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清朝做盐商-第3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王伽罗亚给予了他战场临机决断之权。
凡遇战事,皆向其询问对策。
“王将军,果然如你所料,英国人进攻南城了。”得到了城墙外的报告,伽罗亚说道。
“国王陛下,敌人虽然按照我们想的进攻南城了,但是根据昨天的报告来看,西边的两座要塞似乎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坚固。”
“达卡城要想守住,最重要的还是守住西边的要塞。一旦要塞失去,英国人的舰队可以畅通无阻地在河上穿梭,那么达卡城是无论如何也守不住的。”王振友见到伽罗亚似乎有些得意,赶紧给了他一盆冷水。
“那将军觉得该如何办?”伽罗亚着急地问道。
为了达卡城,伽罗亚已经赌上了缅甸的国运,不仅仅几乎抽调了国内的所有精锐。
而且为了筹备这些火炮几乎花掉了所有的积蓄。
就连国内的那些贵族为了这场战争也花费了很多。
这一仗,他必须要赢,只要打退了英国人,他就能够成为孟加拉地区真正的主人。
这里也是缅甸今后能够崛起的希望之所在。
浓雾之中,黑压压的一片印度仆从军向着达卡城墙靠近。
“砰砰砰……”不等这些印度仆从军靠近城墙。
在城墙下的矮墙后面就响起了密集的枪声。
原来缅甸人城墙下修筑了胸墙阵地,然后再后面布置了大量的步兵。
英国人的举动早就已经给他们发觉到了。
准备偷袭的印度仆从军被打的措手不及。
他们都是排着密集的小阵。
在受到攻击之后,这些印度仆从军也举枪射击。
但是缅甸人都躲在女墙的后面,总的来说还是赚便宜的。
过了半天,印度仆从军打的一点进展都没有。反而是伤亡惨重。
这对后面的军队心理上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这个时候浓雾也渐渐散去。
一片狼藉的战场终于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一艘英国人的护卫舰都突到了两个要塞的中间位置,在两个要塞的夹击之下沉入河道之中,只露出一根孤零零的主桅杆,就像是河道中间的一个航标一般。
罗伯特将军见到印度仆从军没有什么机会,只能下令进攻的军队撤退。
不过他们目的也达到了,他已经知道缅甸军队的防御配置。敌人竟然是在城外也设置了一道防线。
这样城头上的军队与城下的军队可以形成上下两层火力。
不过,这样胸墙就想挡住英军的进攻吗?
罗伯特在心中不屑地想道。
英国人在南城安置了炮兵阵地。
等印度仆从军撤下来之后,罗伯特让炮兵对缅甸军队城南的胸墙阵地进行猛烈的轰击。
但是,缅甸人城墙上重炮也可以够的着这些英军的炮兵阵地。
双方的炮兵你来我往,炮兵之间较量又开始了。
罗伯特渐渐发现对达卡城的进攻可能没有那么容易了。
他们战术非常的灵活,一点都不像是土著人的作战方式。
第五四四章 城下激战
小小的胸墙根本挡不住英军火炮的轰击。
虽然英国人因此损失了一些火炮。
但是缅甸人修筑的胸墙还是被轰的七零八落。
打开缺口之后,英军终于获得了进攻的时机。
“王将军,为什么我们不直接将敌人放到城墙下面打呢?”伽罗亚有些不解地问道。
这样在城下战斗必然会增加缅甸军队的伤亡。
“陛下,是想将英国人拖在这座城下,还是想让英国人另行开辟新战场呢?”王振友不答反问道。
要想让英国人继续进攻达卡城就要给他们希望。
王振友倒是担心英国人去开辟新战场,缅甸的南部全是的沿海地带。
要是英国人留下一部分的兵力牵制达卡,然后派出海军以及主力陆军去进攻下缅甸地区,掏了缅甸王国的老巢就麻烦了。
现在伽罗亚留在达卡还没有一个目的就是以身作饵希望拖住英国人。
作为缅甸国王,伽罗亚也不希望战火烧到缅甸内部。
“王将军,我明白了,这是一种策略,让英国人能够看到希望,让他们不断地进攻,消耗他们的有生力量。”伽罗亚说道。
“是的,国王陛下,但是这样也意味着王国的军队要承受更大的损失。”王振友说道。
“为了缅甸王国的未来,这些战士死得其所。”伽罗亚斩钉截铁地说道。
伽罗亚算是一位年轻而有决断的国王。
他认准了缅甸今后要发展就必须要占领孟加拉地区,向西扩张。
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候,不仅仅能够得到复兴军的支持,还有一个天然的盟友在边上与自己共同对抗英国人。
现在不去争夺孟加拉,以后也许就没有机会了。
“好!国王陛下既然有决心,那我们就一起将英国人给拖死在这里。”
王振友也是复兴军中第一批提拔起来的军官。但是在国内担任守备部队一直没有捞着什么样的仗打。
后来他就被调到总参去。
