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1625冰封帝国 >

第220章

1625冰封帝国-第220章

小说: 1625冰封帝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从战马上掉落的少数骑兵此时竟然从身上抽出马刀扑了过来!

    “螳臂当车!”

    叶铎冷哼一身,他的右手向下一挥,三排火枪手此时已经是蓄势待发。

    “砰!!!”

    整个世界清静了,连在堡寨上看热闹的清兵也惊呆了。

    与此同时,对面所有的板屋船也开动了,每一艘船只上还装载着十匹战马!

    一个时辰过后,城堡上已经没有再愿意下来作战的清兵了,全部龟缩在城上守着。

    而此时,叶铎手下已经有了三百匹战马!五百步军!

    战马、火炮、火枪、步军。

    通沟堡的陷落只是时间问题。

    通沟堡,才是恩索、叶铎商议出来的重点,此堡一陷落,瀚海军就可以直扑龙城,或者顺流而下镇江堡,抑或像以前毛文龙做的那样从山上小道直扑抚顺!

    白日里,大摇大摆在通沟堡战斗,自然也是好让通沟堡的敌军有充分的报警时间。

    这里,只是一个大战役的序幕。

 第三十三章 白山黑水(四)迷雾

    猫耳山。

    博洛亲自出阵了,他很清楚,对面的敌军犯了分兵的大忌,本来只有三千左右的兵马,却分出一千去抢占二道沟河两侧的山头,如今能在猫耳山城下的只有两千人,而他这里,抛开已经出城的岳乐千人,还有两千五百人,加上从双甸子、二道江退回来的五百人,还有三千人!

    故此,博洛带着一千五百人出城邀战也是很有把握的,对面的营寨只有两千人,自己邀战,敌人若是坚守不出,那就便宜了沿着头道沟河北上的岳乐,若是出城拦截,有自己这一千五百人他们也讨不了好去。

    对面的敌人果然出来了,好家伙,看那架势,与自己差不多,五百骑兵、一千步军!

    这么说来这个将领倒是也颇具勇气,营寨里只留了五百左右的兵丁把守。

    两支队伍的阵型差不多,都是步军在前、骑兵在后,打的都是依据步军的战斗情况再考虑骑兵的出击方向和时机。

    “嗯”,在望远镜里,见到对面骑兵的形制后,博洛不禁松了一口气。

    如今的清国,对于瀚海军序列里那支装配了虎枪的“飞龙骑”很是忌惮,基本上将他当做自己的巴雅喇来对待,眼下对面那支骑兵并没有配备虎枪,腰间挂着两把刀,多半是他们骑兵序列里仅次于飞龙骑的猛虎骑。

    而博洛这边,他这五百骑兵,可是两白旗最精锐的骑兵,除了四百常规骑兵,还有一百巴雅喇,使用的都是重型武器,包括虎枪、大剑、四楞锏等物。

    以前若是在辽东与明军骑兵作战,除非碰到像吴三桂那样不怕死的愣头青,一百巴雅喇足以打开局面了,后续八旗精骑再跟上,多半无往而不利。

    不过对面那猛虎骑也不是好惹的,何况都是出身于林中的索伦蛮子,也都剽悍耐战。

    博洛这一千步军全部都是满洲八旗劲旅,与骑兵差不多,其中有类似巴雅喇的一整个牛录的精锐,手里头都是重型冷兵器,是专门用来打破敌方步军阵型的。

    剩下来的七百人都是刀盾兵或者双手长刀兵,不过也别小看这个兵种,他们同时又是弓箭手,面对敌人时,会先发射一阵抛箭,然后双手握着长刀跟在那三百“锐士”后面突入敌阵。

    以往面对明军抑或建州女真以外的其它女真部落,这样的阵型除了四川的白杆军抑或来自浙江的戚家军后裔,几乎很少碰到对手。

    而眼前那支索伦步军都是上了刺刀的火枪手,按照清国的情报,多半是类似于清国汉军八旗军的汉军,如此近的距离,还有骑兵虎视眈眈,是不大可能让你站定来一个三段击的,如今大清国的乌真超哈部队也开始了三段击的练习

    不对,对面那一千步军果真排出了一个三段击的阵型!

