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清朝做盐商-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还有五万人的守城壮丁,这些人多是城中百姓。太平军在城中搞了男女分营以后,从城中男性中挑选精装五万人,加以训练,安排在各处城墙,这些人战斗力不强,因为家产都被太平军没收,导致军心不稳。但是太平军在这些人中安插军官,进行控制。这些人守城的时候还是会发挥一定战力。”
“太平军的防御并不仅限于城墙,他们在城外还修筑了大量壕沟矮墙。我军如果强攻的话,火枪的射程优势在此处发挥的不会太大,部队必然会产生大量伤亡。”
董书恒:“我再次强调,这次作战不能蛮干,要以减少伤亡为第一要务。刘参谋长,你负责指挥民兵,两万民兵分成东、北两个纵队,每个纵队一万人,每个纵队下面分成5个临时团,一共是临401至临410团。我们现在扬州城东、北两面修筑战壕,然后再修纵向战壕,作为交通线,直接挖进太平军的战壕之内。王从志,你们一团负责东门,杨炳春,二团负责北门。教导团由我指挥,作为预备队,教导团骑兵营负责袭扰阻滞从其他两面城门出城敌人。”
“民兵挖通两面战壕之后,一团和二团要集中火力清楚战壕内的敌人。尽量把散弹枪和手榴弹集中到一线使用。”
“第一阶段作战任务就是占领外围战壕,第二阶段主要由教导团炮兵营对城墙进行轰炸。我们新造的攻城臼炮在这个距离已经能够打得着城墙,让太平军感受一下,大炮之内就是真理。到时候把臼炮架到壕沟里面,让太平军的火炮打不着咱们。”
臼炮,是董书恒让兵工厂做的一款过渡产品,本来想做迫击炮,但是迫击炮的炮弹,兵工厂一时还做不出来。所以只能先用臼炮过渡一下。不过配上爆破弹,臼炮简直就是太平军战壕、城墙的克星。
董书恒接着对水师司令刘大海说道:“刘司令,水师要护送大军过河,同时封锁运河与长江交界处的长江水域,阻挡太平军的援军。”
严仕坤:“我军出征必然瞒不过扬州的太平军,我觉得我们可以大张旗鼓地进军,太平军要是出来野战的话,那么正和我军之意。如果太平军龟缩不出,这样光明正大地推进也可以打击其士气。司令最好是发布檄文,让扬州百姓都知道是扬州的子弟兵来解放扬州了。”
“总统这次行堂堂正正之师,收复扬州,正可以一举定下总统在所有扬州民众心中的地位。以后即使清廷再另派知府到扬州,也无法取代总统对扬州的控制。”
……
高邮城北,云梅刺绣厂。董书恒再次见到了杨兮妹,也许是在这里练习刺绣的原因,杨兮妹比之前更多了一分女人味。跟董书恒见面也没有那么咄咄逼人了。
“我准备要收复扬州了。”
“哦,你真的要站在清廷一边跟我们太平军为敌吗?”
“我跟你们为敌不是因为清廷,我只想让民众过得更好,谁挡了我,就是我的敌人,而你们太平军到了扬州,给当地百姓带来的只有苦难。”
“扬州的事情,我之前就跟你说过,这次去收复扬州,我希望你们能主动退出,我不会追击,而且江北大营的人也不会出来。”
“以我对曾大哥的了解,他是不会不战而退的,我们太平军打仗从来没怕过谁。”
“那我就没办法了,机会我给了,他不接受也没办法。”
“你就那么有自信能够打败曾大哥。”
“也许吧,杨姑娘,打仗其实就是一道算术题,我把我的条件加在一起是10,再把对手的条件加在一起是5,那么你说是是10大还是5大?”
“不管怎么样,按照我们当初的约定,你可以准备回去了。”说着,董书恒转身准备离开。
“等等,董书恒,你跟我去天京吧,以你的才能,加上我哥哥的支持,你肯定能够被封王!”
