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清朝做盐商-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吧,你就在这儿呆到明年,过几天会有人到这个岛。到时候你要教会那个领队的怎么跟岛上的居民交流,如果明年夏天前,你教好了他,就可以离开了。你的东西全凭你售卖,到时候你派信任的人把交换回来的货物带回去就好了。”
在鲍有志的软硬兼施下,赵四只能答应下来。
按照董书恒的规划,淮海军准备在庙街和库页岛分别建立两据点。
每个据点都有一个由城墙围起来的居住区,一个农场,一个伐木场组成,居住区有一个学校,主要招收附近的少数民族年轻人学习汉语。
据点通过贸易拉拢周围的少数民族,在少数民族中招收青壮,不断壮大聚居区。
据点仿照农场的模式,不设常备军,所有工人,农民都是民兵。这次选送过来的农场工人都是单身的年轻人,目前这两个据点不带家属,所以严格来说这就是两个大军营。
当然,舰队出发的时候没有考虑到这么快就与沙俄产生了冲突。等消息传回江北,怕是又要让董书恒头疼了。
这时一个牵着驯鹿的男孩走了过来,一阵叽里哇啦。鲍有志一句都没有听懂。他疑惑地看了看旁边的赵四。
“哦,将军,这个男孩说他的父亲被地上那个人杀死了,您帮他报仇了,他以后要跟着您。”赵四指了指地上那个头上扎着一块木头的尸体说道。
“好吧,你问问他叫什么名字?”
赵四又是连说带比划的。
“哦,将军,他好像叫鹿首。”
“赵四,你让鹿首回部落去,召集年轻人过来帮我们干活,我们会支付粮食和食盐给他们作为工资,如果带上驯鹿则能够领双倍的工资。”
“大人,您这招真是高啊。如果他们能够赚取足够的粮食过冬,我想他们以后都会很高兴帮我们做事的。”
“大人,这北方的边民,最大的敌人就是冬季。漫长的冬季,不能狩猎,不能外出,只能躲在地窝子里。所以要想过冬,必须要储备一个冬天的食物,这些边民都是捕鱼打猎为生,但是光吃鱼肉肯定是不行,而且鱼肉不易保存,而且量少。”
“所以,大人,只要能够提供过冬的粮食物资,要想收服这些边民非常容易。”赵四说道。
鲍有志感到自己捡到宝了,这个赵四对北方的少数民族真的非常了解,不然不会说出刚才那番话。
“老赵啊,你说的真好,这事情你去办,物资你不用担心,我来解决。你只要做好各个部落的联系工作。这样人够了,入冬之前,就能把靠近港口的小城建好。”
安排好了岛上的事情,鲍有志让赵昆带着一个连的陆战队留下看管俘虏,并且等候运载人员物资的商船。赵四则跟鹿首一起联络原住民,招募人手干活。
岛上现在的工作主要就是伐木,把建城场地空出来,再储备建筑物资。
鲍有志自己则带着剩下的三艘轻巡舰往庙街赶去。缴获的沙俄船只还有物资都留给岛上使用。
董书恒还不知道海军的人已经帮自己惹了一个大麻烦。
北极熊天生好战,绝对不会吃亏之后忍气吞声的,除非你能把他打残。
送走舰队之后,董书恒就找来了胡光墉。
“雪岩,你有没有看《长江商报》?”
