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5冰封帝国-第1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萨雅克湖边,厮杀的痕迹几乎见不到了,当地的牧民早就将商队的物资抢走了,不过由于萨雅克湖对于当地人来说相当神圣,故此,他们将所有的尸体全部埋葬了。
关键是,由于萨雅克湖“圣湖”的地位,克烈部平素是不允许牧民在附近放牧的,故此,但阿拉提遇袭时,并没有目击证人。
目击证人有一个。
那就是侥幸逃脱了的那个报信的人。
不幸的是,那人找到罗继志时给了他一封信后没说几乎话也死了。
一封有着特殊符号的信件。
那是一条缠着枯木的灰蛇。
按察司灰衣卫的标志!
那人应该是隐藏在阿拉提商队里的灰衣卫探子,说不准就是灰衣卫负责探查哈萨克汗国以及布哈拉汗国的探子。
此人为什么找上自己?
罗继志随即苦笑了一下。
多半是在自己担任尼堪亲卫队长的那段时间,由于经常跟着尼堪到处巡视,尼堪接见重要人物时,自己也随侍在周围的缘故。
那封信上面只有一句话。
“按图索骥”
什么意思?难道还要自己追查下去,可自己另有任务啊,何况,自己为什么要听灰衣卫的?
一想到掌管灰衣卫的王文慧那张惨白的面孔,他的心里不禁一阵抽搐。
可如果这关系到大夏帝国的大局呢?
又想到那天晚上若不是那什么灰衣卫捣乱,自己几乎解开了满海等人的蹊跷行径,自己放心交给他们去处理,最后竟然是这样一个结果?
报信的人穿着阿拉提商队护卫的衣服,这么来看,灰衣卫就是混在阿拉提的商队里面的。
问题来了。
灰衣卫的人就这一人吗?抑或还有其他的人?
又想到,满海这些人到底是什么来历?
按照穆谭那把长刀的形制,多半是满清巴雅喇所有的,不过,大明的部分精锐骑兵也有那种长刀,话又说回来,满清的这种长刀还是根据大明的长刀形制修改的,最后到底谁是祖先,谁是子孙便说不清楚了。
这不是关键。
核心是,如果是大明的人,他们为何派人来到此处?
从大明来说,其目前明面上的敌人应该只有一个,满清,若是打着“远交近攻”的主意,其就近与占据天山北边的准葛尔汗国联络就是了,要对付的目标也只有一个大夏帝国。
不过以大明以往的情形来看,实在想不通他会来这一手。
若是满清呢?
还真有可能。他们比大明更积极,更有侵略性,何况库呼辙尔之战后,明眼人都瞧得出来,若是没有外援,偏隅于辽东一地的他们最终灭绝是迟早的事在尼堪占了兴凯湖、海参崴一带后更是如此。
因为,那样一来,他们就被紧紧夹在平原地带,失败了便无路可逃。
嗯,若是满清的话就说得通了。
准格尔部、俄罗斯人都是大夏帝国的大敌,还跟大夏帝国的国土接壤着,若是满清与他们结成联盟,还真有可能对大夏帝国产生威胁。
又想到从斛律部准备出发的前一天,就已经没有见到满海等人的身影,询问范永和时,他用“犯下大错,逐回本部训诫”支应过去了。
“哼!”,看着面前波光粼粼的湖水以及各种各样的水鸟,罗继志不禁发出一声冷笑,“骗谁呢?”
事情越来越清晰了。
不过问题又来了,如果是满海他们化妆成瀚海军击杀了阿拉提的商队,那这也太匪夷所思了,满海他们只有十余人,而阿拉提的护卫便有三十人,加上驼队的其他人,全部加起来不下百人,岂是他们区区十余人能够完成的?
如实单单击杀阿拉提一人,夺了他的两个小妾,还是有可能的,不过将驼队的人全部击杀,这份战力若是真的话简直令人不寒而栗,难道他们还有帮手?