    千人左右的队伍排出了一个大约是两百x五的长方形方块队伍,正踏着整整齐齐的步伐朝己方步军阵型走过来!

    曲承恩自己也在这个队伍里面,他不像吴茂春或王承鸾那样精于骑战,在三游击里面,他本来就是以擅长火器而著称,当然了,作为毛文龙的手下,自然也会骑战,不过那并不是他所擅长的。

    一千步军,按照帝国枢密院最新颁布的操典,那就是四成的十斤重隧发火枪手,六成的八斤重隧发火枪手,依次是:两百十斤重、两百八斤重、两百八斤重、两百十斤重、两百十斤重,这样的布置自然是考虑了不同重量火枪的有效射程,目前经过多次改进后的瀚海军火枪,八斤重的火枪有效射程是八十米,而十斤重火枪则是一百米。

    六十米,无论是八斤重还是十斤重,均可击破铁甲!当然了,板甲除外。

    这个距离,清国汉军步军的火绳枪是望尘莫及,只有抬枪才能赶得上,不过那玩意儿不能大量装配,而眼下博洛的队伍由于还囿于“满洲八旗骁勇难敌”的旧窠,认为使用火枪是汉军旗的“专利”,并没有配备火枪,只是在城头配了一些火炮。

    而八旗兵的抛箭那也得到了六十米左右时才能大面积有效,还是在大面积装配了七斗力的硬弓下才有可能一石力及以上的硬弓,也只有少数力气大的人才会配备,正常情形下,四五十米杀伤力最大。

    博洛并没有正面与瀚海军交过手,虽然有些忌惮,但心里面依旧存了一些侥幸。

    六十米,八旗步军已经将张弓搭箭了。

    “砰”

    那三百锐士第一排手里都举着大盾,蒙着牛皮的榉木做的大盾,一般情形下,这样的大盾是不会被击破的,牛皮是第一道拦截,榉木是第二道,不过那也得看对面是什么武器。

    瀚海军的十斤重火枪,有效射程一百米,穿甲射程八十米,在六十米的距离上横扫一切!

    半两重的铅子在六钱火药的推动下喷薄而出!

    约莫有一半的铅子击在大盾上,又约莫六成的铅子贯穿了大盾!

    不过此时铅子的动能就大大降低了,杀死穿着铠甲的步军力有未逮,不过饶是如此,其动能依旧能将后面的步军击痛击倒!

    一倒地,被大盾包裹着的阵型就有些凌乱了,此时,第二拨弹雨又驾到了!

    此时,就不是倒地那么简单了,铅子直接造成了大量的杀伤,将这一面的重步兵彻底搅乱!

    不过,敌人也不是吃素的,后面步军的抛箭此时也下来了!

    双方都是坚韧之辈,除了已经大乱的那一面重步兵,后面的步军依旧迈着有条不紊的步伐朝前走着。

    但对面的瀚海军却还有三行!

    “砰!!!”

    随着第三行火枪声响起,博洛后面的步军也开始有些慌乱了,此时,博洛一咬牙,带着五百骑兵上了!

    头道沟河的尽头,带着一千马步军前去官街堡救援的岳乐也遇到了大约同等数量的瀚海军埋伏,在那里他折损了大约一半人马后前进不得,只得退了回来,他退回来时正好碰到博洛也败了,两兄弟正好交替掩护着退入城中。

    对面的曲承恩并没有赶尽杀绝,眼睁睁地看着他们退入城中。

    此役,瀚海军伤亡两百多,却几乎造成了博洛手下一千多人马的伤亡!

    夜间,猫耳山城又偷偷摸出去了十几人,这些人没有走头道沟河,而是向西北方向的山上摸去。

    曲承恩很快就得知这个消息。

    “嘿嘿”,他的脸上竟然露出了一丝笑容。

    官街堡、猫耳山、通沟堡遇袭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沈阳。

    得知官街堡、猫耳山依旧在清军手里时,此时因为经常性的眩晕已经有些病入膏肓的皇太极长舒了一口气,不过通沟堡的陷落也让他焦头烂额,最终,在与诸人商议后,他让驻扎海州盖州一带的孔有德派出五千人马去增援目前尚没有受到攻击的镇江堡。

    让驻扎抚顺的博和讬派出了五千人马去通沟堡,誓要夺回此堡!