“看了,大人,这报纸真是妙不可言啊!”胡雪岩笑着说道。他知道这份报纸也是总统的手笔。这么多年在商场上摸打滚爬,他深知商人对信息的依赖。可以说谁的信息更畅通、更快捷,谁就能赢得商场的战争。
“这次报纸出来后,上海的茶叶和瓷器价格就涨了一成。洋人也加大了囤货力度。”胡光墉从来没想过,用一份报纸去控制经济。
“雪岩,自从《南京条约》开海之后,瓷器、茶叶、丝绸的价格就一路走低,反倒是英国人出货的鸦片以及一些洋货越来越多。以往与西方贸易,大清都是出超,现在却变为入超。”
“大人,何为‘出超、入超’?”胡雪岩不解地问道。他知道总统喜欢发明一些新词汇。
“出超就是出口总量超过进口,货币总的来说是流入的,反之则是入超。”
“所以,雪岩,这次找你过来,就是想问问你怎么样把瓷器、茶叶还有丝绸这三大件价格继续往上抄。”
“总统,这个事情很好办,主要是囤货,减少出货量。咱们这三大件,在西欧都是硬需求,即使涨价了,他们也得买。”
“而且信息从这传到欧洲要很长时间,西方的货船还会源源不断地过来。到时候他们更是不买也得买,总不能空船回去。”
“那么我们需要准备些什么?”董书恒问道。
“总统,我们需要大量的资金,所谓的商业炒作就是钱砸出来的。我们往上炒,英国人肯定也会调用大量的资金去打压,所以我们手中必须要掌握更多的资金。另外,总统您也要做好动武的准备,经济上拿不到的,洋人向来是通过武力来取。”
“这方面,你不用太担心,他们已经在西边同俄国人打起来了,这一两年之内都没有精力在东方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如果仅仅是小规模的摩擦,我们自然无需害怕。”
“那就好,剩下的就是资金问题了。”
“资金的话,江北会全力支持你,但是你最好想办法联合浙江的商人。实际上就是动之以利,只要有利益驱动,就不怕他们不入瓮,你见过不叮人的蚊子吗?”
“总统这么说,雪岩知道该怎么做了,不过您要跟长江集团那边的大股东也打一下招呼。”
“这个你不用担心,尽管放手去做。必要的时候我会让特战队配合你。”
“总统,浙江的商人,我有把握可以拉进来,但是我担心的是十三行的人。”
“这些人向来与洋人走的很近,跟洋人的利益捆绑很深。而且十三行一直做三大件的出口贸易,有自己的进货渠道。到时候要是他们放水的话。我们会非常的被动。”胡光墉担忧地说道。
“嗯……这确实是个麻烦,不过我想也不是没有办法。到时候我们们可能要用点非常规手段了。”
“你回头把当前三大件的主要出货地,还有货物转运路线整理出来。
我会让这些地方冒出很多‘土匪’,到时只有我们淮海公司的商队能够通行。我要让他们一点货都进不到。”
“嘶……总统,这么说的话,雪岩有必胜的信心了。总统准备把三大件抬高到什么程度呢?”胡光墉问道。
这抬价也不可能是无限的。出口商品价格升高,国内价格也会随之水涨船高,丝绸瓷器还好,茶叶在国内也是民生用品。价格太高,势必会影响到老百姓的生活。
“就暂定我50%吧!再高的话,就要伤人伤己了。”董书恒无奈地说道。要是他掌控了全国,就可以使用配给制度让国内的商品物价与出口商品价格脱钩。
奈何他现在能够真正有效控制的也就是江北一地。
“雪岩,这次贸易战,可能要动用银行的资金,你要把握好度,防止有人背后捣乱,出现挤兑的事情。”
“是,总统放心,我会尽量在银行留足准备金。”
“还有,雪岩,报纸那边也会配合你,你现在应该也能够体会到报纸的影响力了。如果有需要,我会让报纸那边配合你,适时地发布一些信息。”董书恒又补充道。
“那就太好了,总统。”胡光墉突然间感觉自己变得无比强大,这种能够掌控操纵经济的感觉,让他感到迷醉。