那这个帮手会是谁呢?
按照地图以及斛律金的描述,离此地最近的部落就是依附于这个部落的俄木布岱青了,若是满海他们一早就与准格尔部勾结起来了,一切就说得通了。
好一个歹毒的计划!
想到这里,罗继志认为自己已经弄清楚了满海等人的全部计划。
先依靠与范家的关系混入他的商队,抵达扎布的驻地后先后与俄罗斯人、咱雅班第达联系,在黑森林里联络的多半是俄罗斯人,与咱雅班第达联系肯定是为了表达自己的仰慕之情,还有可能利用活佛的威望将信仰喇嘛教的人联系在一起。
若是这一步成功了,就可以将喀尔喀三部纳入下一步的运作计划了。
难怪自己在从叶尼塞出发前曾收到过阳都发出的简报,上面曾提到满清已经在沈阳建立喇嘛庙了,原来目的是这个。
以自己信奉喇嘛教为幌子,将一切信奉此教的人都拉到自己的身边,然后以驱逐异端的另一个幌子联合起来对付大夏帝国。
对,一定是这样!
至于俄罗斯人,估计满清也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能成自然最好,不能成也无所谓,他们的重点肯定还是准葛尔汗国!
这样看来,如果屠杀阿拉提商队确实是满海他们干的,那他们逃奔的方向肯定就是准葛尔汗国了。
此事如果成功了,对准葛尔汗国的大汗巴图尔也是有利的,一是,可以将哈萨克汗国卷入到对付大夏帝国的联盟里来因为,那个报信的明确指出,“凶手穿着瀚海军的衣服”,二来嘛,有了满清在东面牵扯,自己便可以将全身心投入到对付哈萨克汗国以及叶尓羌汗国身上来!
“满海、穆谭、李进忠”
在他担任尼堪亲卫队长那段时间,为了职责需要,他也向王文慧、噶里了解过满清的一些将领情形。
现在想起来,终于有些明了了。
满海,多半是代善那厮的幼子满达海,难怪穆谭、李进忠两人对他都是毕恭毕敬的,虽然在平素有些遮拦,但有些下意识的动作还是遮挡不住的。
李进忠多半是汉军旗的后代,可能还是某位汉人高官的后代,按照他会蒙古语的情形来看,多半是某位按照皇太极的要求娶了蒙古夫人的汉人大将。
“姓李?”
辽东投靠满清的李姓汉人很多,不过其中最有名的是两位。
一位自然是目前身在大夏帝国的李延庚的老爹李永芳了,他的儿子很多,何况李永芳曾掌管着满清的探子系统,他的一个儿子成为探子也不稀奇。
另一个便是李国翰。
“对了,肯定是李国翰的儿子”
李国翰的第二任夫人是蒙古人!
到现在,那位穆谭也昭然若揭了。
眼下的满清,明面上号称第一勇将的是鳌拜,当然了,他自然当得上,不过在王文慧的情报里,还有一人引起了罗继志的注意。
穆克谭,十五岁就跟在皇太极身边,戴佳部第一勇士,一直是皇太极身边的贴身侍卫,在沈阳一直有一个传言,说什么“若不是穆克谭一直跟在皇太极身边,须臾离开不得,否则,满清第一勇士还真说不准”
如果此穆谭真是穆克谭,他真有不亚于鳌拜的实力,满海带的那十人又是巴雅喇的话,那一切便说得通了。
不说别人,穆克谭一人就能对付阿拉提的十个护卫!
一下豁然开朗了。
罗继志很快在萨雅克湖的南边发现了一处标记。
一个明显的灰衣卫标记!
这么看来,阿拉提的商队还不止一个灰衣卫!
