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1625冰封帝国 >

第272章

1625冰封帝国-第272章

小说: 1625冰封帝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在夕阳下,正在驯马的人还络绎不绝。

 第十四章 换了人间之三:学生们(下)焕发新生

    转眼就到年底了。

    经过半年的训练,孙德忠已经完全适应了学校的高强度训练,他的水平在第一团第一营第一连第一排第一班仍处于下乘,不过在全校却属于中等水平,对于他这样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马匹,骤然接受军事训练的前农奴子弟来说实属难能可贵。

    就连一向对他暗自蔑视的穆占等人此时也慢慢放下了轻慢之心,第一班,在图里琛的带领下在全旅三百个班里的成绩依旧属于前三的水准。

    冬天来了,骑兵学校的学员已经全部搬到了城里,不过每日的操练依旧不辍。

    在城里的操练自然还是那些,不过在室外的训练又分成两项。

    一是室外滑雪,一开始只在附近滑行,当大雪落下,积雪冻得生硬时,大队学员的滑雪训练渐渐到了五十里之外的八面城,部分水平高的甚至滑到了开原、长春附近。

    再就是雪地里骑马了,先用几匹备用的马匹在前面趟路,然后在它们趟出来的道路上策马奔驰。

    就在尼堪亲赴金州参加军政学校军事分校学员的毕业典礼之前,他来到了骑兵学校,当他见到像孙德忠这样以前从未摸过战马的汉家子弟也能熟练自如地在马上骑行时,他不禁点了点头。

    像穆占、孙思克那样的将才可遇而不可求,而像孙德忠这样的人才是他这个后世骑兵连长期望练出来的“标准产品”啊。

    这也印证一个道理,出身牧场的子弟骑术自然强一些,不过在目前瀚海军骑兵的军制下,注重标准化的操练以及配合作战,像孙德忠这样的人恐怕更加难得一些因为,如今他的国境里,已经有汉人农户七十五万户,丁口超过三百万,其中家里的子女超过两人的也有一半,这便是近四十万,其中有两个男丁又有一半,这便是二十万。

    二十万,假如其中又有一半可以参军,又是十万,若是放到骑兵里面,别的不说,有一半符合条件就够了。

    五万汉军骑,可以组成四个完整的军团。

    加上十万牧户,便可以将自己的骑兵稳定在十万左右。

    那时的十万,可是从容的十万,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连尼堪自己在私底下也认为的“穷兵黩武”。

    十万拥有大量火器、还有不少后备的骑兵,在这个时代,尼堪看不到有谁能够挑战。

    假如拿下大明的部分土地

    画面太美不敢想。

    当然了,目前,老骑兵、投降的汉军骑、满洲骑、蒙古骑还有不少,至少还能拿支撑五年左右。

    而在五年之后,这个数目将增加到十五万人!

    今日,是学员们正式划分编制的日子眼下可不像后世,所有的操练都是一样的,等到毕业再分配即可,最先进的瀚海军也有飞龙骑与猛虎骑之分,既有冷兵器,又有热兵器,还有随身携带的小炮。

    冷兵器里,既有虎枪、骑刀这样的常用武器,还有弓箭,热兵器里,既有佛朗机铳,还有短铳,加上骑兵配置的沉重铠甲,都需要花上大量时间习练。

    故此,从东晓四年开始,学员们大多迈入十六岁的年纪,在这个时代,足以划入“青壮”的行列了,何况,在瀚海军不计成本的膳食供给下,这些小子的身体正在以看得见的速度变高变壮,正是提前进行甲胄、兵器练习的时机。

    孙德忠的身高窜到了大约一米七十,这在辽东的奴户中还是很罕见的,更难得的是他的身体异常强壮,加上天生的大力气,正是飞龙骑的良好人选。

    梨树城南城大校场,尼堪正在一座高台上亲自给学员们颁发甲胄和武器,整整三千人,每人的甲胄、兵器加起来约莫三十斤重,这一天下来,饶是他常年操练不辍,也觉得有些疲累。

    不过他觉得很值得,这些人,才是大夏国的未来,才是避免历史上那些草原、林中部落倏忽不见怪圈的关键,因为他们是新式的军人,新式的骑兵。

    历史上,无论是匈奴人、鲜卑人、突厥人,还是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一直到最近被他覆灭的满洲人,实际上分别不大,一旦某个部落有一位雄才伟略人物出现,便是一统草原的时候,紧接着便是席卷漠北,当那个部落逐渐成为贵族部落,渐渐腐化后便面临新的、时刻在厉兵秣马的其它部落的觊觎。

