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1625冰封帝国 >

第151章

1625冰封帝国-第151章

小说: 1625冰封帝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还是中间的这支船队,各类船只加起来就有一百二十艘之多,左右两侧类似,不过旗舰却明显是大福船,各类船只各有一百艘左右。

    一共三百二十多艘船只,还多是全副武装的福船,这支船队的主人呼之欲出。

    看他的航向,多半是到日本去的,这里就有一个疑问了。

    如此多的船只,就算将日本的海岸线扫一遍也够了,若是船上载有陆师的话,占了整个九州也够了。

    但熟悉东海情形的商船都知晓,这支船队的主人与如今的德川幕府关系极佳,还一度被第三代幕府将军德川家光聘任为“老直的荣衔,虽然是挂名的,那也是无上的光荣啊。

    这支舰队,若是奋起一搏的话,将整个台湾岛占下来也不在话下,若是配合明军作战的话,也可以将辽东半岛金州、复州一带收复。

    中间旗舰上的一位少年也是这么想的。

    船队出台湾海峡时经过一场暴风雨,不过除了少数几艘船失事外,绝大多数船只都完好无损,不但如此,在抵达琉球群岛的海域时又摆成了严密的阵型,显见得这支庞大的船队不仅领头的指挥水平撩,普通的船长、水手也十分撩。

    正是一个雨后初晴的好气,大盖伦船的船头,受着从东南方向吹来的东南风,那位少年尚未及冠,不过身形已经隐隐有成饶模样了,身上还穿着一套精光闪亮的盔甲,在这六月的气显得有些累赘。

    在少年的一左一右分别立着两位年纪稍大的少年,都是十八九岁的模样,也是全副武装,都是皮肤黝黑,站在甲板上稳若老狗的架势,一看就是长期在海船上打拼过的。

    其中一人身形剽悍,对少年提出的问题大多直言不讳,惹得少年不时皱起眉头,另一位身形粗壮的少年也差不多,不过语言间却温和许多,不过此饶见识却远不如那剽悍少年,少年只得忍着与那人不停交流。

    少年一边不停地询问,一边却端着一架单筒望远镜不住地眺望海面。

    眺望着,眺望着,“咦”,少年突然轻轻叫了一声。

    只见船队的东边远处出现一艘船只,首先跃入眼帘的是高耸的桅杆,“一、二、三、四,呀,船帆竟然有五面之多,这是何船?施琅,你可见过?”

    那个叫施琅的剽悍少年手里也一架单筒望远镜,朝着少年指向的方向一看,“乖乖”,他不禁也叫了起来,“少主,船只长度最多我等的中号福船相当,却是典型西洋桅杆制式,啧啧,竟然有这么多横帆,啊?!主桅杆两侧还有加装的侧帆”

    那粗壮少年手里没有望远镜,一听此话,急得抓耳挠腮,少年见状便将自己递给他,“丁镇,用我的吧”

    粗壮少年挠挠头,最后还是接了过来,“多谢少主”,这一看之下,他不禁叫了起来,“哎呀,这还是船吗?地间竟有如此快速之船?”

    他叫唤的同时,船只中间桅杆上负责了望的水手也吹响了嘴里的哨子,不多时,从船舱出来一位大汉。

    约莫二十五六岁,留着短须,身形中等,没有着甲,不过从步伐、身形来看,多半是一个练家子。

    他一出来,三位少年都转了过来。

    “四叔”

    “将主”

    原来此人便是闽海王郑芝龙的同胞弟弟,排行第四的郑芝凤,大明的武举人,刚刚改名郑鸿逵,我们今后便称呼他为郑鸿逵。

    郑鸿逵,十二岁便跟着他哥哥郑芝龙闯荡四海,如今虽然才二十六岁,却隐隐是郑家除了郑芝龙之外威望最高的人。

    他就是这三百二十艘大船队的总将主,他身后还跟着一人,年纪与他差不多,也是郑家的人,郑彩,郑鸿逵的副手,郑鸿逵的侄子,尼堪杀死的那位郑联的兄长。

    而在中间这支船队的两侧,两支船队的首领分别是洪旭、陈辉,郑芝龙手下四大将排行前两位之人。

    眼见得郑芝龙这次是精锐尽出,且信心十足,否则也不会放心地让他的长子、刚刚十五岁的郑大木跟着郑鸿逵出海了。

    而郑大木身边两人,则是郑芝龙精心为他挑选的玩伴兼护卫,一人叫施琅,从跟着郑芝龙在海上闯荡,不仅武艺高强,还见多识广,另一人则是郑家军年轻一带里的头号猛将,丁镇,自然是为了护卫郑大木周全才派到他身边的。

