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清朝做盐商 >

第343章

回到清朝做盐商-第343章

小说: 回到清朝做盐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吉姆见到了对面冲锋的缅甸士兵终于退走,终于松了一口气。
  就这么容易就结束了吗?
  受伤的坎贝尔已经被带下去包扎。
  大家休息了一下,军官没有人大家离开,因为敌人随时还可能回来。
  “隐蔽……炮击!”军官大喊道。
  街道的尽头突然出现了五门火炮。
  缅甸人显然已经都将火炮填装好了。
  上来就是一阵炮击。火炮距离街垒不远。几乎可以直瞄射击。
  “轰轰轰……”用藤木编成的土匡被炸的木屑横飞,没有了藤筐的束缚,里面装的土四散飞开。
  炮弹砸在街垒上发出了沉闷的嘭嘭声,让吉姆的耳朵有一些耳鸣。
  接下来,缅甸人的冲锋又开始了。
  这些该死的猴子,似乎永远也杀不完。
  这次敌人军阵前方的阵型稀疏了一些。
  不过这却让他们更容易接近街垒。
  街垒后面的英国民兵杀敌的效率低了很多。
  “啊!”一个皮肤黝黑的缅甸人跳上了街垒。挺着步枪就向下面刺来。
  两名民兵将枪举起同样刺了过去。
  “噗呲……”两名白人民兵同时将刺刀刺进了这名缅甸士兵的胸口。
  那个缅甸人就那样被步枪托举着,身体倾斜地悬在空中。
  就在这时再次有几名缅甸士兵冲上了街垒。
  越来越多的缅甸士兵冲了过来。
  白刃战拉近了双方之间的差距。
  挺在最前面的民兵终于撑不住可,他们崩溃后纷纷向港口涌去。


第四七零章 合流
  千钧一发之际,五百英国步兵排着线列阵型踩着鼓点走了上来。
  逃回来的民兵不到原来一半人。
  吉姆在心中默默地感谢上帝,自己还活着。他看到了太多的战友被缅甸人杀死,有些人甚至是他在仰光城中的朋友。
  这些人在缅甸士兵的围攻下,纷纷惨死。那些平时看到他们都要毕恭毕敬的缅甸人。
  此时却在毫不客气地收割他们的生命。
  当年英军击败缅甸人的时候,也是这么追杀他们的吧。
  英军的实力是很强,但是,他们只有五百人,又没有任何的工事防护措施。
  线膛步枪的威力也确实很大。冲锋的缅甸士兵的伤亡不小。
  此时在英军的射击之下,缅甸士兵的冲锋速度也稍稍慢了一些。
  吉姆他们慌慌张张地从正规军线列阵型的两边绕了过去。
  肖恩没有惩罚他们,这些民兵已经算是打的不错了,而且他们的伤亡也很大。
  要是一般土人军队在敌人的话,在缅甸人第一波冲锋的时候就要崩溃了。
  肖恩已经看出来了,这次进攻的缅甸士兵跟以前的不一样。
  他们竟然全部装备火枪。缅甸现在完全没有入海口。他们已经被英国人封锁了。
  那么他们的火枪是从那里来的呢?
