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清朝做盐商 >

第179章

回到清朝做盐商-第179章

小说: 回到清朝做盐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派认为淮海军实力强劲,要是现在就将淮海军定为叛军。
  淮海军一怒之下向京城杀来怎么办?
  现在朝廷手中新军初立,拿什么去抵挡淮海军。
  还有一派认为淮海军现在已经反了,如果朝廷继续向其示弱,只会助长其嚣张气焰。
  难道要真的等到淮海军打到京城了,才去定淮海军反叛之罪。
  肃顺站在底下看着两边的人在吵。站在台下的人只有他和恭亲王没有发表意见。
  恭亲王那是明哲保身。
  而他肃老六可是皇帝刚提拔上来的能臣干吏。
  能臣那是要帮皇帝解惑的。
  果不其然。
  咸丰眼睛瞄上了他。
  意思再明显不过了,朕的智多星,你得出来讲几句,不然就要特场子了。
  “臣有一些浅见!”肃顺出列行礼。
  场中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众人一齐看了过来。
  这位户部尚书现在可是左右着朝廷的几件重大决策。
  “肃顺,你来说说。”
  “回禀皇上,淮海军这次并没有发檄文说自己起兵造反,董书恒还在自称朝廷的总督。”
  “他不是说代朝廷维护浙闽两省治安吗?他的意思再简单不过了,就是要给人制造一种印象,那就是他还是朝廷的臣子。假如要是定他的罪,那就是朝廷逼反他了。”
  “无耻至极!”不知哪位大人冒出了一句。
  众人心中也纷纷附和,做婊子不立牌子,非要做个暗门子。
  “所以,微臣觉得,咱们也不需要定他的罪。陛下可以下旨由两广总督接管福建,由湖南巡抚带兵接管江西。由湖北接管安徽,由山东接管江苏,然后下旨让淮海句负责浙江防务就好。”
  “这样子,各省就能够有理由向淮海军出兵。若是淮海军阻拦的话,那么就是淮海军造反了。”
  众人听了之后都是眼前一亮。
  肃老六啊,肃老六还真是毒。
  堂上的两个老六都是鬼得很。
  “好,肃顺的这个意见,诸位怎么看?”
  众人纷纷附议,皇帝都已经说好了,下面的人谁还敢说个不字啊。
  不过肃顺的这个主意确实很好。如果朝廷直接派兵讨伐淮海军,那么淮海军就会装扮成一个受害者。
  对外说是朝廷逼反我的。
  按照肃顺的办法,淮海军必然会与周边各省爆发战斗。到时候就是淮海军造反了。
  而且肃顺列出的各省刚好都是地方新军势力比较强的。而且是朝廷没办法完全掌握的。
  这样刚好让他们互相的消耗。
  这招绝了,一石二鸟。
  朝廷可以利用此机会继续组建京师新军。
  “肃顺,京师的新军准备的如何?”
