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清朝做盐商 >

第126章

回到清朝做盐商-第126章

小说: 回到清朝做盐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女的义务。男女结婚年龄不得早于16周岁,不得晚于25周岁,25岁未婚也不接受政府民政部门介绍的个人,将每年收取其年收入的一半作为罚款。”
  ……
  董书恒说到这里,看了一下在坐的各位。他也只说了一部分而已,剩下的还指望着这些手下去补充。
  “总统,光是您刚才说的那几个方面涉及到的立法就有教育、卫生、家庭关系三个方面,我们如果一次性制定会不会太多。”首先提问的是法务部的部长。
  “好,我先来回答你的问题,这次涉及的立法确实比较多,但是大多是政策性的立法,它们的作用是配合政策的实施,所以多一些也没关系。”
  “比如我我上面提到的涉及义务教育的《义务教育法》,涉及卫生工作的《卫生法》,涉及妇女权益的《妇女权益保护法》等等,这些法律只是将我们的政策给固化下来而已。”
  “总统,您说的拼音、简体字是什么?”这是提问的是教育部的部长。
  “哦,拼音是一种能够让人快速学习汉字发音的符号,它由声母和韵母组成,可以通过搭配标出现在所有汉字的发音,所谓的简体字就是将现在汉字进行简化。”
  “今后我们将做的是普及教育,要让普通的人能够快速地识字,就不能够再用原来的那一套启蒙教育的方法。”董书恒解释道。
  “至于这个拼音和简体字,我很早就已经让书院的文学院着手整理了。相信很快就会出来了。”
  其实董书恒已经将大部分的内容都告诉了文学院,他们只要把董书恒整理的东西完善一下就好了。因此董书恒有自信可以很快就将这些东西拿出来。
  “各位这次‘新生活运动’不是哪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整个淮海军的事情,需要各部门密切地配合。”
  “老曾,回去之后让每个部门报一个责任清单上来,大家都思考一下自己负责的一块工作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可以同这次新生活运动合并起来搞。”
  “每个部门都要想清楚两件事情,本部门的事项有哪些要加入新生活运动中去,另一件事情是在这次新生活运动中本部门要承担哪些责任?”
  “尤其在宣传方面,地方政府、各部门都要通力合作,一定要将宣传做到村口,做到百姓的眼中、耳中。”
  “宣传部门还可以组织一些演出队,找原来的戏班子就新生活运动排练一些宣传新生活的节目,下去演出,这样更容易让百姓接受。”


第二零一章 剪辫子
  第二条早上,董书恒很早就起床了。昨天晚上做好了决定之后,他就让魏玉祥去通知高邮的陆军学校——董书恒将在次日早上在陆军学校组织一个“剪辫仪式”。
  作为一个团体的核心,有的时候作作秀也是必要的。反正都是要剪辫子,但是董书恒自己在家里剪和跟手下的官兵们一起剪效果完全是不一样的。
  此时的军校内除了考进来的全日制士官生,大部分都是军队中派过来轮训的。
  现在在南方,淮海军基本上没有什么战事,所以董书恒就下令各个部队的基层军官加大轮训的力度。
  “嘟嘟……”一大早紧急集合的哨音就在军营中响起。
  “王少勇,你知道是什么事情吗?”营房内一名士官生一边快速地整理内务,一边问身边的同学道。
  这个王少勇,人称“小灵通”,平时消息最是灵通。
  “听校务处的老张头说,今天早上有大人物要来。”王少勇小声地说道。
  “不会是总统过来吧?”这名士官好奇地问道。
  “嘘……总统的行踪可是绝密,不要乱说,小心被关禁闭。”
  这时第二声哨响,众人赶紧奔出营房向学校的广场集合。
  整个军校现在有一千多名在校生,全部集合到广场上看起来也是一大片。
  主席台下面现在摆了五十把椅子,这种椅子大家都认识,就是那种剃头匠用的椅子。
  不仅仅有椅子,还有家伙事儿呢!这是要干啥?集中剃头?军校中就有剃头的地方,从来没见军校集中剃过啊?
