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清朝做盐商 >

第290章

回到清朝做盐商-第290章

小说: 回到清朝做盐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彼得一世就在这里建成了圣彼得堡。
  一方面靠近西方,一方面有了进入欧洲的出海口,让沙俄能就够加入海上的竞争。
  那时候欧洲的海外殖民贸易活动盛行,所有的国家都想要从这种掠夺中分一杯羹。
  这次迁都也确定了沙俄以西方为重心的战略。
  虽然沙俄一直没有放弃在东方拓展土地,但是无论是从经济、军事还是政治上来看,沙俄都是以西方为主。
  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能够在克里米亚半岛集结百万大军,但是在东方却是每次几万几万地给复兴军送人头。
  此时在前往莫斯科的道路上,一支华夏的使团正在前进。与他们相对而行,也有一支沙俄的使团将前往华夏。
  前进的队伍中一个长相颇有气度中年人穿着一身皮大衣。坐在马车里面不断地搓着手。
  郭嵩涛作为一个南方人,真的受不了这里的鬼天气。才刚到九月份,天就开始冷起来了。
  相对于自己本次的任务,郭嵩涛觉得这里的天气对他来说更像是一个难题。
  而郭嵩涛此行想要见到的人——压力山大二世在接到东方再次失败的噩耗之时,差点要瘫坐到他的沙皇宝座上。
  克里米亚的失败几乎已经要成为定局。如果沙俄在东方失败的消息也传出去,那么沙俄还有什么脸面在欧洲的列强圈子里面混呢?
  哦,不对,这个消息已经在西方传开了,华夏的使者早就在欧洲的报纸上渲染他们在远东战场的取得的胜利。
  当然他们说的还是上一次胜利。那时候的远东地区毕竟沙俄还没有开发,只是一些蛮荒的新占领土。
  但是这次不一样了,这次在西伯利亚以及哈萨克草原上的失败是一场全面失败。
  一些沙俄经营百年以上的城市都被华夏人给占据了。
  华夏人已经打到了西西伯利亚。托木斯克这样的重镇都被敌人给攻陷。这次也许整个沙俄的领土要因此缩水一半。
  虽然丢掉的都是人烟稀少、气候恶劣的西伯利亚地区。但是这么多的领土可都是亚历山大二世的宗族们一点点占下来的。
  如果尸骨未寒的尼古拉一世在天有灵估计都要从棺材里面气的跳出来。
  “让奥伦堡总督彼得洛夫斯基接手乌拉尔河、乌拉尔山以东西伯利亚地区的防御工作,成立西伯利亚战区,调集五万陆军到奥伦堡,由他担任总司令。”
  在御前会议上,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重新启用这几年据说越加稳重的奥伦堡总督彼得洛夫斯基。
  前线传回的情报说赫里斯坚科已经失去了联系,不知道是被俘虏了还是被战死了。
  沙皇已经派人控制了赫里斯坚科的家人,防止他已经投降敌人。
  因为距离太远,敌人在沙俄军队的退路上设置了封锁线。能够逃回来的士兵少之又少。不过总算有人将情报带回家了。
  “去将季莫琴科部长给我喊来。”沙皇对侍者吩咐到。
  最近一段时间沙皇对季莫琴科有意地冷落疏远。
  因为他将自己交代的第一件事情给办杂了。
  只是一件简单的刺杀事件。结果不仅仅事情没有办成,就连首尾都没有料理干净。
  一向关系不错的奥地利甚至为了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为了一个东方人向沙俄提出了警告。
  这让亚历山大二世的脸面丢尽。本来刺杀这样的事情在欧洲就非常的令人不耻,现在竟然弄得路人皆知。
  这让亚历山大二世的脸往那里放,难道让人家说他是“刺客亚历山大”吗?