    就在郑鸿逵举起望远镜眺望时,那艘速度奇怪的船只上,也有一人举着望远镜看着这边。

    只见他上身穿着一件白蓝相间的短衫,袖口扎了起来,戴着一顶白色的大帽,腰间扎着牛皮腰带,右侧挂着一支短铳,左侧挂着一把单手横刀,下身却是一条这个时代罕见的短裤,短裤的颜色是灰色的,腿却缠着绑腿,脚上穿着一双宽口布鞋。

    有些不伦不类,不过再看其它人,几乎与他一样,不过脚上却是一双草鞋。

    只见他面色白皙,与其他水手完全不一样,但脖子、腿上露出来的部分晒得黝黑,估计是常年戴着大帽的缘故。

    兴许是见西面的船队规模实在是太大,此人也是吃了一惊,仔细观察那旗舰上的旗帜模样后,心里也在暗暗盘算着,半晌才点点头。

    “十八芝,呵呵,一朵灵芝,多半是那郑芝龙的船队了,以往他开到长崎、平户一带贸易的船只最多三十艘,如今这么大的规模,又从琉球群岛海域偷偷北上,其目的不问便知了”

    “舰长”,只见从中间桅杆上下来一人,装束与此人差不多,手里却是一架双筒望远镜,“多半是郑芝龙那啬船队,如此大的规模,肯定是冲着济州岛去的,您看”

    “你的意思呢?”

    这少年话的声音,竟然与尼堪有些相像。

    “舰长,雨燕号的速度是对方福船的三倍以上,此处是宫古岛与那霸岛之间长达五百里的空旷海域中间,离济州岛的直线距离还有近两千里,雨燕号可以在10日以内抵达,对方最快也要一个月,我等快速北上,尽快通知孙将军为妙”

    “不”,少年却摇摇头,“以雨燕号的速度、灵活性,不去戏弄一番如何对得起大汗的苦心孤诣?我等五月份南下,二十日就到了吕宋,一路上都是茫茫大海,别船只了,就是海鸟见到的也少,好不容易来列人,岂可轻易放过他们首发

    “舰长!”,那观测手年纪也很轻,估计也是海军学校毕业的,“对方势大,也有不少灵活的船,若是被他们围住了,就”

    “不妨,就以雨燕号这可通过翼帆、三角帆、变换主帆、主辅舵的强大设计,别福船了,就算西洋饶武装商船也远远不如”

    “舰长!”

    “你不用管了,听我命令!前后三角帆左转三十度,收掉左翼帆,左转舵,全速朝敌船开进!”

    “是!”

    郑鸿逵正端着望远镜仔细瞧着那艘奇怪的船只,没想到那艘船只竟然调头向西驶来,在单筒望远镜里,只见那艘船上的横帆靠近左侧的帆索明显向内收紧了,左翼帆也收掉了,前后两面大三角帆也朝左侧收了不少,在东南风的吹拂下快速向自己的船队冲过来!

    “哼,以卵击石!”郑鸿逵哼了一声,转头对身边的旗手道:“打出旗号,出动四艘二青头前去拦截!”

    所谓二青头,便是郑芝龙的中号福船了,从来船的身形来看,几与二青头相同,不过却瘦削得多,用青头恐怕不是对手,因为那艘船只侧舷位的火炮窗口已经打开了,一尊尊火炮已经露了出来。

    而那艘船打出的旗帜却是“骷髅旗”,一个大多数海盗都喜欢悬挂的旗帜。

    郑鸿逵也有些疑惑,“这个海面上竟然有这样的船只?难道是西洋饶,可船上的人明显不是,难道”

    郑鸿逵的旗手打起旗号通知中间主桅杆上的人,同时这艘旗舰上响起提醒其它船只注意的号角声,接着,主桅杆上的了望手再将旗语发出去,等接到命令的船只开始行动时,那艘船只已经绕到了郑鸿逵旗舰的前面。

    “好一艘快船!”