  一众学生在心中纳闷儿。不一会儿,一个身穿无衔军装的年轻人在一众军校高层的簇拥下,走上了主席台。
  台下立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已经看清楚了,正是许久未见的总统。
  军中的基层军官都是董书恒最坚定的支持者,因为他们都是穷苦出身的苦哈哈,是董书恒带他们当兵,改变的了他们的生活。
  现在自己的前途,家人的安居乐业可以说都是董书恒给他们的。这个时候的清国人还是非常淳朴的,那种朴素的知恩图报的思想深入人们的骨髓。
  “同学们,大家好,好久不见了,看到你们依然这样的精神饱满,我心里非常的开心。”董书恒开口打招呼道。
  “总统好!”底下的学员齐声喊到。
  “大家心中一定都非常奇怪,为什么今天摆了这么多剃头的椅子?”
  “没错,今天的事情就是跟我我们的辫子有关。”说着董书恒从身后扯过自己的辫子。
  “大家觉得这根辫子拖在身后,方便吗?”
  “不方便!”底下稀稀拉拉地有学员回答道。
  “看样子,有些学员还有顾忌,不要担心,这辫子是当年满清入关后强加在我们头上的,他们想这片土地上的人都做他爱新觉罗家的奴才。”
  “可是,我们已经重新站起来了,我们淮海军只做自己的主人,所以今天在这里,我带你们一起将这辫子剪了,你们敢不敢?”
  “敢!敢!敢!”这次底下响起了惊雷般的呼声。
  “好,就要像这样,我淮海军军的将领从来就不知道“怕”字怎么写。”
  说着董书恒率先坐了下来,自然有师傅过来将他头上的头发剃干净。
  董书恒站起来后,动了一下脖子,顿时感到浑身的轻松。就仿佛是地球的引力一下子减弱了一般。
  底下的学员也在教官的指挥下,每五十人一组,上前去将头发剃掉。
  董书恒带上军帽,要是真把一个光脑壳露在外面还真有一些别扭。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时间,董书恒除了睡觉,其他时间都没有摘下帽子。虽然他不喜欢辫子,但也同样不喜欢光头。前世做过几年警察的他对光头还是有点忌讳的。
  按照计划安排,早上剃好了头,董书恒书恒要坐车赶到大丰一趟。
  因为经过了短暂的筹备,淮海—克虏伯重工集团要在今天挂牌成立。
  成立之后这里就是淮·克重工的总部以及研发中心。重型机械制造厂也会放在大丰,但是钢铁厂将会换一个地方。
  至于这个炼钢厂放在哪边?董书恒心中已经有了打算。不过现在开建还是有些早了,要再等一段时间。
  至于兵器的生产董书恒准备另行组建一个兵工厂,如果都集中在大丰兵工厂一个地方形成不了竞争效应。
  现在是创业初期,大家自然是撸起袖子加油干。
  但是,董书恒非常清楚,一旦时间长了,人员和体制都会逐渐僵化,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将自己工作第一年和工作第十年做个对比就能理解。
  本来董书恒还准备去上海看看,自从淮海公司在苏州河畔开发住宅并且允许外国人购买以来,上海的外滩到苏州和区域逐渐繁华了起来。
  以前只在外滩沿着黄浦江一条线上,租界的位置比较繁华,但毕竟地方小,充其量看起来就像一个小镇。
  现在黄浦江和苏州河之间的一片区域全部开发了出来,称为上海新城。
  很多洋人还有各地的富商聚集到了这里,置办家业。洋人是不能直接买地的,他们只能购买开发好的别墅,而且价格贼贵。
  不过人家淮海公司开发的别墅建得好呀,服务也棒棒哒!所以还是有很多洋人抢着购买。本国的富商就没那么麻烦了,他们可以直接买地。