  这次战争得到的情报远比前两次与华夏得到的情报要多的多。
  而且现在华夏建国的消息也传到欧洲各国。
  王韬摇身一变成为了华夏国驻欧洲的公使,现在华夏还没去能力给每个国家派遣一个公使。只能够沿用原来的方式。
  由一个公使来总领一个地区的外交工作。
  这次董叔恒还给了王韬一个外交部次长的头衔,这让王韬的分量加重了不少。
  他在欧洲各国行走也更加的有底气一些。毕竟有了一个外交大臣的身份。
  欧洲各国虽然在英国击败了清廷之后,对华夏的观感不好。但是普遍的观点还是认为华夏是一个大国。
  现在华夏又接连打败了沙俄,这让华夏又重新坐稳了大国的位置。
  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王韬在欧洲各国的接待规格高了很多。以前很少有王室会直接接见王韬。
  现在他却成为了各国王宫的常客。大家都想要跟这位华夏的外教大臣打好关系。
  只是付出一点面子而已,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任何的损失。但是却能够为接下来与华夏的交往埋下伏笔。
  能够与一个东方大国,而且是一个面目一新的大国打好关系,这对很多欧洲国家只有好处。
  而此时最尴尬的莫过于沙俄了,他现在不光跟欧洲在打仗,同时也在和华夏这个东方大多在打仗。
  这是沙俄外交上的彻底失败,此时沙俄的外交大臣涅谢尔罗迭早已经成为了人人喊打的对象。
  但是实际上这场战争,完全是偏执而自大的尼古拉一世的独断专行。
  涅谢尔罗迭甚至冒着被骂的风险劝说国尼古拉一世,不能够与英法两大欧洲强国同时开展。
  但是沙皇陛下根本就听不进去,他依然迷信着神圣联盟。觉得这个联盟牢不可破。
  可是呢,奥地利反手就将沙俄给买了,国与国之间只有利益,怎么会有任何的情谊呢!
  亚历山大二世此时重用一直被打压的戈尔恰科夫作为外交官处理欧洲的事情,就是一个信号。
  涅谢尔罗迭已经做好了随时辞职的准备了。
  这个戈尔恰科夫也是历史上的一个牛人。
  他是19世纪中叶和俾斯麦相匹敌的俄国外交家。
  他是此时俄军南方战线总司令米哈伊尔·德米特里耶维奇·戈尔恰科夫的堂弟。
  他在圣彼得堡的西欧式的沙龙中长大,年轻的时候他是诗人普希金的同学,普希金在诗里就预见他将来必成大器。
  1817年进入外交界,1820…1822年作为俄国正式代表团成员出席在特罗保,维罗纳和莱巴赫召开的国际会议。
  尽管外交大臣卡尔·罗伯特·涅谢尔罗迭伯爵力图阻止他升迁,1822年以后他还是在俄国驻西欧各国大使馆工作,包括维也纳。
  他准确的预测了1848年的维也纳革命,裴迪南皇帝的退位和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的登基。
  1850年,他在处理普奥争端的时候第一次遇见俾斯麦,他支持奥地利首相费利克斯·施瓦岑贝格压普鲁士接受奥尔米茨之耻。
  本次战争期间,作为驻奥地利帝国大使,他预见到英法将参加战争而劝告沙皇尼古拉一世不要无谓牺牲,但没有得到采纳。
  这次亚历山大二世命令他为驻欧洲的全权代表处理克里米亚战争的谈判。
  戈尔恰科夫建议立即采取措施重新确认俄罗斯为欧洲大国及争取与法国和普鲁士建立友好关系的政策。
  这一建议得到了亚历山大二世的采纳。
  但是一场刺杀活动,却意外地让戈尔恰科夫的活动受到了阻碍。
  因为现在很多欧洲的报纸都在谴责沙俄,说他们是在搞刺杀外交。
  说他们不配称为文明世界的国家。
