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清朝做盐商 >

第1章

回到清朝做盐商-第1章

小说: 回到清朝做盐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到清朝做盐商》作者:独孤赏月
  文案:
  1853年,太平军陷扬州,清庭势弱,列强环伺,董书恒灵魂穿越时光,以亿万分之一的概率附身这个时代。看我“师夷长技以制夷”,铸兵戈,兴洋务,推行教育,开启民智,唤醒睡狮,重铸中华。我泱泱华夏,本应傲立世界之巅!
  作者自定义标签 热血


筹办团练,缴匪壮大


第一章 魂穿盐商之子
  “少爷醒了,夫人,少爷醒了!”
  试着撑了撑沉重的眼皮,董书恒感觉自己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一点力气都使不出来。
  耳边却传来了少女的惊呼声。那声音有些缥缈,但是很动听。
  “佛祖保佑,阿弥陀佛,恒儿终于醒了!”这时一个中年妇人的声音传来,声音里带着哭腔。
  过了几分钟,董书恒终于积攒了足够的力量将眼睛撑开了一条缝隙。
  透过缝隙,首先映入了眼帘是一张清秀少女的脸庞。未沾粉黛,却白里透红,带着点婴儿肥。一双仿佛会说话般的丹凤眼,眼角微微上扬,柳眉轻蹙。乌黑的长发挽起少女的发髻。
  随着眼睛渐渐适应房间的光线,董书恒终于看清楚,这少女穿着一身晚清样式的对襟襦裙,袖口还绣着一朵并蒂莲。
  少女的边上是一位看上去四十几岁的妇人,神态憔悴,眼睛红肿,应该是哭了多次。
  “这是……哪儿?”董书恒用微弱的声音断断续续地问道。
  “少爷醒了,夫人您听,少爷说话了。”那女孩惊呼道。
  “什么,少爷?”董书恒心中一阵凌乱,怎么见义勇为还有人捉弄我?
  董书恒记得自己之前是在辖区巡逻。
  一名女高中生因学习压力过大而跳河轻生。现场一群人围观,就是没一个下去救人。刚好董书恒经过,大家一看警察蜀黍来了,立刻像见了救命稻草似的。
  在众人的呼和声中,只会狗刨的董书恒,此时的智商是在一路走低。脑子里的反转的都是众人殷切的眼神,以及那几句嘹亮的入警誓词。
  其实这么多人可以用衣物编个绳索,再不行也可以拉个人梯。
  但是这些董书恒都没有想到,他只来得及脱下鞋子,就跳入了冰冷的河水中。然后他奋力托起少女,将她向岸边推去。再然后他感觉自己的腿抽筋了。此时他想到是几百年前某位东林党人的名言:“水太凉了!”
  突然间的麻木让董书恒的身体失去了平衡。冰冷还夹杂着生活污染气味的河水呛入鼻腔。真他妈的难受,为啥这么多人选择跳河死?
  董书恒感到自己缓缓飘起,他看到了自己正在缓缓下沉的身体,肩章上的一颗星星反射着微光。
  这难道是科幻电影里所谓的濒死体验,原来灵魂出窍真的存在啊。可是之后会怎么样呢?难道就是彻底消散吗?
  他的眼前仿佛放电影一般,时光倒流,他看到一个男人被一群土匪追杀,他觉得他很可怜,想靠过去帮他。再之后就是当前的一幕,他醒了,入目的是一间古式的卧室。
  用尽力气扭了扭头,董书恒终于看清楚了房间的布置。只见房间里点着一盏昏暗的油灯,自己躺在一张雕花的木床之上。床上挂着白纱做的帘子,房间里还有一张木质的圆桌,两把太师椅。
  刚才那妇人看到董书恒完全醒了,立刻凑上前来说道:“书恒,你醒了?真是列祖列宗保佑!”
