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5冰封帝国-第3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寨,我让桃花石带一千骑跟着你等去,一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罗继志赶紧谢过了此去察里津至少有五百里,一路上虽多是契丹联盟的地盘,不过与以前的喀山汗国部落、诺盖人部落犬牙交错,自己有三千骑自然不会怕彼等,不过有耶律桃花石在,多少会少一些麻烦。
这里提一下,察里津,此时控制在俄罗斯人手里,城里有督军,不过守卫察里津的主力正是上次败在瀚海军手里的诺盖人头目达尔汉,他也是在阿提拉河伏尔加河中游最大的草原部落,而察里津以下直到里海,都是土尔扈特部落的地盘,罗继志队伍里还有朋楚克,也就是那位当今土尔扈特部落彼等已经自称汗国了大汗尔岱青的长子。
察里津,后世的名字响亮的多,先后叫过斯大林格勒、伏尔加格勒。
此时,它是以前留里克王朝伊凡三世对付克里米亚汗国的前哨之一,罗曼诺夫王朝接手后,保留了他的前哨地位。
五日后,大队抵达了察里津没有办法,一行中还有大量的马车,只能沿着有桥梁的地方通过,而察里津便是阿提拉河上不多的有桥梁的地方,当然了,彼等修建桥梁多半也是为了收税的需要。
罗继志西进的事情,如此大张旗鼓,自然瞒不过俄罗斯人。
眼下,负责整个萨日德格山以西以及南部草原地带事务的正是彼等的彼尔姆督军切尔卡斯基,一个以前沙皇的亲戚,现任沙皇,刚刚十七岁的阿列克谢的舅爷爷。
切尔卡斯基得知消息却是长叹一声。
阿列克谢上台刚一年,如今大权都掌握在他的老师莫洛佐夫手里,就算俄罗斯人想要打主意也是力有未逮,主少国疑,能稳住现有的疆域就不错了,即使他将讯息报上去,如今俄罗斯的重兵都布置在与瑞典王国、波兰王国接壤的地方,想要抽调兵力前来对付这支胆大妄为西进的“孤军”,别的不说,最少需要两个月。
两个月,彼等恐怕已经从特兰西瓦尼亚回来了。
不过他并不甘心罗继志等就这样大大咧咧从至少在表面上属于俄罗斯国土的地方通过虽然目前包括俄罗斯在内整个欧洲并没有明晰的国家、国境概念,俄罗斯想要达到这种程度,还要等到阿列克谢沙皇在位几十年之后才行,此时的他们,对于自己国内有多少人,多少土地,边界在何处也只是一个大概。
阿列克谢,成为俄罗斯帝国历史上颇有作为的沙皇之一,还有等到五年以后。
于是,他将这个讯息传给了正在萨马拉附近的阿明和在察里津的达尔汗,至于这两人会如何做他就不关心了,反正能给大夏人带来麻烦就是了。
他最希望阴险狠辣的原喀山鞑靼人阿明能出手,对于相对憨直一些的诺盖人达尔汗他倒是没什么想法。
不过事情的发展往往与他想象的相反。
当喀山鞑靼人余部在上次的战事中损失惨重后,直到今日,阿明都躲在萨马拉附近默默地舔着伤口,他每天都在祈祷自己的部族能在俄南草原犹如狂飙一样的东正化狂潮里保存下来,哪里还能想到再在瀚海军身上再抢一块肉。
何况,上次是萨尔蒂科夫来通知他的,萨尔蒂科夫是前沙皇的情报头子,他不得不从,而切尔卡斯基只是现沙皇的舅爷爷,又只是彼尔姆的督军,还只是向他传达了这个讯息而已,坐山观虎斗的意图十分明显。
“哼,还想老子为你等火中取栗?做梦吧”
故此,当阿明得知这个消息后,不禁没有动气心思,反而在自己的牧区下了命令。
“远离大夏人,违者死!”