  “回陛下,人已经凑齐了,京师火器局正在日夜打造火器。”肃顺回道。
  虽然可以去购买火器,但是价格太高了,清廷根本无法承担。
  而且他们买到的全是滑膛枪,射程根本比不上淮海军的步枪。肃顺不是个蠢人。
  所以,最后肃顺集合工部的能工巧匠,商讨出一款火枪。在射程和威力上都能够比的上淮海军的枪。
  因为要两个抬着,所以叫抬枪。
  肃顺觉得可以,反正也没别的选择了。于是让火器局加紧打造。
  枪还是自己造的香。
  等到董书恒下次带着大军杀到京城,他估计会看到一群抬着抬枪的清军新军。
  抬枪组成的线列阵型,碰上使用54式步枪的淮海军。
  那时候淮海军火炮也已经用上无烟火药炮弹。
  加特林应该可以少量列装了。
  双方打起来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
  此处需要脑补一下……
  “军机处拟旨,令曾国藩为湖南江西两省总督,带兵接管江西防务。”
  “湖南巡抚骆秉章调任四川总督。”
  咸丰以前不喜欢曾国藩,但是现在有了一个他更讨厌的董书恒。
  他觉得让激进的曾国藩去对付董书恒就很好。骆秉章太保守了,这么久了一直跟淮海军相安无事。
  “令左宗棠为湖北安徽两省总督,带兵接管安徽防务。”左宗棠手下的兵都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咸丰知道这样的地方大员轻易不能动。
  让他去跟淮海军互相消耗,是个不错的选择。
  “福建划入两广总督治下,令叶名琛发兵接管福建。”
  叶名琛是个对朝廷忠心的臣子。要是问咸丰怎么判断的,咸丰会在心中偷偷告诉你,是因为叶总督上交的税银最多。
  “令桂中行为山东江苏两省总督,派兵接管江苏。”
  桂中行很低调,但是将山东治理的井井有条,现在的山东是少有的几个没有匪患的地方。
  唯一不好的一点是他上交的税银不多。但是他是旗人,算是自己人,咸丰信他。
  “令董书恒为浙江总督,接管浙江防务。淮海军全部撤去浙江。”
  你董书恒不是要去缴匪吗?那你就把淮海军都带去浙江,两江没有匪患,不需要淮海军了,正好划到别的总督治下。
  满清的地方总督,虽然没有明朝时那么灵活,但是也可以临时设立的,咸丰这么一改,虽然有违祖宗成例,但是也还说的过去。
  董书恒:咸丰,你这是什么骚操作。是在跟我比猥琐吗?你是朝廷哎,能不能有些骨气啊,直接下旨讨伐我啊!
  董书恒自然还不知道清廷的这波操作。
  他得抓紧消化一下胜利的成果。一次两个省,而且都是东南大省,董书恒感觉自己有些撑的慌。


第二八二章 又开始鼓吹威胁论
  进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获取能量的方式。
  奇怪的是食物只有在嘴巴里的时候,人才能感觉到进食的快感。
  才能体会到酸甜苦辣咸各种味觉感受。
  但是食物更多的时间是呆在胃部和肠道。
  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我们称之为消化吸收。
  在这个过程中,人是没有什么快感的,有的人甚至会感到痛苦(胃病患者)。
  那么问题来了,人的胃部和肠道为什么没有感知味觉的功能呢?那样的话我们就能慢慢体会食物的味道了。
  有的杠精肯定会说,你咋不在大肠里也长味觉器官?
  好了,这个问题打住,不再继续。
  我只是想说明淮海军这次军事行动就像进食一般,前期军事行动一共只花费了半个多月的时间。
  但是后期的工作却可能要进行几个月。
  其中有些要董书恒去处理,有些地方官员自己就能决定。
  董书恒现在已经学会了怎么向下属甩活了。
  就像福建那边一样,几天就忙好了自己的事情,定好了目标,然后告诉底下的人,剩下的看你们的了。
  然后他果断地上船走人。
  到了宁波的时候南洋水师甚至碰到了美国人的舰队。
  是的就是在日本被打残的那支舰队。
  现在他们受伤的船只已经在香港修好了。
  在香港有英国人建造的造船厂。那是东亚地区数一数二的造船厂了。
  在东方的西方船舶一般化都在那里保养维修。
  不得不说,当初英国人将香港强占过去,地方选的非常好。
  珠江口本来就是东西方贸易的重要节点,同时也是一个起点。
  美国人现在将重心转移到了宁波港,因为他在上海竞争不过英法,就连后来居上的普鲁士都要超过美国了。
  淮海军现在基本上只跟卫理公会的势力开展贸易。也就是美国的南方佬。淮海军每年都会从美国南方的种植园主那里进口大量的糖、棉花,甚至是粮食。
