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清朝做盐商-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海楼位于东台的中心位置,本就是董家的产业。塞纳先生身边跟着一个年轻的中国人。这是刘青北派的,此人负责陪同塞纳先生一路来到东台。
塞纳先生大概四十几岁,给人的第一印象十分的正派,他的头发微微卷曲,身材微胖,穿着一身牧师的袍服。董书恒看到他时,他的眼睛含着微笑。
“很高兴见到您,亲爱的塞纳先生。让您跑这么远来到东台,实在过意不去。”董书恒用汉语说道,他知道塞纳先生是会汉语的。
“将军,您好,您比我想象的要年轻得多。”塞纳先生上前打招呼道。
两个人亲切地握手。董书恒邀请塞纳先生落座。
“塞纳先生,今天请您尝一尝我们地道的淮扬菜。”
“非常感谢,我在上海吃的大多是浙菜,很难想象一个国家光菜系就有这么多种,不得不说中国的饮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
“是的,塞纳先生,不光是饮食文化,其他方面也是这样,中国毕竟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而且中间都没有间断过,这五千年来中国积累丰厚的文化。”
“而且中国文化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先生你知道佛教吗?”
塞纳点头示意。
“佛教在两千年前传到中国,在中国得到了长远的发展,演变出了不同的宗派,甚至于比在它的发源地还要兴旺发达。这说明中国文化不仅仅能够包容其他文化,而且能够滋养这种文化,让它在中国得到发展。”
“将军,您说得真好,可是为什么我们在中国传教总是没有进展呢?请恕我冒昧,这次过来见将军,我是带有私心的。我是一名美国南方卫理公会的传教士,我到中国来的目的是传播主的教导,这次过来希望能够得到将军的帮助。”约翰不好意思地说道。
“塞纳先生,问题就出在这里,你们想传教,来到中国后就直奔主题去传教,这样不可能为中国人接受,大家会以为你们的目的动机不纯,在中国如果你想传教,那么首先你要做的就是不能把它说出来。”
“而且塞纳先生应该知道,中国的官员大多数学习的都是儒学。”
塞纳点头道:“恩,这个我知道,我还读过论语,里面很多内容都非常有哲理。”
“那么,塞纳先生可能不知道,儒学在中国可不仅仅是一个学派,他就跟宗教差不多,我们叫他儒教。佛教在传入中国后吸收了很多儒教的内容,因此中国的读书人能够包容佛教的存在。我的话您听明白了吗?”
约翰·塞纳睁大了眼睛震撼地看了看董书恒:“哦,将军,您太让我震惊了,原来您还是一位研究文化的学者。听了您的话,我的面前仿佛打开了一扇窗户,原来我们以前做的都错了,怪不得几百年了,都没有人能够在中国传教成功。”
“虽然我听懂了一些道理,但是先生您能够教教我如何做吗?如果您能够教我,我本人以及整个南方卫理公会都会向您表示最真诚的感谢!还有,将军阁下,恕我冒味,您为什么愿意帮助我们,要知道大部分清国官员都不愿意跟我们打交道。”
“塞纳先生,你误会这些人了,他们不愿意跟你们打交道,是因为对你们不了解,事实上他们甚至分不清楚美国人、英国人和法国人……有些人曾经做了伤害中国的事情,所以大家都对洋人有不好的印象。”
“是的,我能够理解,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心怀主的仁慈。尤其是那些信奉旧教的保守人士。”塞纳咬牙切齿的说道,对于他们来说教派之间的矛盾才是主要矛盾。
“而我愿意帮助您,是因为我曾经在上海得到过一位美国牧师的教导,他告诉了我很多西方的知识,让我能够了解你们,所以才有我们今天的见面。”这句话董书恒是用蹩脚的美式英语说出来的。
“一定是主引导我们今天的见面,就像你们中国人说的缘分。”塞纳根本没有怀疑,因为董书恒确实很了解西方,从他的言谈举止就能看的出来,他肯定是跟过一个美国人学习。
“塞纳先生,下面我们说一下重点。因为我的老师的原因我愿意帮你们,但是要一步步来。首先你们要了解中国,现在的中国人显然不相信西方,而且最好由中国人自己来传教,你们只是传输一种教义,这样效果会好很多。这一点从现在南方正在叛乱的那个组织可以看出来,他们只是把你们教会的一些书籍做了修改,然后自己去传播,就获得了大量的信众。”
塞纳深深地点了几下头,他觉得董书恒好像是真的要帮助他们。他不晓得董书恒早就打定了主意,先画一个大饼给塞纳,把他吊住,他的目的是通过塞纳获得美国南方卫理公会的支持,帮助淮海书院从美国输入一些优质的教师。他看中了卫理公会控制的几所综合性的大学。至于宗教,他真的不在意,什么宗教到了中国都要被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所同化融合。
这一点,董书恒作为一个后世来人,深信不疑。
“塞纳先生,不知道您知不知道魏源?”董书恒问道。
“就是那位写《海国图志》的魏先生吗?”塞纳反问道。
“正是,魏先生现在马上要成为江苏巡抚,相当于你们美国的一州之长。魏先生跟其他人不一样,他精通儒学,也研究你们的学问,我们称之为西学。如果你能够得到他的帮助,我想你们就算是迈出了在华传教的第一步了。”
“可是他这样一个大官,我又怎么去帮助他呢?”约翰无奈地说道。
“这个不难,我跟魏先生有很大渊源,所以这事有谱。”
“哦,还请将军明示。”约翰学着中国人的样子拱手道。
“这样的,魏先生不光是一个巡抚,还是一位有名的学者。他在扬州建立了一所大学,推广自己的学问。你知道他是学贯中西,但是他手下缺乏足够的西学老师。我不知道你们卫理公会能否帮助到他呢?”董书恒看着约翰说道。
“呃……将军,我想我们可以的,您可能不知道,我们南方卫理公会在南方有几所综合性的大学。派遣一些教授过来,完全没有问题。”
“那真是太好了,塞纳先生。我想你们那些教授一定都是信教的,他们在教授自己学科知识的时候,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学生,甚至使用魏先生。那么你们很快就有了能够帮你们传教的中国牧师。”
“是的,将军,真是他太感谢您了,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不知道魏先生能不能允许我们建立一个神学院?”约翰试探地问道。
“不,塞纳先生,您这样太心急了。不过如果你在上海新建一所大学的话,倒不是不可以,我可以帮你搞定地方上的事情,但是你还得得到你们公会的支持才行。”
“将军,真的可以吗?”