不过达尔汉却不同。
说起来,他这支诺盖人已经是里海北岸最后一支正大光明自称诺盖人的部落了,上次战事发生后,位于萨日德格河、阿提拉河、顿河流域的诺盖人,无论是白诺盖还是黑诺盖都向他靠拢,如今以察里津为中心,方圆五百里的范围实际上都成了他达尔汉的地盘,特别是顿河流域的一部分哥萨克向他靠拢后,他的部族已经膨胀到上万户。
虽然比起土尔扈特部落依然部族,不过在顿河、阿提拉河下游,已经是相当有实力的部落了。
达尔汉出手了。
一场十七世纪的察里津战役打响了。
第四章 秋之行(4)风浪起(中)
达尔汉能有这个底气,不是一时头脑发热,而是有所依仗。
话说以前诺盖人也号称是术赤的后裔,金帐汗国分裂后,他们都是阿特拉斯汗国的拥趸,还是他们的主力骑兵,阿特拉斯汗国灭亡后,彼等虽然明面上接受了俄罗斯人的统治,不过暗地里却与克里米亚汗国密切往来。
在俄罗斯人在定远府坚昆城大败于大夏国之手后,远在黑海北岸的克里米亚汗国也收到了消息。
在克里米亚汗国有两大外部势力,是汗国骑兵力量的中坚,其中一个自然是广布于黑海西岸的钦察人,多半是西钦察人,另外一个就是诺盖人了。
克里米亚汗国归附奥斯曼帝国后,他们也学着奥斯曼帝国组建了自己的斯巴克重骑兵,其中也有不少诺盖人。
自从达尔汉的部落战败后,不少克里米亚汗国的诺盖人又在此时的汗国大汗格莱三世的默许下回到了顿河、阿提拉河流域,里面甚至有斯巴克重骑兵。
对于克里米亚汗国来说,一个强势崛起的俄罗斯帝国就够他们受了,何况更加强大的大夏国,还是一个无神论国家,这更不是彼等能够容忍的。
对于彼等来说,崛起的大夏国就如同几百年以前的大唐,绝对是需要一场怛逻斯战役来失陷逆转的当然了,主要是基于信仰方面的。
阿米尔,一个七岁便进入了格莱三世麾下耶尼切里军团的白诺盖人,实际上是一个来自摩尔多瓦的达契亚人,按照突厥系汗国的惯常做法,抓到白人男童后,多半会挑选身体强健的从小加入耶尼切里军团,阿米尔后来又转到斯巴克重骑兵部队的将领,此时也偷偷来到了察里津。
等到罗继志等抵达察里津附近时,汇集在达尔汉麾下的诺盖部族骑兵大约有五千骑,斯巴克重骑兵大约有一千骑,耶尼切里火枪兵约莫一千,其中也有不少炮兵,当然了,原来的达尔汉部落根本没有火炮,阿米尔将耶尼切里火炮运到察里津时,肯定没有大的火炮,也不过是一些轻型火炮而已。
饶是如此,七千人的军力,还有一支斯巴克,一支耶尼切里,还是对罗继志的部队形成了莫大的威胁。
更为关键的是,对于这些情况,灰衣卫并没有探听到,彼等只知晓,在最近的一年两里,达尔汉的部族扩大了不少。
况且,在阿提拉河上,只有此处根据河内的沙洲建起了桥梁,罗继志他们想要西行,非得从此地通过不可。
另外,察里津此地是阿提拉河、顿河之间距离最近的地方,在此地的西边不远处便是暂时慑服于达尔汉的顿河哥萨克的领地,彼等全部汇聚起来也有两千多骑按照沙皇征服的命令,顿河、伏尔加河在他们眼里下游都是诺盖人的防线,顿河下游的哥萨克自然也归达尔汉统领。
这么看来,就算罗继志他们突破了察里津,还要面临如狼似虎的顿河哥萨克!
