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好这是训练的时候,要是在战场上,只怕现在自己就有可能被砍了脑袋,拿来杀鸡儆猴了!
想到这里,人人都是收起了心里的小心思,以后可得好好遵守,以后不说下雨,就算是下冰雹,他们也不敢再乱动了。
训完了他们,李起又是对一直在雨中站立军姿的那两百余人说道:“你们做的很好,任何时候,军队条例都不能违背,你们的表现,我很满意!”
得到李起的夸奖,那些一直坚持到最后的人都会露出了自豪的笑容,只感到自己的坚持,是没有错的,是被人看到并且被人重视的。
李起又是接着说道:“你们的名字将会一一记录,在完成训练后,我们解放军也将再一次的迎来整编,你们将会优先成为各级军官,这,就是对你们服从命令,坚持奋斗的回报!”
这话一出,那些人更加是激动莫名,有的甚至高兴的一下脚下打滑,跌在了地上。
谁能想到他们这样就成为了军官,这可是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情啊,自己还以为自己一定要杀多少个敌人的脑袋,立多大的军功,哪知道就这样简简单单的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就这样,自己就可以当军官了!
他们这样高兴,那些个去避雨的人,那更加是悔恨交加,都恨不得扇自己两个嘴巴子,这真是自己不争气,怨不得老天啊!
他们的表情都是被李起一一看在眼里,李起就是要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他们将服从的意识深入到骨髓。
果不其然,经过了这次下雨事件后,人人都是对军令产生了敬畏,没有人再敢藐视了,没有人再敢轻易的去破坏了。
正是因为他们的训练也算是渐渐步入了正轨,所以他们的如常训练也不像开始那样需要李起事事操心,只需要一个命令下去,他们便是可以认真遵守了。
这样一来,李起的时间也就腾了出来,也就在这个时候,岳来统计的有关于百姓的情况,李起也是可以看了。
不过这样一来,李起的时间又是更加紧了,因为每天晚上,李起不但是要细心研究和制定军规条例,还有琢磨怎样把那些百姓合理安排。
这一天夜里,就在李起忙着的时候,张初九回来了。
“旅长,我把这云蒙山外面的村落乡镇都给摸清楚了。”
“好,快给我说说,外面是个什么情况?”
经过张初九的一番描述,李起知道了,原来这云蒙山外面一代,一共有三个人口比较集中的地方,一个叫马家湾,一个叫罗家集,还有一个叫六门源。
这三个地方,就数那马家湾最是人多,周边几个村落加在一起,人口足有四千多人,而罗家集和六门源则是都只有一千五六百人。
另外张初九还打听清楚了,那马家湾说是说有好几个村子,但其实那一片几乎所有的土地,那都是属于一个叫作马长乐的人拥有。
也就是说那些村落的人,都是马长乐家里的佃户,租种马长乐家里的土地,给他家里干活。
“初九,那个马长乐为人怎么样?名声好不好?”
张初九说道:“我打听了一下,那马长乐名声不错,这些年给佃户减了好几次租子,隔三差五的还给搭棚施粥,是那一带有名的大善人。”
“哦。”
李起“哦”了一声,脸上没有什么很特别的神情,自然也看不出他这时候是高兴呢,还是遗憾。
张初九这时候又是接着说道:“不过这马长乐虽然是对附近乡亲不错,但是对鞑子朝廷,那也是巴结的很,听说上一次鞑子派来县令的时候,他马长乐送了一个见面礼给县令,是一尊金佛,金光闪闪的,老值钱了!”
“哦!”
李起又是“哦”了一声,不过这一声“哦”,那语气里面比之刚才,那又是分外精神不少。
“还有什么情况?”
“别的,现在倒是没有打听出来。”
“那罗家集和六门源呢?那里又是个什么情况?”