但是他一直还是渴望能够到一线打仗的。
这次到达卡的军官团,因为要与缅甸国王直接打交道,所以要有一个级别较高的人带队。
想着反正能捞着仗打,于是王振友就自告奋勇当了这个领队的。
这一仗怎么说也是几十万人的大会战。
本来以为到这里之后会被束之高阁。如果他是缅甸国王的话也不会将军队交给外人指挥的。
但是出乎他的意料,这个缅甸国王倒是个礼贤下士的。而且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缅甸的国内缺少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
伽罗亚在军事上对王振友非常的倚重。
缅甸军的军事部署基本上都是出自王振友及其带来的参谋之手。
但是,即使这样,王振友也还是没有十足的信心抵挡得住英国人。
因为他现在指挥的是缅甸军队,而不是训练有素的复兴军。
从昨天的战事就能够穆拉维约夫看出,缅甸王军的基本素质非常的低下。
跟英军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
就连英国人下面的印度仆从军可能都要比他们强一些。
不过这怎么说也是十万拿着火枪的士兵,而且有一座坚城防护。
王振友觉得还是有一战之力的。
战斗已经进行了两天,要塞那边,王振友已经说服伽罗亚,每日趁着夜色派人前去修补要塞。
虽然这样在夜间划着竹排过江非常的危险。但是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要是不对要塞进行修补,这样强度的炮击,要塞根本坚持不了多长的时间。
通过今天在城下的战斗,王振友感觉缅甸军队在依托城池的情况下还是可以跟英军向抗衡的。
至少今天在面对印度仆从军的情况下,缅甸军队没有落下下风。
只是在接下来的炮战的时候缅甸炮兵的素质就暴露出来了。
居高临下面对英军的炮火的时候,也仅仅对英军造成那么小的伤害。
最后还让对方用火炮毁掉了南门外的胸墙阵地。
这让王振友非常的失望,白瞎了这么好的火炮卖给他们使用了。
要是让复兴军的炮兵来操炮肯定不会打成这个样子。
不过有一点还好,缅甸军队的伤亡再多,王振友都没有心理负担。也就是说他不用操心伤亡的问题。
只要想着怎么样让英军的伤亡更多就好。
战斗第二天,英军早上用舰队和陆军同时对达卡城发动突袭。
英国海军沉没两艘护卫舰,重伤两艘护卫舰、两艘战列舰。
陆军方面印度仆从军伤亡三千人,英国炮兵伤亡三百人,损失火炮二十一门。
缅甸军队的两个要塞不同程度受损,沙洲要塞受损最为严重,受损程度超过三分之一。要塞守军伤亡七百余人。南城狙击军队伤亡一千五百人。
城墙上火炮损失十五门。南城外修筑的胸墙受损严重。
第三日,英军再次对南城发动进攻。
罗伯特派出五千印度仆从军以横阵打前锋,英军在后方压阵。
双方的火炮同时开火。
印度仆从军顶着炮火进入三百米后一边开火射击一边前进。
英军士兵紧随其后。
缅甸王国军队依靠受损的胸墙进行抵抗。
双方都装备了相当数量的线膛枪。
缅甸这边夹杂着一些滑膛燧发枪。
从武器上来看,缅甸人的装备要比印度仆从军的稍弱。
英国人的远征军队已经有一部分散兵换上后膛枪。
这种后躺枪是在这次普丹战争之后真正流行开来的。
但是的实际上也是受到复兴军与沙俄战争的影响。
一种适合散兵作战的后膛步枪战术,通过沙俄人的口传到了欧洲。
不过在这支英国远征军出发之时,恩菲尔德兵工厂并没有大量生产改造这种后膛枪,所以远征军只是装备了一部分给那些枪法较好的散兵使用。
此时这些英国散兵就跟在印度仆从军的后面,透过前面的缝隙对远处依托胸墙射击的缅甸士兵进行精准射击。
“砰……”一名探出头进行射击的缅甸士兵,被一枪击中了脖子,顿时一股血箭飙射而出。
这个长的黝黑、瘦小,留着稀疏胡子的缅甸士兵用手捂着自己的脖子,努力而又于事无补地呼吸着。
战争的残酷在这一刻体现得淋漓尽致。
那些印度仆从军就像是盾牌一样挡在英国人的前方。
这些头上绑着头巾的印度人完全无视自己的伤亡。
似乎他们的生命完全不属于他们。
在有英国人压阵的情况下。
他们就像是被主人牵着的猎犬一般,勇敢而又无畏地前进。
“王将军,要不要放弃胸墙阵地?”伽罗亚问道。
此时他和王振友都在城墙上的一个掩体内观察着外面的战斗。
“陛下,这才是第三天,如果现在放弃胸墙阵地,那么这个城墙我们又能守多久呢?外面的英军伤亡并不比我们的少。”王振友说的英军自然是包括印度仆从军在内的。
“可是城下的军队似乎要顶不住了。”伽罗亚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
他明白王振友的意思,但是见到了外面惨烈的战斗场景,又有些心疼自己手下的士兵。