  想到了阿萨姆那里的叛军,肖恩也感受到了其中的浓浓的阴谋味道。
  缅甸王国现在接壤的国家就只有北边的华夏以及东边的暹罗。
  暹罗人和缅甸人是世仇,他们肯定是不会帮助缅甸人获得武器的。
  那么这些缅甸人的武器肯定是从复兴军那里得来的了。
  对面第一波冲上来的缅甸士兵目测就有三四千人了,面对缅甸人的集群冲锋,英国人在活力输出不足的情况下打的非常的困难。
  刚才因为自己人的溃兵在前面挡住了射击视野,所以此时缅甸人已经非常的接近英国步兵了。
  这让他们的线膛步枪发挥不出应有的射程优势。
  “砰砰砰……”虽然只有五百人,但是英国士兵依然在严格按照操典轮流射击。
  米捏弹的装填速度很快,英国士兵甚至可以做到每分钟射击五六次的速度。
  对面的缅甸士兵在英军士兵的射击下伤亡惨重。
  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们冲锋的速度。
  昂敏吞为了在新国王面前表现自己,亲自赶着手下的人向前冲。
  他的身边跟着一队督战队,所有退缩的缅甸士兵全部都会被督战队射杀。
  现在摆在这些缅甸士兵面前的只有一条路就是向前冲。
  前方的英国人的线列阵型看起来非常的单薄,仿佛一个冲锋就能够打穿。
  “杀呀,把这些英国佬赶到大海里。”昂敏吞大喊着鼓舞士气。
  缅甸人见到己方人多势众也是信心大增。
  人多有的时候确实可以壮胆。
  终于缅甸士兵杀到了英国人阵前,他们纷纷举枪射击。
  毫无防护的英国人士兵一个个中枪倒地。
  前面的士兵倒地,后面的士兵立马就会毫不犹豫地补位上去。
  英国人就是靠着这样的无畏的步兵线列阵型称霸百年。
  不过今天这场战斗太不对称。他们的人数太少了,敌人的数量又太多。
  缅甸士兵虽然只是上来放一枪就继续冲锋。
  但是这依然让英军伤亡惨重。
  五百人很快变成了四百人,然后是三百人。终于这些英军要坚持不住了。
  这个时候民兵已经撤到了港口,肖恩允许他们上船,他已经看清楚了形势。
  “全部撤到船上去。”肖恩咬了咬牙说道。
  虽然丢失了下缅甸,但是的回去之后他还是能够交代的。
  毕竟敌人的实力实在太强,他们自己的兵力又太弱。
  两年前的那次英缅战争,英国人派出的兵力可以是超过两万人,其中有五六千的英国正规军,同时还有舰队的支持。
  现在呢?自己的手下只有五百人的正规军,更是没有舰队的支持。
  而他们面对的敌人却是比两年前更强了。
  英国人一咕噜全部都跑到了船上扬帆出海,缅甸人只能望洋兴叹。
  不过伽罗亚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这次将英国人赶出缅甸,他将成为缅甸历史上的中兴之主。
  阿拉干地区的消息传来,实兑港口还没有攻打下来。
  伽罗亚只能留下一部分兵力暂时驻守仰光,自己带着一部分兵力再次折返会阿拉干地区。
  实兑城没有攻打下来不是因为这里的英国人有多强。
  实际上还是攻城的将士没有伽罗亚的督促,不愿意冒着巨大的损失强行攻城罢了。
  等到伽罗亚一到,在拼掉了两千多条缅甸士兵的性命之后,终于攻下了这里。
  不过这两战杀伤的英国人的数量都不是很多。
  伽罗亚也没有能够得到什么好处。
  英国都住在港口的附近,实在抵抗不住的情况下,他们一般都会选择乘船撤离。
  缅甸人早就已经没有海军了,他们只能干看着英国人撤退。
  港口的财物都会被他们事先转移走,所以最后伽罗亚能够缴获到的财物不是很多。
  不过伽罗亚并不在意这些,他现在需要的是地盘,是名望。
  此战攻消灭了英国仆从军上万人,其中的包括当地土王的军队。
  真正的英国士兵只伤亡了五百人不到,另外还有临时组织的白人民兵伤亡千人以上。
  伽罗亚手下的损失的士兵却达到了五千多人。
  不过伽罗亚一点都不在意。损失这么点步兵对他来说无足轻重。
  伽罗亚已经让国内派遣官员去接手这些地盘,这里生活的百姓以前都是缅甸治下的百姓,现在治理起来并没有多大的难度。