“这两个地方比马家湾穷困多了,听说以前也都是大地方,人口都是五六千七八千的,但是这些年逃荒的,饿死的,那都不少,所以现在也就只剩下这么点了。”
李起听了,心里有数了,“初九啊,你这次办事办的很好,我很满意,记你一功,这些日子你也累了,赶快去休息吧。”
“多谢旅长。”
张初九高兴的说了一声,而后便是回去休息了。
张初九走后,李起不禁是在心里盘算了,这个马长乐想来也是个颇为精明的人,这边善结人缘,安抚百姓,免得百姓都去学那李自成张献忠。
那边又投降鞑子朝廷,花银子去讨好,生怕鞑子朝廷找他的麻烦,给他来个一锅端。
这样的人,没什么骨气可言,投降了鞑子朝廷,给鞑子朝廷送钱,那就是个汉奸,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其实他估计也只是个希望能在乱世之中存活的人,所以他才会这边安抚百姓,那边讨好鞑子朝廷,一语盖之,这样的人,也不算罪大恶极,还有得救。
对马长乐有了一个初步的判断,李起便是打算去见一见他,毕竟自己这边的粮食很是紧张,必须要得到补充,要不然,人心就要不安定了。
第八十三章 军规条例
不过现在解放军已经是有了基本的架构,制定军规条例的工作也是刻不容缓,要不然,战士们以后下了山,还像别的军队那样嚣张跋扈,没有约束,那这兵岂不是白练了。
于是李起又是重新埋头书写,希望结合这个时代的国情,制定出一套新的军规条例来。
但是当李起写了几十张纸出来,反复推敲和琢磨,却是发现这些条例不但是繁多,不容易记住,还存在许多的相互矛盾。
最后李起气的干脆是把手里的毛笔一甩,骂道:“不写了,伟人早就是制定了极其经典的纪律条例,我还费这个劲干什么,一心一头照搬就是。”
第二天,吃罢早饭后,集结的锣声敲响,所有解放军士兵都是齐齐向那训练场集合,岳来,刘凤成,关占山,张初九他们也是来了。
这个张初九,因为连续几天的在外面打探情况,昨天晚上才刚刚回来,李起见他辛苦,特地让他多休息几天,但是他今天一大早的还是来了,说是不能掉队。
这么懂事的下属,那还有什么说的呢,李起当着大家的面夸奖了几句,只把那张初九是高兴的眼睛笑成了一条线。
人到齐后,正当李起要讲话的时候,戚正也是回来了。
李起大喜,快步紧走到了戚正面前,看着全身脏黑,衣裳也是变得破烂的戚正,李起不禁是大为感动。
“戚兄,你受累了。”
“呵呵呵,,,”
戚正听了,只是呵呵笑了笑,而后满不在乎的摆手说道:“没事,李兄,我已经是把云蒙山走了一遍,云蒙山的山川地理图我也是画好了。”
说着,戚正从怀里掏出了一张白布,上面描绘着云蒙山的山山水水,整个云蒙山的情况,可谓是一目了然。
李起如获至宝一般的接过戚正手里的白布地图,看着上面的绘图,李起高兴的拍着戚正的肩膀,激动的说道:“戚兄,你可是为我解放军立了大功啊!”
“李兄过奖了,戚正不敢当。”
一番感叹过后,李起正要让戚正先去休息,但是又转念一想,现在自己要宣布军规条例,他戚正作为营长,不能不在场,于是李起对戚正说道:
“戚兄,今天我要对所有解放军战士宣布军规条例,这是我解放军成军后的一件大事,我知道你一路辛苦,但是你身为我解放军营长,属于高层干部,不能不在场,不如你先听完了各项军规条例后,再去休息如何?”
戚正听了,脸色一正,道:“如此大事,我自然是要参加的,李兄你还是赶紧上台宣布吧,我也去归队了。”
说完,戚正便是一路小跑的到了张初九,张来宝他们身边,学着他们的样子站立。
作为出身将门世家的戚正,自然是知道军规条例对一支大军的重要性,所以他自然是不敢怠慢了。
看着戚正一路奔跑的身影,李起也是心中感叹,都说一个好汉三个帮,自己现在有岳来,戚正,刘凤成,关占山,张初九他们真心相助,何愁以后大事不成!
感叹过后,李起也是很快走上了木台,而后大声对下面站立笔直的全体解放军战士说道:“今天,我要向你们宣布我解放军的军规条例,你们每一个人都要认真听,认真记,以后我会一个一个的抽查,没有记住的,或者是记错了的,打军棍!”
说完,李起便是开始讲了,“我们解放军的军规条例简而言之就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三大纪律就是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第二,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第三,一切缴获要归公。”
“八项注意就是第一,说话和气。第二,买卖公平。第三,借东西要还。第四,损坏东西要赔偿。第五,不打人骂人。第六,不损坏庄稼。第七,不调戏妇女。第八,不虐待俘虏。”
李起念完,便是将这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一都写在了一块木板上,而后又大声说道:“以后你们每一个人都要认真执行,凡是违反上面这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人,都要受到军官责罚,若是情节严重的,还要判刑,你们都听明白了吗?”
“听明白了!”
千余解放军战士都是齐齐大声回应,声音响彻云霄。
这时候,站在下面的岳来,戚正,刘凤成,关占山,张初九他们也是不得不佩服李起想出来的这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这些条例别看看过去很简单,感觉不痛不痒,但是却极好的将一切败坏军纪的事情给杜绝了,只要战士们依着命令执行,那一切违反军纪的事情也就不存在了。
你就比如说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如果战士们执行了,那他们还会去对百姓抢夺吗?当然不可能了。
还有那不打人骂人,只要战士们执行了,那他们还会欺压百姓吗?还会对百姓敲诈勒索吗?当然不可能。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用这简简单单的几个条例,就给杜绝了,只要战士们认真遵守,那么可以预见,解放军将会是华夏有史以来军纪最为严明的军队,
这样的军队,必将得到老百姓的一致拥护,以后,战士们将会和百姓亲如一家,这样的场景,必将出现!
