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1625冰封帝国 >

第176章

1625冰封帝国-第176章

小说: 1625冰封帝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天才自然是兴奋不已,不过他也明白,曲承恩等人,任何一个与自己相比都只好不差,自己也就是运气好一些罢了,故此,他并没有志得意满,听说曲承恩等人的爵位后还上书尼堪,要求降低自己的封爵。

    此事发生后不禁在大夏帝国广为传颂,也被尼堪赞赏过,“真乃名将之风也”。

    当然了,不可能因为郭天才的上书而降低他的爵位,也不可能将曲承恩等人的爵位拔高,功绩簿都能登记得清清楚楚。

    不过他这一上书,不仅化解了曲承恩等人的怨气,还大大减轻了帝国吏部的压力倒是真的。

    眼前此人的背景郭天才可是清清楚楚,此人什么都好,缺的就是功绩,如今他化解了阿勒泰萨尔部落的一场劫难,又给帝国带回来了一千户牧民,已经功劳不小了,不过细究起来还是运气的成分多一些。

    若不是恰好救了叶连纳克,估计事情就没有这么简单了,要想在皇帝眼里留下深刻的影响,这还不够,还必须立下更大的功绩才是。

    “听商人们说,这俄罗斯人对于自己的宗教信仰异常严格,虽然都是信奉基督的,不过他们信仰的是东正教派,凡不是东正教的一律称为异教,管你是不是信奉基督的,于是,他们对待这几个信奉景教的部落并没有特别的优待”

    “而是像那些信奉天方教的部落一样,收取沉重的税赋,这些部落自然不乐意了,他们可是在唐末时分就开始信奉景教,已经信仰上千年了,在周围一众信奉天方教的部落里都坚持下来了,肯定也不愿意改宗东正教”

    “您的意思是”

    郭天才笑道:“也不知有没有机会,不过从你处置阿勒泰萨尔部落之事来看,你还是很有天分的,不如”

    “职部一定不辱使命!”

    一听又有获取功绩的机会,罗继志不禁大喜,也没有细想,便站起来行了一个军礼。

    “不慌,此去西边,路途遥远,除了苏都奎、喇嘛扎布、古木布三人的辖地,其他人是不会卖你的帐的。万事都要随机应变,记住了,有机会就行动,没有机会赶紧撤回来!”

    “是!”

    就在罗继志踌躇满志之时,在阿钦城堡西去两千里的地方,塔拉城以南,原本是西伯利亚汗国的骑兵被叶尔马克击败后最远逃窜的地方,如今已经完全是俄罗斯人自己的草场了。

    在这片东西长约千里,南北宽约四五百里的地方,有大大小小十几个游牧部落,其中有两个最大的部落,都是从南边哈萨克中玉兹中分出来的。

    按照哈萨克汗国对部落的划分,十户为一个阿乌勒;十个阿乌勒为一个阿塔阿依玛克,也就是一百户;三个阿塔阿依玛克为一个乌柔,也就是三百户;大约三个乌柔是一个阿尔斯,大概是一千户;几个阿尔斯是一个乌鲁斯,大约是三千户;几个乌鲁斯便是一个玉兹,大约是万户。

