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清朝做盐商-第2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也仅仅是麻烦而已。
城内朝廷势力的消亡也只是个时间问题而已。
情报部广州站的行动小队也参与了进来。他们主要是负责突击那些难啃的硬骨头。
城内大部分的官员都被抓住,目前只有总督叶名琛带着手下一部分督标营在城北观音山上负隅顽抗。义军一时也攻不上去。
吴健彰先一步从小北门逃出。
谭节要一路收服叛军,因此没有赶上他的速度。
此时起义军已经将指挥部搬到了巡抚部院。城内的新军第三镇已经基本上在谭节的控制之下。另外还有一小部分跟刘丽川的帮会成员混编在一起。
新军目前控制着各个城门,城内的各处要点主要是刘丽川的手下在驻守。
为了避免广州城陷入混乱,双方此时正式坐在一起,确定广州城的临时管理分工。
这时候复兴会广州分会的会长梅华元也出现在巡抚衙门,他将作为淮海军政府方面的代表。
“梅先生,你好。”刘丽川起身拱手。
梅华元是广州本地人,举人出身,之前一直军政府工作,算是较早进入淮海军的一批人。
这个人非常的具有文人气质,像是一个学者,看着就会产生一种值得尊重的感觉。
“刘先生,久闻大名。”梅华元也拱手回礼。
“梅先生,现在城中初定,但是广州是一座大城,如若没有有效的管理必将大乱。梅先生是复兴军政府的代表,还希望先生定下方略。刘某是个粗鄙之人,愿受先生的驱使。”
梅华元知道刘丽川是在谦虚,这次刘丽川出力甚多,必须要给他一个足够重要的位子,不然会导致双方产生隔阂。
只要挺过南路军到达前的这段时间就好!
“刘先生,华某是个文人,打仗的事情,华某不懂,所以还请将军担任广州的守备司令,哦“司令”一词是我复兴军中对军队主官的称呼。
“当务之急是组建城防军和治安军。城防军负责守备城墙,治安军则负责城内的治安,消除潜在的危险。华某会召集人手将广州城内的行政班子先搭建起来。不知刘先生意下如何?”
实际上,梅华元给了刘丽川军事主官的位子已经算是很给他面子了。
刘丽川心中也很满意,现在作为一城的军事主官,以后正式进入复兴军中最差也会是师长。刘丽川对于复兴军的军制还是有些了解的。
“刘某何德何能,实在愧不敢当啊?”刘丽川象征性地推辞一下。
“刘先生,不必推辞,现在是非常时期,劳烦先生担下这个大任。”
“好吧,那在下就却之不恭,如若什么地方做的不对,还请梅先生及时纠正。”
梅华元微笑点头,心道这个刘丽川倒似是一个当官的。
这时刘丽川继续说道:“梅先生,我提议让谭协统担任城防军的司令。我自己负责治安军,在下在城中呆了两年对广州还算了解,保证城中不出乱子。”
刘丽川的这个建议还是很中肯的,谭节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现在城墙上的新军都受其指挥,让他负责城防正好合适。
而刘丽川本人本来就是做帮派起家,知道城内有那些不安定因素。最适合负责治安。他只需要那个名义上的统帅就好了,这是为了自己以后的起点高一些。他又不是想做军阀,没必要揽那么多的权力。
“刘司令,目前来说有两件事情非常棘手,一是要尽快剿灭观音上的叶名琛。二是要从城外聚集的轻壮中招募人手守城。”
“我会找人清点府库中的粮草物资。库中的银两可以拿出一部分招募轻壮。”
“谭节,你手上有多少城防军?”刘丽川转向谭节问道。他与谭节之间亦师亦友,自是以姓名相称。
“刘会长,我手上现在有四千人,昨晚有部分新军不愿归降,战斗中死去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要配合刘司令的人围攻观音山。属下建议从城外招募一些轻壮加入城防军。广州的城墙太长了,我们根本守不过来。”
手上没人,又要守住这么大一座城池,谭节心中满是无奈。
……
安排了广州城内的权力分配之后,他们各自行动了起来。
首先是在城内贴出一张张安民告示。告知百姓,复兴军已经收复广州城,定会严惩肇事的洋人。百姓可以正常生活。复兴军绝不扰民,存在问题可以向本片区的官员反应……
有了之前的布告做伏笔,老百姓知道复兴军是谁,心中不是那么担心了。如果是一般的会匪,朝廷的军队迟早要打回来,那么城中免不了还要大乱。
梅华元组织了一批行政人员,将广州城按照街道划分成一个个片区,安排专人负责管理,这些人有复兴会的会员,也有一些官府投降的小官吏。百姓门见有人管理,还有兵丁在城内巡视,那些本来想趁乱捞好处的人,现在不敢露头了。
刘丽川出南城去安抚城外集会的百姓,作为一个帮会的领袖,刘丽川安抚人心的手段很有一套。
既然朝廷官府都被推翻了,百姓门也没有必要再请愿了。
其后刘丽川宣布从城外的轻壮中招募守城兵丁,每人二十银元的安家费,当场就给。
人群中的轻壮纷纷报名,他们本来就是想找官府还有洋人算账,这下成了兵丁,那比他们赤手空拳去找洋人报复要好的多。
