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清朝做盐商-第1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我让人送饭给娘亲,让娘亲先吃好了休息。”
“哦,那就好,慧儿坐下吃吧。”看到慧儿装好了饭,董书恒赶紧招呼道。
“刚刚成亲,为夫就出去这么久,委屈二位夫人了。”董书恒看向魏玉珍和杨兮妹说道。
“夫君正事要紧。”两女异口同声地说道。
此时,董书恒端起碗才仔细大打量餐桌。
桌上的菜比较简单,一份烤鸭,上面浇过烤鸭酱,此时散发着浓郁的香味,这是董书恒的最爱。
另外有一份清蒸鲈鱼,厨子是董书恒总统府的老厨子,知道董书恒不喜欢吃刺多的鱼。
一份炒芦蒿,这种江宁周围特有的水生蔬菜,有一点点药味,但是吃了对人有好处。
还有几份时令蔬菜,甜点是一个蒸制的南瓜盅。
汤是紫菜蛋汤,紫菜这种东西还是淮海公司开发的产品,以前只有沿海的渔民才会吃。
后来,淮海公司在大丰建立了食品厂,设置了烘干线。
大丰东台的海边滩涂最适合种植紫菜,而且这种东西不要施肥,也几乎不需要人照顾,只要按时去收割就好了。
通过烘干线做成紫菜干,既方便运输,又容易保存。
吃的时候将水煮开,放入一小撮紫菜,只要一点就好,因为这东西一煮就会恢复膨胀恢复原样。
两分钟后打入蛋花,用筷子一搅,撒入葱花就可以食用。此汤喝了清鲜而不油腻。
饭桌上,董书恒跟魏玉珍和杨兮妹聊了聊她俩的工作。
成亲之后,两人的工作开展的比以前更加顺利了,总有人给她们保驾护航。
女子师范学院已经开学,第一期录取了将近五百名学生,差不多都是淮海军内部人家的闺女。
学院的教职工也有近百人人,其中包括一些生活老师,因为学院是住宿制的。
妇联的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做出成绩。
最近妇联完成了几次关于妇女的维权活动。
其中一起家庭暴力的案例,女方经常遭到丈夫和婆婆的毒打,无奈之下只能自尽。
不料被人救下,娘家之人找到了妇联帮忙解决,后来妇联这边的讼师以虐待罪名将男方告上了法院。
不过,最后男方之人求到了被虐待的女子那里,那女子心软出了谅解书。
最后法院转为调解,双方和离。
这个案件在这个时代是不可想象的一次突破。
有一句老话叫做“清官难断家务事”。
以往的律法是很少过问这些家务事。
这次虽然以和离结局,虽然没有让男方得到惩罚。
但是从中可以看到女子渐渐知道抗争了,女方的家属甚至知道找妇联维权,可见宣传还是有作用的。
“夫君,你猜哪个女人为何总是遭受虐待?”杨兮妹像是在讲一讲稀奇的事情。
不过董书恒扫视了一眼魏玉珍和慧儿,发现她俩并未露出好奇之色,显然是听杨兮妹讲了多次。
看了看就像是卖宝一般的的杨兮妹,董书恒轻轻一笑道:“是不是那对男女结婚几年都未生育?婆家以为是女子不能生,所以百般虐待她。”
“咦,夫君如何会知道?”
我看了你的表情就猜出来了,董书恒心想。
“无非是这几种可能,实际上可以去医院查一下的,不一定是女的原因,实际上很多情况下是男的出了问题。”
“呵呵,夫君这次你倒是猜错了,并非是身体有问题。那女的至今还是完毕之身。”
“我们妇联中有人专门负责谈话开导。那女的说,她的男人似乎不喜欢女人,成亲几年都不愿意碰她。”
“夫君你说这人不喜欢女人,难道男人还有喜欢男人的吗?”
