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清朝做盐商-第3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说那皇宫,很早就有人说要开放了。
说是要让老百姓看看满清的皇帝是怎么样用老百姓的钱来过上骄奢淫逸的生活的。
这话据说还是总统讲的。听说总统说了,不管是总统还是皇帝都是要领导百姓国好日子。
大家需要有一个人来带头,所以就有了皇帝或者总统。
但是这个带头的人必须要带好头。
董书恒这个话很多老百姓是听不懂的。
他们到皇宫纯粹就去看个新鲜,回头好跟人吹嘘。
尤其是新京这里的百姓,在这方面总是不甘人后。
一起聊天的时候别人都在那里聊自己的观看体会。
自己啥也讲不出来,就会感到非常的没面子。
那些第一次到新京来的人也是要去皇宫里看上一看的,不然他们就会觉得新京白来了。
开放皇宫这个事情,很多人都是持反对意见的。
就包括魏源都觉得这个事情不可为。
他到不是觉得这会断了董书恒称帝的路。
要知道直到现在很多人都还是觉得董书恒会称帝的。
他现在不想,不代表他以后不想,人对于权力都是会渐渐迷恋的。
到时候董书恒迷恋上了这种掌握权力的感觉,还是会走上那条路。
魏源反对,是担心将皇宫放开给人们参观,会破坏这里。
这里可不仅仅是满清的皇宫,这个皇宫最早从蒙元时期就在使用了,已经有五六百年的历史了。
这是华夏民族的瑰宝。
不过董书恒却认为一栋建筑物只要缺少了人气就会渐渐腐朽。
开放这里正是为了好好保护这里。
而且每年大量的门票收入正好可以用来支付皇宫修缮的费用。
魏源这个老头现在越来越顽固。
不过董书恒现在都很少见到他。老家伙现在天天埋在故纸堆里。
皇宫中的那些东西他都盘了一年了。
董书恒又给他添了很多的东西,其中很多都是石达开他们在印度地区抢回来的。
有古庙中的雕塑、还有很多梵文的古籍。
甚至还有一些幕府上贡的唐朝是传到日本的一些华夏的古籍。
最后董书恒答应只开放皇宫中的一小部分区域给百姓们参观。同时答应将门票的收入用来养活整个皇宫的研究以及维护团队。
这样的情况下,魏源才答应下来。
即使是只开放了一小部分区域,也挡不住这些百姓的好奇心啊。
以至于刚开始的时候皇宫博物院每天只能够限放一定数量的门票,放完即止。
现在已经好多了,不再像一开始的时候人那么多。
本地的人去过一次一般都不会再去第二次。
外地的人数量就没有那么多,而且比较分散一些,不会集中到一起去参观。
“老师,好久不见了。”董书恒一脸谄笑地凑到魏源的跟前。
最近他是越来越害怕与老师见面了。
为了不挨骂,今天他还专门带上了魏玉珍以及小董夏。
“爹爹……”魏玉珍也上前见礼。
“今天怎么有功夫登我这个破庙。”魏源没好气地说道。
董书恒现在天天跟徐寿那些研究员呆在一起。
将军政大事都给抛到了一边,底下的人都对此颇有微词。
有人说他这是在学天启帝。
曾宪风估计是将状都告到老丈人这里来了。
“老师,您可是一尊大佛,您在哪里,哪里就蓬荜生辉。”董书恒笑嘻嘻地说道。
只有在魏源这里的,他才会表现的这么轻松。
第五零二章 电力运用的短板
“你啊,就知道在我面前卖乖。我知道你是什么心思。不过你可想好了,现在要跑路,还是太早了。”魏源说道。
“还是老师您了解我,我也知道现在不是时候,不过不能总是我顶在最前面,总要让下面的人历练一下。”
“话说,我的资历也就那样,我相信咱们这华夏大地上比我强的人多的是呢!”董书恒笑道。
魏玉珍带着孩子到一边去玩了,不想影响到两人谈话。
她知道丈夫找父亲是有正事儿要谈,所以就径自带着孩子到一边玩去了。
自从董书恒入主夏宫之后几个女人也变得低调多了。
当她们有了孩子之后,更是如此。
几位夫人只是偶尔处理一下妇女互助会的事情。
有时候涉及到一些妇女儿童方面的事情,也要由她们出面去慰问。
现在虽然没有皇帝,但是普通人还是将董书恒当作皇帝,他的女人那就是皇后和娘娘。
每次她们出面都能够帮董书恒在百姓心中刷一波好感。
“我明白你的意思,只要你不做皇帝,那么这个国家以后就没人能够做的了皇帝。”魏源的话说出了董叔恒的初衷。
他这是要做华夏的华盛顿。
这个国家,只要董书恒不称帝,那么后面就没人敢于称帝,即使会出现强权的人物,也走不上帝位。
试问今后谁对华夏的贡献还能够超过董书恒呢。
“是的,老师,这个国家和这片土地都不应该再出现皇帝,也不需要皇帝。这里需要英雄般的爱国者,或者说是有能力的统领,唯独不需要的就是皇帝。”
“况且,我今后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您知道我的意愿是要拓展华人的生存空间。但是这件事情我不放心任由其自然发展下去,有些事情我想去亲自干预一下。咱们华夏的人从来没有这样大规模地迁移过,这是一件史无前例的事情。”董书恒说的很诚恳。