如果只有骑兵旅,罗继志自然不怕,不过有了孙德昭、伊芙琳等女眷,他就不能鲁莽行事了。
抵近察里津时,桃花石、朋楚克都离开了,桃花石离开还情有可原,这里毕竟是俄罗斯的领地,不过朋楚克的离开就有些令人琢磨了,他土尔扈特部落可是依附于俄罗斯的人马啊。
他嘴上说着“先一步南下向父汗汇报诸事”,不过罗继志清楚,大夏国目前与该部落的关系虽然不错,不过并没有好到成了军事盟友的地步,何况,人家土尔扈特部落明面上可是俄罗斯放在南边对付克里米亚汗国的。
不过,朋楚克虽然离开了,他依然给大队留下了三个向导,都是对察里津附近了如指掌的人。
“将军,阿提拉河流到察里津时,河流转向东南,由于北岸的地势远远低于南边,造成北岸沼泽遍布,从这里开始一直到里海形成了一道宽约几十里的沼泽地,那里面的颜色偏深,上面水鸟众多,一眼就会瞧出来,千万莫要走到那里面去了”
一个向导正在向罗继志陈述此事,这个情报罗继志很久就知道了,不过当他在战马上举着望远镜眺望时才明白他所说的厉害。
一眼望去,那深褐色的夹杂着水草、灌木、枯木、水鸟、各类动物尸体的沼泽地根本望不到边,还不断散发着难闻的气味。
当大队人马抵近其附近时,大片的水鸟从上面惊起,那是一种类似于乌鸦的鸟类,浑身黑色,当它们大团飞起时顿时漆黑一片,短暂遮住了太阳。
一见到这种情形,那向导突然匍匐在地上念念有词,等他祈祷完毕了,他依旧带着浓浓的忧色,“将军,这是渡鸦,在这里并不是吉祥的鸟类,我在阿提拉河好几年,还从来见到过如此多的渡鸦,阿弥陀佛”
罗继志却没有理会这些,他继续在战马上打量着周围的地形。
半晌,他突然也有些严肃起来。
眼下,大部队的位置正处于沼泽地以北约莫四五里之地,在他们的身后不远处却是一个大湖,其北面又是阿提拉河,那里的东岸虽然比南面好一些,不过也是沼泽遍布,他们现在的地方是唯一还算干燥的地方。
真正的险地,危地!
“哒哒哒”
四面八方飞来了骑兵!
罗继志心中一凛,自己视线所及,最远不过二十里,那些飞来的侦骑都是从三十里以外飞过来的,彼等如此急迫,不用说是发现了敌情!
“着甲!”
随着他一声大喝,全军很快进行了着甲、喂马的准备,而那二十辆大车也快速围成了一个圈,将孙德昭、孙德芳、伊芙琳、噶里、安德烈及其随从、二十灰衣卫、一百步军、三个土尔扈特向导、一百匹骆驼全部圈在里面!
当全部骑兵刚刚准备好,从四面八方都涌现出了敌人!
东北面,阿提拉河与大湖之间出来的是大约两千骑兵,最前面的则是约莫五百全身、包括马匹都包裹在甲胄里的重骑兵!
东面,沼泽地与大湖之间,也冲过来大约两千骑兵,最前面的也是五百重骑兵!
正面,察里津堡方向倒是空无一人,不过罗继志却异常警惕,按照刚才这位向导所说,那里是阿提拉河转弯的地方,也是河汊纵横,不认识路径的话很容易踏入陷阱!
他很快下达了作战命令。
“图里琛,你带三百飞龙骑,八百猛虎骑迎击北面的骑兵!”
“孙思克,你带三百飞龙骑,八百猛虎骑迎击东面的骑兵”
“孙德刚,你带着四百猛虎骑在车阵的西边监视,以防从那里出现敌人!”
当图里琛、孙思克、孙德刚带着队伍出发后,他却带着剩下的四百猛虎骑闪到了车阵的后面!
他将车阵让给了从南面沼泽地过来的那一千火枪手!
若是在厄斯克门经受过教训的巴彦在此,他绝对不会这么干,因为这样的话,就将车阵里的孙德昭等人完全露了出来,其实作为罗承志的弟弟,深谙皇家内部情形的他何尝不知晓在如今皇帝陛下的眼里,孙德昭可是比皇长子孙德威更珍爱的对象。
但他依旧这么做了,因为如此布置是眼下唯一可行的办法,特别是当他见到孙德昭并没有赶到惊惧,而是一脸兴奋地进到车阵里面时,他就更加放心了孙德昭、伊芙琳所乘坐的那两架马车的车厢都是加了一层钢板的,钢板厚达半寸,莫说铳子了,就是炮弹也很难击穿。
当然了,他对曾经做过龙骑兵首领的雅丹很是放心,对噶里同样很放心。
果然,从南面过来的那一千火枪兵正是大小就被克里米亚鞑靼人掳到半岛,从小就当成耶尼切里训练的阿米尔!
