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清朝做盐商 >

第67章

回到清朝做盐商-第67章

小说: 回到清朝做盐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国梁不愧是江南大营的战将,他的果决救了自己一命,因为此时,淮海军二师二团已经从城外向南城包抄而去。
  张国梁要是晚跑一会儿,就会被淮海军包围在常州城内。
  逃出城的张国梁部还剩下一千多人,他们向着溧水方向一路退去,准备从那里绕道回江南大营。


第一零六章 江南大营覆灭
  张国梁虽然逃出了城,但是心中依然忐忑不安。
  总觉得有人在盯着自己。他只能在前方多加哨探。但是现在张国梁的手下已经成了惊弓之鸟,只想早点跑出去。
  队伍过了溧水后拐向北行。在赵庄的位置,突然有一队太平军精锐杀出。
  这是罗大纲从镇江带出来的太平军精锐。接到天京进攻江南大营,以及张国梁部在常州的消息之后。
  罗大纲就看准了这是次绝好的机会,运作得好的话,可以一举灭了江南大营,极大地改善天京的外部形势。
  要说打仗的战略眼光,在太平军中除了翼王石达开,恐怕就要数罗大纲了。
  历史上太平军定都南京之后,洪秀全、杨秀清就急于图河北,取燕京。对此,罗大纲清醒地提出了不同看法。
  他认为,“欲图北,必先定河南;大驾驻河南,军乃渡河”;“否则,先定南九省,无内顾忧,然后三路出师,一出湘楚,一出汉中,疾趋咸阳,以徐、扬(徐州、扬州)席卷山左(山东),再出山右(山西),会猎燕都”。
  并警告说:“若悬军深入,犯险无后援,必败之道也。”除此二策外,罗大纲还提出,既建都南京,务必多造战船,精练水师,战舰建成之前,应先用木筏堵截江面,抢占长江水上优势。
  可惜这些具有战略观点的正确建议未能为专权的杨秀清所接受。北伐军临行,洪秀全也以“诏告”叮嘱:“间道疾趋燕都,无贪攻城夺地以縻时日。”真是昏庸已甚。
  对此,罗大纲清醒而痛心地指出:“天下未定,乃欲安居此都,其能久乎?吾属无噍类矣!”果不出所料,北伐军惨败于天津,太平军最终被消灭。罗大纲的话,都不幸而言中了。
  这次,罗大纲兵分两路,一路是1000多精锐,由自己亲自率领埋伏在张国梁回江南大营的必经之路上,准备伏击张国梁。
  当然罗大纲当初计划是袭扰迟滞张国梁的队伍。因为张国梁原本手上有5000多人,不是自己能够一口吃掉的。
  可是没想到等到的是张国梁率领的1000多残兵败将。罗大纲不知道张国梁这是被谁攻击了,但是他知道这个时候张国梁是不可能是再摆苦肉计的。
  所以他二话不说全军杀出,张国梁的手下原本就士气低落,还一口气跑了上百里路。
  现在哪里是如狼似虎的太平军的对手啊。一个照面就被太平军打的溃不成军。
  张国梁在逃跑的时候被罗大纲一箭射中后心,一届满清名将就此陨落。
  这一战,太平军诛杀张国梁及手下1000多人,缴获战马700多匹,还有大量兵器、甲胄。
  罗大纲都不知道该去感谢谁。到底谁是那个好人,将张国梁打的狼狈不堪,然后又送到了自己的手上了呢?