    以前毛文龙大行游击战之时,有好几次便是从通沟堡摸到抚顺的,通沟堡一失,就好像在清国的喉咙里插上一根刺,非拔除不可。

    镇江堡,镇守使府邸,固山额真英俄尔岱与梅勒额真金砺两人也在说话,他们已经收到了鸭绿江上游战事的消息。

    英俄尔岱,四十出头,算是满清大将里少有的文武全才,既骁勇善战,还能长袖善舞,满清前一段时间与朝鲜的往来联络多半是此人在进行,让他镇守镇江堡也是为了方便与朝鲜联络。

    金砺,投降满清的明军将领里面少有的武进士出身者,在整个辽东的投降明军里也是极为少见的。

    英俄尔岱两千两百旗骑兵,加上金砺手下三千镶红旗汉军旗,镇江堡确实是固若金汤。

    英俄尔岱:贼军这是什么意思?不拼死拿下猫耳山,单单拿下通沟堡?难道是想生擒博洛?

    金砺:末将也有些捉摸不定,不过贼军擅长围城打援,其意恐怕还是在援军身上吧。

    英俄尔岱:嗯,我也是这个意思,不过以彼等的军力以及路途,不大可能布置重兵在从抚顺到通沟堡这一线上,只能在龙城到官街堡这一侧,可如今官街堡稳如泰山,龙城的勒克德浑并没有出动啊?

    金砺:这个,末将也是捉摸不透,莫非

    英俄尔岱:其意在我镇守的镇江堡?

    金砺:也有可能,不过末将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英俄尔岱:都什么时候了,还客气什么!

    金砺:是,大人,末将觉得啊,这贼军不禁陆上厉害,海上更是罕逢敌手,镇江堡这里一到冬季便会结冰

    英俄尔岱面色一凛:你的意思是旅顺?!

    金砺:末将也是猜测而已

    几日后,等满清的援军已经分别抵达通沟堡、镇江堡,一面展开了对通沟堡的攻击,还在镇江堡的北侧,原本的大营上修建了新的大营时,辽东以西的海面上出现了一支舰队。

    孙佳绩的第一分舰队出动了,其身后还有整整一百艘大型板屋船、龟船!

    他的舰队远离辽东海岸线行使者,方向不明。

 第三十四章 夕照旅顺湾(一)耿仲明与耿继茂

    六月似火,傍晚,稍稍有些凉风。

    金州城,矗立于辽东半岛南端靠近渤海的地方,原本残破不堪,不过自从三顺王陆续来投之后,满清丁口大增,战力也大增,干脆让怀顺王耿仲明负责金州一带的防御,孔有德负责盖州海州一带的防御。

    具体来说,耿仲明的辖区包括金州城、旅顺堡及其之间半岛最狭窄的南关堡,扼控清国的南域。

    而孔有德的辖区是海州、盖州以及东部山区的岫岩堡。

    原本金州北边的复州也是耿仲明的辖区,不过在尚可喜投降大夏国后,皇太极痛定思痛,明面上依旧对孔有德、耿仲明二王优渥有加,不过却将二王中间的复州、得利嬴城瓦房店市以及靠近了辽东东海岸的红嘴堡、归服堡等地一股脑划给了很早就归降满清的镶黄旗固山额真刘之源。

    如此一来,就将孔、耿二人隔开了,同时对这两人也是一个监视,除此之外,皇太极并不像明国一样,还给镇守大将委派什么监军太监、兵备道什么的,孔耿二人也无法可说。

    上次皇太极亲自出关,在山东大运河一带大掠而归,并在天津击败尼堪后,掳掠回来大量的青壮男丁,回来后,除了分给满洲八旗不少外,相当一部分都分给了汉军八旗,其中镇守一方的汉军八旗固山额真更是收获不少,这其中就包括二王。