“呵呵……所以我当初跟你说,你们太平军已经不代表百姓了,你们觉得做王侯更好,一个个把自己封王,就是将自己跟百姓区分开来,把自己放到百姓的对立面。我劝你回去提醒你哥哥,他要是继续这么嚣张跋扈下去,早晚洪秀全要对他动手。你们不了解自己的天王,他这个人睚眦必报,他因为几次考试不过,就能反清。现在你哥哥没事就天父附体,去恶心他,他能忍多久呢?”
“天父在上,你,你不得无理!”杨兮妹气愤地瞪着他。
“你们这一套把戏,我相信以你的身份应该是知道内幕的,不用再在我面前装了。”
“言尽于此,明天我准备派人送你回去,顺便跟你哥哥谈点买卖。”
……
要回去了,看着董书恒离去的背影,杨兮妹的心中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第四十九章 打呆仗,结硬寨
董书恒从参军室派了一名参军,名叫张东旭,外号“小张仪”。据严仕坤介绍,此人擅长纵横之术。不知道真的假的,反正这些江湖人士都喜欢往自己脸上贴金。外号一个比一个牛掰。
张旭东将会随着杨兮妹回到天京,相信有杨兮妹在,杨秀清不会直接把他杀了。此行他会带上丰厚礼物,同杨秀清建立关系,争取在江宁城建立一个代办处,作为明面的力量,同情报司的暗处力量配合。他的主要目标是激化洪秀全与杨秀清的矛盾,并且想办法在天京城找到代理人。
江北大营,琦善又开始听戏了,因为之前的刺杀,琦善都准备戒掉这个爱好。可是,董书恒又送了一个戏班子给他。在琦善看来,董书恒办事稳重,这戏班子肯定是事先审查过的,所以他就放心享用了,不过警卫力量增加了很多。
另外,董书恒还委托了康平大师过来给他看了看身体,经过康平大师的调理,琦善感觉自己身体好了许多。这让他对董书恒的好感更浓。
这次董书恒进军扬州,唯一托他办的一件事情就是约束江北大营,不许进入扬州城。琦善知道他的意思,这帮子痞子兵打仗不行,祸害百姓最在行。他只是以为这是因为董书恒是本地人,要维护本地父老,不疑有他,反正最后报捷都是自己这边。只要能捞着功劳,不进扬州又如何?况且扬州城经过太平军的搜刮,也没有多少油水了。
他不知道的是,董书恒早就给他想好了新的江北大营选址。扬州他们是永远别想进入了。这个戏班子,是董书恒让情报司副司长周红英在手下精选的,全部是情报司的人。这些女队员出身风尘,最善于潜伏在官员身边。至于派医生帮他治病,是因为董书恒想让他多活几年,在这个位子上帮自己顶着。
晚上,董书恒终于抽出了时间,去州衙探望一下魏源。两人见面,说了一些徐州的事情。顺便跟魏源了解一下书院招生的情况。
此次书院招生一共有五千多名学子报名参加考试。之所以这么多学子报名。第一是因为之前书局出版的大量书籍已经将淮海书院的名声打出去了,加上魏源在学界也是泰斗级的人物,隐隐有开宗立派的气象;
第二,长三角地区本来就是人文荟萃之地,读书的人很多,也就是说读书人的基数很大,加上太平军占据江宁城这个南方的教育中心,让许多学子失去了投学之路。
第三,长三角地区靠近上海,商业氛围浓重,对外开放程度较高,许多青年学子渴望学习经世致用之学,让西学、实学有了自己的市场。
两人又沟通了一下书院建设的一些细节。董书恒建议魏源在没有被录取的考生中选聘一批教师,组织一个师范速成班,主要就是给他们培训一下中小学教材以及新式学校的教学模式。然后把这些人派到各地陆续成立的学校担任教师。
魏源自然是同意,他知道大部分的读书人家境并不是很好,能够有个教书这样的生计,自然皆大欢喜。
