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清朝做盐商 >

第580章

回到清朝做盐商-第580章

小说: 回到清朝做盐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机枪手准备射击,先校正一下弹着点。炸弹先留着,等一会儿再用。”
  刘鹏飞的命令很快就下达下去。
  此时十几艘飞艇正一字排开,悬停在英军堑壕阵地的正上方。
  显得诡异而又富有压迫感。
  “哈哈哈,终于轮到我们了,让你们尝尝天上下子弹的滋味。”机枪手罗大春非常兴奋地操起了机枪向下方瞄准。
  这么远的距离,子弹能够打到,但是机枪手却无法用肉眼看清楚。
  所以他们都配备了瞄准镜,虽然精度不高,但是机枪这东西本就不需要瞄得太准。
  斯宾塞现在不仅仅要观察着阵地的前方,还要观察天上的飞艇。
  他心中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看着天上的飞艇,这应该是一种全新的兵器吧。
  这些在欧罗巴已经出现的发明,复兴军却将其率先用在了军事上。
  而欧罗巴的有钱人却将其做成了自己的玩具。
  他又想到了击败海军的似乎也是一种没有见过的新式武器。
  这次他们的远征一下子就遇到了两种对方的新式武器。
  而这还不是普通的新式武器,而是那种能够能够改变整个战争走势的新武器。
  不仅仅如此,这些武器甚至意味着战争的模式在改变。
  突然阵地的前方溅起了一阵阵烟尘,这是子弹射击在地面上弹起来的。
  不过并不是从东边的敌军阵地射来的子弹。
  很明显,弹起烟尘的情景完全不一样。
  “不好!”斯宾塞的心中一紧。
  “快隐蔽,快快……”他一边大吼着,一边寻找地方隐蔽。
  他并不怕敌人扔炸弹,飞艇上的炸弹能有多少,又有几颗能够落进堑壕中呢?
  敌人的飞艇上竟然有机枪,子弹的成本可要低的多。
  这飞艇上能够携带的子弹的数量那是惊人的。
  斯宾塞的命令还是晚了。
  刚才只是机枪的校正射击,大家都能够看到,机枪打的是点射。
  飞艇上配备的机枪手都是非常老练的机枪手。
  他们虽然看不清具体的目标,但是通过自己的瞄准镜还是能够看到大概的弹着点的。
  阅读网
  随即机枪手微调了一下射击的角度。
  每艘飞艇上都有四挺机枪,同时对堑壕开始射击。
  一道道弹雨落进了英军的堑壕。
  带起一道道的血雾。堑壕的设计只是为了预防正面敌人的射击。
  此时子弹却从正上方落了下来。
  狭窄的堑壕,正好限制了士兵的活动,他们拥挤在堑壕中,拥挤在一起寻找躲避。
  但是这样混乱的场面恰恰增加了他们的伤亡。
  重机枪的子弹带着重力势能从高空落下,威力巨大,有的士兵整条胳膊被卸下来,有的士兵被击中后背,肠子和内脏却从前面的子弹出口流了一地,还有的倒霉蛋被打爆头颅,身体上只剩下一段连着碎肉的脖子。
  一时间中段的英军堑壕变得跟炼狱一般。
  这次联军主攻的就是位于中段的英军阵地。
  整条对峙的防线长达上百公里,不能全线突破的,而且英军的总兵力还要比联军多。
  尤其是加上了庞大的仆从军团之后。英军真算是带甲百万。
  “呼……呼……”天空上的飞艇吊舱中,机枪手们喘着粗气,交替揉搓着自己已经酸痛的手臂。
  机枪已经打完了所有的子弹。
  接下来,将那些炸弹扔下去,飞艇的这次任务就算是完成了。
  不过他们回去之后装填完弹药,还要再次回到战场。
  因为战争还没有结束。
  “总攻开始!”地面上随着彭玉麟的一声令下。
  整个中路战线上一道道信号弹飞向天空。