  罗大纲派遣的另外一支队伍则大的多,有3000多人,由自己的副将齐刚率领,沿着陆路由金坛前出,向常州方向进击。
  他们原本以为张国梁仓促退出,常州必然空虚。
  之所以走陆路,是因为在江面上太平军被彭玉麟的长江水师彻底打怕了。
  哪怕是罗大纲这样的水战名将,也拿淮海军的长江水师没有办法。舢板对战蒸汽轮船,武器上的代差太大。
  因此在江面上罗大纲都是避开淮海军的水师,利用镇江的炮台进行防御。还好太平军的水师也一直没有攻击镇江。
  这三千人的速度非常快,本来就是为了打常州一个措手不及。
  但是有人比他们更快,二师的骑兵团奉命追击张国梁部正好跑到常州西南的牛塘,双方的哨兵都提前发现了对方。
  让太平军奇怪的是对方明明都是骑兵,却没有直接冲杀上来。
  实际上因为这个骑兵团还只能算骑马步兵团,他们的训练时间不够,只能骑马赶路或者追击敌人,并不能在马上冲阵。
  而且这个地方四周都是水稻田,并不利于骑兵的展开。
  骑兵团下马之后,原地开始构建阵地。他们的步枪射程远远超过太平军的弓箭还有火枪。构筑阵地主要是防止太平军火炮的轰击。要知道太平军可是有很多老式火炮。
  淮海军依托田边的沟渠,很快就建好了一个防御阵地。
  太平军那边虽然碰到了敌军,但是并没有退却。面对清军,太平军还使很傲气的。
  虽然从扬州退回来的人把淮海军传的神乎其神,但是在太平军的眼中清军都差不多。
  齐刚决定试一试这支淮海军的深浅。
  淮海军这边骑兵团一边构筑工事,一边派快马把情况通报给了南门外的步兵第二团。
  二师的师长杨炳春正在二团,他当即决定由二团悄悄地绕到太平军的后方,骑兵团原地阻击敌人,吸引敌人的主意力。
  太平军打仗非常注重火器的集中运用。部队中的火炮以及火枪都是集中使用,这让太平军在与清军的战斗中占到了许多便宜。
  3000多人的太平军队伍带着三十几门老式滑膛炮,这些火炮应该是从清军那里缴获的。他们用牛车拉着火炮一直推进到了淮海军一千米的距离。
  太平军之所以敢把火炮推进到这么近的距离,是因为他们刚才已经观察到,对面的骑兵并没有携带火炮。
  很快太平军就在前沿部署好了炮兵。
  “团长,他们这么部署火炮不是给我们的迫击炮做活靶子吗?”团参谋说道。
  “这就是无知的代价,今天我们就给他们上一课。通知迫击炮连注意隐蔽。等对面的炮兵把火药都搬上来的时候,再给他们放个大烟花。”骑兵团长丁浩笑着说道。
  齐刚看着自己的炮兵,也十分得意,他对身边的将领笑道:“一群骑兵不敢骑马冲锋,反而挖坑躲起来,这个淮海军也就这样嘛。等会儿咱们用炮弹把他们的坑给埋上。”
  说着对一旁的炮兵指挥下令道:“等下就瞄准他们壕沟前面的土墙打。”
  炮兵指挥也是颇为无奈。对面连人都看不到,只能这么打了。要知道这种老式的滑膛炮只能够直瞄射击。
  太平军这边子有条不紊地准备着,他们搬来了大桶的火药,就存放在炮兵阵地的边上。看样子太平军的主将准备多打上几个齐射了。
  正当太平军的炮兵准备妥当之后。战场北边五百米外的一个小山丘后面,突然响起了低沉而短促的炮声。然后太平军就看到天上有许多小黑点向己方的炮兵阵地坠落。
  许多太平军的士兵甚至下意识地想要躲开,他们以为这玩意儿跟他们的火炮打出的大铁球一样,只要不砸到自己就没事儿。
  可是事情跟他们想象的不同,这些仿佛是天上下下来的炮弹,落地之后瞬间爆炸。
  爆炸的冲击波将周围的士兵掀飞了出去。更奇怪的是那炮声源源不断地响起。
  落在太平军炮兵阵地上的炮弹,此起彼伏地爆炸开来,引爆了阵地上的火药桶,引起了更大规模的爆炸。
  一阵殉爆之后,太平军的炮兵阵地一片狼藉。几乎没有一个还能够站立的士兵。炮声终于停了下来。
  “去那个山丘看看,到底是什么鬼?”太平军的指挥喊来了一名旅帅命令道。