  “水……”董书恒艰难地说道。
  “是,少爷您稍等!慧儿这就去取。”那小姑娘赶紧去倒了一杯水过来,用勺子挖着轻轻地送到董书恒的嘴边。
  喝了点水,董书恒感到好多了,大脑渐渐地回复了对身体的控制权。
  “镜子……”董书恒对着身旁的少女说到。
  “少爷,是要照镜子吗?”少女疑惑道。
  董书恒轻轻地点了一下头。
  只见那少女到床头的书柜上拿来一面简陋的镜子,放到了董书恒的面前。
  这下,董书恒真的确认自己穿越了。
  镜子里面是一张英俊的少年的脸。五官清晰柔和,略显消瘦,大眼睛旁的眼眶都有点微微隆起。
  “对不起,娘,我的脑袋疼,很多事情一时记不起来了?”董书恒对着旁边的妇人说道,听着妇人刚才的语气,必然是这幅身体的母亲了。
  “哎呀……这些天杀的土匪,为啥打我儿的脑袋啊!让我儿得了失魂症。”那妇人又哭了起来。
  董书恒一听见女人哭就头疼。立即出言阻止道:“您别哭了,我只是暂时失忆了,会想起来的!”
  “是啊,人没事就好,书恒你可要赶紧好起来,这个家还得靠你支撑。”那妇人终于从悲伤中回过神来。
  “娘,您先去休息吧,这些天让您受苦了,是孩儿不孝,这里有慧儿在就好了。”董书恒指了指旁边的小丫鬟,刚才好像听她自称慧儿。
  “嗯,好吧,那你再休息一下,兴许明早就想起来了。慧儿,你过来小心照顾少爷。”那妇人对旁边的小丫头说道。
  母亲出去了,董书恒将丫鬟喊到了身边。
  “慧儿,刚才母亲在,我不敢问,怕吓到她,其实本少爷连自己叫什么都不记得了,你来说说,关于的我身世,还有现在外面的情况,不过不能让母亲知道。”董书恒吩咐道。
  于是慧儿跟报简历一样把自己知道的关于董书恒的信息都说了出来:“嗯,少爷,慧儿听您的。您叫董书恒,今年18岁,您上头还有一个哥哥董书同,是您的大姨娘所生,已经失踪一年多了。下面还有两个妹妹,董书云、董书梅,是双胞胎,今年都才十六岁,是三姨娘所生。”
  “那家里的这些人呢,为什么只看到你和娘?”董书恒问。
  “呃……前年老爷过世了,大姨娘也随之而去,大少爷去年年初出门做生意失踪了。还有两位小姐跟着三姨太住在高邮。”
  “这个家里还真是诸事不顺啊!”董书恒在心中想道。
  “慧儿,那这里是什么地方?”
  “此处为扬州府东台县,这里是咱们董府的一处别院。”
  “那现在外面是什么时间了?”
  “现在是咸丰3年3月,2月份的时候,发匪攻陷了扬州城,还好咱们全家跑的早,提前搬到了东台别院,家中损失不大,只是不知道现在城内的产业还在不在?”慧儿悲伤地说道。
  听了慧儿的叙述,董书恒陷入了沉思当中。
  1853年,正值太平天国运动高潮,清军此时处于劣势。所谓乱世出英雄,我中华正面临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
  漂亮国正在经济危机中酝酿着一场南北战争。英法与毛熊即将在克里米亚大打出手,倭国马上就被黑船撬开国门,德川家的统治危机四伏。
  作为一名魂游者,如果混吃等死,岂不是对不起命运之手的安排。况且目前的状况是商人等于肥肉,未来十年,扬州都会是一个动荡之地。作为太平军与清军对抗的前沿,扬州无疑是安逸守成者的噩梦,冒险家的乐园。
  前世的董书恒一直都是一个喜欢安逸的人,在生活中,在单位都是与世无争。仿佛看开一切的化外之人。
  此生,作为一名比中彩票还难的魂穿者,如果不搏一搏,争一争,自己都感觉过不去。而且此时不争也许就是灭亡。
  正如此次,自己的这个身体的主人出门进盐遇袭,就有颇多蹊跷之处。虽说盐商富裕,苏北之地也时有盐匪出没。但都是一些受不住苦,被逼的没出路的盐丁出落的。
  这些人出身贫寒,世代只能为盐丁,如果说在我大清还有比佃农还苦的职业那就是盐丁了。所以说这些盐匪本非大奸大恶之辈,一般只为求财,不会伤人。
  这次的反常举动,要说没有人在背后推动,鬼都不信。
  董书恒觉得自己的这条命非常值钱,比中彩票还要难上千百倍,自然是珍贵无比。所以他必须要保护自己。毛爷爷说过“枪杆子出政权”。要想保护自己,首先必须要掌握枪杆子。
  要是在以往,这自然是不可能的。商人都是肉猪,怎么能让他掌握枪杆子呢?但是现在大清遇到了威胁到他统治的对手,以前的老规矩都可以抛一抛了。
  “少爷……”慧儿的呼唤让董书恒从沉思中回过神来。
  “哦,慧儿,谢谢你跟我说这些。”
  “少爷让慧儿做什么就做什么,哪有主家谢丫鬟的?”慧儿低着头说道。
  看着慧儿有点娇羞的样子。董书恒渐渐生出了一些对这个时代的好感。
  这里,至少还有人在关心自己,不是吗?