  经过了飞艇上机枪的洗礼,再加上航空炸弹的轰炸。
  这个时候中路的英军防线是最薄弱的时候,如果要突破英军的防线的话,此时应该就是最好的时机了。
  “冲啊~”
  震耳欲聋的呐喊声在阵地上响起。
  早就准备好的联军士兵,一起冲出了堑壕,一往无前地向对面的英军阵地冲去。
  为了这次总攻,彭玉麟在中线集结十几个师,近十万军队。
  担任总攻的有所有的复兴军以及各支军队中的主力。
  这一次彭玉麟势必要突破英军中路的防线。这样就能够对南北两线的英军形成包围的态势。
  飞艇所能够带来的突袭效果只能够用上这么一次。
  之后飞艇部队还会继续参加战斗,但是敌人至少在心理上会有所准备。
  “谢特,还有活着的吗?快给我起来阻击敌人。”斯宾塞从堑壕中的一个防炮洞中爬了出来,抖了抖沾在身上的泥土。
  感谢上帝,他刚才差一点就被活活埋在了放炮洞中。
  那飞艇上的航空炸弹的威力肯定是超过了50磅巨炮的炮弹。
  爆炸的时候地动山摇,堑壕都被炸的坍塌。
  战斗这么多天,他的连队死伤都不超过百分之二十。
  但是刚才那一波飞艇攻击就几乎让他们损失百分之五十。
  好在那些该死的飞艇终于飞走了。
  但是此时对面的步兵又开始进攻了,这一次的进攻跟之前的绝对不是一个级别的。
  放眼整个战场,到处都是进攻的联军士兵。
  这绝对是他们的总攻。
  “汤姆和吉特去操纵机枪。其他人坚守自己的位置,自由射击,不需要将敌人放近。”
  斯宾塞还算是镇定,但是他的心里还是感到不安,敌人的总攻来的太凶勐了,没有炮兵的支援,仅仅依靠堑壕中受损严重的步兵能够挡住敌人如同潮水一般的进攻吗?
  没有时间给斯宾塞多想了,他只能不断地拉枪栓,扣动扳机,试图用子弹去挡住敌人。
  “没用,没用,谢特,根本就挡不住。”
  “法克,机枪卡住了。”之前的飞艇的射击轰炸,让连队的机枪手牺牲了。
  斯宾塞只能让步兵临时充当机枪手,结果一个操作不当,机枪卡壳了。
  英军装备转管机枪的时间也不长,这东西在手动的情况下卡壳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斯宾塞已经能够看到对面冲过来的联军士兵。
  他正面冲过来的是一帮廓尔喀人。
  这些人长的更像华人,但是皮肤黝黑,身材也要矮小一些。
  但是这些廓尔喀人在次大陆这里是出了名的彪悍。
  这就是廖祥东率领的廓尔喀新军。他们在这次战役中表现的非常出色。
  尤其是在突击敌人方面,非常迅速、非常勇勐。
  这次总攻,他们被编在突击队的位置。
  突击队肯定是伤亡最大的,但是廖祥东毕竟是华人,彭玉麟商量起来比较容易一些。
  而且廓尔喀军这次过来加入联军作战更像是一支雇佣军。
  彭玉麟让他们做最危险的突击队,自然也是许诺了好处的。
  两万人的廓尔喀士兵像是尖刀一般刺穿了英军的中路防线。
  这些廓尔喀士兵在廖祥东的手中训练了几年时间,已经是一支精兵。
  他们的战斗意志非常的坚定。在战场上廓尔喀军团不存在畏惧不前的士兵。
  因为前进的他们无论是迎接胜利还是死亡,他们家人的生活都将因此而改变。
  但是不遵守军令的人会被赶出军队,原本给予他们的一切也将收回。
  这些人回到自己的村落会被所有人唾弃,包括他们的家人。
  甚至会被家族的长辈活活打死。
  所以在战场上只有迎着敌人冲上去的廓尔喀士兵。
  战场上,满脸都是污渍的斯宾塞,已经看不出原本的年轻帅气。
  他也杀红了眼,他周围的士兵已经开始胆怯,有人试图从身后的交通壕逃跑。
  “谢特,稳住阵线,坚持住,不能丢了阵地,支援很快就会来的。”斯宾塞喊到,也不知道有没有人听到。
  “上刺刀!”
