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

第275章

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第275章

小说: 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日若非朕亲眼所见,还不知你们要包庇纵容到何时?还不知以后又有多少孩童会因为你们的包庇、纵容,而遭受摧残,也不知有多少家庭会因为你们而支离破碎!
    朕也不想见到你们,朕也相信没有人会再愿意见到你们,带下去,以后与拐子同罪,凌迟处死。”
    “皇皇皇,,,皇上饶命啊。”
    “皇上饶命啊,皇上开恩啊,以后这钱我们再也不敢收了,求皇上饶命啊。”
    尽管这时候也知道求饶并没有什么作用,但是王铁三等人依然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向李起磕头求饶。
    李起怎会答应他们,挥挥手,便是让衙役将他们带了下去。
    而后李起又是目光落在了钱青程的身上。
    钱青程只感到雷击一般,浑身哆嗦,不住的磕头求饶,嘴里说道:“皇上饶命啊,皇上饶命啊。这些藏污纳垢的勾当下官是真的一概不知啊,下官真的一概不知啊,
    下官可以发誓,以祖宗的名义发誓,还请皇上明鉴。”
    李起目光炯炯凌厉无比的看着钱青程,一字一顿说道:“朕只给你一个机会,说,这件事情你知是不知?”
    钱青程万分诚恳和肯定的说道:“臣不知,皇上,下官真的不知,若有半句假话,臣情愿诛九族,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这话李起实际上是相信的,因为钱青程这个知府和捕快小吏之间距离太大,不会知道那么多。
    坦白来讲,像官员做到了知府这个级别,许多事情他并不需要知道,更不需要参与,自然便有金银美眷摆在他们的面前,
    而他们往往甚至很多时候都不需要为此特地去干什么,只需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一些方面不过问,不管,就可以了。
    所以对于那些他不过问不管的方面,其实他实际也不知道这里面有着什么勾当。
    就好比说这个钱青程,他确实也不知道拐子的事。
    不错,每个月下面都有钱送上来,他也照收,但是这个钱是怎么来的,他却不知道,他也不会问。
    但是你要说钱青程知不知道这些钱不干净?
    他当然知道,但是他会在心里说服自己,让自己不要去理会这些。
    有些时候他甚至还会主动装傻充愣,别人便是想主动告诉他,他也完全不会听,提前就会走,
    为的就是以后万一东窗事发,他好有一个说辞,好为自己稍稍减轻一点罪过。
    同时也可以减轻一些心理负担。
    
    