    于是,新一轮杀戮开始了,很难有一个部落能够长盛不衰。

    但他大夏国旗下的骑兵却不同,这是一支有着新式理念,新式训练办法,新式后勤管理方法的新式骑兵。

    这样的骑兵,不用时时想着打草谷以养活自己,有着严格的军纪,有着完整的上升通道,死伤有完备保障,其他所有的事完全不用理会,专心训练、杀敌就是了,何况,尼堪从十五岁开始训练这些骑兵,也让这支队伍是一支有文化,能够自我进化的队伍。

    而任何可能觊觎大夏地位的部落,在任何时候的武力也不如瀚海军。

    故此,只要没有大的意外,大夏国将能在东方屹立相当长的时间!

    这也是尼堪以皇帝、博格达汗之尊,不辞辛苦地来到梨树城亲自给训练了半年的学员骑兵颁发装具武器的唯一原因。

    一旁的拔都、叶连纳克两人瞅着尼堪发完一人后,便对着名单大声喊出下一个名字,其身后还有五十名亲卫,彼等随即一起喊出这个名字。

    别的不说,在皇帝面前,自己的名字能以这样的方式被喊出来,若是不激动是不可能的。

    “孙德忠!!!”

    站在下面的孙德忠一开始还愣了一下,直到身边的孙思克推了他一把,他才意识到轮到自己了。

    今日,所有的学员都穿着一身呢绒大衣,带着羊皮翻毛帽子,穿着鹿皮制作的马靴,腰间一根锃亮的牛皮带子,经过半年高强度的训练后,所有的少年都是精神抖擞,都在盼着,“赶紧啊,赶紧轮到自己啊”。

    不过上台领取装备也是有要求的。

    孙德忠小跑着跑出大队,昂首挺胸跑到高台上后,来到尼堪面前单膝跪下,并大声喊道:“梨树城骑兵学校第一团第一营第一连第一排第一班学员孙德忠,请陛下训示!”

    前面说过,对于牧户子弟、军将世家子弟能够顺利完成训练,尼堪并不奇怪,他担心的是像孙德忠这样的人,在一千汉人子弟里,尤以孙德忠这样看起来呆头呆脑的人令他更为担忧。

    令他欣慰的是,孙德忠成功了,虽然依旧不如穆占他们,不过已经相当不错了,尼堪一见是他,也笑了,他拍了拍孙德忠的肩膀,“继续努力,为大夏做出贡献!”

    孙德忠双眼不禁湿润了,他哽咽着接过全套装备,高高举起,大声回道:“必不负陛下所托!”

    他心里清楚,像这样的一套装备,加上战马,日常的服饰、饮食,国家可是花了巨大的代价的,自己若是再不努力,怎么对得起皇帝陛下的一片苦心?

    他站了起来,先向后退了几步,然后走向向下的台阶,一边走一边抽泣着,等他来到大队面前,只见像他这样的少年还有不少,眼见得不少是被皇帝感动了。

    很快,第一班的图里琛、巴图、祖泽洪等人分别来到高台接过了装备,图里琛自然是飞龙骑,而巴图、祖泽洪则是猛虎骑,这几人都受到了尼堪的嘉许。

    轮到穆占了。

    说实话,按照成绩,历史上的名将,又是女真人出身的穆占还是脱颖而出,按照半年操练之后的初步排名,穆占高居前十。

    由于他是南楚的儿子,一想到南楚在天津为保护自己断后被俘,还能康概赴义,尼堪总觉得有些对不起穆占,故此,他对于穆占非常关心,加上皇贵妃苏泰的关系,以及整个海西女真部落,他此前便下了决心,等穆占毕业之后便收到亲卫队历练。