    当然了,这只是一个大概的安排,实际上,一个中玉兹至少有十万户,是哈萨克汗国人口最多的。

    哈萨克汗国里,最大的自然是可汗或大汗,玉兹的首领则是汗,乌鲁斯的首领叫苏丹,投靠俄罗斯的这些部落都没有达到乌鲁斯的规模,或者汗国尚没有认可他乌鲁斯的资格。

    于是这两个信奉景教的部落便都是阿尔斯,首领叫比。

    实际上,这两个阿尔斯里面的牧民都超过了两千户,若是全部动员的话,都可出动两千精骑。

    不过,最近这两个部落最近都遇到了麻烦。

    两个部落的比几乎都在一个月里先后去世了,接替新比的都是他们儿子,都不足二十岁。

    不足二十岁,想要在这强敌环伺的塔拉大草原立足相当不易。

    他们的东面是原杜尔伯特珲台吉台什的第五子古木布,手底下差不多有八千帐。

    南面是哈萨克汗国中玉兹中实力最强的,已经完全皈依天方教的以克烈、乃蛮、钦察、弘吉剌、阿尔浑等部落。

    其中的阿尔浑便是匈奴人的后裔部落。

    不算其它部落,就是克烈、乃蛮两部,都在万户左右。

    西边则是以土尔扈特、杜尔伯特部落为核心的强大部落,游牧在乌拉尔山口附近。

    北边就不用说了,是驻扎在塔拉,俄罗斯人在西伯利亚布置最大的一支骑兵队伍,具体数目不知,不过他们若是有两千骑,几乎可以当得哈萨克骑兵五千来使。

    情势便是如此,周边的部族每一个是好惹的,就算是古木布的部落,虽然名义上依附尼堪,不过尼堪几乎管不到他。

    罗继志有机会吗?

 第二十章 草原丝绸之路上的商队(上)陌生人

    自从尼堪将漠北、图瓦、阿巴坎之路打通之后,嗅觉灵敏的商人立即做出反应。

    在大元时代,由于成吉思汗的子孙几乎控制了从亚洲到欧洲的所有便捷的陆路通道,故此商道畅通得很,其中作为二等人的色目人在其中居功甚伟。

    大明建立后,由于新疆依旧控制在蒙古人手里,传统的通过河西走廊的商道自然断绝了,一开始大明在哈密设置了马市,不过随着后来的东察合台汗国步步紧逼,大明逐渐失去了哈密卫,一直退到肃州酒泉市,在这种情形下自然也不会再设置马市了。

    当然了,有的打着朝贡的幌子前来贸易的商队大明还是没有完全推掉,但这条商道终究是荒废下来了。

    海疆上,一度声势浩大、震惊世界的郑和下西洋在成祖年末期也渐渐式微了,不过走私贸易却兴盛起来,这也是明末倭寇泛滥的滥觞。

    明末时分,海路贸易名义上只有漳州月港一地,还是在隆庆帝在位的时候开的禁,不过从山东一直到广东沿海,有实力的海商屡禁不绝,像郑芝龙这种明目张胆纵横四海的更是以自身行动证实了“杀人放火受招安”的至理。

    在郑芝龙的带动下,江浙一带、福建广东一带的海商北上日本、朝鲜,南下南洋,重新兴起了海洋贸易。

    而在北疆,在后世备受诟病的“八大皇商”在此时却扮演了开拓大陆商道的角色。

    一开始他们冒着偌大的风险开拓了北到喀尔喀,东到辽东的商道,随着尼堪逐渐一统漠北、林中,他们的商队也跟着走到更远的地方。

    尼堪拿下剑河省,以及接受特斯河、色棱格河以北之地后,北境就完全打通了。

    此时,商队可以从山西北上,从青城穿越白道,或者从九原穿越阳道,抵达瀚海沙漠后历经千辛万苦来到杭爱山,也就是大唐时代的于都斤山,大汉时代的燕然山。

    沿着杭爱山南麓一直向前走,最后来到五大湖区域,紧接着北上穿越唐努山进入图瓦盆地。

    接着越过萨彦岭进入叶尼塞盆底,最后从阿拉套山北缘向西,那一带就是一望无际的西伯利亚大草原了,这里的人丁更多。

    当然了,商队目前最远的地方也就到了乌拉尔山山口附近,乌拉尔山,此时的名字叫萨日德格山今后便称呼这个名字,而不是俄罗斯风格突出的乌拉尔,一个典型的蒙古名字。再往前,是蒙古人土尔扈特部、克里米亚汗国、沙俄帝国三者角力的地方,商队轻易是不敢前往的。

