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清朝做盐商 >

第632章

回到清朝做盐商-第632章

小说: 回到清朝做盐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积极地推进中医的普及,控制化学药物发明,也许这样就不会再有滥用药物引起的恶性循环。
  他有能力去引导人们的生活方式。
  他在大华夏圈维持稳定的发展环境,引导节俭的生活方式。
  控制资本的过度扩张,不追求过高的发展速度,只是慢慢地提升人的生活水平。
  建立一种健康的生活需求模式。
  这对整个人类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他还在大华夏圈划出了大量的地方作为自然文明保留地。
  冻结当地的发展,让这些地方保持原来的面貌。
  现在看来,这种行为似乎没有什么意义。
  但是董书恒说他有意义,很快就会有大量的人出来帮他进行论证。
  他只是希望以后自己的子孙后代不用生活在提心吊胆之中。
  不能让大家解决了温饱,但是失去了最基本的安全感。
  而这种不安全感来自于人类无法对抗的大自然。
  董书恒所谓的下一个大招,就是指复兴军在布拿马的布局。
  英国人以为自己现在掌控了苏尹士运河的建造权,似乎是拿捏住了复兴军的软肋。
  只要运河修通,从欧罗巴到印度洋就要比复兴军从其本土到印度洋要近的多。
  而且英国人也不担心复兴军会进攻埃及地区。
  如果是那样的话,英国人就能够组织整个欧罗巴联军,在埃及阿里苏丹国跟复兴军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对决。
  这一战的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而且复兴军的胜算并不是很高。
  一旦复兴军陷在这里,沙俄就会从西边向复兴军发动进攻,英国和弗兰西还可以在阿米利亚向大华夏圈国家发动进攻。
  这样的话,复兴军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体系就有可能会崩塌。
  实际上在中阿米利亚这里,复兴军也拿捏着一个欧罗巴各国的命脉。
  如果复兴军在这里建立一条运河的话,那么复兴军的海军就能够直插加勒比海。
  这里可是大西洋的核心区域之一。
  一直以来英国、弗兰西、西班牙、尼德兰等国掌控着这里。
  从而维持着新大陆与欧罗巴本土之间的贸易。
  现在董书恒要将修建这条运河的消息放出来,就是要在开普敦海战胜利的基础上再放一个大招出来。
  “是,总统,我这就去安排。”姜玉钦感到非常兴奋。
  与大英帝国几年来的较量终于要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当然了这不是说两者之间的对抗就结束了。只是说第一回 合以复兴军的胜利而结束了。
  “总统,本周六,您在新京书院有一场演讲,我帮您准备了稿件。您有空看一下。”
  说着,姜玉钦递上了一份稿件给董书恒。
  这次董书恒想要讲一下关于人类的未来。
  他知道这个命题,姜玉钦的稿件他不一定看的上,但是他还是接了过来。
  开普敦军港。张勇带着手下的警察正在维持秩序。
  巡逻舰队战败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开普敦城。
  很多有钱人都在向自己位于内陆地区的庄园跑。
  这让人口众多的开普敦城出现了混乱的局面。
  张勇他们这些警察被全部组织起来配合英国人的驻军一起维持秩序。
  码头方向已经在修筑防御工事。
  重型拿车拖拽着沙袋向码头赶去。
  炮台上的士兵也在加紧时间维护炮位。
  高大的脚手架被搭建在炮台的边上。
  蒸汽机驱动的滑轮组将装好的沙袋运送到炮台上。
  以对炮位的防护进行加固。
  整个港口都在忙碌之中。
  大英印度洋舰队剩余的一半舰船在港湾内游弋着,随时准备配合炮台阻击来犯的敌人。
  英国人也知道了第二舰队的规模。不敢再派出舰队出去以卵击石。
