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清朝做盐商-第1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那些投降的旗兵也加入了进来,他们觉得自己不能连那些牧民都不如。
就这样,仪式进行了一天时间,从早饭吃到了晚饭。
营地周围的羊被杀了一头又一头,十几口大锅从未停下来过。
整个营地的周围都弥漫在羊汤的香味之中。
一天下来,陆国义的辅兵营增加到了三千人。
绑在木头桩子上的那些贵族已经看不出人形了。
这些投靠的牧人里面还有一些妇女,但是即使是这些妇女也都会骑马,她们一样能够帮着照看牛马。
陆国义看了看栅栏里,只剩下一些年纪大的牧民,他们坐在那里,仿佛是在等死。
当然,也有可能是他们不想拖累这些投靠梅林的年轻人。
陆国义将这些新加入的人分成了三个新的辅兵营,从原先的老辅兵营中挑选了一些人作为他们的基层管理者。
然后又挑选了一些淮海军的老兵去做这三个辅兵营的营长。
做好了这些之后,陆国义才将金银等战利品打包。然后就是可以带走的帐篷也全部带上。
没有投靠过来的老人,陆国义也没有为难,反而给他们留下了一些羊还有帐篷。
做完这一些后,所有人在这个营地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一早,他们就踏上北上的道路。
陆国义没有走乌兰察布,那里的蒙古人实在是太多了,他担心自己过去之后可能被察哈尔都统给包围了。
陆国义带着队伍一路往北而去,虽然要经过一些山地。但是还好都不是什么高山。
而且北边就是察哈尔商都牧群区,再往北就是镶黄旗的驻地。过了镶黄旗就到了锡林郭勒五部十旗。
陆国义的人在商都牧群区得到了三万多匹战马,收复了三千多牧民,他们行动的速度更快了。
辅兵营一下子到了六千多人。更是拥有了四万多匹战马。
他们继续北上,就像是在草原上掀起了一阵蝗灾,把所过之处的一切都席卷一空。
仅仅半个月时间,陆国义就带着人席卷到了镶黄旗。靠近了锡林郭勒盟。
在宝拉格苏木,陆国义带人伏击了追在后面的察哈尔都统五千骑兵。
战斗进行了两个小时。陆国义先用辅兵营五千骑兵正面冲上去缠住对方。
然后在迫击炮的支援下,率领二团的士兵从左右两侧伏击点杀出。用骑枪的射程优势不断地消耗着对方的兵力。
在死伤了三成人马以后,这些察哈尔骑兵最终崩溃。
然后全军追着察哈尔都统麾下的溃兵杀出了十几里路。
最后察哈尔都统只带着几百人狼狈逃离。
这一战让二团,尤其是新投的那些辅兵们士气大振。
让一些新人增加忠诚度和凝聚了的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让他们跟原来的旧主子打一仗。
只要打赢了,他们就会对自己的选择感到庆幸,从而坚定他们跟随新主人的决心。
现在追随着二团的这些蒙古人就是这样。
将察哈尔都统打败,这些人比二团的人还要高兴。他们觉得自己选择了一条正确的路。
有了这一仗垫底,陆国义对席卷锡林郭勒充满了信心。
第二四一章 尼布楚城
要不是蒙古早已经是华夏的一部分,陆国义现在都想去模仿一下霍去病。
找一座山封一封,反正这周围的丘陵山地地形。没有名字的山比比皆是。
不过想到后面的去处,他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这里已经算是华夏的内陆,董书恒说过现在满清的版图之内都是华夏的固有领土。
他甚至在给军官上课的时候,拿出了一幅元朝时期的地图。
告诉大家,这将是他们奋斗的目标。
北方有大湖,
那是月亮在大地上投下的倒影,
它的湖水深且清,
它是天神掉落地上的水缸,
庄子游于此,
见其宽又阔,
谓之曰北海,
苏武牧羊于其畔,
可歌又可泣!
董书恒告诉军官们,北方有一座大湖,有了它,华夏的子民就可以喝到取之不尽的甘泉。
那个大湖很深很深,深到用长长的绳子都探不到底。
董书恒显然是想将这个大湖刻画的神圣一些。他觉得叫它北海不科学,叫贝加尔湖,董书恒也不情愿。
就像一颗芝麻坑不是我真姓。
董书恒觉得叫月亮湖就不错。
月亮代表着阴寒的一面,所以上面有广寒宫。
这和大湖周围的气候很像,以后说不定真的可以在湖中的岛上建造一座广寒宫。
说不定会成为一处旅游胜地呢!
