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1625冰封帝国 >

第109章

1625冰封帝国-第109章

小说: 1625冰封帝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巡抚衙门。

    “大人,建奴前锋已达沧州,后队尚在南皮,队伍长达五十里,不过彼等似乎并没有攻打沧州的打算,前锋已经绕过沧州”

    孙传庭高坐主座,其左侧赫然是以前的东江镇监军吴直,他终究没有在大内捞上合适的差事,反而因为“知兵”被皇帝打发到天津镇继续做监军,此时的他心中在呐喊,“苍天啊,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啊,到了哪儿哪儿就有大战”

    不过当他看到位居孙传庭下手右侧首位的尼堪,这惶急的内心稍微安定了一些。

    尼堪的下首分别坐着孙佳绩、南楚、陈文盛、查克丹、王文慧等人,此时,孙佳绩已经当上了水师参将,南楚、查克丹都是游击将军,陈文盛是步军千总,王文慧封了一个尼堪自创的“记室参军”官职。

    左侧,坐着大明的一些个军将:

    巢丕昌,天津镇总兵,四十多岁。

    王朴,大同镇总兵,武将世家出身,不到三十岁。

    雷时生,天雄军副将。

    李化鲸,刘泽清手下的分守德州参将。

    吴三桂,山海关参将,今年才二十四岁。

    黄得功,三十多岁的京营副将,一个粗豪汉子。

    这一大堆名将堆挤在左侧,而尼堪的人马却单列右侧,显示了孙传庭、吴直对他的期望,何况在座的诸位中,他是唯一的侯爷。

    正在汇报的是巢丕昌。

    “如今天津城有末将的五千步骑、吴参将的三千辽东精骑,加上宁北候的五千步骑,一共有一万三千步骑,这一万多人马均可拉出去野战,城里自然有三卫的兵马驻守”

    “静海县还是王总镇的五千步骑”

    “沧州有黄副将以及周遇吉副将的五千精骑,还有李参将的三千步骑,卢大人的五千精锐正在赶往沧州的路上,此时应该抵达了沧州,届时沧州一地也有一万多步骑”

    “静海县城城池单薄矮小,建奴若是起了攻打的心思,按照军门的筹划,只要王总镇能抵挡三日,南面的卢大人、北面的军门将会亲率大军夹击建奴”

    听到这里,尼堪不禁心里一凛,孙传庭好大的口气,竟想依靠这不到三万的人马将四五万建奴一网打尽?

    “大人”,他是一个藏不住话的人,“听说建奴有四五万人马,我等加起来只有不到三万,在沧州到天津地界,依托大运河、卫河、大海这狭窄地带困住建奴自然是好,不过彼等战力强横,俗话说困兽犹斗,何况是”

    “不然”,没想到此时站出来的不是巢丕昌,更不是孙传庭,而是那年纪轻轻、比尼堪还要小两岁的吴三桂,上次在登州时,尼堪只见到了他的父亲吴襄,并没有见到此人,如今总算见到了。

    此人身材高大健壮,偏偏又生的俊秀,不过一双不时露出精光的三角眼显示出了他那桀骜的一面。

    “侯爷”,吴三桂向尼堪拱了拱手,“依照我等山海关军将的情报,建奴军力最强者莫过于其两黄旗的巴牙喇,可此次前来山东肆掠的并没有见到这两旗,多为两红旗、两蓝旗、两白旗,何况按照巢总镇的情报,其中更有一万汉军旗、一万鞑奴骑兵”

    “汉军旗领兵者是谁?”,尼堪尼堪不经意地问了一句,吴三桂瞠目结舌,只得将目光投向巢丕昌。

    “呵呵”,巢丕昌汕笑了一下,“打着张字旗,具体不知晓是谁”

    “哦?那这汉军旗是骑兵还是步军?”

