应试的下首坐着一个庞大和尚,生得五大三粗,一根硕大的禅杖正靠在他身后凉亭的柱子上,浓眉大眼,一蓬络腮胡子很有威势。
翟五和尚,鲁东一带义军的领袖,先是在栖霞跟着那些矿主与瀚海军作对,最后眼见情势不对赶紧溜了,趁着瀚海军尚未接手鲁中、鲁西,先后投靠了赵应元、宫彩,最后又独立出来了,他代表的是鲁东“义军”。
经过三年的清剿之后,山东省境内大大小小多如牛毛的盗匪、“义军”、闻香教余部为之一空,南面又是明国的地盘,是不会让彼等南下的,于是彼等便打着“义军”的旗号西进了,还全部投靠了袁时中。
还别说,在明末河南众多的义军中,袁时中还是颇讲义气的一位,他对自己的势力,除了粮食、青壮紧紧抓在手里,对于其它的,比如金银钱财、女人等不太看重,这也是上述这些人愿意投靠他的重要原因。
在原本的历史上,除了早死的袁时中,这些人在清军南下后多半与之战斗到最后,全部不屈而死。
当然了,像归德府这样鱼龙混杂之地,作为大顺国皇帝的李自成也不是瞎子,他肯定安插了暗探,不过是关键时候未到没有出现罢了。
对于这一点,身为归德府最大地头蛇的袁时中也明白,不过以他的眼光却分辨不出来。
今日,他将众人从各自的驻地召到府城,自然是有大事相商。
而这些人也全部来了,不过就算袁时中再讲义气,必要的防备还是要的,这些人不约而同地将自己手下的骑兵全部带过来了。
仓皇逃到归德府,彼等也不大可能拥有太多的骑兵,有的还是一头骡子,说是骑兵,恐怕只是比步军强一点罢了。
饶是如此,每人身边都有至少百人左右的亲信,这些人都是以前的明军官军出身,通军略、会武艺,加入到这些人的部队后立即受到高度重视,最后都成了亲信家丁,对于这些人,抢到的钱财、女人可以优先挑选,也算是一个不小的诱惑了。
这里面,赵应元的身份可能更为特殊一些,他是山东人,还是后世满清的山东巡抚王鳌永的家丁,会武艺,跟着王鳌永也识了几个字,加上曾是贺一龙的亲信,算是眼前几位中少有的有些见识的人。
赵应元不到三十岁,面容沉静,棱角分明,留着短须,略显黝黑的面目上,右眼睑附近有一处一寸长的伤疤十分醒目。
逃到河南的诸人中,就数他的兵马最少,没有家属,全部是壮丁,不到一千人,不过战力却最强,他这千人,多半是在李自成杀了贺一龙之后原属于他的部下暗中汇聚到赵应元麾下的,以革左五营的威势,这些人自然不弱。
何况,赵应元他们从青州附近一路退到河南时,几乎将自己的麾下配齐了马匹,也就是说,赵应元的手下虽然只有千人,不过都是骑兵。
千骑左右,在如今大顺国虽然成立了许久,但依旧保持着“义军”特色的归德府众人中算是相当不错了,也就是地头蛇袁时中比他更强一些,他的手下有接近三千骑。
说到这里,读者可能要问了,以瀚海军的威势,为何还让山东境内的贼匪逃到了河南?
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比如,阿克墩刚刚抵达山东时,手底下只有一个军团,区区一个军团想要遮护整个山东肯定办不到,再者,让步彼等去河南祸害大顺国也是应有之意。
当然了,以大夏国目前的规制,在这些“义军”中,其中肯定有上下其手的机会,他们有没有抓住那就是后话了。
就在刚才,袁时中向众人说了当前河南的形势以及大夏国招降的事情,众人都没有说话。
袁时中也没逼着他们表态,自己都是首鼠两端,何况他们?
