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清朝做盐商 >

第19章

回到清朝做盐商-第19章

小说: 回到清朝做盐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万两说多不多,说少不少,要是能够真正把苏北掌握在自己手中,是可以考虑。所以董书恒还是故意面带难色地答应了琦善。
  琦善心中很开心,他毕竟是三省总督,盯着他的人很多,要是自己出手的话难免被人诟病,引起朝廷的猜忌。但是董书恒不一样,他是本地的团练,做些什么地方上反对的声音会小很多,上面的人也好扯皮糊弄。而且,有了这笔钱之后,加之胜保被支走了,琦善相信自己能把北大营控制得更加牢固。
  事情聊的差不多了,董书恒这才安心陪琦善听戏。这会儿,上面演的是《霸王别姬》。董书恒不大会听戏,但是这台剧的桥段,董书恒还是知道的。台上那个演虞姬的花旦身段倒是极好的,眉目流转,含烟带水,媚意外露。每一个动作都是柔软顺畅,如行云流水一般。就是不知道是男是女?
  正看得出神……
  只听琦善语重心长地说道:“书恒啊,你切不可学这楚霸王,过刚易折,为官做人还是要圆滑一些。你看老夫,起起伏伏,却成功熬过了每一次大风大浪,就是把握了这一点。”
  “老大人教训的是,小子必铭记于心。”董书恒感觉到琦善这不仅仅是提点他,更像是在暗示他什么?
  回好话,董书恒再次把目光移到了戏台上。
  异变突生,此时戏台上一共五个人,一个花旦、两个武生、一个丑角还有个流行。只见那花旦手中一根棒子形状的道具从中间拉开变成了两把短矛。
  说时迟,那时快,现在除了那个小丫鬟,就董书恒离琦善最近。他一把抄过旁边的矮几,挡在琦善的前方。
  “嗙”的一声,短矛插在了矮几之上,锋利的毛尖透过了几面,董书恒整个人往后一顿,差点就坐到了琦善身上。还好这个矮几是黄花梨木所制,不然还真挡不住这势大力沉的一矛。
  琦善身边的侍卫反应得很快。他们抽出兵器就向前冲去,前进的队形正好把琦善和董书恒挡在身后。那个小丫鬟早就端着水壶蹲在地上,吓得瑟瑟发抖。
  十几名护卫,边冲边呼喊:“捉拿刺客!”这是喊给外面的侍卫听得,听到了呼声,外面的侍卫必然会第一时间包围过来。这样也能够给刺客施加压力,迫使他们逃跑。
  刺客好像是抱定了一击不成就逃走的计划,那个花旦一根短矛飞出,见没有伤到琦善。就立即招呼身边的几位同伴向南墙逃去。几个护卫冲到了近前,那花旦用手中剩下的一根短矛,向前一戳刺伤了一名护卫,又反手一撩逼退了另一名护卫。
  这时董书恒才放下矮几,扶起琦善。琦善脸色苍白,双手发颤,显然已是吓得不轻。
  “一个不要放掉,死活不论!”琦善冲着护卫们歇斯底里地喊道。听个戏都被刺杀,这严重伤害了这个老戏迷的心,关键是他估计以后都不能愉快地听戏了。就像是你喜欢吃某样东西,结果被告知这东西对身体有害。
  听到了琦善的命令,护卫们攻得更猛了,他们知道今天要是不留下对方,自己肯定没好果子吃,他们都是琦善的家奴,琦善就是杀了他们都没关系。
  “你先走,舵主,”那个丑角对着花旦说道,说着在墙根躬下身子,两名武生反身杀了回去,可是用他们手中表演用的兵器,显然不是护卫的对手,眼看着就要败下阵来。
  “快,别让弟兄们白死。”
  那花旦本来准备回头去帮助两个武生,可是听那丑角一说,毅然向前,脚尖在丑角的背上一点,犹如飞燕一般翻过墙去。
  紧接着那个流行也跟着翻过墙去,这二人身形轻盈,似是女子。此时两个武生已经被砍倒在地,怕是活不成了,那丑角空着手,双目赤红,就这样向着护卫冲来,两名侍卫拿枪去挡,这名丑角一个飞跃,把自己串到了长枪之上,仰头死去。
  这时,董书恒真想说一句:“真壮士也!”