  这种力量对比上的不足,短时间内是不会改变了。
  除非英国人将本土的军舰全部都调到这里来。
  但是那样是不可能的。
  突然教堂的警铃声响起,港口内劳动的工人迅速向最近的防炮洞跑去。
  张勇向南方看去,在远处的天际只能隐约看到一些烟柱。
  那些烟柱仿佛是从天上的云彩上延伸下来的脐带。
  张勇的心情很激动。这是他第一次在开普敦见到复兴军的战舰。
  要是复兴军这次能够将开普敦打下来那该有多好啊。
  那样的话,他张勇就再也不用过这种偷偷摸摸的生活了。
  他知道军情局的坐探中有一个规矩,那就是谁负责的地方真的划入了复兴军的领地,那么他们就可以转业,离开原来的岗位。
  这些人一般化都会得到一个好的去处,算是给他们的一种奖励吧。
  张勇也很羡慕那样的生活。
  他虽然娶了一个布尔人女子为妻,但是他的妻子非常勤劳,也很听话。
  他希望有一天能够带着妻子、孩子回到本土去生活。
  上次回到本土,其实他偷偷地回了一趟家,看了家中的亲人。
  但是为了防止被那个孙翔察觉,他回家只呆了不到两个小时。
  他的家人都生活得很好,他的相关的待遇也都被落实。
  看到这些,自己其实也就放心了。他自己冒着风险在外面拼命,为的不就是这些吗?
  一些胆大的人站在高处跟张勇一样向港口外面看去。
  整个开普敦城,无论是士兵,还是普通的民众此时都紧张到了极点。
  远处的军舰渐行渐近,一道道的烟柱,变成了一片钢铁丛林。
  “昆仑山号”上,鲍有志也在观察着港口内的情况。
  “司令,这开普敦港简直被英国人建成了刺猬了啊。”王华涛也在观察。
  他已经在弧形的海湾内见到了不下十座炮台,那些炮台上的火炮应该不下于上千门吧。
  英国人为了保住开普敦这个大西洋上的桥头堡,这一年来可是下了血本。
  原本这里只是他们进入印度洋的一个中转站。
  但是自从他们在印度洋海战中失败了之后。
  英国人就开始重视起开普敦城。
  不仅仅从本土调拨了大量的移民过来。更是将开普敦军港打造成了一个坚不可摧的要塞。
  就在城内的人以为复兴军要攻击港口的时候,毕竟复兴军有那么多的战舰,要是发动进攻还是有一定的胜算的。
  刚刚露了一个脸的复兴军第二舰队对着港湾内远远地放了几炮就离开了。
  城内的英国人都非常开心,他们觉得复兴军被港口内的防御设施给吓跑了。
  张勇却有些失落。
  虽然他也很清楚,复兴军现在要攻打开普敦需要付出的代价非常大。
  不过在几天之后,一个噩耗传到了开普敦城。
  位于开普敦东面上千公里外的尹丽莎白港遭受了复兴军的攻击。
  港口内的基础设施遭到了巨大的破坏。
  不过复兴军并没有在尹丽莎白港登陆作战。
  因为这个港口内至少有上万驻军。
  而第二舰队这次出来只带了一个陆战团。他们本就不是冲着登陆作战来的。
  鲍有志觉得就这样的话,自己留下的痕迹太少了。
  于是他在尹丽莎白港东边一百公里外派出陆战团攻击了一个靠近海边的英国人殖民小镇。
  解放了这个小镇中被英国人奴役的黑人兄弟。
  英国人的印度洋舰队损失了一半,剩下的舰队无论如何都不敢出战了。
  鲍有志现在可以在这里尽情地折腾。
  至于安齐拉纳纳的弗兰西印度洋舰队,通过侦查船见到第二舰队的规模之后,很识趣地龟缩在港口中,就连例行的巡航都取消了。
  ……
  伦敦,唐宁街。
  爱德华·史密斯·斯坦利首相忧郁地在办公室这个踱着步子。
  即使是烟斗中脓肿的古巴烟草都无法平复他的心情。
  “罗素先生,让人尽快联系到那个刘副总理,必须要尽快重启谈判。”他深深地吐出一口浓烟,然后对同样忧心忡忡的外教大臣罗素说道。
  “首相,我们之前就已经派人去与对方联络了,但是我们派出的特使仅仅只见到了那人的秘书。那个刘副总理似乎没有要跟我们谈判的意思。”
  “不,那些都是他们故意做出来的姿态,他们的在等的就是这次海战的结果。”
  “现在结果出来了,他们的目的就达到了。看吧,这几天,国内的那些反战势力又要开始闹腾了。停战是我们这一任内阁执政的前提。我们必须要做到这一点。”
  “是,首相阁下,我知道了。”罗素颔首道。
  就在这时斯坦利首相的秘书焦急地走了进来,他的手中拿着一份报纸。
  “首相阁下,不好了!”


