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5冰封帝国-第1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故此,包括尼堪在内,日常在济州岛外出行走时也就是一件常备军普通的冬衣而已。
不多久,他们便来到了码头附近。
尼堪一瞧,不禁有些咂舌。
有十五艘宅船正停在东边防波堤附近,由于冬季风大,就算下了锚船只也是在海中摇晃不定。
宅船附近是几艘瀚海国的战船,看得出这几艘战船都是全副武装,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
见到尼堪一行后,从一艘最大的宅船上下来了一位身穿黑衣的武士。
若是后世的孙秀荣见了,必定会说:“又是日韩娱乐工场的标准出品,多半整容了”
不过在眼下的时空,自然一切都是原汁原味的。
身高与尼堪差不多,身形挺拔,接近尼堪时,他可以感受到一股浓烈的肃杀之气,年岁与尼堪相差无几,没有蓄须,细眉毛、单眼皮、高鼻梁,面庞瘦削。
他腰间原本挂着两柄倭刀,想要面见尼堪,自然被查克丹拿掉了。
“扑”,那人见到尼堪后竟然一下跪倒在地。
“大汗”,那人竟然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话。
“我是柳川静云,柳川调兴家主的义子,请大汗为我家主人做主”
“哦?发生了何事?”
“大汗,前不久,突然从外岛来了一伙浪人,将我家主人以及松尾智保阁下残忍斩杀,等我等发现此事时,这些人已经扬帆远去”
“哦?”,尼堪立即想到对马藩的宗义成,像柳川调兴这样叛出主家,还逍遥法外的,任何一位大名都不会容忍。
不过他略一思索就觉得不大可能。
对马藩土地贫瘠,完全依靠与朝鲜的贸易才能存活,如今贸易地点转到了济州岛,只要用脑子略想想就知道在此时不能得罪柳川调兴,否则就得罪了尼堪,而得罪了尼堪他对马藩的贸易就做不成了,没了贸易的收入,他宗义成就只能坐吃山空了。
当然了,假若宗义成确实是这样想的话也不大对,尼堪利用柳川调兴,只是因为他如今叛出了主家,在日本国的大部分地方是不能立足的,随时可能受到有着严重武士道精神的武士斩杀。
于是他只能投靠尼堪,在这一点上,他的忠诚或者说迫不得已的忠诚是不用怀疑的,如此一来就大可以完全信任柳川调兴来打理关于日本的大小事宜,没想到他还是着了道。
“有线索吗?”
一想到柳川调兴死后可能对他的对日贸易产生的影响,尼堪也不得不重视起来,何况柳川调兴的得力助手松尾智保也死了。
“大汗”,柳川静云声音平缓,一字一顿,多半是受到了专门的训练,“以在下分析,此事同大汗也脱不了干系”
“哦?”,这下尼堪兴趣来了,你日本人的窝里斗干我何事?
“大汗,您可知晓平户?”
尼堪点点头,随即猛然一惊。
此时日本与荷兰、大明贸易的窗口应该还在平户,还没有搬到长崎出岛,自己在济州岛大兴贸易,可不大大得罪了独霸平户贸易的平户藩。
况且平户藩与柳川调兴所在的宇久岛只有百里左右的海路,平户藩想要对付柳川调兴,“杀鸡给猴看”,也是相当容易的。
更何况,平户岛、壹岐岛、对马岛三地多年以来就是倭寇、浪人的聚集地,平户岛还是以前汪直的大本营,平户藩想要对付偏隅于宇久岛的柳川调兴还是很容易的。
“大汗,听说,上次您在济州斩杀了郑一官的侄子”
尼堪此时已经有些明白了,自己还是有些冒失了,仓促之下击毙了郑联,而平户藩的大名松浦家族可是与郑一官关系密切啊。
按照历史的进程,此时郑芝龙多半还在与刘香老大战,按说应该不会抽兵北上的,不过利用松浦家族施压还是办得到的,何况松浦家族独霸的平户贸易在济州岛开埠后肯定后受到影响,就算郑芝龙不施压他们也会来对付自己。
而斩杀柳川调兴、松尾智保只是其中的第一步而已。
想通这一点,尼堪豁然开朗。
“好吧,你等既然来了,就在此地住下吧,反正松尾君在商馆区的产业颇大,不过你等为何来了这许多人”
尼堪正说着,眼睛无意中瞟到了柳川静云的脖子上。
那里挂着一个非常细小金色十字架!