  虽然戈尔恰科夫极力地解释,但是总有一些很有说服力的证据被报纸拿出来曝光。
  为了利用这一大新闻,增加自己报纸的知名度。很多的报纸甚至拒绝了沙俄关于停止有报道的巨额贿赂。
  不一会儿季莫琴科气喘吁吁地跑进了沙皇的办公室。
  “陛下!”季莫琴科喘息着行礼道。
  “怎么了?季莫琴科先生,难道你已经这么老了吗?”听到季莫琴科剧烈喘息的声音,亚历山大二世讽刺地说到。
  “陛下,季莫琴科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就还是陛下您最忠诚的臣下。”季莫琴科没有介意沙皇的嘲讽,毕竟是自己将事情给办杂了。他低着头表达着自己的忠诚。
  就像一只跟随主人多年的老狗一般。
  他的牙齿已经不再锋利,他的耐力也不足以继续追逐猎物。
  但是他还有曾经的忠诚,这能够唤起主人的同情。
  “季莫琴科,现在有一件任务要交给你去办。我们东边传回来的情报显示,华夏人手中使用的武器非常先进。”
  “我需要你去查一查这些武器是从哪来的?英国,还是法国?为什在克里米亚战场上的英法联军没有出现这样的武器。”
  “你现在要发动我们的人去调查欧洲的主要的兵工厂。同时派出得力的人手跟我们的使团一起到华夏去。我们对这个东方的敌人的认识还停留在几十年前,这是情报工作的失职。”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每次都败在这个华夏手中的原因,而我们的敌人显然更加了解我们。”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这个华夏与英法之间的联合是有预谋的,他们应该是为了得到英法的支持。”
  “我们已经准备要和英法停战,但是东边这个华夏占领了我们太多的领土,这是我们不能容忍的。但是在惩罚这个敌人之前,首先要了解他们,沙俄已经受不起更多的失败了。”
  “你明白吗?季莫琴科,希望你的忠诚,能够给你带来好运。去把这件事情办好吧,不要再去想之前的事情,也不要在意别人的态度。”最后,亚历山大二世还是忍不住宽慰了一句。
  这支父亲留下的老狗,毕竟能够任由自己驱使。不像国内的很多贵族,表面一套,背地里一套。


第四零八章 外交官俾斯麦
  沙俄靠近西方的政策也让西方的自由主义思想传到沙俄。
  在沙俄国内大部分的贵族都会法语,他们有条件游历欧洲。
  这部分人组成了十二月党人,并且在1825年爆发了一场起义,这就是著名的十二月党人起义。
  虽然最后起义失败,参与者也纷纷被杀害。
  但是沙俄内部寻求限制沙皇权力的种子已经种下。越来越多的贵族希望能够成立议会,将沙皇的权力分出来一些。
  所以从尼古拉一世开始,沙俄逐步建立一套秘密警察制度。
  也就是现在季莫琴科带领的组织。他们不仅仅要测探国外的情报。
  这个机构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监视国内的贵族。
  至于国内的那些农奴起义,亚历山大二世并不放在心上。
  沙俄国内的农奴起义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但是却从来没有威胁过沙皇的统治。
  亚历山大二世并不担心当前的农奴起义。但是这并不代表他支持农奴制度。
  实际上,早在亚历山大二世继位之前,在外游学之时,他就已经调查了解过农奴制度的现状。
  沙俄国内的很多有识之士已经看出来农奴制度制约着沙俄的发展。
  为什么沙俄一直在模仿西欧强国。但是却一直没有发展到人家的程度呢!