怪不得杨兮妹将此事当做一个稀奇的事情来讲。
“呃……”董书恒一阵无语,这年头的男人要是喜欢男人肯定是不敢表露出来的,否则过于惊世骇俗。
但是会将自己对女人的讨厌表现出来。
“兴许是有的吧。”董书恒没说,在他原来的时代,很多国家,男人跟男人结婚,女人跟女人结婚可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甚至还能生孩子。
董书恒很喜欢这种跟几个老婆一起吃饭的感觉。
这让他倍有成就感,谁说家中有几个老婆就要鸡飞狗跳,餐桌上的氛围就很和谐嘛!
杨兮妹的饭量很大,吃的比董书恒还多,但是身材很好,因为她每日都会早起练功。
董书恒以前不知道,古代的女人衣服大都宽松蔽体。美与丑只能看脸。
身材也就只能看看高矮。
婚后,在床榻之上,董书恒才发现这个女人的身材堪比后世健身房中的健身网红。
紧实而又有弹性,简直就是极品,只是胸部略小。
不过董书恒也不是常人,他就喜欢那种盈盈一握的感觉。
“玉珍、慧儿,你们也要多吃点,女人嘛,身上多长点肉,身体才健康。”董书恒违心地说道。
“是的,姐姐、妹妹,你们要是怕长胖,回头我可以带你们练功。”
这下子董书恒在心里不干了,他还想从几个女人身上找到不同的生活体验呢。
饭后,魏玉珍和慧儿很识趣地道别离开,回到自己的小院子。
这个王府的后院,除了花园之外,是由一个个小院子组成。每个院子都各具特色。
家中人少房多,所以每人都可以挑选自己习惯的院子。
董书恒跟魏玉珍走到了“玉兰轩”。名字是魏玉珍自己娶的。
这个院子里有一棵巨大的白玉兰,应该是修建王府的时候直接从外面移栽过来的。
这棵树已经有三十几公分的直径,似乎有些年头。
春夏季节,树上会开满巨大的玉兰花。
而且此树四季常青,现在已入冬季,书上的叶子依然是翠绿一片。
小院中种着各种花花早早,现在只能够看到光秃秃的枝干。
小院一进门就是一条石板路,故意打了几个弯通向正房。
小路两侧有燃着煤油的风灯。照亮了整个小院。
石板路的两边种着小叶黄杨,冬天里依然是一片郁郁葱葱。
这些灌木被修剪得整整齐齐,正好能够遮挡到人的膝盖位置。
前世的董书恒连婚房都没有准备。现在却在踌躇家中房子太大。
“夫君先去洗澡吧?”
“夫人一起吧,你院子里的木桶颇大。”
魏玉珍俏脸一红,毕竟还是新婚燕儿,小娘子还没有放的开。
“那夫君你先去,我去让莺儿去找熙儿玩。”
熙儿是杨兮妹的贴身丫鬟。
还是夫人贴心。
董书恒自己脱光了衣服,躺进了浴桶之中这间浴室有专门的烟道为房间增温,里面暖意融融。
木桶确实很大,董书恒平躺都没有问题。木桶里的水是通过一根管道从供热的锅炉连过来。
还有一根管子是加冷水的。
董书恒将头仰在木桶的边缘,享受着这一刻的放松。
这时屏风后面响起了窸窸窣窣的声音。
董书恒故作不知,没有说话。
此时无声胜有声。
出声只会让魏玉珍尴尬。今天能这么配合自己,已是她鼓起了莫大的勇气。
半个小时之后,董书恒搂着自己的妻子,两人都躺在木桶边沿喘息着。
“书恒,你打进京城,灭了满清之后,会做皇帝吗?”
“那你想做皇后吗?”
“我也不知道,听说皇后就只能呆在宫里,是这样吗?”
“我是皇上,你是皇后,那不就是咱俩说的算。”
“我看到书上说,西方的很多国家都是没有皇帝的。”
“是这样的,有些议会制的,有些是总统制。就是皇帝轮流做吧,谁有能力谁上,或者是某个团体推自己的人上去。”
“那你一开始自称总统,是否就是准备不做皇帝啊?”