“陛下,有时候对敌人要狠,同样对自己人也要能狠下心来。我建议陛下继续对城外的军队进行支援。现在进攻的英军还有七千人,那么我们就再支援一万人过去。用火枪作战比的就是谁的火力强。”
“陛下,在子弹面前,缅甸人和英国人都是一样的,没有强弱之分。”王振友说道。
“好,那就依王将军的。我再派一万人上去。”伽罗亚咬着牙说道。
他也不想在上国的将军面前表现出软弱的一面。
伽罗亚知道自己是上国扶持起来的国王。
他只有表现出自己的价值才能够继续得到上国的支持。
哪怕他失败了,有上国的支持,伽罗亚也能够东山再起。
反之,他要是软弱无能,毫无价值,上国说不定会从新扶持一个国王。
伽罗亚知道他们有能力做到这一点。
缅甸王国的国内从来都不缺少野心家。
在伽罗亚的命令下一万步兵开到南城之外参与到对英国人阻击。
有了援军到来之后,城外的阻击更加的猛烈了。
五千印度步兵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歼灭掉。他们根本就冲不到胸墙之前。
罗伯特不得不再次派遣五千仆从军上去。
英军更像是跟在印度人后面的监军。
伤亡全部都是印度仆从军来承受,他们自己的伤亡倒是微乎其微。
城墙下激战一直持续到第三日的傍晚。
双方都伤亡惨重。英军至少死伤了七千多人。那些受伤的印度仆从军基本上也不会得到像样的救治。
等待的他们的依然还是死亡。
缅甸人这边也伤亡了五千余人。
这个南城之外成为了一座修罗场,到处但是战死将士的尸体。
战斗结束,双方依照战场规则,各自收拾己方的战场。
枪支武器是要回收的,无论是缅甸王国还是英国人都觉得步枪比这些拿枪的人更有价值。
当然英国人这边指的是那些低贱的印度仆从军。
毕竟训练一个能去射击的士兵要不了几天时间。
双方还要清理战场上的尸体。
缅甸战士的尸体收拢到一起,由随军的僧侣超度之后,集体火化进行安葬。
那些死掉的印度仆从军则直接被扔进博多河中,美其名曰水葬。
博多河跟印度圣河——恒河的水可是相通的。
第五四五章 毛淡棉
第五天,南城外的战斗还在继续。
罗伯特见识过了克里米亚的血肉战场,对这里的伤亡毫不在意。
况且伤亡的还大都是印度仆从军。
这些人死掉再都没有多大关系,缺失的人,总督拉姆齐很快就能够给他补充上。
印度殖民地最不缺的就是可以充当炮灰的仆从军。
对于英军来说,河边的要塞没有拿下之前,南城成了他们最佳的进攻方向。
在王振友的建议之下,缅甸王军也将这个方向当作了防守的重点方向。
双方都不断地向这里投送兵力,就像是向一个绞肉机中投送血肉一样。
在前期的几天,每天的伤亡甚至超过了五千。
僵持住,打下去,这就是王振友所希望看到的,也是复兴军所需要的接过。
萨尔温江也就是怒江的出海口。
毛淡棉港已经秘密地移交给了复兴军。
原本占领这里的英国人早就被赶走或者是成了缅甸人手中的俘虏。
为了暹罗西边的这块狭长的沿海地带。
复兴军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不然世代控制这里的缅甸王国是不可能放弃这个地方的。
仅仅是支持伽罗亚上位还是不够的。缅甸实际上算是将这块地方售卖给复兴军的。
复兴军支付的实物价值超过了五百万华元。
复兴军进驻这里,最高兴的要属当地的华人了。
这里的华人跟暹罗华人的联系密切。他们很早就跟复兴军有商业来往。
之所以还留在当地生活,而不搬迁到华人势力更强的暹罗地区,是因为在英国人控制的丹那地区,更加方便做生意。
毛淡棉毕竟正对着安达曼海。从印度洋过来的船只到这里比穿过马六甲海峡可是要节约很多时间。
毛淡棉的华商每年也能够提供不少的商品,甚至是将华夏的商品买过来做转口贸易。
复兴军成立之后,海外的华商有了一个明确的身份。他们拥有去华夏交易的特权。
也就是说他们可以更加方便地跟大陆做生意。
这些毛淡棉的华商掌握着一条通向暹罗东部的路上贸易线。
他们可以通过暹罗从陆路运来这些外国商船需要的商品。
所以在毛淡棉这里聚集了很多华商。
复兴军虽然已经控制了这里,但是还只是私底下。现在董书恒还不想让英国人知道这个消息。
他知道英国人肯定是不希望复兴军涉足印度洋的。
这里早就是他们的地盘,不仅仅是复兴军,其他任何国家都不能挑战大英帝国在印度洋的控制权。
毛淡棉这座城市因为有大量的华人,能够看到很多白墙黑瓦的中式庭院以及商铺。
这是一座位于河口的港口城市,港口对面有一座岛屿,缅甸人称之为比卢岛。
岛屿为港口挡住了风浪,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港湾。
不过这座比卢岛已经封锁了好几个月了。
因为距离港口不是太远。人们还是能够看到有人在那座岛屿上面施工。
通过那高耸的脚手架,可以看出那些人在修筑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