想到这里,他们看向李起的目光又是多了几分崇拜和敬畏,对以后解放军的前途,又是多了几分信心。
“现在,大家跟我一起念,三大纪律,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第二,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第三,一切缴获要归公,,,”
所有解放军战士在李起的带领下,都是齐齐高声朗读着,而随着他们的大声朗读,这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也是一一灌入到了他们的脑海里,成为了他们一生的记忆。
等到上午的训练结束后,李起,岳来,戚正,刘凤成,关占山,张初九他们几人便是在旁边的一处临时搭建的茅草房,开始商议将部队的驻扎地点建立在何处。
第八十四章 宗族
大家看着放在桌子上的云蒙山地图,这时候,只听李起对戚正说道:“戚兄,依你看,我们应该把军队的驻扎地点设在何处?还有百姓的安置,开垦土地这些,你是怎么想的?这里就数你对云蒙山最熟,还是你来讲讲吧。”
所谓没有调研,那就没有发言权,这些人里面没有谁比戚正更加了解云蒙山了,所以李起第一个就对戚正问道,想要听听戚正是怎样想的。
戚正对此,他早就是心中有了计划,这一路上,他是一边看,一边在心里规划,只求把云蒙山抗清根据地建设的固若金汤。
听李起问来,戚正便是回道:“李兄,这一路走来,我认为将云蒙山主峰霞光峰作为我们的主要驻扎地最是合适不过。”
说着,戚正就是指着桌子上的地图说道:“这霞光峰乃是云蒙山山脉最高的山峰,其高无比,站在霞光峰山顶,足可俯视方圆百里的景象,
而且登上霞光峰的山路很是崎岖,只要我们在那几条主要的上山山路上设下关卡,便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若是以后鞑子打来,光是凭借崎岖山势,就可给以鞑子重创。”
“除此之外,云蒙山还有雄风岩,鬼谷子峰等多处山峰,我建议将百姓分作多处安置在那里,建立山寨,这样就可以让他们就近开垦土地,从事耕种。”
说着,戚正又是指着几处进出云蒙山的山道,说道:“至于这三处进入主峰一带的主要通道,我们也要派人值守,以免鞑子兵袭来而不知。”
众人一边听着戚正的话,一边点头赞同,大家对云蒙山本来就没有什么很大的概念,现在听戚正说的头头是道,大家自然也是赞同不已。
戚正说完,李起便是对其他人说道:“你们有什么意见?”
大家都是摇摇头,表示没有意见。
李起见此,便是当即拍板,说道:“那好,那就依戚正之见,将霞光峰作为我解放军云蒙山抗清根基地的主要驻扎地,再在雄风岩,鬼谷子峰等各处安置百姓,鼓励他们开垦荒地,勤劳播种。
至于在山路把守的事,便由各营抽调出一个班轮流负责值守,而且我们不但是要在这三处轮值守卫,还要在云蒙山外面建立联络据点,以便随时掌握外面的情况。”
李起的话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见大家没有意见,于是向既定地点迁移的工作便是在第二天正式开始展开,解放军战士也是开始忙碌了起来,
因为李起命令战士们帮助百姓完成迁移工作,要不然,单单凭着老百姓自己的能力,迁移工作势必拖延许多时间。
趁着这次百姓的迁移,李起也是根据前番岳来对百姓的统计,顺势将许多的宗族打散拆分,将他们都是尽可能的分散在多处,以使得他们宗族的力量得到削减。
这是必须要做的工作,因为强大宗族的存在,势必会影响到根基地的稳定,要知道这年代的宗族可不比后世,那力量是相当强大的。
在古代的封建王朝,有句话叫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这意思就是说皇帝能够统治的最底层就是县一级,到了乡一级,村一级,那就不行了,那下面靠什么来维持稳定呢,靠宗族!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宗族,他若是犯了法,出了事,那一般是不会惊动官府的,因为在官府过问前,宗族就已经把事情给了结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个县也就县令县丞几个官员,还有十几个衙役吏员,就这十几个人,却是可以管理一个县十几万人的原因,他们为什么管得过来,因为他们基本不管事,所以管的过来。
正是因为如此,也就可以看出宗族的强大了,在宗族里面有族长,还有各个房的房长,还有专门执法的家老,他们共同管理这宗族里面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说的毫不客气,他们掌握着宗族里面每一个人的命运。
族长,他可以一言而决族人之生死,官府不会过问,也就是说,在这样的制度下,族长就是一个家族的土皇帝,可以决定宗族里面任何一个人的生死予夺,朝廷还对他的权利给以承认。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可以看到历史上经常会上演这样的一幕,那就是一个老态龙钟的老人,也就是族长,他对跪在他面前的人进行审判,他说打死就打死,他说浸猪笼就浸猪笼,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这样的情况是李起所不容许的,族长的权利过大,不经法律的审判,就可以一言而决人生死,这毫无疑问,一定会极大的制造冤假错案,
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