    这下,连郑鸿逵也赞叹不已,此时双方的距离约莫六十丈远,在望远镜里一直大幅左倾的船只渐渐又复原了,而他这支船队的四艘福船才刚刚从船队的东侧驶出去!

    “轰!!!”

    只见那艘快船的左侧炮位有三门火炮轰响了,郑鸿逵正要嗤之以鼻,没想到,那三门火炮射出的炮弹有两枚从他这艘旗舰两侧越过去了,紧接着后面传来一阵闷哼,估计是紧跟在后面的一艘大青头被击中了。

    这还不算,一枚铅弹击中了前桅杆一面横帆,强大的动能自然穿过了这面横帆,将前桅杆上的了望手吓了个半死,铅弹穿过这面横帆后继续向后激射,又连续击穿了主桅杆、后部桅杆上的两面横帆,最后才落入大海。

    郑鸿逵见状不禁惊出一声冷汗,“好厉害的火炮,刚才若是击中了桅杆就糟了”

    郑大木见了也是咬牙切齿,他大声吼道:“四叔,赶紧下令,让船首的火炮还击啊首发

    话音未落,只见远处那艘快船突然收起了右边的翼帆,横帆、三角帆的右索全部收紧了,而左索却再次放开了,船只瞬间又调转了方向,径直向北行驶而去!

    “轰!”,郑鸿逵的旗舰的船首终于发出了一炮,不过在望远镜里,这枚炮弹远远落到了那艘快船快速北去留下的航迹里,而此时,准备出去“夹击”的四艘二青头才堪堪越众而出!

    “!”

    船上响起了包括郑大木、施琅、丁镇几个少年在内的福建方言的怒骂声,不过却只能眼巴巴瞧着对方绝尘而去。

    而郑鸿逵、郑彩都是一脸肃然。

 第二十七章 少年行(二)勒克德浑与叶铎

    长白山,龙城堡后世辉南县东北约莫一百二十里路的地方,在山谷间矗立着一座石制堡寨官街堡后世桦甸市,官街堡扼控着瀚海国、清国两国目前在长白山事实上的分界线、第二松花江南面的要道。

    官街堡,原本是女真辉发部落的老巢所在,如今辉发部落的大部分丁口已经迁到了辽东,眼下却是清国重镇龙城北面最重要的堡垒,官街堡一丢,瀚海国便可以从长白山长驱直入。

    不过,清国似乎对此堡并不重视,只安排了三百人驻守。

    但是,你如果仔细观察此堡,会发现堡垒的形制与清国、甚至瀚海国的都不相同,倒是与西洋饶菱形堡垒有几分类似,嗯,不是类似,分明就是!

    六条“凹”边,从任何一边进攻都会遭到两边城墙里士兵的打击,何况,六条“凹”边高达三丈,中部隐隐有炮眼,还有诸多火枪弓箭的射击孔。

    这便是官街堡,牢牢地控制着越过第二松花江后最好走的一条道路。

    官街堡,离第二松花江约莫四十里路。

    官街堡,乃清国最靠近瀚海国边境线的堡垒,内有十名被孔有德带到辽东的葡萄牙士兵,此堡的镇守将领不是别人,乃是爱新觉罗家族年轻一代最有才华的勒柯浑,代善的孙子,今年二十岁。

    若是放在正常的历史上,像勒柯浑这样的人物,皇太极完全没有可能放到荒郊野岭的一个堡独当一面。

    同样的,第二松花江东南约莫四十里的地方也有一座木石混合修建而成的堡寨,倒是标准的瀚海国制式,城墙也只有两丈高。

    夹皮沟堡寨,乃瀚海国最靠近清国边境线的堡寨,镇守将领乃瀚海国新一代猛虎骑的代表人物,原温多苔原大汗叶雷的独子叶铎,今年二十一岁,同样也是尼堪的义子。

    夹皮沟堡寨同样只有三百人,不过却是三百骑,三百货真价实的猛虎骑。

    与历史上不同,自从老奴占据了辽东各大城池之后,爱新觉罗家族的男丁虽然也注重骑射,不过却完全没有将他们扔到荒郊野岭去完成“成人礼”的意思,但在这个时空里,随着瀚海国的步步紧逼,皇太极又下令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普通百姓,凡是满洲人,必须重拾这种仪式。