    “这,应该多为骑军”

    尼堪心下了然,他不禁冷笑一声,“以本候来看,这一万汉军旗多半便是在大凌河降了建奴的张存仁,张大将军了,他手下可是一万货真价实的的关宁铁骑啊”

    接着不理眼里冒着怒火的吴三桂继续说道:“蒙古骑兵多半是朵颜,或者是科尔沁左翼,这两部并没有受到本汗的打击,出动的应该也是精锐,也不易对付”

    “咳咳”,孙传庭心里奇怪,以往尼堪屡次与建奴交战都是大获全胜,今儿个为何踌躇不前起来,他干咳了两声,“秀荣,本官如此布置并非要将建奴一网打尽,不过眼看着彼等大摇大摆押着几十里长的俘虏、车辆队伍北上,我等还不奋起一搏,今后有何面目面见皇上,面见父老?”

    尼堪心里还是有一些不安,不过一见诸将都是信心满满,也不知他们的信心从何而来,便将目光投向黄得功。

    “黄将军,您与建奴交过手,对他们的战力有何看法?”

    刚才在一众武将中,就属他有些心不在焉,见到宁北候问话,便打起精神说道:“末将的意思与侯爷差不多,建奴的战力确实厉害,上次一战,末将与周将军都是家丁尽出,不过也没能阻挡他们哪怕两刻的时候,如今一想起来还是有些后怕,幸亏我等骑军撤得快,否则就被他们包圆了”

    “咳咳”,此时孙传庭又轻咳了一声,黄得功见状便又笑道:“话又说回来,放眼天下,若是还有谁能与建奴作战不居下风,舍阿斯兰大汗还有谁?”

    一时,众人纷纷将各种马屁奉上,似乎有了他尼堪这五千人马就大有希望一战而胜之,尼堪还想多说几句,又想到大敌当前,也不好挫了各位的锐气,只得将话咽到肚子里去了。

    他看向王朴,历史上这位有名的逃跑将军,他如今孤军处在静海县,可是这次孙传费尽心思筹划的关键所在。

    “王将军可有信心守住三日?”

    “哈哈哈”,王朴一下站了起来,拍着胸脯大声说道,“别说三日,就是五日也能做到!”

    尼堪目瞪口呆,不过终究还是忍住了。

    晚上,等孙传庭盛大的宴席完毕之后,尼堪找上了他。

    此时孙传庭已经面带微醺,见了尼堪反而冷哼一声,“好你个孙秀荣,你在右玉干的好事!”

    尼堪心里一凛,“难道替换麻锋的事已经被他察觉了?”

    面上却不动声色,“叔父说的什么话,小侄不明白”

    “罢了”,孙传庭一摆手,“在我面前还不说实话,告诉你吧,我从大同前来之前便发现了端倪,屡次召见麻锋前来大同却都被他以重病缠身推脱过去,最后还是派了自己的亲信过去明察暗访才得知事情的缘由,不过此时你的人已经退到了青城,右玉千户所竟然是一个空荡荡的关城!”

    “若不是你的人这几年在右玉千户所还算安分守己,除了吸纳流民出关屯垦,并无其它过分的举措,我一定上奏参你一本!”

    “那您是如何处置麻锋的?”

    “哼,你的心肠端地狠毒,竟将此人折磨成那个样子,本官不忍,干脆了结了他,免得他继续受苦,还不是报了一个出塞追击马匪,不幸中伏,尸骨无存的谎话,秀荣啊秀荣,为了你,我可是担了偌大的干系”

    “多谢叔父”,尼堪赶紧将话头岔了过去,“叔父,您让王朴驻扎在静海县,就这么信任他?”

    “呵呵”,没想到一提起王朴孙传庭竟然来了兴趣,“我可很是看好此子,年纪与你相仿,出自将门,文武双全,一表人才,更兼骁勇异常,他这五千步骑,别的不敢说,紧守城池还是没问题的”

    尼堪一颗心愈发不安起来。

    最后仔细一思索便了然了。

    在这个时空,由于自己的出现,孙传庭并没有一开始便在陕西前线对抗流贼,并逐渐升官的的经历,从而也少了不少对敌的作战经验,而此时,王朴、吴三桂等人都没有亲自率领大军与建奴硬抗的经验,有了自己这个“年轻才俊”在前面引路,年纪相仿的彼等能不时刻燃起一颗在疆场上建功立业的雄心嘛。

    他越想越不安,可又不好劝说孙传庭,最后只得怏怏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第二十四章 援救(三)一切如常

    “报!大人,建奴前锋已抵达静海”

    “报!大人,建奴大队全部过了沧州”

    “报!大人,紧急军情,建奴开始围攻静海县城”

    “报!大人,卢象升大人率领天雄军五千步骑、周遇吉黄得功五千骑兵、

    李化鲸三千步骑已经出了沧州城,不疾不徐地跟在建奴大队后面”

    “哦?建奴可有反击?”