  旅帅听到命令后立刻率领麾下兵丁向不远处的小山坡奔去。但是他们注定要扑了个空,因为淮海军的迫击炮连已经转移了阵地。
  齐刚敢保证自己从没见过这样的火炮,连炮都看不见,还能把炮弹打过来。看那炮弹在天上的落下的角度,就跟是被扔过来的一般。
  炮兵没有了,太平军只能组织步兵发动进攻。
  齐刚没有直接把火枪兵派上去。这些火枪兵都是太平军中的宝贝疙瘩。他先派了一旅普通的步兵上去。可是还没进到一百米,就遭到了猛烈的火枪射击。
  士兵们似乎原地定住一般,一层层地倒下去,就像农民在收割庄家。
  齐刚一看,不能再打了,这个距离自己的火枪也射不着人家啊。
  于是他做出了跟张国梁一样的选择——撤退。
  但是他没有张国梁那样的运气。因为步兵二团已经兜到了他们的后方。
  “嘟嘟嘟……”冲锋的哨声响起。二团从后方对太平军发起了进攻,与撤退的太平军迎面撞上。
  由于是遭遇战,二团直接摆出了步兵战列。第一排的士兵蹲下,第二排的士兵半跪着,第三排的士兵战立。然后所有人同时射击,形成了密集的弹雨,封锁了太平军前进的道路。
  齐刚一看,这样可不行,部队的伤亡太快了。淮海军一百米外,简直就是一个死亡地带。倒下的太平军士兵垒起了一堵矮墙。
  这时候后面的骑兵团也杀了上来。齐刚的头上捏了一把汗。装备不如人家,人数也不如人家,这仗还怎么打。如果换做其他的部队,早就投降了,也就是太平军的战斗意志比较强。
  这是淮海军那边已经在喊投降不杀,军中的众将领看向齐刚。他们在等主将的决定。这三千多太平军大部分是后来招降的清军。他们虽然不像清军那么怂,但是也没有决死的决心。
  看着众人带着求生欲望的目光,齐刚最终还是从嘴中吐出了一个字:“降!”
  孝陵卫这边,向荣苦苦支撑,一直盼着张国梁能够从后方赶来,解除太平军对其后方的堵截。
  但是却等到了张国梁被罗大纲所败的消息。罗大纲甚至命人将张国梁的项上人头送了过来。
  这下向荣如遭雷击,整个大营士气尽丧。是时向荣手中所掌握的兵马只有五千多人。
  向荣把营中积蓄的财物,全部分与将士,约定子时突围。实际上这个时候向荣是抱着跑掉一个算一个的想法。
  向荣不知道,太平军的探子已经跟他手下的将官接上头了。


第一零七章 惹了毛子
  天色将黑,大营突然乱了起来,没等向荣反应过来,就有投降的将官打开了营门,把太平军放进了大营。
  向荣一看局势控制不住了,果断带着亲兵从另外的营门杀了出去,钻进了边上的紫金山中。
  按照他之前的突围计划,也是要从紫金山上的小道逃出去,转向溧水,东去苏常,以图再起。
  计划是好的,但是计划在实行的时候总是会出现意外。
  向荣在山林中钻来钻去,最后却落入了一个人的手中。这人就是黄浩。
  黄浩之所以会知道山上的这条小道,这又要感谢那个张东旭派来的“向导”了。
  没想到还真守到了一条大鱼。
  向荣还是有几分气节的。他不想落入太平军的手中,用自己重金购买的那把淮海军手枪,开枪自尽了。
  即使这样,也够黄浩开心的了。向荣可是江南大营的酋首。即使是死的,也是大功一件啊。
  这次黄浩的功劳簿又多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现在黄浩是喝口水都想笑,以前背运的时候,诸事不顺。现在时来运转,事事顺心。
  黄浩在心中琢磨着,这次回到天京怎么着也得弄个丞相做做。
  江南大营彻底退出了历史,清廷手中的野战力量又少了一支。
  现在清廷直接掌握的野战部队,只剩下一个空壳子的江北大营,还有胜宝僧格林沁手中围剿太平天国北伐军的军队。