第八三三章 英国人的战后布局
  “卡梅隆,怎么回事儿?”见到秘书这么失礼的样子,斯坦利的心中咯噔一下。
  仿佛是突然间受到石头的撞击一般。
  “首相阁下,您自己记看一下吧。”
  卡梅隆将那张弗兰西人的报纸递送到斯坦利的面前。
  这是一份弗兰西报纸的英文版。
  上面的头版头条赫然写着:“布拿马政府决定组建运河公司。”
  这篇通讯稿中没有提到复兴军,但是谁都知道这个布拿马共和国已经加入了大华夏圈。
  那么这件事情是谁做的就再明显不过了。
  斯坦利摔坐到椅子上,手上的报纸飘落在桌子。
  复兴军先是攻击了开普敦,显示他们能够攻击开普敦的能力。
  顺便再次重创了大英帝国的印度洋舰队。
  然后突然间抛出开凿布拿马运河的消息。
  这是在对大英帝国赤裸裸的威胁。
  复兴军这是在告诉大英帝国,复兴军可以从南面和西边两个方向夹击大英帝国。
  这次复兴军不是空口白话的威胁。而是直接的武力威胁。
  复兴军的决心这次完全出乎了大英帝国的意料。
  “罗素先生,我想我们要加快速度,这次复兴军又要增加条件了。再不停战的话,我们可能连大西洋的利益都保不住。”
  罗素此时也看到了桌面上的报纸。
  “首相阁下,欧罗巴的其他国家能够答应他们开凿那条运河吗?”罗素说道。
  复兴军要是能够直接进入加勒比海,那么影响的就不仅仅是大英帝国一家。
  现在欧罗巴的主要强国基本上都在那里拥有利益。
  最慌的可能要属西班牙了吧。
  西班牙人在加勒比海地区的殖民地最多。
  然后就是大英帝国了,米利坚人应该也会慌。
  但是南方人现在跟复兴军的关系非常好。慌的应该是北方人才对。
  “罗素先生,你没发现吗,是弗兰西人先报道出这件事情的,他们一定是与复兴军之间达成了某种默契。”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弗兰西人现在一心想要控制整个莫西哥。
  只有复兴军有能力干预到他们的行动,所以弗兰西人很容易就会与复兴军达成妥协。
  现在弗兰西一心想着压过英国做欧罗巴的霸主。
  他们才不会考虑扼制复兴军的事情。
  在他们看来,复兴军做这些事情只不过是为了增加与英国人谈判的筹码而已。
  因为英国也在开掘苏尹士运河。
  在这条运河上英国人还摆了弗兰西一道,他们将弗兰西人曾经掌控的运河股份给骗了过去。
  将弗兰西给排除到运河的控制者之外。
  英国人还准备独占埃及这块北非的战略要地。
  要知道弗兰西人也对这里感兴趣呢。
  “首相,复兴军这是在把我们往绝路上逼啊,要是再不停战,那么不需要多久,我们大英帝国不用复兴军动手就要被弗兰西人踩到脚底下了。”罗素说道。
  “唉,我们进退两难啊,大英的民众们还没有战败者的觉悟,毕竟复兴军的炮弹还没有砸到他们的头上。”
  “而此时我们要是签署了这样一份停战协议,那么对于我们这一届政府来说绝对是灾难的。那些自由派的激进分子,会趁机扇动民意。到时候,我们还是要下台。”
  罗素知道斯坦利的难处。好不容易争取过来的执政权力不能因为一次谈判就丢掉啊。
  “首相阁下,让我去谈吧,协约签订之后,我会引咎辞职的。这样就不会牵连到整个内阁。”