这十字架原本可能藏在衣服里面,不过刚才柳川静云一直趴在地上,说话时以前又不断地低头,竟将那十字架露了出来。
“你是天主教徒!”
“是的”,柳川静云一开始还很惶恐,不过很快他便安定下来,“调兴家主、松尾君都是”
尼堪看着那些在济州港入口山下浮动着的宅船,心里完全明白了。
柳川调兴脱离宗义成,除了想要增加自己的贸易权外,多半还因为自己是天主教徒,手底下有一大堆被大陆上的大名驱赶的同样信奉天主教的武士!
徐徐收拢天主教徒,租赁五岛藩的岛屿,等时机一到通过作战或者襄助幕府获得独立的藩主称号便是柳川调兴的梦想吧。
在日本,信奉天主教的武士将此教称为切支丹教,实际上是来源于波兰语克里斯蒂安,意思是基督的追随者。
而刚才尼堪一开口便说了“天主教”三个字,也是让柳川静云略略楞了一下。
不用说这些宅船上的武士都是信奉切支丹教的了。
“你们一共有多少人?”
“回禀大汗,五百余户”
“都是柳川调兴收拢的切支丹教徒?”
“嗯”
“好吧,本汗可以收留你等,不过有几个条件,其一,你等只能在商馆居住,不得随便深入到岛屿其它地方”
“其二,抽调三百精壮,由你带领,加入到我的常备军里”
柳川静云刚才还有些忐忑,一听尼堪这么说,不禁大喜过望,在日本人的传统里,能成为主家的精兵,那肯定是亲近之人。
“哈衣!”
尼堪微笑着将他扶了起来,“尚有一事,以前,除了对马藩以外需要同朝鲜贸易的藩国都是柳川调兴居间联络的,如今柳川君仙去了,那”
“大汗”,柳川静云低着头说道,“义父以前与五岛藩的藩主盛利阁下关系匪浅,宇久岛便是从他手里租借过来的,在下来之前已经将此事转交给盛利阁下了”
尼堪点点头,五岛盛利大小也是一位藩主,平户藩虽然兵强马壮,水师强盛,也不敢明目张胆地来对付他吧。
“柳川君的汉话为何如此熟练?”
只见柳川静云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半晌才回道:“大汗,我的祖上其实是明人,以前跟着汪直大人来到平户,最后才流落到对马岛”
原来是倭寇的后代。
一日后,当以柳川静云为首的三百武士配备了瀚海国常备军的冬装,人手一把倭刀,肃立在寒风里听尼堪训话时,尼堪心里却想着,“这些人到底是忠于上帝,还是忠于某个人?”