  淮海军第二师骑兵团以及二团剿灭了镇江前出的太平军后。趁胜兵分两路,一路直取溧水,此处是天京的太平军向南向东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一路收复金坛句容,逼近镇江。此时罗大纲已经胜利回师,因此淮海军只能停下脚步。先巩固新占领的地盘。
  此时,董书恒正在扬州城中。扬州现在算是淮海军的行政中心。淮海军军政的总部机关都在这里。
  现在整个淮海军总部也是异常的繁忙。
  常州原本的官府基本上已经瘫痪了,所以必须尽快派遣军政府前去接管。这涉及到大量的人员物资的调动。
  这些还好,不需要董书恒一一操心。只有一些重要的人事任免需要他的签字同意。
  军队方面,光有一个二师对着太平军,兵力上有些捉襟见肘。
  所以董书恒又调了两个陆战团以及两个新组建的地方守备团过去。
  为了整合江南对太平军的战事。董书恒决定成立江南军区,统辖天京东边和南边对太平军的封锁作战。
  战区司令由副总参谋长、长江水师司令彭玉麟担任,二师师长杨炳春担任副司令。战区统辖长江水师、第二师、两个陆战团、两个守备团。总兵力达到两万余人。
  这个安排是董书恒早就想好的。当初董书恒与彭玉麟讨论对太平军战略的时候,就有心安排彭玉麟总领这一件事情。
  在董书恒手下,领兵打仗的将领好找,但是能够总领一方、独当一面的人不多。
  很快彭玉麟就走马上任了,这极大地减轻了董书恒的压力。
  本来董书恒以为可以闲下来的,可是南洋水师的报告到了。
  哎……真是不让人省心。海军这回可是帮自己捅了大篓子了。
  董书恒本来的计划是先在东北低调发展几年,多建点农场,多迁移些人口过去。
  可是海军这次竟然把毛子给干了,还干掉人家一整支海军。要知道毛子的海军都是他们的宝贝疙瘩啊!
  这是要跟毛子不死不休的节奏呀。以毛子的好战精神,怕是很快就要找上门,今年估计不会有太大的反扑。但是明年,天气暖和后,肯定要做好准备迎接毛子大规模的反击。
  虽然现在毛子正在克里米亚跟土耳其开打。马上英法也会参战,跟毛子干。
  但是以毛子一百多万的陆军体量在那里,随便在远东也能拉个十万八万人的。
  到时候,凭着远东那千八百人怎么守得住庙街?
  所以,董书恒现在必须紧急给远东输血。
  董书恒赶紧让李存训找来了交通部长王千里。
  “王部长,我需要你紧急调派一支船队,要能够一次性运送五千人,以及这些人的过冬物资。”
  “总统,这事情难办啊,我们现在能够短时间内调配回来的运力,只能满足您要求的三分之一。不知道能否租赁外国的船只?”
  “可以,不过只能租赁那些没有官方背景的船只。”
  “那基本上就没什么问题了。”
  “好,船队集结好后,以最快的时间到海州港集合。”
  送走了王千里。董书恒又喊来了总参谋部的人。
  “老严,你看了远东的战报了吧?我准备调五千人马到远东。你觉得怎么样?”
  “总统这是未雨绸缪。最近我跟老汉斯经常聊到俄国。这俄国可是号称欧洲的宪兵。其陆军体量是欧洲第一,也很有可能是世界第一。这可是个难惹的主。”
  “不过总统也不必担心,俄国的重心毕竟在欧洲,从其首都到远东有近万公里的距离。而且没有完整的道路网络。所以考虑到后勤补给的限制,他们最多派出的军队不会超过五万。而且最大的可能性是从黑龙江水域顺江而下,因为黑龙江以北都是崇山峻岭,道路难行。大部队很难行军。”严仕坤分析道。
  “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是即使这样,我们也得在冬天之前,修筑好庙街的防御工事。到时候只要能够利用防御工事把对方拖在远东,时间一长他们的后勤就能够把他们压垮。所以还是要调派人力还有物资过去。老严,你看从哪里抽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