  不过琦善还在,对着身边的琦善道:“大人,下官带人去追!”说着招呼了两名护卫,出了院门向南面追去。
  这时支援的护卫也到了,琦善让一部分护卫去封锁整个园子,另一部分去各个院子搜索。
  董书恒带着两名护卫按照刚才二人逃跑的方向追去,这个园子里面大小院落很多,且有假山亭台阻隔,道路也是弯弯曲曲。找起人来着实很难。
  董书恒毕竟是警察出身,学过侦查,知道哪些是重点的部位。路过了一处院子时,他在灌木丛中看到了一个戏子头上的发饰。顺着草木倒伏的痕迹,他们找到了另一个院子。
  这个院子内有一排厢房,两个护卫走上前去,一个一个房间查探。护卫打开第三间厢房时,突然间一柄断矛刺了出来,那护卫也是早有准备,一个后仰躲了过去,这时另一个护卫也杀了过来,两名护卫用的腰刀,显然比那个花旦的短矛要有优势。
  那个流行也冲了出来,手中拿着一根表演用的花枪,向着一个护卫刺了过来,她这一下冲的太猛,被那护卫闪过之后,招式用老,来不及反身,被一脚踹飞出去,撞碎了一张桌子。
  那花旦看到后连忙放下对手,赶过来救。护卫正冲向流行想补上一刀,结果被那花旦一矛刺中腰间。
  这护卫也是硬气,用手抓住短矛不放,让这个花旦一时拔不出短矛。
  这时,另一个护卫已经杀了过来,眼看着一刀就要砍到花旦的背上。一只大脚踹到了这护卫的屁股上,让他一个踉跄趴倒在地。
  护卫回头看去,只见董书恒正歉意地看着他,这护卫一脸诧异,张口正要说话,那边花旦已经抽出了短矛,反手就刺穿了他的喉咙。
  那花旦看向董书恒的方向,用一个清脆的女声问道:“你究竟是什么人?先前坏了我们的大事,现在又要救我们。”
  董书恒拿出了腰间的左轮手枪晃了晃,说道:“看到了吗?这是左轮手枪,可以一下子射五颗子弹。我要杀你们的话,刚才你们行刺的时候就不会跑掉。”
  “姑娘,琦善对我还有用,你暂时还不能杀。还有,我们也许是一路人,只是大家走路的方式不同,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你们走吧,继续往南,再过两个院子就是外墙。”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这女子口中念叨道,这是他们天地会的接头暗号,这个人怎么会?
  “多谢!”说着美目流转,看了一眼董书恒,扶着她的那位流行同伴,向远处顿去。
  天地良心,董书恒真的只是随口念叨了一句电视剧中的台词,没想到真的是天地会的接头暗号,以至于让这个女子认为他是自己人。
  这时候,外面传来了密集的脚步声,是搜查的大部队到了,董书恒连忙向院门跑去,在院门口他碰到支援的护卫,焦急地叫道:“快来,匪人击杀两名护卫向东翻墙而去了。”
  众护卫在总督大人院中见过董书恒,不疑有他,跟着董书恒一起往东追去。
  搜查了个把时辰,还是没有搜到人,一众人等只得到琦善处请罪。
  “大人,下官无能,未能抓住匪人,还折了两名护卫。”董书恒主动请罪道。
  “无妨,这本就不是你分内之事,倒是让书恒你受惊了,老夫还要感谢你地救命之恩呢!”琦善摆摆手道。今天确实多亏了董书恒反应快用茶几帮他挡下了那一矛。也因此他对于董书恒发现却没能抓住刺客,并不怀疑。
  “小子不敢,这都是小子应该做的,大人您受惊了,要注意休息,偌大的北大营,这么多官兵,晾那两个刺客插翅难逃!”