    这条道路,便是如今的草原丝绸之路,北境已经贯通了的商道。

    罗继志想要去西边刺探消息,自然不能明目张胆打着大夏帝国侦察兵的幌子,最便利的还是跟着商队一起走。

    这条商道上,约莫有一半的商队都是山西商人,大夏帝国的商队只有一家,那就是新近封了延熹郡王的孙传廊的商队。

    另外还有一些布哈拉的商队。

    罗继志跟的是山西靳家的商队,他们没有跟部着孙传廊的商队,那样太明显了,肯定会引起各路人马的怀疑。

    靳家的商队原本有护卫五十人,如今撤掉了十一人,将罗继志这十一人掺杂进来也不是难事,何况,像山西的商队,除了自己养的护卫外,一般还会聘请“打行”的人加入护卫凡事自己亲力亲为,自己也负担不起。

    故此,靳家的商队除了十人是自己养的外,还有约莫三十人是张家口最有名的打行“虎山行”卢老大卢大山的手下。

    卢老大,也是边军出身,从军的时候,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个监军太监,并在一次蒙古人入侵的时候拼死护卫了这个太监,从此便飞黄腾达了。

    卢大山不喜欢做官,又打打杀杀惯了,最后开了一家打行,在这名太监的照应下生意越做越大,最后几乎垄断了张家口一半的打行生意,算是张家口明面上的一霸。

    当然了,像张家口这种藏龙卧虎之地,有背景的络绎不绝,除了太监这条线,总兵、副将、分守参将的,分巡道、分守道的,巡抚、巡按等,不一而足,卢老大也不可能一人将生意做绝了,那样的话他在张家口也呆不下去。

    此次商队的掌柜叫靳准,一个三十多岁的商人,典型的从外办伙计、柜台伙计、账房、三柜、二柜一直做到做到掌柜的。

    原本他是不用亲自出马压货的,不过如今随着草原丝绸之路的打通,商户除了向沿途的蒙古人行商,还能向哈萨克人、俄罗斯人,甚至克里米亚人行商,特别是中原的茶叶,如今在北境一带大受欢迎,基于此,靳准此次决定亲自走一趟。

    一来联络沿途诸部,进一步打通相关关节,二来吧,看沿途有没有合适的地方修建货栈。

    新加入的这十一人,是靳家设在张家口此处指大夏帝国境内的张北地方,非指大明的张家口的总柜吩咐下来的,说是总部新招收的,特派到阿钦参与西去押货,以增广阅历。

    靳准自然有些怀疑,不过自然是总部吩咐下来,无论他们是什么人都有些来头,自己也不好太过苛责了以往的一些新加入的伙计也都是这么过来的,就像后世的大学生的“实习”,不过山西商户的伙计“实习”那是要派到最艰苦、最凶险的地方去的。

    他们考虑的也很简单:你在最艰苦、最凶险的地方都能坚持下来,一般地方就不用说了。

    卢家打行领头的是一个叫卢三的汉子,约莫三十多岁,是卢大山的远方侄子,也有过边军的经历,当然了,西去的道路实在太过漫长,沿途又要经过太多的游牧部落,若是要硬来的话,就凭这几十人无论如何是支应不来的。

    故此,就算是打行,凭借的也多半是察言观色,武力那是最后逼不得已的选择。

    出去一趟不容易,靳家这一次带了一百匹骆驼的货物,护卫队都骑着马,在西去的商队中算是比较庞大的了。

    无独有偶,他们刚从阿钦出发,便碰到了另一家商队。

    山西范家。

    像西去大草原经商,怎么能少了八大家之首的范家?他们依旧是最有实力的,不过这一次他们的驼队规模与靳家差不多,他们是唯一在塔拉大草原、萨日德格山口乌拉尔山口设有货栈的商家。

    范家商队的掌柜竟然是以前在乌尔赫特担任掌柜的范永和,而以前在恰克图担任掌柜的范继勋却调到了上都,作为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范家在用人方面自然也有他的策略。

    范家的护卫都是自己的人,也只有五十骑,对于这一点,就算在张家口呼风唤雨的卢大山也是无可奈何,范家的关系岂止是太监那样简单,整个宣大、京畿与他家联系在一起的文武官员至少是十位数,还多是树大根深的中高级官员。