“我明白了,但是国内的事情必须现安排好,这里才是我们华夏民族的根基。”魏源用手指了指脚下说道。
“是的,老师,这个事情不急,我知道欲速则不达,我会给他们一个适应的过程的。”
“这两年要是有机会我会短暂的出去一趟。国内这边你觉得由谁来主持大局呢?”董书恒问道。
“看样子,你是不看好曾宪风了?”魏源道。
“老曾这个人做事是可以的,但是要是让他独挡一面的话,可能还不行,他呀可能是跟我在一起搭久了,做事情缺少决断。”
“我也不知道自己做的好不好,所以想要换个人上来试试,给这个国家带来一些变化也是好的。”董叔恒说道。
“这个事情还是你自己拿主意吧,我反正是老了,做不动了,现在这样搞搞研究还是蛮有意思的。最近你送来了很多印度的古籍,研究古印度文明,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很快我们的研究成果就能够出来了。到时候对我们华夏今后的发展也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是的,老师,印度文明的失败是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启发。我会吩咐底下的人继续帮您搜集的。”
这几年研究学问,魏源的身体反倒是好了很多。
所以董书恒也没有准备让他继续出来主持政事儿。
现在董书恒手下能任事儿的人并不少,但是都是缺乏资历。
董书恒只能带着他们继续熬几年。
但是他一直很关心美洲那边的事情。
在他看来华人对外拓展生存空间最好的地方就是美洲。
为什么是美洲而不是非洲或者是亚洲。
非洲那个地方以后可能就是一个大泥潭,黑人太多了。不是可以永久占据的地方。
亚洲离本土太近,这里占据的土地只能归为本土所有。
美洲正好跟本土隔着太平洋,中间没有任何的势力了。
如果在那里打造一个大型的华人国家,正好可以和华夏的本土遥相呼应。
而且美洲的最北端基本上是与华夏的东北部相连,就隔着一道窄窄的白令海峡。
如果董书恒的设想成功的话,今后包括未来,整个太平洋沿岸都将是华人自己的生存空间。
虽然现在复兴军在美洲已经控制了大量的土地,但是这远远不够。
这只是刚刚开始而已。董书恒还要不断地向美洲输送华人,增加那里的华人基数。
同时,董书恒还要保证华夏的文明同样能够移植过去。
他可不希望自己输送过去的华人像那些白人一样都变成了唯利是图,数典忘祖之辈。
本土华人以及海外华人肯定会存在差异,但是这种差异并不能对立的,只能是在原有文明基础上的一种进步。
至少在文明的传承上不能出现偏差。
文明的传承这事儿最难做,所以他准备亲自去做。
当然了,这都是以后的事情了。
现在华夏初立,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呢。
他现在虽然什么事情都不管,但是他实际上是联系政府和军方的纽带。
现在除了董书恒,还没有一个人能够掌控军政两届。
但是董叔恒并不想这个状况继续延续下去。
他不希望他是那个唯一的选择。这样对他自己,对这个国家都将是一种危险。
“你最近跟徐寿那家伙在搞些什么啊?以前你也会去实验室,但是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投入那么多的精力。”魏源终于问出了大家都在问的问题。
“是在做一些东西,都是能够改变我们生活的重要东西,已经有眉目了。”
“老师您知道,徐寿现在主要做电力研究,我之前将他派到欧洲去也是为了帮他补电学基础知识这一块的短板。现在他学成归来了,到了他发挥作用的时候了。”董书恒只是模糊地介绍道。
很多东西,跟魏源说了,他也不一定懂,还要花费时间再去解释。
索性他就模糊地讲一下。
“电学?你说的这些相比于蒸汽机的发明又如何?”魏源本身就是一个西学大家。这些年随着刚过的国外书籍被翻译进来,他关注的面也更广了。
对于电学、电器的发展,他并非是一无所知。
他知道这是一种新的动力体系。
蒸汽机的发明所改变的实际上就是一种动力体系。
有了动力才有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老师,电力作为一种能量,将会延伸出一个新的动力体系。不光是我们现在所知道的蒸汽机可以驱动的那些东西。它能够做到事情更多。”
“比如说它可以用来照明,电灯不仅仅更加明亮,还没有任何的烟尘和噪音。”
“用电驱动的电机可以做成任何的大小,所以我们就可以做出很多电器,比如说电驱动的风扇、冰箱、暖气甚至是烧饭的炉灶。”
“大型的电机可以驱动电车,这个您已经看到过了,还可以驱动火车、船只等。只要我们能够做出足够大的电机,提供足够的电力,可以说,电无所不能,以后人民将离不开它。”