第九章 冷兵器之岛
在济州州城与海港之间,有一处被瀚海国大汗尼堪称之为海关关城的地方。
关城原本只有一座紧挨着码头的中式院落,是瀚海国户部下设的海关分理处的衙门,最后随着海贸的兴旺,沿着海关两侧纷纷修建了大量的房屋,有中式的、日式的、朝鲜式的,也要西洋式的。
到了今年秋季的时候,尼堪认为再让这片建筑建筑无休止地扩张下去也不是一个事,便决定在建筑区的四面分别建造了一道护墙。
护墙用砖石混合水泥形成,北头深入到码头,南边离济州城约莫一里路,设有南北两座大门。
护墙高约一丈,按照户部海关署的规矩,凡不是瀚海国的人士,想要进入到瀚海国商馆区以外的地方必须得办理“护照”,你准备去哪里,干什么,多长时间都写的很清楚,填完之后盖有礼部的大印,用完之后再续。
没有护照的话,商馆区的人就只能老老实实待在这道护墙里面,这也是基于安全考虑,自从济州港兴旺起来后,原本蛰伏在日本、朝鲜海岸诸岛的一些个海盗又开始蠢蠢欲动了,还发生了多起商船被劫的事情。
如今彼等虽没有胆子大到打济州港的主意,不过防患于未然也是应有之意。
s:话说此时的朝鲜王国南部的全罗道、庆尚道一带的沿海岛屿多如牛毛,那里的倭寇、朝鲜大明野人海盗同样数不清
济州岛由于位于朝鲜王国的最南部,历来是皇家、官府发配犯人的地方,特别是犯了“谋逆”大罪的犯人亲属多半发配在此地,绫阳君李倧以政变的形式将光海君李珲赶下台后将其囚禁在江华岛,用毒弄瞎了李珲的双眼,又以叛逃的名义赐死了他唯一的儿子,让忠于李珲的人彻底失去了希望。
饶是如此,忠于李珲的文武官员除了为首的几个被斩杀以外,大多数都发配到了济州岛为奴,加上以前流放到此地的犯官家属后代,在尼堪夺得此地以前总人数高达三万。
尼堪成功取得该岛的租赁权后,将一半的朝鲜人迁到了瀚海国境内,又从辽东汉人中留下几千户,这次将东江镇军将的家属迁到此处后,尼堪不准备将他们再迁到瀚海国境内了,准备就留在济州岛。
这次解救的军将家属也有近三千户、万人的规模,加上以前的辽东汉人,加起来便有两万多人,从人数上来看,已经超过了本地的朝鲜人了。
朝鲜王国将这么多人安置在济州岛,自然不是让他们在此地养老的,而是大有事做。
此地中间是汉拿山,从半山腰一直到山脚下却是草木繁盛之处,原本就是大元时的养马之处,准备用来攻打日本的骑兵基地。
同时,作为最靠近日本之地,此地还是弓箭、冷兵器、甲胄的制作基地,并在朝鲜境内搜罗了大量的工匠长期在岛上制作相关物资。
攻打日本失败后,蒙古人便放弃了此地一走了之,朝鲜王国重新管理此地后,因循了蒙古人的做法,还是作为养马以及制作冷兵器的重要场所,从大陆发配过来的犯官家属及其后代也是以制作冷兵器为主。
尼堪成为济州岛的主人后,将岛上所有人的奴籍取消了,这些人自然感激涕零,不过这些人虽然取消了奴籍,还是回不去故乡的李倧肯定不会同意的。
于是这些人只得向尼堪效忠。
对于这些人,尼堪也没亏待,重新编制了各大工坊的管理细则后,工坊里的工匠除了能得到基本的温饱以外,还能按照制作东西的数量每月领到一部分食盐、粮食等物,每年还有布匹领,与以往相比,那可好太多了。
作为犯官家属及其后代,他们以前一日只有两顿饭,中午是一个荞麦饼子,晚上一碗薄粥,勉强果腹而已,如今不但每日吃得饱、穿得暖,每月还有盈余,岂能不对尼堪感恩戴德?