当即,在场的轻壮纷纷报名。没半天时间就收满了两万人。城内府库中有大量的兵器,甚至还有一些些总督府新采购的火枪、火炮。刘丽川用兵器武装了这群人。将他们分给城防军,每个城防军联队后面配上一个辅兵营。一边守城,一边训练。
府库中的火枪不够就分发刀枪。府库中的火炮也全部拉到城墙上去安装。
这些新招募的轻壮的战斗技能虽然不咋地,但是战斗意志非常强。
接下来刘丽川将剩下的百姓都劝了回去。
他不可能将这些人全都带进城中养着。广东的清军必然会反扑。
到时候,广州城被包围,他们接下来要过一段时间的紧日子了。
当天下午,观音山被攻破,总督叶名琛自杀未遂,被俘。
广州城开始积极备战。
逃出广州的吴健彰,成了目前广东官职最高的人,他派人下令让广州府城周边的城池积极做好防守,防止城内的叛军趁机扩大地盘。然后到佛山调第四镇南下广州剿匪。又派人到广西去招回新军第一镇。
为了防止复兴军的背后突袭,吴健彰命令第二镇继续在北面布防。
两镇新军再加上一些凑数的绿营兵,吴健彰相信一定能够将广州夺回来,到时候说不定这个广东巡抚就是自己的了,说不定也可以兼任两广总督。
第三二一章 打草谷
董书恒还不知道广州发生的事情,倘若他知道当年不经意间放过的刘丽川竟然到了广州蛰伏起来,并且跟着广州的情报人员一起将广州城拿下了,不知会心情如何?
山东军经过多日的准备已经集结完毕,山东内部的清军残余势力也都清除。
农历三月十五日,清明已过,天气不再那么干燥,即使是在北边的山东,也都时常下起小雨。
春雨的滋润下,大地复苏,本来冬日里灰蒙蒙的大地,被富有生机的嫩绿色所取代。
各地已开始春耕,冬小麦到了施肥除草的时候,一些没种小麦的土地上,百姓们开始种植玉米、红薯、土豆等作物。
山东的复兴军政府已经开始正常运行,董书恒让桂中行继续留任山东军政府总长。
转正后的桂中行也爆发出了极好的工作热情。
下派的农技人员全部进入了乡间指导百姓们春耕。
从现在开始,山东也开始实行复兴军的农税制度,百姓们欢欣鼓舞。
地主被限制了地租,有些不悦,但是复兴军鼓励创办企业,这又让地主们发现了一条新的发家致富之路。
土地千顷不如工厂一座,机器一响,黄金万两。
此时的华夏土地上还处在物资严重匮乏的时期,这时候搞工业是最赚钱的。
生产过剩,通货膨胀,那还是以后的事儿。
有些小地主建不起工厂,买一个蒸汽碾米机,或者蒸汽磨粉机,办一个作坊,也能带来不小的收入。
人都是穷则思变,改变当前土地的问题,一个办法是通过暴力打倒地主,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利用工业化,用利益去引导他们自己做出变化。
在现阶段的历史形势之下,显然后者更加容易实现一些。
在济南的北路军临时作战指挥室中,烟雾缭绕,董书恒和北路军的将领们在做出发前的最后论证。
其实几天之前,北路军就已经集结完毕。
他们一直在等,等清军的主力全部南下,相比于在北京城,董书恒更希望清军的主力能够离开京城。这样在京城爆发的战斗必然会小一些,那么对这座古城伤害也会小一些。
僧格林沁此时已经到了大名府,他的身后跟着四万骑兵。
多少年了,蒙古骑兵没有这么大规模的集结过了。
为了武装这四万人,朝廷给予了他巨大的支持。原本穿着破羊皮袄子的两万新招骑兵。
此时也都换上皮甲,骑枪和马刀也都是新的。
这一套行头换下来,整支队伍的精气神完全就不一样了。
这让僧格林沁信心倍增。
僧格林沁的身材不高,但很壮实,典型的蒙古汉子。
但是他在京城长大,读过书,身上的气质有与普通的蒙古人不同。
他在思考着这一仗怎么打?
一路行来,他还没有跟淮海贼接战过。不知道那个董书恒究竟是什么打算。
都已经这么些天了,为什么还没有发动进攻呢?
要是换做自己,肯定是乘胜出击,打朝廷一个措手不及。这个董贼窝在山东干什么呢?
当初洪秀全人在江宁就派军攻打京师现在董书恒离着京师近在咫尺,却又停滞不前,着实让人捉摸不透。
他要是知道董书恒这些天在山东是在安排政府工作,调研春耕,一定会大跌眼镜。
大名府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是华北平原上的一个战略要地。它现在属于直隶管辖,正好嵌在山东和河南之间。
就像是从直隶伸出的一根触角,插入河南和山东之间。
历史上北宋时期,大名府就是北宋在黄河以北的重要军事要塞。可见此处的地理位置有多重要。
僧格林沁此时就驻军在大名府。他手下的骑兵们在城外四处纵马,绿油油的麦田都成了牧场。
百姓们敢怒不敢言,官府更是知道现在非常时期还要指望着这些蒙古人打仗,所以也不敢阻止。
这次南下的蒙古骑兵们很多都没来过中原,这几天散在四周做了好多起出格的事情。
地方官管不了,就找到了僧格林沁这里,搞得僧格林沁有些尴尬。
他找来了自己的副将吉日格勒想问明情况。
“这几天底下的各个都统都在干什么?本王不是下了不许出营的命令了吗?”