  两个刺客一直未抓到,董书恒也不能一直等下去。他必须赶回去,安排对苏北基层县府的渗透,整编军队,准备接下来的扬州收复战。
  扬州北面有个槐泗镇,此时镇子中的一个民宅内。一个容颜俏丽,媚眼如波的女子正在给一个有些娃娃脸的女孩擦药。这女孩只穿着一个红色嗯肚兜,雪白的脊背上上有一处淤青。
  “嘶……”那女孩吃痛地哼到。
  “忍着点,紫鹃,一会儿就好,你这是内伤,不上药,十天半个月都好不了。”
  “飞燕姐,要我说今天就该把那个小狗官宰了,要不是他,我们早就把狗鞑子杀了。”
  这俩人就是从袁家园子逃出来的刺客。大一些的叫吕飞燕,是江北天地会分舵的舵主。小一些的是她的丫鬟,也是好姐妹叫紫鹃。
  “鹃儿,说实话,我对那个人有些看不懂,但是我的直觉告诉我他不是敌人,而且他也救了我们,我不能恩将仇报。而且……”她没有告诉鹃儿,董书恒说出的是各舵之间的接头暗号,只有分舵主以上级别才知道。也许他是总舵派下来的呢!


第三十一章 知识的力量
  最近一段时间,魏玉珍忙于书局的事情,和董书恒也是聚少离多。
  《海国图志》、《近代西方简史》随着商队传播到了大江南北,一时形成了一股西学热。
  北京,故宫,御书房,年轻的咸丰,手中捧着一本《近代西方简史》,看得眉头紧皱。
  一旁侍候的懿嫔插嘴道:“皇上,这些西方小国,就是一群强盗,他们竟然抢劫了那么多国家。我们干脆别跟他们打交道了。”
  咸丰看了她一眼,这个叶赫那拉氏在他的众多妃嫔中算是聪明伶俐的一个,可是她看不懂啊,就是满朝的那些大臣们也看不懂形势啊。
  “吃到肉的狼,还会放过受伤猎物吗?”他饶有深意地看了一眼懿嫔说道。
  “这个姓独孤的作者是个明白人啊,此人如此精通西学,朕很想跟他聊聊。不过看样子用的是笔名。”
  “派几个人去查一下这本书的作者。”他对着书房的黑暗处说道。
  “嗻……”黑暗处传来一个尖细的男音。
  不一会儿,皇城的一个不起眼的衙门,飞出一骑,向南而去,没人知道这个衙门的名字,但是这个衙门竟然可以夜间从皇城飞马而出,可见其不一般。
  “陛下,那个魏源写了这么大一本《海国图志》,也是极为厉害的。”懿嫔在一旁说道。懿嫔可不是无缘无故地捧魏源,只是家中有人来传话,有个自称扬州府驻京办的人给家里送了很多孝敬,她只是个嫔,上门巴结的可不多。
  “嗯,魏源也是老臣了,这么些年都在县上任职,确实埋没了。这样的大才,一个扬州知府还是不够的。”咸丰说道。
  苏州府一处茶楼之上,两波士子正在争执。
  “杜辉、丁洪林、罗正初、吕斌、姜玉钦,你们五人不要在这里里妖言惑众,那些西方蛮夷有什么了不起,只不过是一群不通礼仪的番邦而已。这本狗屁《近代西方简史》就是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一名穿着锦袍的士子说道。
  而那被说的五人刚刚正在茶楼中交流这本书,他们交流的内容被旁人听到了,因此引来一翻争执。
  五人中最年轻的吕斌说道:“你这么瞧不起蛮夷,为何不去上海把这些蛮夷赶走?为何眼看着蛮夷的轮船在长江航行?”
  “你……你这是强词夺理!”那名锦衣士子气急败坏地说道。
  “哼,诸位兄长,听说魏公准备在江北开办书院,我欲投其门下,诸位意下如何?”
  “同去!”
  “同去!”
  “算我一个!”
  众人一拍即合,各自回去准备行囊,渡江北去。
  湖南长沙巡抚张亮基府上,新上任的湖南团练使曾国藩正在与张亮基对饮。
  “曾公,这个魏源你怎么看,最近他编的《海国图志》颇为流传,老夫也是因此开了眼。”
  “魏源,大才也,他是个明白人,我们确实应该学习西方之技,但是西方的学问不能都学,否则可能会断了我儒家之根基。”曾国藩说道,“只可惜其在江苏为官,否则张公可将其收入麾下,他也是我们湖南人呢!”