  眼看着敌人就要冲进来了,斯宾塞只能下令手下上刺刀,准备肉搏。
  一队廓尔喀士兵挺着刺刀迎着英军的枪口就跳进了堑壕。
  他们有的被英军击中,但是手中步枪上的刺刀依然准确地扎进了英军的胸膛。
  有的人的刺刀被英军士兵的骨头卡住,就抽出腰间的弯刀向敌人的脖颈砍去。
  腰间的弯刀是这些廓尔喀士兵的标志。
  每一个廓尔喀男孩自会走路起就会得到一把属于他自己的弯刀。
  弯刀将会伴随他们一生。这弯刀即是他们吃肉的工具,又是他们防身的利器,还是赶路时的清道夫。
  “滚开!”斯宾塞用步枪挡住一把砍向他的弯刀。
  现在他已经无法在继续指挥了,堑壕中已经乱成一团。身材矮小的廓尔喀士兵,肉搏丝毫不落下风,甚至强悍的离谱。
  他们像是嗜血的狂战士一般,疯狂地输出。
  矮小的身形让他们在堑壕中活动更加灵活。
  堑壕中仅剩的英军犹如是做困兽之斗。
  失败只是时间的问题。
  那些进攻的联军士兵并不将他们房子眼中。
  除了留在堑壕中颤抖的士兵之外。
  后续的部队直接在英军的堑壕上架起了木板,向英军的后方杀去。
  他们彷佛是一阵风般从英军的上方吹过。
  联军后方的指挥部中,到处都是战地电话的铃声,以及电报机的滴滴生。
  彭玉麟站在一张战场地图前方,默默地盯着地图看。
  几名参谋军官正在地图上做着标记。
  一个长着国字脸的华人将领走了进来,身上穿着的并不是复兴军的军服。
  “廖将军,看样子你是给我带来好消息的。”彭玉麟回过身来,微笑着看向这中年将领。
  “彭总指挥,我们已经成功突破英军的第一道防线,您提出的中间突破,两侧迂回爆炒的战略已经完成了第一步。”
  “好,这次战役,你们廓尔喀军团应该记头功。”
  廖祥东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总指挥,这可不敢当,这头功应该给那些天上飞的家伙们。没有他们,我们是不可能这么容易突破英军的防线的。”
  毕竟这次突破英军的防线太容易了。
  “哈哈,天上飞的归天上管,我只管路上跑的。不过你们接下的任务依然还很重呢,我们能不能留下英军,全看你们的了。”彭玉麟转身回到地图前方。
  廖祥东跟着彭玉麟走到了地图前,边走边说道:“总指挥,您请下令,我们廓尔喀军团保证能够完成任务。”
  “你来看,你们要明天早上四点钟之前,赶到七号地区和六号地区,这两个地方分别是南北两线英军撤退的必经之路。我需要你们在那里至少拖住英军南北两线撤退的军队至少八个小时。等待后续的部队完成合围。”
  彭玉麟知道在自己对面的英军至少有十五万人,仆从军有二十几万。
  英军在孟买地区号称百万大军。但是实际上是没有那么多人的。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负责运送物资的民夫,算不上战斗人员。
  而彭玉麟手中只有二十几万人。
  不过现在联军完成了中路的突破,英军已经成为了惊弓之鸟。
  而且被联军突破的中路阵线,主要的守军都是英军本土军队组成,是整个英军防线上的精锐。
  南北两翼则有大量的仆从军充数。
  现在中路阵线被突破,英军的南北两翼肯定要向后撤退。
  倒是他们发现自己的退路已经被堵住了肯定会惊慌失措。
  到时候联军南北两翼趁势攻杀,这样就可以在南北两线形成两个包围圈。
  彭玉麟要将这几十万英军包围在两个小圈子中,到时候再利用飞艇的支援,加上自己这边炮兵的优势,一定能够将这两股敌人消灭。
  但是这就意味着担任突击人物的廓尔喀士兵要牵制住撤退敌人的疯狂进攻。
  到时候敌人一定会做困兽之斗。廓尔喀军团的损失在所难免。
  听完彭玉麟的任务介绍,廖祥东赶忙出来表态:“总指挥,您就放心吧,我们廓尔喀军团,最不怕的就是这样的苦战。我们到时候会提前两个小时到达既定位置。”
  彭玉麟向廖祥东投去了赞赏的目光:“呵呵,那是我小看了你们的速度了。早一些更好,这样你们就有更加充分的时间修筑工事了。”
  “等到天亮,我会让飞艇去支援你们。”
  “那就更好了,谢谢彭总指挥!”