“回僧王,有几个营出去遛马,在驻地周围掳了些汉人女子。大军长途跋涉太过辛苦,几位都统想让士卒释放一下,提升士气。”
“吉日格勒,你帮本王去找底下的都统说一下,叫他们收敛一些,朝廷的脸面还是要要的。”
“是,僧王,属下这就去安排。”
“还有,这事儿是谁挑头的?”僧格林沁继续问道。
“回王爷,是鄂尔多斯左翼中旗的都统部日固德。”吉日格勒回复道。
“好,那就让部日固德来见本王。”
不一会儿一个长得粗壮,满脸横肉,穿着盔甲的蒙古汉子骑马来到了僧格林沁的大帐。
他在帐外起身下马,此人身体看起来很胖,但是却非常的灵活。
部日固德单手扶着刀柄大跨步走进了森格林沁的大帐之中。
帐内,僧格林沁正在看一张地图。董贼那边一直不出手,僧格林沁的四万骑兵却不能在这里干耗,他的物资补给可不像淮海军那样充足。
现在是春耕时节,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经过了一个冬天的消耗,地方上储粮也不充足。
他知道手下出去劫掠跟物资也有关系,不仅仅是去枪女人那么简单。去地方上的大户抢物资才是真的,女人是添头而已。
所以此时僧格林沁投出一颗探路的棋子,这个棋子最后也有可能当做弃子。
“属下参见王爷。”部日固德进入帐后,在僧格林沁的身后单膝跪地。
“部日固德,听说你强抢民女,你可知罪?你也是大清的官员,难道不守大清的律法吗?是不是还把自己当成草原上的野狼。”僧格林沁两道粗眉倒竖,释放出了上位者的威压。
在蒙古人内部,僧格林沁还是颇有威望的。
“僧王饶命,属下知错了。”部日固德赶忙求饶,他知道僧王对手下仁厚,只要自己诚心认错,僧王不会将自己怎么样。
“念在你对朝廷忠心耿耿的分子上,本王不会因这个事情定你的罪,还会给你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王爷尽管吩咐,属下一定办好。”
“好,你带上本部三千人,去一趟山东,身处敌境,律法自然不会束缚你,你应该知道怎么做,我要你将动静闹大,将淮海贼给逼出来。你明白吗?”
部日固德听到僧格林沁的命令心中窃喜。僧王的意思是派自己去山东境内劫掠,这是对他的奖赏啊。
“僧王,属下明白,保证完成差事。”
三月十五日,复兴军安徽的第一师率先向河南发起进攻。
第一师从六安出发,河南的东南角一步步向河南腹地蚕食,他们稳扎稳打。一日之内就攻克光州,进逼汝阳府。
河南巡抚英桂调兵前往各个府县支援守城,强令各地死守不出。
与此同时,滞留在大名府的僧格林沁分出两队三千人的骑兵,一路从南乐杀向曹州府的观城肆虐黄河以北地区。一路从大名府东明渡过黄河,由大黄集杀入曹州府南部。
董书恒进入山东之后,重新安排地方的守备力量,将主力部队集结起来。
僧格林沁的四万骑兵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董书恒觉得还是要慎重对待。
哪怕是淮海军的火力,面对这么多的骑兵也得小心应对,集中起来,火力达到一定程度,方能取胜。
不过董书恒也没有判断到僧格林沁会在这个时候直接派兵冲入山东。
根据他们原本的判断,僧格林沁应该是进入河南,远远底牵制自己。
现在根据线报,僧格林沁直接派兵进入复兴军的地盘。这样虽然能够造成一定的破坏,但是这些兵却不一定回的去。
董书恒实际上是高估了清军的后勤补给能力,河南没能力一直白养着者这四万蒙古骑兵。
显然僧格林沁也看出了这一点,所以他一下子就派出了两路骑兵出来。
这既是想探一探复兴军的深浅,同时还可以削弱复兴军的实力,打乱其军事部署。
复兴军得到两支蒙古骑兵离开的消息,但是却没办法知道他们具体会袭击那里。
面对来去如风的骑兵,对于手上缺乏骑兵的淮海军来说,确实比较棘手。
还好现在山东的地方军政府已经建立。
一条命令从北路军的指挥部下达,一是曹州府以及东昌府所有靠近大名府的交界处坚壁清野,乡村的百姓退入有民兵把手的集镇。
二是在各条道路上设置岗哨,每个两里路设一哨,遇事以铜锣烟火传讯。
部日固德以及手下的三千人都是这次才被僧格林沁招募的蒙古骑兵,他们可没有僧王原本的手下遵守规矩,也不知道复兴军的深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