董书恒想将月亮湖塑造的跟我们的长江、黄河一般,深深烙印在国人的心中。
陆国义想到,自己这次北上有可能能够到达月亮湖之畔。
心中的的自豪之感油然而生。
心中想着,他不自觉地加快了催动战马的频率。
后面的辅兵们驱赶着牧群,驾者着拉帐篷物资的大车,艰难地追随着前面的军队。
刚刚趁着大胜之威打下了镶黄旗,陆国义的队伍又扩大了几分。
这次二团的兄弟完全没有出手,直接靠着辅兵营就打下了镶黄旗的驻地。陆国义毕竟没有弹药补给,他得省着点用。
能用辅兵的人命来获胜,他就不愿意用子弹。
唯有牺牲才能够让这些辅兵们变得更加有血性。
辅兵们不用陆国义吩咐就捉住了旗中的贵族捆到了煮着羊肉的大锅边上。
……
前方的锡林郭勒大草原上的各部各旗更加的分散。
陆国义要在他们联合起来之前,一扫而过,将他们各个击破。
……
尼布楚这个名字,在华夏人的的心中耳熟能详。
但是真正知道它在哪里的人却是少之又少。
时间已经进入八月,董书恒那里已经接到太行纵队第二团的胜利报告。
他回给二团的指示是:席卷锡林郭勒大草原,不给满清留下一根羊毛。
这些被席卷的蒙古人全部都要跟着二团北迁,充实华夏在黑龙江上游的力量。
这些人本就应该生活在那里,只是他们对南方的温暖气候太过贪恋了。
正是因为他们的这种惰性,才让俄罗斯人强占了广袤的北国。
所以现在二团将带着他们回去,回到他们最初的家园。
让他们与淮海军一起从俄国人手中夺回他们原来的土地。
当陆国义在锡林郭勒大杀四方之时。
黑龙江军区的的先头部队已经到了原来的尼布楚。
现在这里是一座叫做涅尔琴斯克的俄国小城。
说是小城,实际上就是小镇。小镇的周围用原木做的围墙围了起来。
这里距离西边的俄国人重镇赤塔只有三百多公里。
这里的地质面貌非常的丰富,山地、丘陵、平原、和森林交错。受大湖的影响,尼布楚的夏季非常的凉爽。
历史上,这里是蒙古人的游猎之地,有文字加载,这里的一个小村子,五十个村民一天就捉了五千头野羊。
可见这里的资源非常的丰富,虽然偏远,但是原来生活在这里的的蒙古人并不艰苦。
俄罗斯人来了之后,这里的蒙古人就全部被驱逐了,只有少数的猎人还躲藏在森林的深处生活。
沙俄将这里作为一个流放地,大量的罪犯被送到了这里,渐渐形成了这个小镇。
他们在小镇的周围还开发了一些农田种植黑麦。
在赤塔之前尼布楚一直是俄国热在黑龙江上游的最重要的据点,只是随着赤塔的建立,尼布楚才逐渐没落,变成了一个小城镇。
城内的沙俄居民大概有四五千人,因为尼布楚城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所以城内的人大部分都是世代生活在那里。
这次前出到这里的是第四师的第二团以及黑龙江水师的两艘炮艇。
二团的人自然没办法都挤在炮艇上,炮艇的后面还跟着一串的木船。
这些船都是穆拉维约夫当初使用的运兵船。
其中还有一些是在尼布楚这里建造的。
船队没有直接靠近尼布楚城。
淮海军从未踏足过这里,所以这会儿团长滕子全带着侦查派的士兵上了城东的一处小山包。
船队就停在他们几公里外的后方,这里是黑龙江上游的尼布楚河。
山上都是浓密的黑松林,滕子全不用担心自己一行热会被俄国人发现。
通过望远镜滕子全能够清楚地看到城内的居民大多人是女人、老人和小孩。
那些男人应该已经被穆拉维约夫带着到了下游。
他们或者是战死在淮海军的炮口下,或者是光荣地成为淮海军的俘虏。
时间太紧迫了,不然藤子全他们要是能够从俘虏中找到几个尼布楚的出来的农兵就好了,也省的自己在这里喂虫子。
可以看的出来,这座城的居民还不知道前线失败的消息。
黑龙江上已经被水师玩完全封锁住了,即使有士兵逃回去也没办法走江上。
而要穿过两岸的山岭森林,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黑龙江两岸根本就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行。
说真的,眼前的场景在滕子全的眼中就像是一副美丽的田园画卷。
一座木头围墙的小城,城中都是木质的尖顶小楼。如果像后世一样用油漆将这些房子的外表粉刷成不同的颜色,那一定非常的美丽。
城外靠近小河的两岸是大片的麦田。
小河从远处的山岭间弯弯曲曲地流出一直汇入到尼布楚河之中。
远离河岸的地方是天然的牧场,牧草长得有半人高,随风飘摇。
这些牧草要是收割了,不知道能够让多少的牲畜过冬。
现在在田野中劳动的全都是穿着亚麻布衣服的沙俄妇女。
相比于沙俄的男人来说,这些妇女要勤劳的多。
城墙上的碉楼中还能够看到一些手持火枪的守卫。
但是数量肯定不多,因为他们只部署在城门和碉楼里,城墙上是没有人守卫的。
滕子全在心中默算这些敌人的数量。同时也在考虑自己应该如何拿下这个城镇。
如果要是在黑龙江上游建立一座永久的要塞兵城,这里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这里向西能够进入蒙古高原,西南方是车臣汗部,向南能够进入兴安岭的西路,再走一段就进入了锡林郭勒盟的地盘。
而且紧挨着尼布楚河,在夏季可以通过船只跟下游联通。
大量的物资可以通过黑龙江的水道运进来。
可以说这里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风水宝地。
沙俄人当初选择在这里建城还是很有战略眼光的。
这种木头建立的城市一旦展开大规模的攻城战很容易就被战火毁于一旦。
这样显然会让淮海军话费更多的时间,虽然现在才进入八月,但是这里十月份天气就要冷下来了,十一月就基本上不能再待在户外长时间活动了。
不过见到城内的守卫那么薄弱,藤子全基本上有了计划。他留下一队人在此监视。
带着剩下的人一起回到了船队停靠的地方。
八月的尼布楚白天的时候温度还能够达到二十度左右,但是到了晚上这里的气温会跌落到个位数。
后世这里避暑圣地的名头就是这么来的。
白天的哨兵们已经回去休息了,现在原木包夹泥土筑起的城墙上已经不见人影。夜间看守的哨兵数量显然没有白天的多。
而且他们大多聚集在城墙上的碉楼中守着小火炉。
谁说沙俄人不怕冷,他们要是不怕冷为什么总是喜欢往南边发展呢?