    穆占也是异常激动,眼前此人在名义上还是他的“姑祖父”呢,当他高举双手接过猛虎骑的装备后,却只得到了尼堪一句话,还是一句语气严肃的话,“好好练!可别辜负了你姑祖母一番心思”

    穆占自然明白这句话的份量,他倒不像孙德忠那样痛哭流涕,而是郑重其事地将装备放到一边,然后跪下来给尼堪磕了三个响头,此后才倒退着回到下面。

    台下的人都很羡慕,想给皇帝下跪,那也不是一般人有资格的。

    最后轮到孙思克了。

    与尼堪想象的一样,孙思克这厮最终还是在所有的人中脱颖而出,此子不禁武勇出众,骑湛,还颇有大局观,为人又不卑不亢,在这个年纪,相当不简单,当然了,这也与他自小便失去了父亲孙得功,小小年纪便成熟了也有关系。

    此子在半年考中高居第一,若单论这一点,还不在尼堪眼里,不过他可是知晓此子历史上可是四大汉将之一,如今有了这样的机遇,恐怕前途真正“不可限量”。

    还真的令人期待啊。

    不过对于这样的人,不可提前露出期许之意,他已经拿到了第一名,缺的就是鞭笞。

    “你这第一名还能保持多久?”,尼堪淡淡地问了一句。

    孙思克一愣,半晌才答道:“区区校内比试,何足挂齿?小子的志向是为皇帝开疆拓土,讨伐不臣!”

    尼堪想了想,还是拍了拍他的肩膀,“拭目以待!”

    孙思克下去了,以十六岁的年纪,他不可能心若止水,走的时候还由于心情恍惚,还差一点跌倒,在刚才那一刹那,他知道自己已经进了皇帝的法眼。

    这就够了。

 第十五章 巨变开始(1)皇甫端与岳镇邦

    东晓三年的最后一个月。

    一切都没有悬念,仓促出关的侯恂大败于李自成之手,比历史上的孙传庭还要惨。

    李自成的大军没有花费多少功夫便在冬季来临之前拿下了西安。

    此后,他让田见秀带领大军南下去攻打汉中,让刘宗敏督领贺锦、党守素、辛思忠西进,准备拿下整个陕西行都司。

    他自己亲领大军北上,准备拿下陕北之地。

    一个风雪交加的黄昏,兰州,肃王府,肃王朱识鋐正在与他的长史皇甫端激烈地争吵着。

    “王爷,西安的秦王、平凉的韩王、银川的庆王都陷入贼手,阖府下场凄惨,兰州城只有三千兵马,岂能是贼寇的对手,赶紧收拾收拾逃到边墙之外去吧”

    朱识鋐冷哼一声,“本王拿出一半家产,加上城里的青壮,总能抵挡十天半月吧,届时甘州的林日瑞巡抚、李栖凤总镇不会见死不救的”

    皇甫端也冷笑一声,“王爷,洛阳福王的下场您是知道的,西北另外三王有的是主动投降,有的无奈被俘,结果都免不了身死族灭的下场,积蓄百多年的财产都成了贼寇的囊中物”

    “本官知晓您舍不得离开兰州,可一旦贼寇大军围上来,您就是想走也走不脱了!”

    朱识鋐依旧有些犹豫,半晌又说道:“从兰州到安宁堡还有几十里地,这中间”

    皇甫端说道:“马爌将军会派一小队士兵护送您前往安宁堡”

    朱识鋐这才点点头,不过他依旧心有不甘,叹道:“难道大明的江山就这么完了?”

    他连续唠叨了好几句,看到皇甫端一副笃定的模样,心里也有了疑窦,“你这厮是否一早打定主意降了贼寇?再者,本王过了边墙,那大夏国的人会不会同那贼寇一样为难我等?”