  “听说魏源手下的淮海军火器犀利,连胜发匪,可派人去看看。”张亮基说道。
  “我准备让小九过去。顺便从上海看看能不能买到一批火枪。”
  “这样,我让季高也过去吧,他和林工有旧,而那魏源也是林公故人。”
  魏源府上,书房里坐满十几个老人。
  “老魏,我们复兴会成立以来,可是没怎么聚过,我还以为都要散伙了呢!”一个老人说道。
  此人名叫冯道立,字务堂,号西园,今天已经七十高龄,不过身体健硕,他就是东台人,水利专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经史诸子、天文历象、舆地河渠、九章谶纬、医药兵器尽皆研究,尤其于水利研究造诣很深。道光二年曾入国子监,为恩科贡生,候选直隶州州判。咸丰元年制科选举孝廉方正,授援承德郎。其目睹淮扬人民遭受洪水灾难,无意功名利禄,立志为民解除水患。曾多次雇船至海滨、长江、黄河、淮河、洪泽湖、白马湖、高邮诸湖实地考察,跑遍苏北各地,访问耆宿、渔民、樵夫、农人,查阅水文方志史料,了解淮扬水路的来龙去脉,测绘了数以百计的水图,概括出“疏”、“畅”、“浚”、“束”的治水四法,设想了西水排江入海的路径。多次参加治理圩堤决口、疏浚运盐河、疏通入海口等大中型水利工程。
  “冯老,您先别急,今天我可是要给您一个大惊喜呢!”
  在做的一个个,大多是醉心实学,这个时代研究实学的人大多涉猎广泛,却也有自己的专长,在做的大多是各个领域的佼佼者,却又不受传统儒学大家的待见。
  “来,书恒,过来拜见各位师叔伯。”
  董书恒一脸懵逼,今天魏源神神秘秘把自己叫来,结果就是为了见这一屋的老头啊!
  “老魏,这就是你新收的小徒弟吗?听说你升官还是靠着这小子呢!”一个老人调笑道。
  魏源被说了个大红脸,明明是自己提携这小子好吧。
  “诸位,不是我夸自己的徒弟,小徒有两个优点:一是练兵打仗,二是行商赚钱。这些我们这帮子老头都不行,所以有一件事我们办不成,只能靠他。之前小徒与我商量,准备建一座书院,专门教授实学,传播我复兴会新学理念,不然等我们这些老家伙入土了,谁还会记得我们呢。”
  众位一听皆是眼前一亮,要知道这时代实学可不是很吃香,自己想要开馆授学,不一定能够招到学生,也就无法维持书院的运转。
  魏源看向董书恒说道:“你还不了解在坐的诸位。我给你介绍一下。”
  “这位是西园先生,水利专家,对苏北的水文地理情况最是了解。”
  “这位是有壬先生,他之前任湖南布政史,现已经回到苏州任苏南团练使,数学专家,尤擅长勾股几何研究。”
  “这位康平大师,杏林圣手。”
  “这位王冲千王公曾经是督造院的大匠师……”
  ……
  ……
  “这整个一个晚清科学院加工程院啊!这些人放在后世一个个都是院士级别了。”董书恒万万没想到魏源的“复兴会”原来只是一个晚清科学家协会,他本以为会是一个政治组织呢!
  董书恒起身恭敬地位各位大佬起身行礼。
  “晚辈有罪,叨扰诸位前辈出山,不得安享清闲。”
  “实在是当前朝廷羸弱、外敌环伺、内乱不止,生民困于水深火热之中。望诸位前辈能够传播学识,为国家培养人才,救万民于水火之中。”说着又深深鞠了一躬。
  “老魏,还是董贤侄会说话。小子,说说你地具体计划吧!”年纪最大的冯道立问道。老冯显然在众人之中极有威望。
  “诸位师叔伯,我准备陆续投资100万两来成立这家书院,可以向大家保证我们的书院肯定是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