说完魏源就急着打发董书恒离开。他知道董书恒不是专门来找自己这个糟老头子的。魏源现在把政务都交给了曾宪风的行政总署,曾宪风手下现在有一帮团队,都是幕僚出身,处理政务的经验丰富,没有上官的掣肘,工作效率极高。
总署这边主要的难题还是董书恒之前提出的几项改革意见,尤其是鼓励经商方面的内容,受到了一些地方大族的消极抵制。这方面,董书恒倒是不急,人都是趋利的,等到那些办工厂的人赚了大钱,那些当初冷眼旁观的人自然会蜂蛹而入。
之前来到魏府的时候,董书恒已经给魏玉珍打过眼色,所以这会儿他直接去了花园。
花园的凉亭内,果然有一道倩影矗立在那里。
“书恒,你终于回来了,我认识你那么久就没见你怎么休息过。你不在的这些日子,我们书局又购入了20套印刷设备。排版工和装订工也比以前增加了三四倍……”
董书恒轻轻地牵起她的手,让她微微一顿,俏脸染上了红霞。
“还说我忙,你不是也一见到我就谈起了工作上的事情。书局属于文化战线,你们多出几本好书,让更多的人用知识武装自己,也是在为我们的民族做贡献。”
“我们同西方列强的差距不仅仅在战船枪炮上,更重要的是文化上,现在大部分的国人还没有打破文化的枷锁,而我们建学校、印刷书籍,就是要给大家一把钥匙,去打开自己思想上的枷锁。”
魏玉珍痴痴地看着董书恒。一个男人最有魅力的时候不是他手举玫瑰对着你花言巧语的时候。而是他一本正经跟你说着自己的理想抱负,说着民族大义。
……
高邮湖畔码头旁,风帆林立,旌旗蔽日,淮海军此时正在宣布讨伐檄文,准备出兵扬州。
魏源带领着一众高邮代表为大军饯行,高邮的几个大家族赫然在列。
何章成代表士绅上前讲话:“淮海军是我扬州的子弟兵,今日大军出发收复扬州,就是收复我们自己的家园,我等祝大军旗开得胜!”
“祝大军旗开得胜!”众人一起大声说道。
此时湖边密密麻麻都是为大军送行的民众。
一声长长的哨音响起。大军开始陆续登船。身穿迷彩作战服的淮海军士兵,排着整齐的四列纵队,向船舷走去。民众们自觉地让开了一条道路。在士兵通过的时候,不时有民众将手中准备好的鸡蛋、糕点等吃食塞到士兵的手中。
甚至还有大胆的女郎将手中的香囊投给相中的帅小伙子。香囊上面绣着的是姑娘的闺名,这是定情的信物。
民众的热情,虽然减慢了部队的登船速度,但是董书恒并没有派人阻止。他一直努力地提升部队的地位,改善军人的形象,打破人们好男不当兵的偏见。这就是很好的机会,拉近军队同民众的关系,还能让士兵心中生出荣誉感。
长长的船队沿着高邮湖一路南下,扬州号和淮安号一前一后负责压阵。几艘细长的多桨游艇远远地在前面探路,注意着水道两边的一点点风吹草动。
扬州府衙,一骑飞马从城外飞奔而来。一会儿就到了府衙之中。
“报!将军,高邮的一支兵马向扬州杀来。”那侦骑气喘吁吁地禀报道。
“不要急,喝口水,慢慢叙来。”曾立昌说道,旁边已经有侍卫帮那人拿了一杯茶水。
“大人,据我们探马探到,江北提督董书恒帅领大军沿着运河向扬州杀来。号称五万大军,一路大张旗鼓,并没有隐匿行踪,甚至还在高邮发布了一篇檄文,极为嚣张。”
“江北大营那边有没有动静?”曾立昌问道。
一个侍卫向前一步答道:“刚刚才有人禀报,江北大营,紧闭营门,与往常一样,并无动静。”
“发布全城动员令,所有壮丁上墙,部队进入到各自的防御位置。向江北大营和运河方向派遣哨骑,所有动向半个时辰一报。召集所有军官议事。”接着他悄悄地吩咐亲兵喊来一名军官。
“马万崇,城内的物资都收集好了吗?”