  农奴制度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亚历山大二世认为沙俄不应该顽固保存着野蛮落后的农奴制。
  这种制度模式下,农民的人格和自尊心被无情的摧残,他们整天无偿地为地主劳动,甚至被作为物品抵押债务。
  大量劳动力被束缚在庄园里,工业发展的劳动力匮乏。正是这一制度严重限制了沙俄经济的发展。
  废除农奴制可以说是势在必行。
  不过这件事情不能操之过急。
  农奴制在沙俄国内根深蒂固,关系到很多的人利益,尤其是那些大贵族和大庄园主。
  现在战争还没结束,还不到处理这件事情的时候。
  万一到时候国内的贵族再闹起来,那就真的要玩完了。
  曾经有人说过沙俄不可能被从外部打倒,那么沙俄就要更加注重内部的稳定。
  亚历山大二世觉得他现在要做的最主要的事情还是结束这场跟欧洲的大战。
  在克里米亚战场上,沙俄真正丢失的并不多。
  在巴尔干半岛,只是退回到了原来的状态。但是沙俄通过这次战争已经在巴尔干半岛种下了反抗的种子。
  到时候沙俄只要暗中支持巴尔干的反抗势力就可以慢慢将土耳其从这里赶走。
  克里米亚半岛上也仅仅是丢失了一座要塞而已。
  当然损失最大的是沙俄的黑海舰队。这支主力舰队是沙俄海外角逐的资本。
  这支舰队的覆灭让沙俄的海军一下子至少倒退了几十年。
  在高加索地区,沙俄却取得了空前的胜利。获取了大量的领土。
  现在看来损失最大的还是作为分战场的东方。
  沙俄丢失了全部的东西伯利亚、远东地区,以及阿拉斯加的大部分地区。
  损失了沙俄在东方的全部势力。
  中西伯利的控制权也基本上丧失。
  西西伯利亚虽然没有丢失,但是主要的城市被攻破。
  大量的城镇被华夏的军队洗劫,多年的经营付之东流。
  已经纳入囊中多年的哈萨克草原也很有可能会面临威胁。
  如果不是国内的形式,还有要应付与英法的谈判。亚历山大二世此时真想直接向东方派出大军。
  他依然认为只要派出俄军的主力军团,还是能够打败东方的华夏的。
  经过之前的几场战争,可以看出来这个华夏的兵力似乎并不多。因为每场战争他们都是以少胜多。
  这肯定不是他们的对自己军队的战斗力有信心,才只派出那么少的军队。
  一定是他们的兵力并不足,或者是他们也没有能力在偏远的地方投送那么多的兵力。
  当然了,这只是主观的臆测,一切的结果还是等情报人员的调查。
  亚历山大二世要和英法停战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这些华夏人也要参与到克里米亚战场停战谈判的过程中来。
  因为华夏当初和英法是签订了条约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跳过其他各方擅自溝和。
  这就有些麻烦了。所以亚历山大二世才派出了这个使团到华夏,一方面是为了探听到更多的情报。另一方面也是想跟华夏谈谈如何停止战争。
  当然,与华夏的停战只会是暂时的。既然停战,华夏不可能将已经占领的那么多的领土给吐出来。
  那么双方之间就早晚还有一战。
  亚历山大二世在送走了季莫琴科之后就一个人呆坐在办公室中冥想,现在的沙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他和他的很多先祖一般,刚刚继位就面临巨大的危机。也许这就是沙俄帝国磨练一个沙皇的方式吧。
  最近一段时间,亚历山大二世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好。换谁一上任就面临那么大的压力,都会内分泌失调的。
  王后玛利亚跟亚历山大二世夫妻恩爱有加。看着丈夫这么焦虑心中担忧不已。
  前一段时间她出身黑森公国,但是身份并不光明正大。他们俩的结合还受过反对。但是在两人的坚持下,他们还是走到了一起。
  前一段时间玛利亚皇后还专门回了一趟德意志。
  顺便将沙俄的代表带到了普鲁士。并且利用自己的关系帮助沙俄的代表见到了普鲁士的首相。
  其实玛利亚的身体也一直不好,对于圣彼得堡湿冷的气候极不适应。
  一嫁到圣皮得堡之后,她就一直处在亚健康的状态。
  “陛下,您该休息了。”身形瘦削的玛利亚皇后静悄悄地走进了沙皇的办公室。
  沙皇抬头看去,妻子的肤色有些苍白,脸颊瘦削,棕色的头发整齐地盘起,露出了雪白修长的脖颈。
  “咳……”玛利亚扭过头去,剧烈地咳嗽了一声。只要生活在圣彼得堡,妻子咳嗽的毛病就会发作。
  他不得不让妻子长期在外旅行访问,以减轻疾病对她的困扰。
  但是他作为沙皇又不能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