    俘虏的明军士兵则直接并入了汉军八旗。

    目前,镶黄旗刘之源手下的兵丁最多,达到一万人。

    孔有德次之,也有八千之多。

    相反,镇守清国南大门的耿仲明手下只有七千人,当然了,这也与他镇守的地方相对狭小有关,

    但是,耿仲明却不是一个甘于久居人下之人,在复州还属于孔有德掌管的时候,他就不顾旧情,大肆掠夺孔有德属下的民户,当然了,这到底是做给皇太极看以显示二人并不和,还是耿仲明确实是这样一个人呢,恐怕就说不清楚了。

    不过,从以后耿仲明经常私自接纳其它汉军旗逃过来的民户最终引咎自杀来看,恐怕属于后者的成分还是多一些。

    对于刘之源这样的辽东老人,耿仲明肯定不敢像对待孔有德那样,不过对于逃到他旗下的民户他依旧来者不拒。

    眼下,正值凉风习习之时,面向渤海的那一面城墙,年近四十、身材颀长挺拔的耿仲明正卓立于上面,不断眺望着远处的海面,此人长着一张马脸,三缕长须,剽悍中带着不经意的狡黠。

    他的一左一右也站着两人。

    一人年约十八,面目间与耿仲明有些类似,正是他的长子耿继茂,目前是满清的三等子爵。

    另一人年岁与耿仲明仿佛,身材中等、健硕,正是从小与耿仲明一起长大、一起挖矿的连得成,他最亲近的大将,也是金州城三千劲旅的实际掌管者。

    耿仲明今日有暇能与自己的长子、亲信大将一起观赏风景虽然他们都是大老粗,并不是诗兴大发,而正是为了“逃人一事”,眼下耿仲明的右眼皮不停地跳动,按照此时的迷信说法,那可是有“灾”啊。

    原本三人是在耿仲明的王府小酌商议的,最后由于实在太热便将饭菜搬到了靠近渤海的城门楼来,此时,饭菜尚未过来,三人正好极目远眺。

    耿仲明以前在毛文龙手下时,除了骁勇无敌,更是毛文龙的大管家,协助他管辖整个东江镇的账目,可见此人并不是只有匹夫之勇,他不像孔有德,那人骨子里还是有些“忠勇”的。

    否则也不会发生侵夺孔有德民户、田地以及大肆接纳逃户一事。

    耿仲明旗下,金州城这三千人可是他从山东带过来的基本力量,说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也不为过,都是他领着的这个镶黄旗固山额真的核心力量每旗有两个固山额真,也叫都统,下文仍叫固山额真,下面都有负责耕种的奴才农户。

    在金州以南那处最狭窄地方的南关堡的守将叫陈绍宗,也算是耿仲明的发小,那里有一千五百兵丁。

    而最关键的地方、终年不冻的旅顺湾旁边的旅顺堡以前叫金州中左所,此时改称旅顺堡,却只有一千五百兵丁,镇守大将还是皇太极硬塞给他的原辽东将领石明雄、宋国辅,两人都是梅勒额真,一人掌管旅顺堡,一人掌管勉强称得上是水师的水师营。

    耿仲明发愁的正是这两人就在不久前偷偷向镇守复州的刘之源汇报了他私自接纳逃人的事,他耿仲明是什么人,以前在毛文龙手下时,不但是账房“掌柜”,还是最核心的几个细作头目之一,石明雄两人的一举一动如何逃得过他的眼睛。

    不一会儿,饭菜上来了,三人进入城门楼,将靠着渤海的那面那面窗户全部打开,一边乘着凉风,一边喝着上好的烧酒,期间穿插一些辽东的掌故逸闻,慢慢地耿仲明的神情也放松下来。

    耿继茂不禁说道:“父王,无事啦”

    “哈哈哈”,耿仲明哈哈大笑,他先是向四周看了一下,眼下城门楼附近的值守士兵都被他们打发得远远的,十丈以内只有他们三人。

    饶是如此,他还是向他二人招招手。

    “得成、茂儿”,他的脸上露出了那惯常的狡黠,还带着一丝笑意,两人一见知晓大王已经完全想明白了,也是如释重负。

    “刚刚得到消息,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