  罗素的年岁已经不小了,在这个平均年龄比较大的内阁之中,他的岁数也算是比较大的,结束政治生涯,对他来说损失不大。
  “罗素先生,这样对你可不公平。”
  “首相先生,虽然这件事情看起来是一件耻辱的事情,但是对大英帝国的未来有好处。”罗素说道。
  斯坦利的心中有些过意不去但是不得不说罗素所说的是最好的办法。
  ……
  复兴八年的年底,持续两年时间的大英帝国与大华夏圈之间的战争结束了。
  双方在普利茅斯签订了《普利茅斯条约》。大英帝国不仅仅承认放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殖民地。
  复兴军按照之前的海上势力划分,承诺不再越界进行军事活动。
  不过双方的商船可以在对方的势力范围内活动,航行自由受到保护。
  为了不打破地区的平衡。双方同时搁置各自的运河计划。
  英国还想在条约上让复兴军承诺不干涉米利坚南北之间的战争。
  但是被拒绝,接下来英国人也没有再提这个议题。
  按照约定大英帝国将分批支付一亿英镑。
  不过没有使用赔款的字眼,而是作为赎回俘虏的赎金。
  这一点上复兴军照顾了大英帝国的面子,让他们能够给国内的民众一个交代。
  虽然这俘虏的赎金是贵了一点,但是那些骄傲的大英帝国民众谁敢说自己的士兵低贱啊。
  而且谁又敢阻碍政府去赎回被俘虏的士兵呢,那样的话这些士兵的家属非要将这些人给生吞活剥了不可。
  现在复兴军的手中掌控的英国俘虏超过十万人。
  英国人要是再不赎回去的话,就不一定是这么多人了。
  以赎金作为支付战争赔款的方式,还是刘青北这边帮助英国人想到的。
  这让罗素不得不对东方人的智慧感到钦佩。
  因为复兴军的这个动作,罗素甚至都不用引咎辞职了。
  说实话,董书恒很中意这一届大英政府,这些人主张大英帝国的力量回归欧罗巴,正和董书恒的心意。
  这样一份条约的签署,自然是牵动着整个大华夏圈百姓的民心。
  这意味着大英帝国退下了霸主的宝座,撤去了“日不落帝国”的尊号。
  而现在有资格戴上这个尊号的只有复兴军,只有大华夏共同体。
  董书恒在忙着主持复兴八年的年终大会,今年的会议有些忙。
  有十几份计划好的法桉需要通过。董书恒已经开始构建本土的制度框架。
  《普利茅斯条约》在欧罗巴造成了巨大的轰动。
  有人说这是大英帝国几百年来签署的第一份失败条约。
  有人说这份条约的签订意味着整个世界都将迎来和平时期。
  大英帝国确实是吃亏了,他们几乎丢掉了半个帝国以及三分之二的势力范围。
  而在战争的这两年时间里面,弗兰西人在综合实力上已经追赶上了大英帝国。
  就连德意志联邦的生产总值都开始逼近大英帝国。
  英国人自己自然也反应强烈。不过大部分的有识之士都知道停战才是大英帝国最好的选择。
 
  只有少部分的普通民众在自由派在野党的扇动下上街闹事,但是很快就被镇压下去。
  这次有女王陛下站在保守党一边,所以他们不担心。
  很快在舆论的加持下斯坦利的保守党政府就掌控了大局。
  他们出台了消减军费、降低税收的政策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