    “没有,周遇吉将军用两千精骑对建奴断后的鞑奴骑兵进行了试探性攻击,大败之,鞑奴丢下三百多具尸首跑了,周将军解救百姓三千多人!”

    “好!太好了!”,一切都如常,一切都如同他预料的一样,孙传庭兴奋地在巡抚衙门走来走去,他突然看到一旁的尼堪面带忧色,不禁笑道:“秀荣,建奴若是只有军伍也就罢了,我也只能退避三舍,如今彼等带着这么多丁口、牛羊、车辆,军伍再多如何照看得过来,此时正是我等建功立业的好机会!”

    尼堪点点头,他目前也未发现敌人有什么破绽,或许他们真是被空前的缴获冲昏了头脑?

    “那何时出发援救静海县?”

    “这个”,孙传庭捋了一下颌下的长须,“以你来看呢”

    “如今包围静海县城的有一万五千人,以建奴的战力,早就应该攻城了才是,城里可只有王朴的五千人马啊”

    “呵呵”,孙传庭笑道,“建奴再是强悍,也是血肉之躯,兵家至言,倍则敌之,五则攻之,十则围之,静海县虽是一座小城,终究是一座城池,况且还是一座包砖的城池,建奴战力强一些,不用做到十则围之,总要做到五倍吧”

    尼堪却摇摇头,“上次大酋皇太极南下时也打破了一些小城,他们可是最多二对一,多半是一对一,据我所知,有时甚至敢以区区三千人进攻五千人的城池”

    “不然”,孙传庭却打断了他,“我也有些了解,那是城里的守将吓破了胆,先一步出逃造成的,但凡有一点忠君爱国之心,建奴若是想硬桥硬马地攻城,绝对不会轻易得逞!”

    “何况”,孙传庭此时已经沉浸到自己在天津到沧州这一百多里的战场上大破建奴的虚幻之中,脸上不免露出了几分得色,“王朴王总镇出身将门,世代忠君爱国,他自己不仅是世袭,还是武举出身,更兼骁勇难撼”

    “他若是能守上几日,别的不说,能够大挫奴寇的锐气就好,届时彼等沮气坚城之下,我等大军再猛地出击,就算不能大败之,也能让彼等丢下缴获仓皇远遁”

    “那您的意思是让更多的建奴聚集在静海县城下再说?”

    “嗯,再等几日吧”

    静海。

    城中的王朴也是一脸得色。

    他进抵静海后,城中的一个大商户立即献上了他的一名小妾,而在建奴围城之时,趁着他们立足未稳,他亲领三千骑出城试探性地攻击了一下,结果建奴都退避三舍,他斩获了几十具首级后扬长而去。

    “建奴?怎地宣大、辽东的那些个军将都将他们吹得跟天神一般?我看也不过如此”

    又想到那年纪轻轻便做到了都司指挥使的尼堪,这心里头又起了较量一番的心思。

    兴济县城,沧州以北约莫五十里,卢象升的大军逼近到此地后便停住了,因为前面的青县便是建奴后卫大军大营所在,按照侦骑所探,那里至少有上万精骑!