  伽罗亚带着大军没有停歇,继续向西北的孟加拉地区进军。
  前期将英国人驱逐出去只是第一阶段。
  这是最为简单的,因为在之前他们就已经确认了英国人在当地的驻军大为缩水。
  所以打赢了眼前的这些英国驻军,并没有让伽罗亚感到多大的成就感。
  一切都在那位李大人的预料之中。
  李少荃其实也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他能够做出这么多的判断实际上是因为他能够从复兴军的情报系统获得大量的数据。
  根据这么多的情报,他才能够做出这样的判断。
  不过在伽罗亚看来,这位李大人似乎是能够未卜先知,有神鬼莫测的能力。
  处理好阿拉干事情,伽罗亚携大胜之威,一路向西北越过加拉丹河进入孟加拉境内。
  至此,缅甸人的反击才刚刚开始。
  因为英印军队都在北边的艾藻尔地区与太平圣军对峙。
  即使知道了缅甸人进入了阿拉干地区英国人还是调不出更多的兵力去驻守吉大港。
  英印军的主力部队要驻守在达卡地区,防守加尔各答东边。
  所以这次伽罗亚成功地占领吉大港大部分地区。英国人只是依靠舰炮的支援手为住了港口地带。
  消息穿回了缅甸的国内之后,可谓是全国欢庆。
  缅甸人开始对这位年轻的国王产生狂热的崇拜。
  有人甚至将他比作战神。
  国内支持伽罗亚的贵族重新了瓜分了仰光地区的利益。
  这些人现在全都站在伽罗亚的一边。
  伽罗亚在前方大战是要钱给钱,要人给人。
  为了弥补之前战斗的损失,缅甸的国内再次集结了两万大军送到伽罗亚的手中。
  在充足的资金保障下,华夏的武器也不断地输送到缅甸。
  老式的火枪、火炮敞开了供应。
  就连复兴军手中的杀手锏之一手榴弹都开始向缅甸人敞开了销售。
  对于缺少重火力支持,作战又都在的丛林地区的缅甸人来说,手榴弹就是最好好的支援装备。
  伽罗亚以打代练,手中的军队也在逐渐成熟,战斗力越打越强。
  缅甸军队打入孟加拉地区,让陷入困境的英印殖民当局一下子更加的被动。
  “这些该死的缅甸人,他们这是在趁火打劫。”拉姆齐毫无风度地咒骂道。
  “总督大人,我们必须要向达卡地区增兵了,万一要是北边的叛军和缅甸的军队合流,那么达卡就危险了,达卡可是我们加尔各答在东边的最后一道屏障了。”布朗将军担忧地说道。
  他现在手中虽然有大量的仆从军,但是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新征募的,装备还没有到位。
  这个时候将这些人派上去是一件非常浪费的事情。
  “布朗将军,要不将新征募的仆从军派一部分到达卡?”拉姆齐询问道。
  “总督阁下,这些人中的大部分都没有战斗经验,甚至缺乏足够的训练。最重要的是我们手中没有足够的装备去武装他们。”布朗说道。
  “要不暂时让他们装备那些老式步枪吧。比如我们仓库中存着的大量布朗·贝斯步枪。”拉姆齐建议道。
  “总督,那些贝斯步枪的射程太短了。根据我们的消息,那些缅甸人使用的步枪都要比贝斯强。”布朗听到拉姆齐提到了那些老古董贝斯步枪忍不住吐槽道。
  “那我们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达卡丢失。巴哈兰布尔和巴特那的守军是不能动的。在布尔尼亚地区有近五万叛军活动。”拉姆齐说道。
  可以说将手中的这种新征募的仆从军派出去,是他们当前唯一的选择。国内的援军至少要等到两个月后才能到。
  圣京城,圣王石达开那栋简单的白色王宫之中。
  “圣王,根据复兴军传来的消息,孟加拉人已经打到了孟加拉地区。在吉大港,英国人被逼进了港口坚守。他们的主力已经向达卡挺进。”
  “缅甸国王邀请我们一起进军达卡。”小宫殿内文清正在给石达开汇报情况。
  缅甸的情况,复兴军一直在向太平圣军这边通报。
  毕竟双方都是一盘棋上的棋子。这盘棋的对弈双方实际上是英国人和复兴军。
  “缅甸王国想让我们去白白帮忙吗?”石达开笑着说道。