他这一千火枪兵很有讲究。
作为最大国家奥斯曼帝国的“新军”,他的耶尼切里虽然注重火器,不过并没有放弃冷兵器,而作为帝国最为得力的附庸克里米亚汗国自然是有样学样,他这一千人中,全部是十岁左右就放入耶尼切里军队训练的人,不说别的,军事素质还是相当强悍的。
兴许是知道对方有骑兵埋伏在附近,彼等排成了一个紧密的阵型。
大致是一个正方形,四周都是扛着有着浓烈天方教风格的盾牌,后面则是两排长枪手,在后面才是三排火枪手,第一排还是奥斯曼特有的、有着细长铳管的火铳,在大明号称鲁密铳者是也。
而在队伍的正中,还埋伏着大约三百身高都在一米八以上,身体异常强壮,都身穿重甲,握着十斤左右重型武器此时欧洲常见的重斧、连枷,为的就是进行最后的突破!
不过当阵中的阿米尔甫一见到那奇怪的车阵,这心里不禁打起了鼓。
在刚才,彼等藏在沼泽地一片灌木丛里,在眼里看到的只是敌人的骑兵,虽然从情报里知道彼等有马车,可浑没有想到彼等竟然用这么快就用马车组成了车阵!
不过,也就是那一刹的恍惚,阿米尔很快恢复了冷峻。
一想起格莱三世在他临行前同他说的话,他不禁热血沸腾。
“亲爱的阿米尔,你是这一批二十岁左右的耶尼切里中最杰出的人才,这次北上,若是战胜大夏国,特别是俘获大批战俘的话,亚速就是你的封地,马尔扎就是你的妻子”
亚速是亚速海东北边一个小城,是克里米亚汗国在亚速海的一块飞地,这先不说,那马尔扎可是格莱三世的侄女,生得异常妖艳,汗国境内不知有多少男人被她迷倒了,互相攻讦、杀人的事都出现过,不过狡猾的格莱三世却将马尔扎一直养着,十八岁了,依旧没有嫁人的迹象。
“杀!”
阿米尔吹响了嘴里的铜哨,一刹那,整个大方阵开始向车阵迈进!
方队异常整齐,跺在地上脚步异常沉重,每跺一下便发出“隆隆”的声音,在这不大的地方竟然激起了大团的灰尘!
一触即发!
第五章 秋之行(5)风浪起(下)
以下是安德烈的记叙,当时他正好与自己的妹妹一起躲在马车上,当阿米尔耶尼切里军沉重的脚步声踏响时,他突然想起了奥斯曼人前几年进攻特兰西瓦尼亚的情形一模一样的脚步声!
“这些号称耶尼切里者,都是他们选拔的白人奴隶孩童,听说很小就在军中受训,从那以后,一直在军中战斗,除非被苏丹同意退伍,终生不得结婚,那是一支专司杀戮的军队”
“想不到可恶的克里米亚鞑靼人也有这样一支耶尼切里!他们排成一个方形大阵,四周都是盾牌,后面的长矛起码有五码长,分为两层,明显是用来对付骑兵的”
“排在前面的士兵都是高大健壮之辈,还都穿着铁甲,一眼望去,似乎整个身体都包裹在甲胄里,他们的甲胄在阳光下反射着耀眼的光芒,可恨!他们的头盔还带着明显的罗马特征,多半是君士坦丁堡的匠人制作的”
“他们故意踏着沉重、缓慢、步调一致的脚步声那种声音在特兰西瓦尼亚、匈牙利经常会听到,那是耶尼切里用来压迫敌人的一种手段,天哪,你能相信吗?在蛮荒的草原地带还能见到他们!”
“我不禁有些担心了,这号称大夏,这个发音真难,我暂时将其称为哈国,哈国人的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