第二十五章 按图索骥(中)额尓齐斯河畔的篝火
罗继志能做出上述思考,自然与他在尼堪身边做过一段时间亲卫有关系。
尼堪经常在闲暇时挂起大幅地图他们灌输周边的大势,加上王文慧的灰衣卫不断从各方得来的情报,罗继志自然对一些情况有所了解。
否则,你让一个出身索伦部的小子能想到这一些简直是痴人说梦,就算他是来自以汉人为主的罗佳部也不行。
这便是尼堪的影响了,利用身边的亲卫以及学校去影响一些人,然后再利用这些人去影响更多的人,虽然从精神上来说,尼堪是孤独的,不过他的一些个东西还是潜移默化地发挥了影响。
在罗继志、孙德茂身上便是明证。
当然了,这也与罗继志、孙德茂两人本身很优秀,能深刻理解尼堪的一些想法也有关系,否则若是一个寻常资质的人站在罗继志、孙德茂的位置,恐怕也很难做出相同的判断。
这也是他们俩身上有着尼堪亲自颁给的黑木令牌的重要原因。
火种。
与牧仁、哈尔哈图等人比较起来,孙德茂、罗继志等更年轻一些的人才是影响更大的火种。
就在罗继志带着少数几人化妆成牧民沿着额尓齐斯河探索时,尼堪来到了红奇科伊。
他是来视察当地的秋收的。
由于楚库河的灌溉,今年又是丰收年,不但河南的黑麦、大麦、小麦丰收了,河北的玉米、土豆、烟叶的收成也不错。
这日,尼堪选择在张大根的家里就餐。
话说到今日,张大根的膝下已经有四个娃了,他媳妇儿给他生了两儿两女,已经担任乡啬夫有一段时间的他并没有放弃种地,自己的那五十亩土地被他一个人侍弄得油光水滑的。
午餐是肯特山大盘羊肉、楚库河白鱼、张大根自己腌制的猪肉,加上火鸡、白面馍馍,乌兰乌德出产的啤酒,这一餐丰盛的有些过分。
大汗,不,皇帝能在他的屋子里吃饭,那可是自己几辈子修来的福分,何况,按照尼堪的惯例,凡是在外面农户、牧户家里吃饭的,饭后他都会留下一两件“宫里”的东西,那些物件儿可是比一餐饭值钱多了。
当然了,像张大根这样的人是打心底感激尼堪的。
按他自己说的话,没有当今的皇上,他现在还在辽东当农奴呢。
“皇上让俺干啥就干啥,死也行!”
这是张大根的原话,还是当着尼堪的面说的。
“是吗?”
类似的话尼堪已经听过许多了。
张大根赶紧挠着头发说:“皇上您让俺死没问题,不过这些娃儿可得帮我养活了”
“哈哈哈”,尼堪不禁大笑起来,“你这厮!”
他不禁有些自豪。
像他这样与普通民户打成一片的,不能说后无来者,但绝对是前无古人。
“”,尼堪兴致不禁来了,正准备再调侃几句,杨庭栋走了过来。
“陛下,乌兰乌德的阿林阿将军紧急求见”
在这个时代,若说是某人“控制”着某处牧场,或者说某处是某部落的牧场,肯定只能是一个大致的范围,不可能精确到某条界线。
再者,就算某部落的牧场有明确的界限,但在界线之内也不可能密布着牧户。
一个明显的例子,后世的蒙古国有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只有三百万人丁口,你想想,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有区区两个人。
当然了,牧民们平素多半集中在河流、湖泊附近,这样的地形就算只有三成,也就是四十五万平方公里,三百万的人口,铺在上面也只有六个人而已。
这还是后世在生活稳定、卫生条件大大改善,出生死亡率以及出生后夭折率大大降低的情形下,若是放在这个时代,偌大的喀尔喀,只有五六万户,加起来三四十万人,就更加稀疏了。
哈萨克汗国、准葛尔汗国都是疆域辽阔之地,但人口同样没有多少,具体到某处,你很有可能走上半天也碰不到一个人。
这便是罗继志沿着灰衣卫的标记追查,途中并没有受到多少阻碍的原因,当然了,他们一行都是蒙古牧民打扮,还都会蒙古话,就算有零星的牧民碰上了,也多半能打发掉。
这里你会说,那掌管部落的酋长不会巡视领地吗?