    卢象升没有进入到兴济县城驻扎,这一万多人也驻扎不下,而是在兴济县城北面扎下了大营。

    一座大帐里,一位三十多岁的中年文官正在里面走来走去,只见他身材高瘦,一身正三品的文官袍服外面套着一件山文甲,宽大的袖口也卷在牛皮护腕里面,一双枯瘦的大手不像是提笔写字文官的,倒是像出自一位常年操练不辍的武官之手。

    大帐的一角立着一柄大刀,长约一丈,刀刃宛若象鼻,这种长刀在明军里面一般用来示威,或用来作为仪仗,没想到却是卢象升的兵器。

    要舞动这样的兵器,非有一身惊人的气力不可,眼前这位瘦高的文官怎么看也不像。

    此人正是卢象升,兵败兖州后,他的职位已经降低了,如今只能屈尊给孙传庭打下手,而孙传庭此时声名并未彰显。

    半晌,账外传来喧哗声,卢象升赶紧回到交椅上坐好。

    “参见大人”

    首先进来的是周遇吉,一位身材与卢象升有些相仿的高瘦汉子,不过面庞宽大,眼神凌厉,不像卢象升那么柔和。

    没多久,黄得功、李化鲸,最后进来的倒是他天雄军的副将雷时生。

    “咚咚咚”,不过此时二通鼓刚刚敲过,雷时生倒也没有违反军令。

    “大人”,雷时生落座后向卢象升拱了拱手,“职部刚刚接到哨探的消息,故此来得晚了一些”

    “哦?速速说来”

    “大人,青县确实只有约莫一万奴骑,按照职部探子的查探,这万骑并不是建奴”

    “哦?”

    一听此言,在座的包括卢象升在内都兴奋起来,原来传来的消息是这一万骑都是建奴的八旗兵,没想到又有了变故。

    “何以见得?”

    “大人,哨探化妆成被掳走的难民混到了里面,细细查探了三日才最终得出这个消息,这一万骑里,约莫有一千是真满洲,余者有一半是汉军旗,一半是鞑奴”

    “再者,汉军旗的头领姓张,多半是在大凌河投降建奴的张存仁那厮,若真是那厮,他手下这四千多骑应该就是以前的关宁铁骑了,那些鞑奴多半是来自边外的朵颜诸部,末将这位哨探会一些那边的语言,朵颜诸部的语言与其它部落颇有些不同,这位探子旁敲侧击之下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还有,青县附近被掳走的青壮丁口约莫五万,大车三千多辆,堆集金银、粮食、财货的大帐篷便有几十个,牛羊马匹健骡无数”

    众人一听眼睛皆是大亮,不过周遇吉却依旧神色凛然。

    “周将军,你的意思”,卢象升自然见到了周遇吉的神色。

    “大人”,周遇吉站了起来,面向卢象升抱拳施礼,“建奴的战力就不用末将说了,我等骑兵,三个打一个恐怕也打不过,就算是家丁,也得要二对一才行,最精锐的家丁才能一对一”

    “鞑奴的骑兵虽然不如建奴,不过比我等还是好一些,我等家丁自然可与之一对一,汉军旗,大人,若雷将军所言不虚,确是那祖大寿麾下的骑兵,其战力在九边中无疑可居首位,亦不可大意”

    卢象升点点头,“那之前你与鞑奴交战,彼等可是拿出了十足的功夫?”

    他说的就是周遇吉此前与鞑奴交战的心得。

    “回禀大人,事后职部仔细检查了一下鞑奴的服饰、头颅、兵器等,这一细查,原本还有些高兴,这下便有苦说不出了”

    “哦?”,众人一听都有些奇怪,难道不是真鞑奴,而是假冒的?

    “这些人倒是货真价实的鞑奴,不过年岁恐怕都在四十以上,且服饰寒碜,兵刃低劣,多半是鞑奴里面地位最低的牧奴”

    众人听了还是有些羡慕他,几百具真鞑奴的首级啊,只要是真的,管他是什么身份,管他有多少岁?

    “就算如此,我的骑兵与他们也就是斗了个不分胜负,职部这边也折损了三百多骑”

    卢象升一听神色立即严峻起来,他暗忖,自己的天雄军就算不如以前袁崇焕手底下的关宁铁骑,不过也相差仿佛了,恐怕比周遇吉、黄得功两人的骑兵还要强上一些,不过也强的有限。

    上次在兖州城下,自己的精锐倒是与鞑子大战一场,不过也主要是与鞑奴与汉军交的手,一开始还势均力敌,不过当建奴一千五百精骑杀入后瞬间就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