  这些东西塞满了一个个淮海军的战略仓库。
  很多人都不理解董书恒为什么有那么强的忧患意识。
  现在淮海军进口的机械枪支大大减少。但是每年用于进口的钱没少。
  董书恒坚持要把赚回来的银子再花掉。只有黄金被禁止流出,被他放在长江银行储备起来。
  没人知道具体原因,只有胡光墉隐隐猜出一点端倪。他最近在认真钻研货币储备的知识。
  那些来自美国北方的贸易商们只能够从中国进口商品拉回美国,却在中国拉不到什么订单。
  麦莲的心中很清楚,这是淮海军在对他进行报复。美国的贸易商也知道这点,已经有议员在着手弹劾麦莲。
  也许用不了多久,他就要灰溜溜地滚回美国去。
  但是身为一个西方人的尊严又不允许他向淮海军低头。
  美国人的军舰之前就经常会在宁波港停靠,他们的陆战队也经常会到岸上活动。
  但是淮海军接管宁波之后,拒绝了他们登岸。
  在宁波,各国并无租界。淮海军完全按照自己的港口来管理,这里仅仅是一个开放的港口而已。
  当淮海句占领宁波之后,最先接管的就是港口区。那里商铺仓库林立,需要重点保护。
  在那里,淮海军甚至跟美国人产生了短暂的对峙。按道理美国人不能在宁波登陆,但是朝廷管理这里的时候根本不管这些事情。
  久而久之就让这些外国人变得肆无忌惮。
  最后美国人还是乖乖地登船走了。
  他们已经在淮海军的手中吃过亏了,不会再那么容易给淮海军抓住把柄。
  但是麦莲还是从这个事情中抓到了机会。
  他迅速到上海求见了包令与布尔布隆,向他们通报了淮海军派兵接管浙江和福建的消息。
  对于淮海军没有向他们通报就接管浙江、福建。两位公使确实有想法。
  他们现在早就已经弄清楚了,董书恒只是满清底下的一个地方势力。
  也知道董书恒这个势力似乎跟他们的朝廷的关系并不和睦。
  但是介于与清廷之间并没有一个畅通的沟通渠道,他们很重视董书恒这条线。
  而且一直以来董书恒也确实给他们带来了很多好处。
  尤其的是在对俄问题上,淮海军出力甚多。
  “两位特使,你们发现没有,我们的通商口岸马上就要全部在淮海军的管制之下了。”
  “而且两位,我想提醒一下,这个淮海军的战斗力很强。这一点在对俄国的战斗中就可以看出来。”
  听了麦莲这么一说,两位公使不禁皱起了眉头。
  他们被眼前的利益所蒙蔽了。一直以来忽视了淮海军的实力发展的太快了。
  “两位公使阁下,我觉得这个淮海军想要取代他们的朝廷。”
  “我想也许很快在香港岛的对面就会出现淮海军的驻军了。”
  麦莲的话让包令陷入了沉思。他不仅是驻华公使,同时还是英国派驻香港的总督。
  “麦莲公使,淮海军的陆军确实是我见过的亚洲军中最强的,但是他们没有你说的那么厉害。即使他们的陆军很厉害,在大英帝国强大的海军面前也没有什么意义不是吗?”
  布尔布隆知道麦莲又在挑拨他们与淮海军之间的关系。虽然他的话有些道理,但是不该在这个时候提出来。
  三人当中,他跟董书恒的私人关系最好。
  布尔布隆不想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得罪淮海军,他还想说服淮海军继续追加派去克里米亚的军队。
  俄国人在西边聚集的兵力已经超过了五十万,而且而俄国人有要塞据守,在地利上有优势。
  最关键的是现在已经是十一月,冬天来了。
  那是上帝赐给沙俄人的季节。
  可以说克里米亚战争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候。
  “是的,麦莲公使,请不要在包令公使面前卖弄你那一套淮海军威胁论,作为一名外交官你不应该因为自己的面子而一直针对谁。”布尔布隆毫不客气地说道。
  “两位公使,不是我危言耸听,淮海军突然间占领浙江、福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等到哪天他们完全替代了他们的朝廷。”
  “那时我们将面对一个强盛的中国。甚至是一个排斥白种人的中国。”麦莲为了说服包令,甚至把人种都搬出来了。
  他知道白人的心里都存在肤色的歧视。
  “呵,麦莲公使,不要拿人种说事,先解决自己的奴隶问题再说吧。”布尔布隆说道。
  麦莲没有想到布尔布隆今天会一直针对自己。
  本来这次淮海军攻占浙江、福建,是说服包令提防淮海军的好机会。
  “麦莲公使,我知道你的意思了,这件事情我会找董去问询的,我相信他不会拒绝向我们解释的。”包令最后一锤定音道。
  这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不然能怎么样?