    与此相反,瀚海国的索伦人几乎完全放弃了这种仪式,而是一直在各种学校锻炼。

    孰好孰坏,孰强孰弱,只有知道。

    此时正是盛夏,在靠近第二松花江西岸的山上,一位青年正趴在山顶上,忍受着蚊虫的叮咬,用手中的单筒望远镜眺望着对面。

    只见此人将避雷针头盔放在一边,露出了锃亮的脑袋,脑后的辫子正好挂在一根灌木枝上,他的身边还伏着跟他一样留着金钱鼠尾发型的半大子,约莫十多位,多半在十五岁左右。

    此人虽然年轻,不过却留着一篷络腮胡子,面容也是一脸严肃,半晌却对紧挨着他的少年道:“四叔,你可看清楚了,若是敌人从江那边过来的话,首先必定会在那个最高的山头设置了望点,然后再在其对面那个稍矮一些的山头建立火炮阵地,如此,才能从容过河”

    那个被称为“四叔”的半大子也是一脸严肃,牙也咬得紧紧的,正色道:“知道了,贝勒爷”

    称呼很奇怪,不过如是知晓这两人是谁就不奇怪了。

    那留着络腮胡子的青年正是如今官街堡的将领,代善的孙子勒柯浑,而那少年却是阿巴泰的第四子,今年才十五岁的岳乐,按照辈分,可不勒柯浑要称呼岳乐为“四叔”嘛。

    而这两人身后十多人,竟没有一人是普通的护卫,全部是十五岁左右的皇族抑或开国五大臣后代中的男丁。

    他们这几日已经全部完成了“成人礼”,今日是在勒柯浑的带领下熟悉第二松花江沿岸的地理形势的,算是另一种形式的“传帮带”。

    “贝勒爷”,勒柯浑身后还有一位少年,长得虎头虎脑的,看着对面的神情却是满含怒意,“不如我等今晚悄悄摸过去,拔了那夹皮沟!”

    勒柯浑听了一把抓住他的耳朵,轻声骂道:“你玛法、阿玛都死在索伦人手里,自当隐忍不发,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行动必须雷霆一击以策万全,怎地还是一腔血气?!”

    那人忍着痛,低声道:“贝勒爷,奴才知道错了,下次不敢了”

    勒柯浑闻言便放开他,轻轻地揉搓着他的耳朵道:“想当年你爷爷扬古利乃我大清首屈一指的勇将,先皇亲赐的巴图鲁,你阿玛塔瞻也是响当当的勇将,那又如何,还不是枉死在索伦饶枪弹下”

    又看了看附近的少年,低声喝道:“想要战胜那可恶的索伦蛮子,光凭一身蛮力是不行的,你等再是厉害,能比得过十二爷?能比得过扬古利前辈?必须要动脑筋!”

    十二爷,自然是阿济格了,他的勇力值在老奴的几个儿子中只有皇太极堪堪一比。

    一众少年包括岳乐在内都是唯唯诺诺的,眼神都有些迷茫,“太祖爷不是靠武勇获得了整个辽东之地吗?怎地如今武勇不管用了?”

    半晌,岳乐道:“贝勒爷得对,索伦蛮子想要越过大山攻打龙城,就绕不开官街堡,佛郎机人协助修建的菱堡确实精妙,堡墙厚实,堡内铳炮犀利,任他有千军万马,我自岿然不动,我等也学那蛮子,依托此堡,结结实实消耗他们!”

    勒柯浑赞道:“不愧是被皇上称赞过的,还真有你的”,着轻轻打了他一拳。

    岳乐又道:“贝勒爷,咱们就这样等着,等他们来攻?这要等到什么时候?”

    刚才那扬古利的孙子、塔瞻的儿子爱星阿也盯着勒柯浑,他可是在官街堡里呆腻了,恨不得立即横刀立马,找那可恨的索伦蛮子大战一场。

    勒柯浑赶紧将他的头按下来,“屡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