答案是,真不会。
像额尓齐斯河、鄂毕河两岸的部落,原杜尔伯特部落台什、噶勒当兄弟的牧场,如今分成四个部分,噶勒当的两个儿子苏都奎、扎布位于鄂毕河两岸,台什的两个儿子则沿着额尓齐斯河两岸游牧。
他们每人所辖的牧场放在后世中国,那都是一个省级的范围,而他们中丁口最多的俄木布岱青手里也仅仅只有上万户的牧民,五六万丁口铺在一个省级范围上,妥妥的地广人稀。
这样的情形,你让他们如何巡查边界?
一般来说,这些大酋长也就是让自己的少量常备军巡视自己大帐周围一百里的范围而已,因为那里是他的“本部”所在,剩下的、依附于他们的部落,完全要靠自己来护卫。
故此,当罗继志一行五人沿着额尓齐斯河向西南追踪了约莫两百里,在一个背风的山丘发现了满海他们一行时,一路上他们完全没有受到任何阻拦盘查。
不过再往下走就不行了,再往前面约莫百里的地方便是原来杜尔伯特部落珲台吉台什的“王旗”所在额尓齐斯河南岸的阿克苏此阿克苏非后世新疆的阿克苏。
总的来说,哈萨克汗国人丁最多的中玉兹所处的地方虽然也是大草原,不过却是以丘陵地带为主要地形的草原,这样的草原实际上最受牧民青睐。
原因也很简单,有丘陵便有树木,可以就近砍伐制作帐篷、马车所用的木材,何况草原上多风沙,有丘陵的话也能方便地找到地方躲避。
这也是罗继志他们顺利南下的另一个原因了有了丘陵,他们这一个小分队就不会完全暴露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多少有些遮挡。
罗继志这支小分队虽然只有五个人,不过按照孙传宇交给他们的规制,罗继志还是对小分队进行了合理的安排,一人突前,一人拖后,三人居中,而不是全部挤在一起。
他们这样做很快受到了效果。
突前的那名侦察兵在额尓齐斯河南岸一处山丘附近发现了正准备在那里安营扎寨的满海一行。
说是安营扎寨那是高估了他们。
这处山丘附近恰好有一户牧民,他们残忍地将那牧户杀了,占据了他的帐篷,霸占了他的妻子和牛羊。
此时若是罗继志他们五人突然出现在附近必定会受到他们的重视,不过一个牧民骑着马在附近就不打紧了。
“这里靠近俄木布岱青的驻地,这里的牧民也肯定是他岱青的牧户,满海他们这样做不怕得罪岱青?”
等这名侦察兵回来汇报时,罗继志一听之下不禁有些奇怪。
“不”,那名侦察兵脸上露出了严肃的神色,罗继志一见便知晓他还有更加重要的发现,赶紧收拾心情,全神贯注听他的叙说。
“队长,您知道跟着满海他们的是什么人?”
“除了那些巴雅喇,难道还要别人?”
一路上,罗继志将自己的分析也跟手下说了,目前小分队达成一致的分析是:来自满清的代善幼子满达海率领的巴雅喇分队混到了这里,除了结交俄罗斯人外,更重要的是结交准葛尔汗国的巴图尔,以对大夏帝国形成东西夹击之势。
“不,我见到了一个人,说出来你等肯定都不会相信”
“谁?”
“阿尔斯楞”
众人一听都大惊失色。
阿尔斯楞,实际上就是阿尔斯兰,蒙古语、突厥语都是狮子的意思,双方语言的交织可见一斑。
这阿尔斯楞是已经投靠了尼堪的古木布的亲卫之一,还是他贴身的护卫之一。
“阿尔斯楞有多少人?”
“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