“禀将军,所有收集的城内公产,都已经集中到南城仓库。随时可以起运。”
“今天晚上,把物资全部运到八卦洲,派人联系罗大纲将军,让镇江的战船协助转运。”
早在月余之前,杨秀清就已经命令曾立昌做好放弃扬州的准备。因为北伐和西征吃紧,江宁的防务紧张,太平军高层决定向东实行收缩防守的策略。连已经要攻下常州的罗大纲都叫停,不得不停下进攻的脚步,让杨巡抚又能缓一口气。
不一会儿所有军官感到了知府衙门。
“大家都知道了,清军江北提督董书恒帅军来袭。我们之前怎么跟此人打过交道。不过据说上次我们派往天京的押送队伍,就是被此人所灭。而且此人之前跟高邮水匪有一战,据说以少胜多。想必是有几分本事的。”
“将军,清军基本上都是孬种,像北大营,都是清军的精锐了,不还是躲在乌龟壳里不敢出来。这个董书恒以前都没怎么听说过,估计只是一个新成立的团练武装,要我说我们直接出城去把他灭了。”
曾立昌坐在位置上摇了摇头,上次他派去押送的队伍就有一千多人,大部分还是老营,可是却被无声无息地灭掉了,连一个逃回来的都没有,就连东王妹妹都丢了,如果真是这个董书恒所谓,那么对方战力必然不可小觑。
“不可小看天下英雄,我们现在重点在于防守扬州,扬州多防守一天就能够多为天京城减轻压力。”
“现在,把城外所有据点收缩回城内,最外围的防御到城外壕沟,只留城南的防御据点。”
……
高邮离扬州东并不是很远,乘船从高邮湖码头往南到湾头镇再拐进运河扬州段,一共也就四十几公里,乘船两三个小时就到了。大军准备在扬州东关码头登陆。本来以为会有场战斗,没想到太平军果断地放弃了城外的所有据点,只在南门外的据点有重兵把守。
太平军自从主力北伐之后,在扬州就开始收缩防御。把防御重心都放到城墙周边。曾立昌很清楚,自己现在就是一颗钉子,而钉子是不需要占据多大的地方的。
扬州城南的异动终究没有瞒得住淮海军密探的眼睛。很快情况就通过买通的太平军传了出来。这个消息在天黑之前就通过秘密渠道送到了董书恒的手中。
扬州东关的运河码头,一片热闹景象,想象中的战斗没有发生。曾立昌果然是一名十分果决的将领。在确定了作战重心之后,他果断地撤离了外围的据点,只留下南墙外的据点没有撤离。
因此,淮海军到达之后直接接管了码头。虽然还未到天黑,董书恒并没有急着开战。
他命令士兵以码头为中心,挖掘了一个半圆型的壕沟,壕沟外面用土建起了一道矮墙,然后用码头上的材料制作了大量的拒马、栅栏。天黑之前一个结实的营寨就建造得差不多了。
董书恒自认为没有什么军事天赋。他觉得战斗的胜负根本上还是实力的比拼。在对战之前,首先要要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目前,太平军在运河没有什么水师力量,淮海军则把水师都集中在运河,在水面上拥有绝对的优势。因此董书恒将营寨扎在码头,非常安全。另外,河边还方便部队的物资补给。
士兵们在修葺营寨,另一部分人则将船上的物资都搬运下来。随军野战医院也在寨内选好了地方,医护人员真在安置各种医疗设施。
不过侦查兵还是被远远撒了出去。淮海军的侦察兵一般都是以班为单位,十几个人一个小组,有一名瞭望手,配备一个单筒望远镜,一个记录员,负责记录情况,两个通讯员负责传递消息。还有5名步枪手负责火力支援,以及2名狙击手。
第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