    范家的护卫头子还是靳准熟悉的那位,号称三晋第一枪的姬际可的大儿子姬甲杰,今年才二十三岁,不过已经深得乃父的真传。

    姬际可,据说是得了岳武穆心意拳真传的山西武术大师,当过边军,后来又回到家乡,精通长枪、大刀,相传是形意拳的创始人。

    像这样的人物,范家自然要招揽过来,如今姬际可是范家护卫队的总教头,不过经常跟着商队外出的多半是他的儿子和徒弟。

    姬甲杰虽然才二十三岁,身材、长相也很普通,不过一看他随身携带的两杆短枪长枪携带不方便、一柄鬼头大刀,以及一张至少一石力的开元弓就知道此人不是好惹的。

    靳准关注的不是这些,他有一个惊人的发现。

    范家商队的护卫里竟然也有十余人是生面孔,那些人的长相初一看没啥,不过若是细看的话,就会发现一些端倪。

    杀气,那是长期从军才有的杀气。

    靳准不禁打了一个哆嗦。

    这都是作甚?他靳家有一些个生面孔也就罢了,范家居然也有这许多生面孔?!

    靳准还发现,范家护卫队那十几个生面孔中,有一人约莫十岁,汉话说的不大熟练,不过剩下的十余人还是以他为首,那人不经意间也会流露出颐指气使的模样,不过他寻常都是一副商队护卫的模样出现在众人面前。

    “满海?”

    听说还是满桂家族的人,叫满海,除了满海外,还有两人经常与满海在一起,一位约莫三十出头,生的高大威猛,叫穆谭,一个约莫二十多岁,倒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汉名,李进忠。

    不过在这北境丝绸之路上,多的是蒙古人、女真人、索伦人,你想啊,连布哈拉商人都出现了,还有什么人的出现会是意外?

    不过靳准还是有些担心,当然了,这也是他自己想的,没准那些人也是范家刚招揽的,准备放到这条最凶险的道路上历练以“增广见闻”的呢?

    商队一路向前走,先经过苏都奎的牧场,越过鄂毕河后,便进入了苏都奎弟弟喇嘛扎布的牧场。

    喇嘛扎布,这名字一听就知晓扎布是一个虔诚的藏传佛教教徒。

    果然,在鄂毕河西岸的一处高地上,修建有一处典型蒙古风格的寺庙,扎布也称呼它为“额尔德尼召”。

    这日,额尔德尼召很是热闹。

    大活佛咱雅班第达来了,他先去了土尔扈特部落所在阿提拉河即伏尔加河,以下都这么称呼,这是他原本的名字,阿拉提,上帝之鞭,呵呵流域,前不久才返回西伯利亚。

 第二十一章 北丝绸之路的商队(下)黑森林

    商队从阿钦出发后,没有经过阿拉套山北面直到俄罗斯人建设的托木斯克城堡,而是穿越阿拉套山北段那条被马特人踩出来,后来被瀚海国修葺、拓宽过的道路。

    道路的西出口就是以前阿勒泰萨尔部落“国王”伊申的弟弟别赫捷涅伊占据的地方,后世俄罗斯克麦罗沃市所在。

    抵达此地后再向东,约莫四百里的西面便是西伯利亚三大河流最西边的那条鄂毕河。

    鄂毕河的东岸是苏都奎的领地,而西岸则是其弟喇嘛扎布的领地。

    就在后世新西伯利亚城所在,兄弟俩的本部在鄂毕河两岸一东一西驻扎着。

    额尔德尼召的后面有一大片夹杂着冷杉和冷松的森林,此时正是它们最墨绿的时候,远远看去黑乎乎的一片。

    靠近森林的地方被范家商队占了,那里,找寻生火用的木柴、驻扎用的木料都很方便,靳家晚到一步,只得退而求其次,靠着鄂毕河驻扎,这样的话用水方便一些。

    它们之间,还有一家商队,那里既靠着森林,又靠着鄂毕河,无论哪方面都很方便。

    一个来自布哈拉的商人,穆罕默德哈拉提,比罗继志他们早几日来到此地。

    哈拉提的商队规模颇大,专门装载货物的骆驼便有近一百五十头,还有三十个弯刀骑兵。

    你不得不佩服布哈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