  难道用武力让淮海军维持住现状吗?
  虽然淮海军的潜力很强,今后可能会让中国成为一个强国。
  但是跟淮海军的合作却让他们的贸易额越来越高。
  难道做生意赚钱不是一件很香的事情吗?
  况且俄国的东边有一个强大的势力可以牵制俄国人,消除沙俄称霸欧洲的大陆的野心,不是一件符合英国利益的事情吗?
  如果是在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包令肯定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因为那个时候清廷已经把自己废柴的一面完全暴露出来了。
  而且那个时候他们就会知道清廷不仅废柴,还出手大方,不仅送钱还送土地,简直就是一个东方版的奥斯曼帝国。
  麦莲失望地离开了,但是这个事情却是让包令记在心中。
  回到公使馆之后,包令找来自己的侍从武官伯驾。
  “伯驾,你们是否清楚,淮海军现在有多少兵力,他们的武器装备如何?”
  伯驾没有想到包令会突然问他这个问题。一下子无法回答。
  “公使阁下,我们没有专门做过这方面的调查。但是我知道他们的军队至少装备了前装的线膛枪,上次他们派到克里米亚的军队就使用的那种步枪。”
  “另外我还听说他们装备了一定数量的后装线膛枪,因为他们之前从普鲁士人那里进口过德莱塞。”
  “我知道那种枪,似乎普鲁士人自己都不大用,很容易出故障。”包令插话道。
  “是的,公使阁下,我们大英帝国也在研制这样的步枪,但是只要是后膛装的步枪都容易出故障。”
  “那他们的兵力呢?”包令问道。
  “从我们获得的情报来看,他们的总兵力应该超过五万。之前他们的远东跟俄国人打了一仗,至少要投入两万兵力。说是歼灭了俄国人五万人,但是我认为其中正规的俄国军人顶多也就一万人。”
  ……
  伯驾给包令的信息中夹杂了很多自己的判断。
  这令包令很不满意,他既然要评估淮海军,就应该有一个准确的数字。
  “伯驾,我交给你一个任务,那就是想方设法去弄清楚淮海军的总兵力以及他们的装备情况。我总觉得淮海军一直在对我们刻意的隐瞒。”包令非常严肃地对伯驾交代道。
  现在调查淮海军同与淮海军的合作并不矛盾。
  包令作为一个资深的外交官,深知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朋有,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在浙江逗留的董书恒并不知道麦莲这个老阴比又在背后给自己捣鬼。
  他这跟着一群官员,在做浙江的战后规划。


第二八三章 发布会
  浙江的底子显然要比福建要好一些。湖州、杭州、嘉兴、绍兴都是重要的农业、养蚕业基地。
  宁波是重要的商业口岸,商贸发达。浙商在上海也有重要的地位,基本上和江苏商人平起平坐。
  同样的,在浙江,董书恒也留用了一批官吏,同时抽调了一批官吏去参加培训。
  但是杭州一战,浙江的清军伤亡惨重,剩下的已是不多。
  那些后来随邓绍光投降的士兵自是不能像投诚士兵一般待遇。
  这些人都是要按照降兵处理。按照惯例他们要劳动改造几年。
  然后大部分的人都要被淮海军移民出去。
  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