“是的,但是这所大学不能是一所神学院,他必须是一所综合性的大学,不然我敢保证你们招不到学生。至于你们在学校传播教义,我想应该是没问题的。”
……
第六十五章 南洋攻略
两人都说的冠冕堂皇,毫不功利,但是对话之中却都是满满的利益交换。
这虚伪的对话,连慧儿这个丫头都能听得出来,不过自己今天是出来帮助少爷撑门面的,可不能表现出无礼。
李存训这里确是听出了两人交换的条件。
董书恒这里:一、帮助约翰·塞纳搭上魏源的线,打开传教的大门。
二、与南方卫理公会合作建立一所综合性的教会大学,名字叫圣约翰大学,地点选在上海租界外面,董书恒负责大学的招生、土地、手续以及基础建设。美国南方卫理公会负责学校的建设资金以及学校的师资力量。
三、董书恒允许南方卫理公会在中国赴美劳工中公开传教。
四、淮海公司在对外贸易方面向美国倾斜,优先考虑美国的贸易利益,淮海公司在这半年时间里,摔出了近千万的订单,约翰这里帮马沙利争取一点,自己以后再在公使面前也好说话。
……
约翰·塞纳这边:一、通过南方卫理公会帮助淮海书院介绍一批教授自然科学的教师。
二、引荐董书恒跟美国公使马沙利见面。并且要帮助董书恒争取到马沙利的支持。
三、支持并且保障淮海公司直接在美开展商业活动,实际上就是保障淮海公司在美国西部南部,地多人少的地方圈地。董书恒显然是不满足于一个代理人公司的规模。
四、南方卫理公会的牧师要保障赴美劳工的合法权益,并通过南方卫理公会的力量,推动美国出台《保护华工权益法案》。
这一点,作为一个南方人,约翰举双手支持,用他的话说,那些北方佬一个个说的冠冕堂皇要废除奴隶制,自己却在贩卖华工到工厂免费劳动,岂有此理!
当然了,这件事董书恒也就是持试试看的态度。
……
这次和约翰·塞纳的会面,双方都非常满意,可谓是宾主尽欢。
两人从中饭谈到了晚饭。慧儿坐在那儿听得都不耐烦了。这洋鬼子除了长相有些不同以外,真的没啥稀罕可看的了,而且还讲的中文。
两人终于谈好了。约翰要在东台住一晚,第二天就要回上海,他得赶紧和总部联系,船只横穿太平洋还得一个月时间呢!