君不见后世海南岛上最多的外国人就是那些喜欢光着屁股晒太阳的俄国人。
他们可能更加耐寒,但是他们也不喜欢寒冷。
所以在这么冷的晚上守着小火炉显然要比在城墙上吹着贝加尔湖过来的冷风要舒服的多。
当最后一个在田中劳动的妇女回到了城中会后。
用松木做成的厚实城门轰隆一声关上了。
小城之内暂时和外界隔绝了开来。
随着各家各户吃好了晚餐,城内的灯火渐渐熄灭。
偶尔有拿着酒瓶的醉汉走错了门,误入了他人的家中,如果那户人家的男主恰好跟着总督去了下游。
这种情况下很可能就会发生一段旖旎的故事情节。
趁着夜色,四师二团悄悄地摸到了尼布楚城外的小树林中,此时已经是下半夜了。
滕子全命令部队进行了短暂的修整,昨天白天他们已经提前利用白天的时间休息过了。
现在虽然还有一点累,但是士兵们还能够坚持得住。
但是城上那些守城的哨兵就没有他们精神了。
总督率领大军打到了下游,那么尼布楚这里就是大后方了。
除了野兽,这些沙俄哨兵们想不到还有什么危险会威胁到涅尔琴斯克城。
但是野兽又不会攀爬城墙,所以哨兵们就围在一起分享自己带过来的美酒。
喝了酒之后,烤着火炉,人的身上不管内外就都是暖烘烘的。
这个时候困意就会自然而然地袭来。
已经是后半夜了,守夜的哨兵将自己知道的荤段子都说了一遍。
他们甚至聊了城中的每一个漂亮女人。
当沉默来临之后,呼噜的声音取代了聊天的声音。
第二四二章 前进基地
一小群人形的野兽悄悄地来到了城下。他们抓着队友伸出的长杆在队友的推动下,沿着城墙就这样垂直地走了上去。
胳膊下夹着的长杆前推抵消了他们受到的重力。
双脚踩在粗糙的墙面上,稳住了他们身形。让他们能够平稳地向上移动。
四五米高的城墙三五下就上到顶端了。只见他们用手压住长杆的顶端,往后一递,身体就从与墙面垂直变成了与地面垂直。
紧跟着第一批上得城墙的队员,后面的队员也紧紧跟在后面。
这支队伍就是跟着四师二团一起行动的一个特战小队。
在远处的滕子全就着微弱的月光,见到一个小队的十几名队员全部上到了城墙之上,而且没有一点动静传过来,他的心中才长长地舒出一口气。
“没想到这些特战队员平时练的花里胡哨的,关键时刻还真能派上要用场。”滕子全在心中想道。
即使是他手下最精锐的侦查排也做不到这种程度。总统当初设置特战队这个兵种还真是有先见之明。
大概过了半个时辰之后,城墙上向外闪动了三下灯光。
滕子全知道特战队的人已经得手了。
他看了一下天色,东边的黑松林一片漆黑,但是树梢的边缘隐约能够看到一丝丝的光晕。
又低头看了一下自己怀中珍贵的怀表。藤子全知道,天已经要亮了。
“出发!”
没有大声的宣化,随着滕子全向前移动,早已经准备就绪的士兵们迈着大步悄悄地向城门方向走去。
他们尽量地控制双脚与地面碰触的声音。
还没有到达城门,就见四名特战队员合力将城门给从里面打开。
士兵们从城门涌入,按照既定的方案,一部分士兵上了城墙。守卫城门还有各个碉楼。
剩下的人全部向城内涌去。
这个时候,城内的俄国人已经被士兵们进城的脚步声吵醒。
有些住在家中的男子拿出了火枪守在门后。
也有一些血气方刚的沙俄男子从窗户向穿过街道的淮海军士兵射击。
当然,立马会有士兵冲过去踹开门,将房内的人给消灭掉。
这种没有建制的抵抗在正规军面前就跟挠痒痒一般。
那些没有抵抗的居民房,淮海军的士兵没有理会,他们的目标是城主府还有军营以及军火库。
根据白天的观察,这座城中应该还有将近五百人的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