  上海县用卖地预售款,直接向住在当地的百姓砸钱,将百姓迁出安置,空出的土地相当于白纸上做城市规划,公共区域、住宅、道路,近代化的供水排水系统,全部都规划得好好的。
  土地都是直接分好的,那些富商只能选择买哪块,不能想买多少就多少。
  而且,上面的建筑建成什么样子,也要根据统一的规划来。
  在董书恒的规划中,上海要建成国际大都市,可不能给中国的那些富商建成一个大宅院云集之地,这样以后哪来的发展空间。
  新城没有城墙,道路都规划的非常宽阔。许多人都不大理解,为什么要留这么宽的路,上面都可以并行十几辆马车了,根本就是在浪费土地。
  不过这么宽的地方也没全都修成路,而是在中间修了宽宽的绿化带。让人看了之后耳目一新。等以后路不够用了,就可以拆了绿化带,将路拓宽。
  只有董书恒自己一个人知道,今后的上海会有多么的堵。与其到时候想办法花大代价去拆迁房屋,还不如现在就一步到位呢。
  在大丰的当天晚上,董叔恒就收到了从浦口发过来急电。天京城的杨秀清又搞事了。
  说到电报,现在江苏的电报网已经基本上要铺好。电报的铺设本就是一件很快的事情,不像修铁路那样慢慢悠悠的。
  现在走在路上到处都能看到黑乎乎的电线杆子,这些电线杆子都是用原木经过烧灼处理后制成的。
  现在淮海军最不缺的就是木材,去远东的船回来之后基本上没什么东西可带回来,只能带着加工好的原木回来。
  一开始的时候还有人会把电线杆子偷走,不过后来抓了一批人,再加上各地都加强教育之后,才基本上杜绝了这样的事情。
  我们再来说杨秀清,之前在过寿的时候狠狠地摆了洪秀全一道。让他的心中大为舒爽。
  过寿之后,他又发布军令将带兵的诸王全部安排到了外地。翼王石达开还是驻守在安庆,防着西边的湖北鄂军,
  北王韦昌辉被安排到了江西南昌,一面防着西边的湘军,一面防着北东边的淮海军。
  燕王秦日纲被安排的到丹阳驻军,原来驻守镇江的罗大纲则被安排到了安徽庐州,驻守安徽江北的部分。
  三王被安排出京的时候心情各不相同。东王府寿宴上的情形,众人都看在眼中,杨秀清的嚣张跋扈,让诸王都心生不悦。
  天王虽然暗中联络了翼王和北王,但是并没有下定好决心,况且诸王带兵在京中,杨秀清必然防备着,因此也没有下手的机会。
  石达开离开天京城的时候看了眼巍峨的天京城墙,心里头不是滋味。
  他在心里头说:千万别发生事情!一旦要发生事情,后果不堪设想啊!不知为什么,石达开虎目之中眼泪淌下来,可见他的心情多么的沉重。
  同石达开的黯然神伤不同。北王韦昌辉的心中非常的兴奋,如果天王和东王一直这么和平相处的话,他就要一辈子只能做六千岁了。
  韦昌辉出身地主家庭,本就是金田村人。金田起义就在他的家乡举行,韦家是举家加入了太平军,甚至献上了自己的家产,在早期为天平军出力甚多。
  因此,韦昌辉打心眼里瞧不起烧炭工出身的杨秀清。韦昌辉之前在天京的时候算是太平军的三号人物,主要协助东王杨秀清打理内政,但是杨秀清跋扈专权,经常当面羞辱韦昌辉。
  这一切韦昌辉都暗暗记在心中。现在韦昌辉终于等到了他一直期待的时机。
  离开的前一晚上,韦昌辉在府中秘密摆上了两桌宴席。北府内外全部安排上双岗,就连房顶上,韦昌辉都安排了人值守。
  餐桌上在坐的有平时跟韦昌辉关系最好的燕王秦日纲,大将徐宗扬,北府的六部尚书一共二十余人。
  这些人都是韦昌辉最信得过的人。韦昌辉将他们聚集在一起自然是密谋篡权的事情。
  “各位兄弟们!嘿嘿!今天晚上将大家聚到一起,商量一件特殊的大事儿。”
  “我不说大家也都心中有数,咱们这天京城中不久就要爆发一场激战,不知道有多少人要掉脑袋,但是这事儿对咱们来说是一件好事,一件从中取利的大好事。”