……
董书恒也回到了家中,对慧儿一翻表扬,让慧儿丫头心中乐开了花。
“少爷带着自己出席正式场合就是对自己的认可啊!”丫头在心中想到。
董书恒刚坐到书房中,李存训就过来了。
“本来不想打扰您的,可是刚刚海门那边传来消息,说是来了一支南洋的华人船队,这只船队是王代表路过南洋的时候联络的新加坡华人家族派过来的,王代表好像和他们签订了协议。,另外还有南洋兰芳国的代表也跟着一起过来了。对方派来的船队规模很大,人也很多。”
“第二件事,之前安排的水师新炮艇入列仪式已经快要在靖江准备好了,你需要出席一下。”
“第三件事,西园先生已经赶到东台了,同行的刘总经理以及西园先生的一些学生。”
“哎……”董书恒揉了揉太阳穴,事情还真多。
“等西园先生他们吃好晚餐,我去见他们,就在接待他们的客栈好了。”
“明天先去海门见一下新加坡华人,毕竟人家远道而来。后天我直接从海门去靖江。”董书恒吩咐道。
“是,我这就去安排。”李存训接令出去安排出行事宜。
董书恒则做下来,规划起下一步的动作。
南洋在他的计划中是很重要的一环,当然他不会仅仅依靠当前的南洋华人,事实上他们世代居住南洋,已经形成了一批既得利益群体,很多人都有了自己的利益需求。在他的计划中移民垦殖才是核心。
他现在的优势就在于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能够不断地移民对当地进行渗透。
而列强殖民南洋,基本上依靠当地的土著以及华人,存在很大的漏洞,这是自己的机会,但是必须想办法拉拢当地的华人,取得他们的支持。
淮海军的水师现在即将拥有十艘内河炮艇,可以说在长江沿线,淮军的水师基本上堪称无敌。可以吊打太平军,但是董书恒现在还不能那么做。他封锁了长江,那么太平军就真的被困死了,失去了腾挪的空间,这可不是自己想看到的。淮海军的水师以后将以在长江沿线护航为主。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就炸沉你。
正想着,忽然一双小手按到了自己的头上,一根青葱玉指轻轻地按揉着自己的太阳穴,让他似乎进入了空冥状态。
说实话,自己接触的女孩,他还是最喜欢跟慧儿在一起,可能是因为慧儿最了解自己。
他轻轻地抓起慧儿的手……
这时敲门声响起,李存训的声音在外面响起。
那边已经准备好了,现在可以过去了!”
慧儿赶紧去帮董书恒取来外套穿上,帮他整理了一下着装。
到了客栈,董书恒终于又看到了许久未见的西园先生。
东台也是西园先生的故乡,可是先生连老宅都没回,就直奔自己这里,可见西园先生对此事的重视程度!
“西园先生,好久不见了。”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董书恒极为尊重,见到老先生后,董书恒赶紧上前行礼。
“刘叔,让您辛苦跑一趟了。”刘明远听了连连摆手。自己现在虽然比以前累了些,但是心情舒畅了许多,两个儿子跟着董书恒也都出息了,自己只能在这个位子上再多干几年,发挥一下余热,报答少爷。
“恩,书恒贤侄,不用客套,我们赶紧说说正事吧。老朽一把老骨头要不是为了能够完成这件大事,早就驾鹤西去了。”冯老先生笑着说道,“我身后这几个是这次进入水利学院的学生,他们几个基础都已经很好,所以我这次带着出来历练一下。
“在下杜辉,苏州人士。”为首的一个大龄青年首先站出来自我介绍道。
后面的几人也都做了自我介绍……
董书恒一一和各位握手问好。这些学子能够被西园先生带出来,显然是作为接班人培养的。
“西园先生,几天前传来消息,黄河河南段又决堤了,加上现在兵荒马乱,这次水灾必然造成大量流民。我准备尽收河南百万流民,来完成我们这次“一纵三横”水利工程。一纵就是海堤工程,重新修缮范公堤,尤其是在各条河流的入海口修建水闸,避免海水倒灌的事情再发生。三横是治理淮河、黄河(现在的黄河还没有改道,还是从江苏入海),新建一条苏北灌溉总渠,联通洪泽湖与大海,解决洪泽湖水患,增加一块新的灌溉区。”
听了董书恒的简单介绍,冯道利的眼中满是憧憬,这几条方案他已经在脑中过了无数遍,甚至多此实地进行了测量。
“西园先生,人和钱您都不用担心。刘叔,公司那边要成立一个苏北水利工程总项目组,后面半年公司的资金要先紧着水利工程,各处农场仓库的储备粮要陆续调运道工地。这次工程要实行分段施工,分段管理,个别的工程可以分包给当地的一些大族来做,但是一定要做好工程质量的验收工作。存训,等会儿传令徐州的协响办还有驻军做好流民的接收中转工作,所有进入苏北的流民都要经过集中检疫隔离消毒,传令各地要做好防疫工作……”董书恒嘟嘟嘟说了一大堆。
西园先生是个雷厉风行的人,他是这次工程的总负责人,晚上还要加班带着学生们做分段规划。淮海公司只是帮助他们打下手,做好后勤工作。董书恒安排好之后就回去休息了,明天早上,他还要早起去海门。
第二天一早,董书恒收拾好行装向海门方向打马而去。
海门港与上海隔江相望,往来方便。在董书恒的规划中,这里是江北地区对接东南,琉球、南洋的海上门户。
北面的海州港主要是作为军港以及与朝鲜日本的交易港口。当然以后在山东站稳之后,董书恒会把军港移到胶州湾。
海门港与海州港一南一北,构成江北地区的对外商贸窗口。
海门港在原有的渔港基础上扩建而成。原来靠近渔港只有一个围绕鱼市聚集而成的小集镇。而现在围绕着港口一座新的港城正在形成,各色各样商行、客栈、酒楼拔地而起。
码头上全是忙碌的码头工人,新城有一个警察局负责港口新城的治安。穿着藏青色制服的警察,背着老式的来复枪在港口巡逻,看着他们整齐的队列就知道不好惹。
现在警察总署在各地设立的警察局已经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