“发电的方式也很灵活,不仅仅可以烧煤用蒸汽机发电,还可以在河流上的修筑大坝,用水力发点,咱们华夏那么多的山川大河,可以修建水电站的地方非常多。甚至还可以用风车驱动发点。”
“蒸汽机必须要烧煤,不仅每天要产生大量的烟尘,而且地下的煤炭总有挖完的一天。”
“这么说吧,蒸汽机代表了当前,电力就代表了未来。”董书恒跟魏源介绍了一下电力的前景。
魏源沉吟了一会儿。他以前虽然也对这方面有所了解,但是并没有那么的透彻。
“你说的这些我倒是可以明白。实际上原本我就觉得蒸汽机这个东西并不好。它虽然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但是它要消耗大量的煤炭,这煤炭古人成为地精,是土地中凝聚的精华。要是消耗光了可就没有了。”
“之前在高邮的时候,每日里看到那么多的大烟囱我就忧心忡忡,这么多的烟囱一直在那里排放,这天地又能够承受多久呢,总有一天这些排出去的瘴气要充满这个天地。那样的发展是在为子孙后代挖掘坟墓。”
“但是当前的情况我们不能不这么做,因为洋人在做,我们不做,就可能亡国灭种,哪里谈得上子孙后代呢?”魏源语重心长地说道。
“不过,书恒,既然可以发展电力,那么以后尽量要多使用水力和风力。水和风都是天地赐予的,是循环不息的。那煤炭还是能少用就少用。”魏源还不忘叮嘱道。
“嗯,是的,老师!”董叔恒没有想到老师会想得这么长远。这不就是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吗?
不用魏源说,董书恒也准备的这么做。
现在的华夏国土广袤,上面能够利用起来建设水电站的地方非常的多。
也许真的可以提前走上一条不同的发展道路。
不过现在电力技术还在发展阶段。还没办法完全取代蒸汽机。
但是这个时候起步,华夏已经领先于整个世界了。
现在新京城的电车就是第一套投入使用的电车线路。
之前在柏林,徐寿也只是和西门子做出了一辆实验车而已。
西门子没有徐寿的能量大,他要说服普鲁士王国政府允许他开通电车,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毕竟一个新事物的出现,不可能一下子就被人们所接受。
尤其是像普鲁士这样的封建王国。
徐寿就不一样了,他有董书恒这样一个洞悉未来的人作为后台,做起事情来就快的多了。
董书恒知道,电力的产生和运用都不是什么难事儿。
现在电力研究上面的短板还在于传输方面。
董书恒只知道电力传输要提高电压。其他的东西,他就一窍不通了。
毕竟在这个时代可没有度娘、哔站和知乎。
不过徐寿倒是知道原理。
现在除了偶尔参与制作一些新奇的电器之外,徐寿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研究变压设备。
更好的变压设备还没弄出来,倒是被他弄出了电磁波出来。
第五零三章 有轨电车
既然要出去玩,孩子们一大早就很自觉地早起了。
“爹爹,我们都准备好了。”虎子和妞妞都穿上了自己最好的衣服。
这是他们的夏季校服,进入学校的时候,每个孩子都会发一身校服。短袖的带领单衣,到达膝盖的短裤。
两个孩子的脚上穿的都是的祥子媳妇儿自己做的布鞋。
看起来干净利落,似乎跟人家有钱人家的少爷小姐们一样。
要说现在的官府真好,上学还给发衣服。
祥子心道。
“呦,你们这俩小家伙,今天倒是很积极啊,平时上学的时候为什么总是懒床啊?”祥子笑着说道,宠溺地摸了摸俩孩子的头。
“祥子,你不知道这两个家伙,天没亮就醒了。”祥子媳妇儿没好气地说道。
“今天谁要是在电车上打瞌睡睡着了,咱们就将他丢在电车上。”祥子媳妇儿吓唬道。
“还有,你们两个小的听好了,今天到了皇宫不要乱跑,小心被抓进天牢。在皇城门口也不能乱跑,那里的拐子最多了,要是被拐子偷走了,那是要被打断胳膊和腿送去外地要饭的。”
祥子媳妇儿很少带两个娃出去玩,于是就将听来的事情拿来吓唬他们,也好让两个娃子出去能够好好听话。
祥子撇见自己的妻子今天也似乎专门收拾了一遍。
头发盘的整整齐齐的,身上穿的也是她藏在柜子里的一件红色碎花布单衣,以前都是走亲戚的时候才舍得拿出来穿。
“看什么看,小心长鸡眼。”见到祥子盯着自己在看,祥子媳妇瞪了他一眼,嘴中嗔怒道。脸上却是一副害羞的表情。
“咦,自己的媳妇儿咋就不能看了呢?”祥子笑道。
“你还说,俩娃都在呢,到底还去不去。一会儿可要耽误了参观的时间,这门票这么贵,进去了可要多呆一呆,不然可不划算,听说在皇宫里可以吸收一下里面的贵气。”
“切,还贵气呢,晦气还差不多,那皇帝都去上吊了,满清都亡了,哪里还有贵气可言。”祥子显然对自己媳妇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