“呃,我这个称呼跟他们不一样,President,我们翻译过来只能这个词语代替。”
“总统在我们汉语里直白的意思就是总管一切的意思。实际上跟皇帝权力差不多,但是皇帝多了一层神化色彩,他不仅仅是个职业。”
……
董书恒讲了他对皇帝一个词的理解。
刚刚还在调情的两人,一下子说起了正事儿。
似乎是在掩盖刚才疯狂时的尴尬。
魏玉珍的话又勾起了董书恒对未来整体的思考。
这是一个伤脑筋的问题。
“夫君,那你为什么又要成立复兴会,这是为了什么?”
是啊,为什么呢?是为了约束我自己吗?是为了将来政治的稳定吗?
我还能带领华夏前进多少年?人总是会变得越来越有惰性的。
但是组织不同,它可以不断更换新鲜血液。
也许有一天这个团体会找到一个正确的纲领来继续带领华夏前进呢!
……
第二九二章 机枪出世
农历十一月底,太行山北部下了1854年的第一场雪。
比往年稍稍晚了一些。
太行山上多山石,草木稀少,从远处看是一片的灰黑。
簌簌落下的白雪堆积在石头之间的凹缝中,让群山变成了黑白相间的颜色。
整个太行变成了黑白色的山水画。
雾气几乎天天笼罩着大地,又为这幅山水画蒙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
穿过一线天,还是那片太行纵队所在的山谷。
太行山中有很多这样的一线天,两座山之间就像被生生劈了一刀,出现了一座巨大的豁口。
像是由两片巨大的岩石做成的大门,开了一道小小的门缝。
门缝的后边就是神仙的庭院。
奇特的地理结构让太行山自古以来就不缺神化传说。
神仙、盗匪、商道、侠士组成了太行山的历史。
在后世,太行还有一层重要的意义,那是中华民族抗击倭寇的脊梁。
此时,一线天后的山谷中早已不是那副繁华似锦的仙境气象,这里寂静一片。
天蒙蒙亮,山谷里依然是一片静谧祥和。山谷中矗立着一座小城,城的中央是一座精致的小院,四周环绕着守卫的碉楼。
远处是黑黝黝的群山环抱,影影绰绰,给人以强烈的压迫感。
一轮弯月挂在东南方的山梁上,一颗宝石般的星星像眨着神秘的眼神儿,悄无声息地伴随在月芽儿的旁边。
山谷中的白雪积的非常厚实,周围的山石挂不住雪,全都被强风吹进了山谷。
仿佛是大山担心山谷感到寒冷,给山谷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
“哇……哇……哇……”这哭声高亢有力,带着一丝祈求的意味。
吕飞燕猛然醒来,孩子睡在里间,自是有经验丰富的奶妈带着。
这些人都是董书恒从江宁派过来的。
“是小宝饿了吗?”
要是太行纵队的将领士兵们见到他们的司令还有这么母性的一面,一定会大跌眼镜。
“夫人,没关系,让奶妈给喂奶了,一会儿就好。”外屋一个负责值夜的婆子说道。只有江宁派来的这些人喊自己为夫人。
他们是董书恒派来的,自然不是太行纵队的人。
在军中,大家都是喊司令,不过吕飞燕倒是蛮喜欢这些婆子这么喊她。
这让她觉得自己也有一个家,只是男人太忙,不在身边而已。
他手下的士兵成家立业的很多,不是也都不能陪在媳妇儿身边吗?