在汉拿山半山腰及脚下,尼堪将原本养在此地的两千多匹朝鲜马全部变成了驮马,而将从漠南运来的五千匹战马养在此地,还专门将图克塔纳部达哈苏的三百户牧民迁到了此处,除了喂养这五千匹战马,还养了一些山羊。
至于为何将图克塔纳部迁到此处,这还与如今驻扎在岛上的骑兵有关。
尼堪在岛上驻有两千骑兵,一千骑是由南楚统领的女真降军组成,另外一千骑则是由从尼布楚到乌兰乌德一带纯正的索伦少年骑兵组成,其中的统领,原本叫千夫长,如今称为千总,正是图克塔纳部哈拉达达哈苏的独子达春。
在说服达哈苏迁到济州岛以后,为了补偿他,尼堪给他封了一个济州同知的官衔,算是济州的二把手,位在孙秀林之下,实际上也就是一个虚衔,他的主要任务还是养马、医马、骟马、给马修脚钉掌。
达哈苏能心甘情愿地千里迢迢带着部民迁到济州岛来,还是与自己的儿子有关,作为林中西索伦诸部的杰出代表,达春隐隐有与阿克墩、恩索看齐的劲头,也是尼堪深为看好的人物。
为了儿子的前途,好说歹说之下,达哈苏割舍了生活了几百年的故土,将牛羊也卖给了瀚海国政府,只带着族人南下了。
当然了,达哈苏能够心甘情愿地南下,尚有一事不得不说。
自从达春跟着南楚在济州岛驻扎后,竟瞧上了以前济州牧使金冠涛的女儿,尼堪得知后玉成了此事,而金冠涛一家于是经历了由一方大员到匠奴,再到官员的悲喜转变,考虑到金冠涛对全罗道、庆尚道、济州岛十分熟悉,尼堪重新让他担任了济州佥事一职,算是济州文官系统的第四把手。
这其中,第一把手自然是身为济州特别府府尹的孙秀林,二把手则是名义上的达哈苏,三把手则是以前的犯官郑大勋,职务是通判,原本的济州牧使、济州岛的一把手金冠涛只能屈居第四把手了。
济州府,孙秀林正在向他的弟弟汇报各种情况。
“秀荣,如今济州岛上大的据点有四处,按照你的调整,设置了四县,分别为济州、济南、济东、济西,如今济东、济西已经成为岛上主要的荞麦产地,加起来有约莫万亩,分别由朝鲜人、辽东汉人在耕种”
“还有一千亩谍影重重种着那什么土豆,都是汉人在种植”
“工坊都集中在济州府左近,其中专司打制长短刀的作坊有五百余户,经过工部大匠的指点,如今产出的单手横刀、双手横刀质量已经接近赤塔、呼伦、伯力三地的的出品了”
“弓箭作坊削减到三百户,都是七斗左右的标准弓,好弓制作不易,如今瀚海国火器兴旺,秀荣,我建议将这些人都转到其它地方去”
“不,继续保留,火器是好,不过弹药消耗实在太大,弓箭还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好吧。制作枪头、箭头、铁弹、铅弹的作坊五百户左右,箭头都是用从朝鲜过来的铁料制作的,枪头则是自家伯力的出品”
“制作火药的作坊刚刚组建不久,全部是由以前从事过火药制作的辽东汉人在打理,按照你的吩咐,硝石、硫磺、木炭分开制作,最后秤重配比的都是从伯力过来的老匠人”
“制作甲胄的有三五百户左右,根据你的要求,全部制作坚韧的牛皮甲”
“州府已经扩展到方园六里,除了各类作坊,还按照你的吩咐修建了大库多处,秀荣,你在此岛储备如此之多的粮食、武器,难道是要”
“你继续说,先不要管这些”
“四地都建设有正式的码头、修船所,备有一些船材和物料”
“铁料方面,约莫一半来自朝鲜、大明,另外一半来自伯力,硝石全部来自大明,硫磺全部来自倭国,木炭全部来自朝鲜,按照你的说法,为了兴旺此港的贸易,不能全部从瀚海国境内转运物资”
尼堪接过话茬,“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火药所需原料极易受潮,保养不易,若是全部从赤塔、呼伦运过来,转运几千里,还要经过几千里海路,莫说使用了,重新晒制就是一大麻烦,就算在当地保存,最多也只能保存半年”
“原本我家的火药配方属于高度机密,本不想在赤塔、呼伦、伯力三地之外制作的,但要好好利用该岛的作用,不得不出此下策”
孙秀林继续说道:“大明的铁料多半来自海州,而海州的多半来自徐州,这还是江南沈家告诉我的,质量还行”
“水泥作坊放在靠近济南的地方,那里那里火山灰最多,石灰石也最多,与石灰、砖渣等物混合后也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