  “慧儿,你是什么时候来我们家的?”
  “少爷,五年前的时候,二夫人就把我买回来了,那时候开始,我就一直跟着您了。”
  “那你会不会怪夫人让你离开家人啊?”
  “怎么会呢,我们全家人都感激夫人,夫人把我买回来,让我能吃饱饭,有新衣服穿。卖我的钱救了我的弟弟的命。夫人就是我们全家的大恩人,慧儿知道知恩图报的。再说了,少爷您对慧儿也是极好的……”说着,小丫头的脸颊就红了起来。
  “这万恶的旧社会啊!”董书恒不禁在心中吐槽。“真他妈的好!”
  毕竟伤情未复,灵魂附体也得需要磨合,困意袭来,董书恒打了一个长长的哈欠。慧儿颇有眼力劲,松开了帮董书恒按摩的小手。帮董书恒盖好了被子,吹灭了油灯,轻手轻脚地走到了外间。
  外间,传来了窸窸窣窣的脱衣服的声音,让董书恒的心中不禁一阵悸动。原来这丫头就睡在自己的外间。哦,对了,好像古代的侍女都是这样的。
  (前几章,真心写的不好,现在写到二百多章,我再回过头来看,自己都想吐槽一下。当初写的时候就是临时起意,没有任何准备,全靠自己脑子里储备的那点东西,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所以还愿意看这本书,愿意支持一下新人的朋友,可以跳过去,不要污了眼睛。)


第二章 家有肱骨大掌柜
  第二天早早醒来,董书恒发现自己已经能动弹了。原来他主要是头部受到钝击,估计是有些脑震荡,加上之前昏迷的时间。这么些天,差不多要好了。
  听到他的动静,慧儿静悄悄地走了过来。“少爷,您醒啦!您先别动,我去帮您打点热水洗漱一下。”说着就要往外走。
  “先等等,那个……慧儿,你帮我拿一下衣衫,我先起床。”
  “少爷,要不我先跟夫人说一下,您的身体刚好,现在不宜多动。”慧儿显然很担心自己的少爷。
  “慧儿,听话,少爷我的身子骨自己清楚,再不动动就要生锈啦。”
  “呵呵,少爷,您什么时候变风趣了?我这就帮您拿衣服。”
  慧儿拿来了一身青色长衫,这种衣服在学子之中非常流行。董书恒拒绝了慧儿帮自己,坚持自己穿上了衣服。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五好青年,董书恒实在是无法理直气壮地让一个小姑娘伺候。
  他站到镜子之前。跃入眼帘的是一个翩翩少年,没有富家大少那种柔弱,反而多了几分刚毅之色。
  鼻梁挺拔,浓眉大眼,只是略显消瘦,还有那头上的辫子,十分别扭。
  哎……什么时候能把这尾巴给剪掉,暂时还是别想了。他还是觉得保住脑袋要紧,至于这辫子……就当cosplay 吧,反正自己的心中没有辫子。
  洗漱好后,董书恒又到镜子面前欣赏了一会儿自己帅气的面庞。笑得一旁的慧儿花枝乱颤。
  出得房来,董书恒在慧儿的引导下去找陈夫人请安。陈夫人也是早早就起床了。这个时代的人大都没有睡懒觉的习惯。
  “哎呀,恒儿,你怎么起来了啊!快快回去歇息。”
  “娘,儿子给您见礼了,这些天让您忧心了。”
  董书恒工工整整地行了一个大礼。无论如何,这位疼爱儿子的母亲都值得尊敬。
  陈氏被感动得眼泪不住地往下滚。没什么比儿子孝顺更能让母亲满足的了。
  “娘,快快别哭,不然孩儿就跪着不起了。”