况且,在这个太行山的深处,吕飞燕的生活很安逸。
这里已经是太行纵队的最深处,清军就是长上了翅膀都飞不进来。
最近一段时间没人来找自己汇报军务,她被董书恒强制放了产假。
至于军务上的事情,自然有人临时接手。
在太行山的四周,四支分队已经在太行山周围形成了一个大大的防御圈。
在这个圈子内,淮海军总部派来的民政官员大力发展生产。
在山间的谷地,在河畔的滩地,修建起了一座座农场。“发展生产,自给自足”的字样,在那些农场的青黑色砖墙上随处可见。
大部分的时间里,吕飞燕都在逗弄孩子,偶尔会看一下淮海军的内参。
最近淮海军发生了两件大事。
一件就是董书恒大婚。
另外一件就是淮海军占领了福建浙江。
吕飞燕觉得自己呆在太行的时间应该不会太久了。
天亮了,吕飞燕站在窗前欣赏着外面的雪景。
透过玻璃窗,她能看到院子里的一棵松树上长满了冰花。
仿佛是苍翠的松树一夜之间开满了白花。
因为内外的气温差距巨大。
玻璃的内侧结了一层窗花,刚刚被鹃儿擦去,现在有结上了。
鹃儿准备再擦一下,可是被吕飞燕抬手制止住了。
窗花也蛮好看的。
这个院子虽然不是很大,但是装修堪称精致。
窗户上用的是玻璃,地上是木地板,上面铺着地毯。
烟道是走的地板下,脚踩在地毯上暖哄哄的,在房间里根本不用穿鞋子。
这些自然是董书恒的杰作,一座小房子而已,算不得铺张浪费。
有些金屋藏娇的意味。
也许这样,董渣男可以觉得自己的良心好受一些。
又去逗弄了一会儿小宝。孩子还没有名字,只能喊小宝。
名字应该是由父亲来取。可是这个时候,孩子的父亲远在千里之外,而且隔着崇山峻岭。
“哼!飞燕姐,我就说这个董书恒不是个好男人吧,男人就没有一个好东西的。”
鹃儿又来了……
“好了,娟儿,你在这儿住的不舒服吗?还有这么多人伺候着。咱们江湖儿女,哪有那么多讲究。”吕飞燕熟练地宽慰道。
不知为何,这个丫头像是怨妇一样。本来自己应该抱怨几句的,可是每次听了鹃儿这么一说,自己在心里反而不怪董书恒了。
只要知道董书恒在意自己就好了。
至于自己生孩子遭的罪,那是自己应该受的。
作为一个女人要是一辈子都没生过孩子,也是一种遗憾。
话虽如此,她还是希望董书恒能够过来看看自己,看看他们的孩子。
她自己的心中没有委屈,但是不想孩子受到委屈。
虽然孩子现在还什么都不懂,但是他应该有一个名字。
不知为何,董书恒还没有给孩子取名字。
江宁和太行之间是有快速通讯线路的,送信的话,几天就能够到了。
……
整个北方现在大体上都处在一片安宁之中。
除了河南的汝州,逃出安徽的太平军在罗大纲的带领下攻下汝州。
罗大纲想要东进跟捻军汇合。
奈何黄浩坚持到要河南府,攻下洛阳。罗大纲还想争取一下,可黄浩的手中有天王世子。
最后,罗大纲不得不带兵进攻河南府。
此时河南巡抚英桂早就在河南府集结了五万团练。
虽然都是依靠地方士绅临时组织起来的人马,但是胜在人多。
罗大纲久攻河南不下,又不敢投入全部的兵力。
直到冬天来临,以太平军和清军的后勤补给能力,都没有办法再继续战斗下去。
罗大纲只能帅军回去固守。而英桂的手中也没有可堪野战的精锐。
双方只能僵持下来。
现在清军管辖下各省只有河南的剿匪压力最大,西有发匪,东有捻匪。
开封府,英桂的衙门,此时一个商人打扮的中年胖子被从侧门带进了巡抚衙门。
“大人,张延人已经回来了。”
英桂放下了手中的书,瞄了一眼过来报告的家奴,道:“把人带进来吧!”
片刻之后,那个中年男人被带到了书房之中。
“做吧,差事办的怎么样了?”
中年男人,名叫张延,是开封城有名的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