干脆喝起来再说,等酒过三巡都有些微醉时,正是开诚布公的时候。
果然,只见那马应试说道:“没的说,袁大哥说甚就是甚,我马应试跟着就是了”
马应试的驻地在睢州,与刘希尧的防区挨着,他是正式接受过大顺职的人物,手底下也有近三千人,还都是壮丁,他这么一说,袁时中不禁有些高兴。
“都说马应试是李自成派到自己身边做探子的,没想到竟然是这样的人物”
他暗暗想道。
“不去”,那翟五和尚却是坚决发对,因为在栖霞矿场战事里,他的结拜兄弟于七被瀚海军杀了,在他心目中,自己便是与瀚海军有不共戴天之仇。
袁时中说道:“那翟五兄弟意欲何往?”
翟五却摇摇头,“俺说的不是不投靠大夏国,而是不去那甚安西,听说还在万里之外,那不是发配是甚?若是就近在河南或山东安置,本和尚忍忍也就算了,想要发配到如此远的地方,千万莫提了”
这也是袁时中犹豫不决至今的原因,他听了也没说什么,便将目光望向宫彩,他的势力在归德府可是仅次于自己啊。
“掌盘子”,宫彩诨号“及时雨”,一方面是因为仰慕宋江当然了,只能是评书里的宋江,二来原本在嘉祥一带也是乐善好施的,否则他以区区小商贩之身,也不会被众人推举为领袖。
其实,在袁时中的判断里,此人是最有可能倒向大夏国的,因为此人最佩服宋江的不是及时雨,而是招安。
“我与大和尚的意见一样,招安可,发配,那时万万不能的”
袁时中不置可否,将目光投向了赵应元,他的势力最弱,不过一千骑还是相当不错的,若是能将他彻底拉到自己这一方就更好了。
眼下赵应元镇守虞城,翟五和尚镇守夏邑,宫彩镇守鹿邑,马应试镇守睢州,剩下的都是袁时中自己的地盘。
“我愿意投靠大夏国”
没想到赵应元倒是很坚决。
“也许是他手底下都是骑兵,没有家属羁绊,肯定不会迁徙到那遥远的安西吧”
见众人都表明了态度,袁时中也有些举棋不定,半晌他说道:“诸位,你几个先喝着,我去去就来”
等他转身走向外院时,只见马应试的眼神闪了一下,而此时,宫彩、翟五和尚喝的正欢,不过他这个眼神却被赵应元瞧见了。
没多久,见袁时中半天没来,马应试说道:“我去瞧瞧,怎地去了这么久?”
赵应元说道:“正好我要去茅厕,就与你一同去”
马应试瞪了赵应元一下,此人依旧是笑嘻嘻的,马应试心想:“此人到底是哪一方的?按说出自革左五营,也是老义军出身了,若是没有贺一龙的事情,此人绝对值得信任,可惜”
人家要去外院上茅厕,自己难道还能阻拦不成,便没理他,当先一步走了出去,马应试看着赵应元进了茅厕之后才转身来到一间厢房附近。
那里面,正有说话声传过来。
“无论军民,全部迁到安西,这是皇帝陛下钦定的,不可更改”
只听得里面有人在大声说话。
“可是他们都不愿意啊,若是在河南就近安置就好办了,大家都愿意加入大夏国”
这是袁时中的声音。
马应试看向茅厕方向,突然从那里传出了呕吐的声音,他的脸上不禁露出了轻蔑之色,“一个山东汉子,又是贺一龙亲信出身,竟如此不济?”
半晌,他咬咬牙,将那厢房的房门推开了。
此时,他的左手拿着一把已经上好弦的手弩,右手则握着一把大刀一把闯营亲信将领才有的大刀!
第二十二章 挺进中原之二:小袁营(下)刀光剑影
屋子里,除了袁时中以外,还有一人,年约二十许,书生模样,留着如今在大夏国时新的“和尚头”,正是大夏国派过来的说客。
马应试手里的短弩一下对准了他,在袁时中出声喝止之前扣动了扳机!
如此近的距离,就算一把短弩,其蕴含的动能也不是区区人体可以阻挡的,不过当马应试射出这支弩箭后却发现弩箭并没有深入到体内,而是直射进去了约莫一寸左右的深度。
“娘的,还有甲胄”,马应试骂了一句,左手扔掉短弩,右手的大刀便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