  “恒儿快快起来,你的身体刚好,行什么礼呀!”陈氏赶忙道。
  “娘,今日孩儿急着起身,一方面是给您请安,另一方面,家中的生意多日无人照管,孩儿心中甚是担忧。怎怪孩儿受此重创,许多事情不甚清楚,还请母亲告知。”
  “列祖保佑,我们的恒儿又有孝心,又顾全家业。真是个好孩子。”陈氏听到董书恒一番说辞,心怀大慰。
  “恒儿,咱们家一直是做盐商的,但是自嘉庆帝改行盐票以来,我们扬州盐商已经大不如以前。还好老爷早早就看到这点,将家中产业从贩盐转移到囤地、运输和商贸上来。”
  “如今,家中在东台尚有三万亩田庄,由你的舅舅陈冬生管理。另外有十二艘沙船跑上海经运河跑济南的航线。由船老大刘大海管着,老刘是家里的老人,也非常可靠。”
  “你爹爹前些年在上海靠着洋人租界开了一家润吉贸易商行,跟洋人做着洋货生意。头灶那边还有一个盐场,每年产盐也有一些进账,当然还有五百多户盐丁要养活。”
  “最近闹发匪,南面的水路断了,船队只能在北边跑,南边的商行最近不知道如何了?听说洋人也不安生。还好你刘叔的大儿子清北在那盯着,想来也是无大碍的。”
  听了陈氏的叙述,董书恒心中总算有了底。
  其实,在昨天晚上,他的心中就一直在今后的事情。能不能乘风而起,还真得依靠自己老子给自己留下的产业。
  人都是求生欲的,在这个时代要想好好地活下去,就得不断变强。
  “母亲,家中还有多少余银?”
  “怎么?我儿需要用银子吗?”
  “孩儿要执掌家业,总要了解一下家底。”
  “这几天大掌柜上报,柜上还有流动资金35万两左右,当然家中还有传家银100万两,这笔钱只有我们母子知道,老爷交代过是不能随便动的。”
  “我去,老子还真是个富二代啊,国人果真都有藏银子的习惯。”
  “母亲,孩儿想单独找大掌柜谈谈。”
  “嗯,我儿也该独当一面了,我这个妇人终究有诸多不便。我这就派人知会大掌柜找你,以后家中之事就由你直接跟大掌柜对接。”
  回到住处,慧儿已经准备好了早餐。早餐是一碗热腾腾的鱼汤面,这是东台这儿的特色小吃。
  前世的董书恒就非常喜欢。桌上还有一小碟肉酱和一小碟咸菜。董书恒坐下来,熟练地将小菜倒到奶白的鱼汤面上。
  一股浓郁的鲜味,迎面扑来。这没有被污染过的野鱼就是鲜啊。
  呲溜一口面条下肚,微微有些烫,但董书恒就喜欢这种温度下入口,如果温度再低些,就会感觉到腥味。
  不经意间,董书恒瞥见旁边的慧儿在抿着小嘴。显然是害怕少爷看到自己咽口水。
  “慧儿,去厨房再端一碗过来,就说本少爷不够吃。”
  “哦,是,少爷,可是您以前一碗都吃不完。”
  “叫你去就去,哪来那么多的废话。”慧儿心中疑惑,少爷昨天醒来一直对自己很温和,怎么突然间生气了?想归想,慧儿还是去厨房又端了一份过来。
  董书恒吃了一份,接过慧儿递过来的毛巾擦了擦嘴,说道:“我吃饱了,这份你端去吃了吧,别浪费了。”
  这时,一个小斯来报,大掌柜来了。董书恒让小斯将大掌柜引到书房。
  大掌柜名叫刘明远,从小和董书恒的父亲一起长大,亦仆亦友。
  其长子刘青北跟洋人学过外语,是个通译,在上海的润吉贸易商行做事,次子刘青南好勇斗狠,跟着刘大海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