  “自然不是,缅甸国王说了,城破之日,达卡城内的财物全部给我们,他们只取土地。”文清道。
  “这还差不多。”石达开不怕缅甸人赖账。石达开可还看着缅甸人的后路呢。
  “传令将朱雀和玄武军团调到锡尔杰尔地区。玉成那边走不开,这次本王亲自指挥这场战役。”
  “英国人不是要来打我们嘛,我们就先端了他们的老巢加尔各答。”
  这次石达开亲自出马,绝对不仅仅是拿下达卡那么简单。
  印度这里最肥的一块肉非要属加尔各答了。
  打下了加尔各答不仅仅能够得到大量的财富。还能够的到英国人在这里的大量机器设备。
  最终要的是可以动摇英国人在印度地区的统治。


第四七一章 圣军的新设军团
  原本石达开是准备整军备武,积蓄力量,坐等英国人的大军来攻。
  他一直在做着准备工作。
  阿萨姆周边的地形易守难攻。南边的高山丘陵地带只有少的可怜的那一两条道路。
  只要建一两道关隘就能挡住敌人数十万大军。
  西边的大江通道也被太平圣军建立的沿河要塞堵住。
  英国人虽然有强大的舰队。但是在大江之中,英国人的舰队根本就伸展不开。
  强行突入的话,必然会要受到太平圣军炮火的猛烈轰击。
  最重要的是,再过一两个月,印度的雨季就要到了。
  对了,是那种特别厉害的雨季。
  印度全境炎热,大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只有印度西部的塔尔沙漠则是热带沙漠气候。
  夏天时有较明显的季风,冬天则较无明显的季风。
  印度气候分为雨季(6-10月)与旱季(3-5月)以及凉季(11-次年2月)。
  冬天时受喜马拉雅山脉屏障影响,较无寒流或冷高压南下影响印度。
  现在已经是四月份,到了六月份,接连不断的大雨以及恶劣的道路地形条件是防守一方的绝好帮手。
  作为防守一方,石达开有很大的把握将这些英国远征而来的军队给熬死。
  英国人应该知道印度的气候,可是不知为何还是在这个时候派兵到印度地区?
  不过缅甸人对孟加拉的进攻打破了他的既定部署。
  石达开知道这些缅甸人之所以要对英国人发动进攻,跟复兴军有很大的关系。不然复兴军也不会掌握缅甸人的一举一动。
  复兴军将缅甸人的一举一动都通报给自己,意思再明显不过了,就是希望自己能够跟缅甸人一起行动。
  本来太平军一家的时候。要进攻达卡这样的大城市可能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僵局之中。
  但是现在缅甸人的几万大军打了过来,这是一支很强的力量了。
  缅甸人想要孟加拉的土地。石达开想要洗劫英国人财富。双方各取所需,似乎是不错的合作关系呢。
  圣京城外,这里整理出了一大片平整的土地。
  这就是太平圣军的军马场了。
  “李无茂,你的飞龙军训练的怎么样了。”石达开问道。
  李无茂长得不高,但很壮实,面相憨厚,讨人喜欢,是石达开新提拔的骑兵将领。
  太平军之前在广西以及后来到了北圻地区都是典型的山地地形,并不适合骑兵作战。
  所以太平圣军一直没有发展骑兵。
  阿萨姆地区除了沿着雅江的河谷地带之外也都是山地地形。
  而且这里的山地都是那种丛林密布的热带山地,同样不适合骑兵。
  那么石达开为什么还要发展骑兵呢?
  这是因为印度的恒河沿岸是一片大平原。
  之前陈玉成在攻略恒河平原的时候,就是因为没有骑兵。
  所以他们只能在布尔尼亚的周围方圆几百公里的范围内活动。
  结果给了英印军反应的时间,让他们在西边的巴特那以及南边边的巴哈兰布尔设置了阻击线。
  要是当时,陈玉成的手下有一支骑兵部队的话,他们一定能够在英国人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就将整个恒河大平原给闹个天翻地覆。
  石达开的这支骑兵是一支用来劫掠的骑兵队伍。
  他们要学会像蒙古骑兵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