第七六九章 南下的远征军
  新京大书院北海子边上的小楼中,董书恒与魏源此时聊到了次大陆的问题。
  当前复兴军上下主要的目光都投送到了那里。
  不要看复兴军与大英帝国在那么多地方都爆发了战争,实际上真正决定胜负的就是次大陆的战事。
  失去了澳洲与纽西兰对大英帝国根本无法造成多大的伤害。
  但是失去了次大陆,英国人的实力至少要减少一半。
  “书恒,这次与英国人的战争,主战场在次大陆,我们也付出了大量的资源,你到时候就真的准备将那里分给那些小国吗?那些英国人经营那里可是收益不少啊?”魏源看似是有些打抱不平地说道。
  “老师!”董书恒在谈正事的时候,还是习惯喊魏源老师,这是两人之间的默契。
  “英国人经营次大陆一方面是为了原材料,另一方面是为了获得市场,他们通过不平等的交易,从次大陆殖民地获取财富。这种模式并不适合我们,也不长久,首先我们并不缺少原材料的供应,至于市场的话,分给那些小国,他们一样要加入大华夏圈,那么那里一样是我们的市场。”
  “还有次大陆那里的本土人口数量太多,并不适合我们复兴军直接去经营。其实就是英国人那样的殖民模式以后也要出现问题的。就跟奴隶制一般,殖民这种简单粗暴的掠夺方式迟早也要退出历史舞台。”
  魏源点头道:“这倒是没错,社会是不断发展的,随着持续的发展,那些殖民地的人总是会发现自己原来一直在被压榨,他们迟早会起来造反。我能够理解,但是普通的民众不一定能理解啊,他们会觉得咱们投入了那么多的资源,结果却去帮人家打仗了。”
  “是的,老师,我会把控好舆论的,咱们这次得了锡兰岛和印度河流域,就已经足够了。我们只要最有价值的地方。至于其他的地方,我们现在采用的是一种更加温和的合作、联合的方式。我们将那些距离我们本土太远,或者是原本就拥有大量土着人口的地方扶植成一个个国家,然后通过多边的条约将他们联合起来,这样的模式将更加的长久。”
  魏源道:“这种长久还得大家的利益一致呢,可不是那么简单的。现在他们是都跟咱们站在一起,但是哪一天利益不一致的时候,倒戈也未必不可能。”
  “老师说的这种情况自然也存在,这就是需要我们本土永远强大,我现在将印度河流域并入本土,西部地区也有印度洋的出海口了。无论是东部,还是西部都能够拥有发展强大的先天条件,我们还有远东、极北那么大的战略纵深。”
  “这样的条件,本土要是还不能保持强势,那我也没办法了。至少我在任的时候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老师,放眼世界,还有谁能够有我们这样的条件呢?英国人只是一个岛国,其本土太小,又紧挨着情况复杂的欧罗巴大陆,只要海军没落了,英国人的地位就将下降。”
  魏源点头道:“你说的没错,英国人的本土条件太差,除非他能够抛弃他们的本土,将国家的中心迁移到北阿米利亚,否则这个国家迟早要没落。西欧的那几个国家都是这样,他们相互之间的掣肘太多,自己又没有什么本土的纵深。都没有称霸的资本了。”
  聊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