这一切都是总统赋予自己的,因此他只能胜利,不能失败。
第九十二章 贸易战
临行的时候,董书恒吩咐胡光墉去找一下曾宪风以及刘明远,把这事儿跟他们通通气,这件事情需要淮海军发动所有的力量,得让二老有个心里准备。
特战队那边,最近又补充了很多人,也是时候把他们撒出去一些了,广阔的大江南北,有足够的天地供他们驰骋。
董书恒不是围棋高手,但他知道围棋的规则。现在自己占了一个金边,太行纵队将在太行山区打下一个活眼,老左在湖北是一步暗棋。这些派出去的特战队或以土匪身份、或以商队护卫名义,将在整个内陆地区打下一颗颗小眼。
阿达尔伯特亲王现在已经基本上康复了,他这种急性肺炎,来的快,去的也快。
淮海医学院附属医院在上海开张了。董书恒陪着阿达尔伯特亲王参加了医院的开张典礼。
这个医院与以往的医馆不同,提供专门的住院服务,同时还区分了不同的诊室。医生将根据自己的特长在专门的诊室坐诊。
诊室的分类跟现在淮海医学院的分类大致相同。有内科、外科、妇产科等等。
有了普鲁士亲王的背书,这个医院至少在租界是打响了名声,一些西洋医生甚至也想加入医院。
医院当然是欣然应诺,医学不同于其他科学,需要交流碰撞,才能不断进步。当前的西方医学在医学实验方面经验更加丰富一些。
接下来几天,董书恒陪着阿达尔伯特亲王在江北转了转。
他们参观了东台和高邮的工业区,参观了正在进行的海堤工程。对这种上百万人的大工程,普鲁士想都不敢想。但是董书恒以一个中国一个省的力量就搞起来了。这让阿达尔伯特亲王惊叹不已。
董书恒甚至带亲王参观了高邮的秘密海军基地,这让亲王看到了淮海军的造舰能力,坚定了与淮军进行海军合作的决心。
然后他们参观了淮海书院。阿达尔伯特亲王对这所东方的大学非常的好奇。他为书院的学生发表了一场演讲。他看到了书院里有很多美国老师,当即表示等回到普鲁士之后会派遣学者来到淮海书院访问教学。
作为铁杆盟友,普鲁士怎么能落到美国人后面呢!
最后,董书恒陪着亲王回到了上海。
“亲王殿下,您这么快就要回去了吗?”
豫园的会客厅内,阿达尔伯特亲王正在跟董书恒辞行。
“是的,董,我得回去了,这一来一去耗费了大半年的时间。普鲁士的海军需要我。”
“而且,我听这几天到达的商船说,丹麦又将与普鲁士开战了。我必须要回去,这场战争海军可不能缺席。”
“希望普鲁士旗开得胜!”董书恒真心祝愿道。
“谢谢你,董,能够结识你这样的朋友,是普鲁士的荣幸。我非常抱歉,可能有一件事情需要你的帮助。”
“亲王殿下,请讲!”
“我们准备在回程的时候带一些中国的商品回去。可是最近市面上这些东西涨价很厉害,关键是我们根本就进不到货。”阿达尔伯特亲王焦急地说道。
“哦,亲王殿下,你不用急,这只是一件小事,等下我会让人跟马克先生接洽,所有货物都会以最优惠的价格给您备好。”
“真是太感谢你,董,之前我们谈好的事情,我回去之后一定会尽快办的。”
“亲王殿下,您回程的时候我可能要派两艘船跟您一起回去。随船的是我派到欧洲交流的学者以及留学生,还希望您照顾一下。到了欧洲后帮他们联系一下交流学习的学校。”
“这个没问题,董。我到时候会利用在欧洲王室的关系,把他们安排在最好的大学。”阿达尔伯特亲王保证道。
“那就一切拜托亲王殿下了。”
“我们是朋友嘛,时间比较仓促,只能拜托你提前安排造船的设计师还有工匠到上海来集合了。”
“放心,都已经准备好了,不会耽误时间。”
董书恒离开了豫园,他和阿达尔伯特亲王都要开始自己的工作。
董书恒先是回到了高邮的造船厂。船坞中的江河级护卫舰已经完成了龙骨的铺设。巨大的龙骨就如同一条沉睡的巨龙,平躺在船坞中间。
船厂的实验室内,董书恒见到灰头土脸的徐寿。
“总统好,总统怎么又回到了到船厂?”