    皇甫端摇摇头:“学生投降贼寇,其中自有隐情,学生若是卖主求荣,就不会安排您去关外,至于大夏国那边,您尽管放心,人家大夏国的皇帝陛下亲口说过,你等皇亲国戚尽管携带家眷到他那里去,既可暂住,又可从海路出发回到北京或南京”

    朱识鋐还想再说几句,皇甫端赶紧拦住了他,“王爷,贼寇前锋已经抵达安定了,旦夕可至兰州,再不走恐怕来不及了”

    朱识鋐最终还是听从皇甫端的劝告带着家小和一些便于携带的金银财宝走了,其府库大量的熔铸好的金银和粮食却留了下来,这也是皇甫端的意思,“你若是将所有的财产全部带走,一是容易引起各方的觊觎,二来嘛,你肃王有钱在西北诸王之中是出了名的,贼寇一旦发现府库空虚,岂有不奋力追上劫夺的”

    至于兰州副将马爌,他不准备投降,他准备去凉州,与那里的副将欧阳衮汇合后一起守城。

    朱识鋐带着家眷和部分下人、财物出城后很快就被另外的人盯上了,兰州人、卸任总兵杨麒在城外有一处大庄子,得知肃王偷偷出城后,便带上了自己的一百家丁跟上了。

    在接近安宁堡的一处山坳里,杨麒带着家丁突然出现了。

    作为兰州的官绅,杨麒自然也认识朱识鋐,不过眼下天下局势已经很分明了,杨麒便起了将朱识鋐夺下交给马上就要抵达兰州的大顺军以作为进身之礼。

    前面说过,皇甫端安排了马爌手下的一百人护送朱识鋐一行,马爌是从辽东陷落后仓皇逃到甘肃的,手底下的辽东兵一个也无,全部是在甘肃当地招募的,精锐的兵马他自然要留在身边,护送肃王的都是些老弱之辈。

    这些人岂是人人有马的杨麒家丁的对手,片刻之间,这些护送的步军不是被杀便是跪地投降。

    杨麒大喜,劫了肃王既可以向大顺军邀功,还能搜刮一笔,何况,肃王一行还有十几辆盖着上好布料的大车,这里面坐着的是什么人不问而知。

    朱识鋐见状,心里又急又恨,大骂道:“杨麒,你世代深受国恩,难道想造反吗?”

    杨麒一鞭子就抽了过来,他反骂道:“整个陇右之地,谁不知晓财富的一半都在你肃王府,而整个陕西行都司的军卒却时常在为薪饷闹腾,如今大顺已占了半个国土,王爷们一个个都像待宰的羔羊,你这个老小子还嚣张个甚?”

    “拿下!”

    说完他啐了朱识鋐一口,对左右大声喝道。

    朱识鋐心里一凉,他不禁有些后悔让所有的王府护卫都留下来跟着皇甫端了,不过那些王府护卫也只有百人左右,平常也疏于操练,没准还不如马爌的手下。

    “难道肃王一系到孤这里就要断绝了?”

    杨麒冷冷地看着他,又看向那十几辆马车,心想:“听说肃王的几个王妃都是美色过人,咱挑一个出挑的留下,剩下连同朱识鋐父子一起全部献给那左金王,这么好的礼物,咱怎么着也能得一个节度使的位置吧”

    节度使,大顺建国之后将设置的官位之一,实际上就是以前的巡抚,也有由武官兼任的,左金王,大顺建国之后任命的仅次于刘宗敏、田见秀的制将军,原革左五营的左金王贺锦是也。

    杨麒的家丁正要将朱识鋐等人拿下,不想此时远处又传来一阵马蹄声,听那声势,规模还不小。

    杨麒心念电转,离此地最近的驻军便是安宁堡了,难道是他?

    无论如何,现在想轻轻松松将朱识鋐等拿下已经不行了,杨麒便分出三十骑看住朱识鋐一行,自己亲自带着七十骑迎了上去。

    没多久,从一大片沙尘中出现了一队骑兵的身影,一看那架势,杨麒很快便知晓了来人是谁了。

    岳镇邦,大宋名将岳飞的后人,今年才二十三岁,不过已经是边关的一个千总了,原本在庄浪卫下面的野狐城堡里做千总,不过前不久被调到了安宁堡,接替马爌的儿子马羲瑞,这还是甘肃巡抚林日瑞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