  “北王,这天王难道真的会跟东边的打起来?”秦日纲的头脑比较简单。
  他身高将近两米,长得膀大腰圆,壮得像头熊一般,作起战来像张飞一般勇猛。一遇到这种要思考的事情就变得迟钝。
  他跟心机深沉的韦昌辉放在一起真是天生一对,非常的互补。


第二零二章 韦昌辉的野望
  “北王,这天王如何是东王的对手,天京城内外的兵可基本上都是东王的手下啊!”秦日纲虽憨但是不傻。
  洪秀全明显就不是杨秀清的对手,这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了。他要是跟杨秀清动手简直就是鸡蛋碰石头。
  从太平军创建之初开始,洪秀全就是作为一个精神领袖存在。大权主要掌握在正军师,东王杨秀清手中。但是洪秀全当然不想一直做一个虚君。
  “天王自然不是东王的对手,所以天王必须找人帮忙啊?他会找谁呢?自然是找我们啊!”韦昌辉说道。
  “燕王兄弟,你说到时候我们兄弟俩要是帮助天王灭了东孽。这天京城还不是我们兄弟俩说的算吗?哈哈哈!”韦昌辉越说越兴奋,仿佛一切都是他写好的剧本一般。
  “哈哈哈,好好,北王兄,到时你也去做做那万岁。”
  “万岁!万万岁!”旁边的人也跟着起哄,说得韦昌辉更加的高兴了。
  “哈哈,好,到时候我就让燕王兄弟做九千岁。”
  “宗扬来做八千岁!”他又看向一边的徐宗扬说道。
  “其他人皆封王。”韦昌辉扫视了一眼四周众人继续说道。
  “谢万岁!”众人皆离座跪谢道,功名利禄仿佛就在眼前。
  “北王兄,你说到时候要是打起来,咱们天国岂不是就乱套了?”虽然不想扫兴,但是憨直的罗大纲还是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不怕,这天下有德者居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哪有一成不变的道理。到时候咱们只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地掌握了天京城,控制了洪秀全,外面的那些兵将还不是一纸诏书的事情。”
  “难道他们还能投降了清妖不成。到时候我坐镇天京,大纲兄弟和宗扬兄弟,你们一个带兵灭了东面的董书恒,取其钱粮。另一个带兵一路向西打,尽取长江上游。”
  “咱们先占了这南方半壁江山,再挥师北上,灭了清妖。可不能学那洪秀全和杨秀清,只知道躲在这天京城里修宫殿,养美妞,享清福。”
  “万岁英明!”众人再次和道。
  “北王兄,可是我俩明天就要离京了,这天京城的事情又如何管得了?”罗大纲摸摸头皮问道。
  “莫怕!莫怕!我明天虽然带兵远去江西,但是我的心可是留在了天京城。在坐的诸位都是我的眼睛、耳朵。”
  韦昌辉扫视了一下场中众人,继续说道:“你等留在京中的人要密切关注京城的风吹草动,随时派人告知与我。”
  “谨遵北王命令!”众人答道。
  “至于大纲兄弟,你到了丹阳之后就屯兵在那里,那里离着天京城近,你密切关注着天京城的动静。”
  “不过你可别真的去找淮海军干架,咱们先把内部的事情解决了,然后再去收拾他们。这叫‘攘外必先安内’。”
  “你呀,只要把刀枪磨的锋利锃亮,把火炮擦拭得干干净净,等着我的命令就好,到时候咱们一起到天京城中杀人!”
  “好!北王兄,你知道的,我是一直没主见的,离开了你,我就没了主心骨。我全都听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