徐寿还是很尊敬董书恒的,一般人要是打扰他做研究,非得被他轰出去不可。
董书恒打量了一下徐寿的实验室,有几件东西是他能够认出来的,比如角落里那台手摇式发电机,还有一台大一些的机器应该是电报机,形状差不多,只是比电视上看到的要大一些。
“咦,这是电报机?你最近在研究有线电报?”
“是的,总统,交通部不是让美国人来铺设电报嘛,他们先送来了几部样机。王部长就在全军寻找懂电报机的人。我之前在洋人的杂志上看到过,就跟王部长要了一台样机回来研究。”
“那你觉得这个洋人的发报机如何?”
“总统,这东西其实很简单,我们也能够制造出来。只是光有发报机没有用,我们还的解决电流在长距离传送的时候衰减的问题。”
“这个发报机确实没啥可研究的,他只是一个最基础的通讯工具,而且效率非常低。所以我才花钱让美国人建造。我们没必要把时间花在这上面。”
说着董书恒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张图纸。如果大家看到了一定会很眼熟。没错,这就是初中物理书上的电话机原理图。
董书恒把图纸交给了徐寿。徐寿的悟性非常的高,而且有一定的电磁学基础。因此看了一会儿就明白了这台机器的原理。
他激动地说道:“总统,这可比电报要强多了。它叫什么名字?”
“这个机器能够让人远距离听到对方的声音,我帮他起名叫‘电话’。”
“电话?嗯,这个名字好,非常形象。总统,这个项目能给我吗?”徐寿是个科学狂人,什么都想去研究。现在船厂的难题都差不多解决了,他就开始研究自己喜欢的电学。
“不,徐工,这个项目你暂时不用弄了。这次给你一个出去走走的机会。”
“去哪里?总统,我的事情很多的,可没那么多时间到处跑。”
“徐工,你知道迈克尔·法拉第吗?”
“知道啊,电磁学研究的泰斗,我看过他的书,好像是英国人。”徐寿答道。
“那你想去见一见他本人吗?如果给你当面见他的机会,你愿意吗?”
“当然,总统,我做梦都想见到这些大牛人。当面向他们请教,参观一下他们的实验室。”
“是啊,徐工,我们搞科研的不能闭门造车,现代物理化学研究的先驱都在欧洲。这次我想派你带个队去欧洲转一圈,开开眼界,长长见识。”
“好,总统,我同意了。”
“哎呀,徐工,您别急,你这次去欧洲,要先去普鲁士一趟,帮他们把铁甲舰的设计工作做好,工艺方面他们比我们先进,这次会有很多技工跟过去,让他们好好学习。”
“普鲁士的科技在欧洲也比较发达,你这次过去可以去拜访一下维尔纳·冯·西门子先生以及他的西门子公司,西门子先生也是电学方面的专家,我想你们一定会有共同语言的。”
“咦,总统,您怎么知道这么多欧洲的科学家的?”
“哦……这不是接待了普鲁士的阿达尔伯特亲王嘛,这些人都是亲王在聊天的时候提到的。这次你们去欧洲也是跟着亲王一起,这样到了欧洲你们活动方便一些。亲王也会帮忙引荐你们想要见到的人。”董书恒被徐寿问的一阵尴尬。
离开了徐寿的实验室,董书恒又去看了一下鱼雷的研制情况,这可是他的秘密杀手锏。
目前已经做出来了1号试验品和2号试验品,按照董书恒之前提供的图纸,这两次实验都飞常的成功。
在加装了陀螺仪之后,2号试验品已经能够行驶到1千多米的距离,速度达到了四十几节,弹头的装药量可以达到30公斤,绝对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