第七百一十二章 母爱泛滥的陈圆圆
   
    就好比说现在他可以理直气壮的说自己真的不知道,因为他确实不知道。
    然而纵然他不知道,但是李起依然也没有打算放过他。
    “说,你叫什么名字?”
    “回回回,,,回皇上,下官姓钱,名青程。”
    “有点印象。”
    李起说了一句,而后又道:“在你的治下出现这等事情,而你却一无所知,
    身为地方父母,你这失察之罪己是罪证确凿,朕对你很失望,也很愤怒,
    此事不比其他,拐子的行径实在是太过残忍,念在你确实不知,朕便再给你一个机会。
    自今日起,你彻查治下所有的乡镇州县,但凡是有拐子利用孩童乞讨,这些人全部给朕通通抓起来严办。
    这件事你办好了,朕边让你辞官归隐,若办不好,凌迟之刑也有你一份。”
    钱青程得知自己有活命机会,不由的也是大喜,不住的磕头。
    “谢皇上,谢皇上,此事下官一定办妥,还请皇上放心,要是臣治下再有一个拐子逍遥法外,臣便自请族诛。”
    不怪钱青程这样高兴,实在是在古代王朝远天子的威严不是寻常人可以想象。
    有道是匹夫一怒,血溅三尺,天子一怒,伏尸千里。
    李起这时候正在气头上,别说杀他一个人,便是株他九族,抄他满门,那也不过是上嘴唇碰下嘴唇,张张嘴的事。
    而现在只要他钱青程能够顺利的把治下拐子全部捉拿归案,那么他就有可能顺利的辞官归隐。
    虽然说最后还是官位没保住,但这已经是对他法外开恩了,总比人头落地强。
    这让他如何能不喜。
    这里的事情处理妥当,李起便是前去寻找陈圆圆,还有那几个小乞丐。
    当李起再度见到她们的时候,李起看到了温馨的一幕。
    只见陈圆圆坐在小凳上,怀里抱着一个小乞丐,手里又搂着一个,其他几个小乞丐则是围坐在她身边,听着她讲故事。
    别看陈圆圆秦淮河畔出身,为世人所不齿,但是陈圆圆的学识却是没得说,绝对一流。
    便是寻常的举人老爷,进士老爷,真要论起学识来,那还真不比陈圆圆强多少,甚至还多有不如。
    所以陈圆圆对于古往今来的典故传说那都是了如指掌,张口就来。
    这时候为了安抚这些小小乞丐,她便是给小乞丐们讲起了许久以前的神话传说。
    小朋友总是喜欢玄妙奇幻的东西,特别是陈圆圆讲的精彩,声音又甜美,这更让小乞丐们找到了依靠,一个个的都是安静的听着。
    此时此刻,小乞丐们的心情是那样的平静,而过往的伤痛似乎也忘记了。
    有两个小乞丐甚至在陈圆圆的甜美声音中睡着了,睡的时候嘴角还挂着笑。
    李起见到这样温馨有爱的一幕,心里也是十分的感动,不忍打扰他们,李起静静的站到了一旁。
    李起听看陈圆圆细细讲述那古典神话,为小乞丐们勾勒出一幕又一幕奇幻,引起他们的无限遐想。
    同时,这些神话虽然玄幻,但又是励志的,像夸父追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这一个又一个神话故事告诉小乞丐们,只要自己不放弃,努力拼搏,命运依然可以改变,
    连老天爷都可以战胜,自己现在身处的一点环境又算得了什么呢?
    只要不服输,人定胜天,这就是古之先贤要通过神话故事向后人讲述的道理,鼓舞后人勇往直前。
    而此时这些故事通过陈圆圆一个又一个的讲出来,小乞丐听在耳朵,记在心里意义是那样的特别,
    令小乞丐们找到了依靠,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他们不再孤单。
    故事讲到深夜,小乞丐们也饿了。
    李起安排魏千章魏万章给他们送去了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小乞丐们一个个狼吞虎咽。
    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饭,也从来没有人对他们这么好,一个个吃着吃着就哇哇大哭起来。
    陈圆圆又和李起在一旁细心劝着,哄着。
    然而一顿饭好安排,可是对于以后,他们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
    要想找到他们的家人,那无异于大海捞针,寻常太平的年月都很难找到,更何况现在这样的世道。
    如何妥善的安置他们,李起想到了养济院。
    养济院是大明专门为那些无家可归的老人和小孩设立的机构,专职照料他们的生活起居,让他们可以至少有一个基本保障。
    然而因为这数十年大明乱得一塌糊涂,各个地方的养济院都是废了。
    现在李起立志要中兴大明,恢复天下稳定,像这样的一个必要的慈善机构,李起自然要把他再度搭建起来。
    所以尽管养济院在别的地方还没有完全恢复,但是在京城这样的地方,养济院正在逐步恢复当中。
    李起打算将这些小乞丐送进去,让他们也可以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
    长大后也可以学一门手艺,找到自己的定位,不论如何,至少也能有个温饱。
    然而陈圆圆却是不答应,陈圆圆红着眼睛对李起说道:“皇上,这些孩子太可怜了,看着他们,我这心都像在滴血一样,
    我想收留他们,就让他们留在我的府中,这样他们也有了依靠,我也能看着他们,解解烦闷。”
    陈圆圆发自内心肺腑的请求,自然也是感动了李起,李起哪里忍心拒绝。
    “圆圆,你真是个善良的姑娘。”让这些小乞丐跟着陈圆圆,这自然比在养济院要好上十倍百倍不止,李起自然也是非常放心。
    同时,李起又是对陈圆圆多了一分了解。
    李起心里想着圆圆如此这样知书达理,善良,有爱心,以后我的孩子生下来,在她的养育和教导下,长大之后一定也可以成为一个像她一样心地善良,待人知礼的人。
    就这样,这些小乞丐被陈圆圆收养,留在了府中,一个个的也是认陈圆圆做母亲。
    陈圆圆母爱泛滥,对他们一个个宝贝的不行,看的李起也是欣慰。
    
    

第七百一十三章 回光返照而已
    和陈圆圆出去游玩,意外的遇上了这些小乞丐,这才是有了今天的这一幕幕。
    若是今天没有出去游玩,还不知道这些小乞丐还要受到多久的折磨。
    而这个天下,这时候又有多少小乞丐还在被这些丧尽天良的拐子所控制?
    又有多少拐子正在盯着一个又一个天真的孩子,准备对他们下手?
    李起想都不敢想,为了尽最大可能,彻底杜绝这类事情的发生,李起下旨,
    在所有目前朝廷能够控制到的地方,命令地方官员对治下的儿童进行逐个登记。
    而那些乞丐,不论身份,不论年龄老幼,更是需要仔细排查。
    若是发现背后的拐子,一定要捉拿法办。
    对于拐子,唯一的判决只有一个,那就是凌迟处死。
    除此之外,李起想不到别的办法可以发泄自己心中的愤怒,也想不到别的刑罚可以取代凌迟,给予这些可恶的拐子以惩罚。
    严刑峻法之下,李起相信可以最大限度的震慑住这些蠢蠢欲动的人。
    于是在李起的亲自过问下,在目前大明朝廷能够控制的地方,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打拐行动。
    不论州县府衙,也不论乡村地头,但凡是有乞丐出现,当地官府都进行了详细的询问和盘查。
    如果发现可疑的,有可能被拐子控制的乞丐,官府也是顺藤摸瓜,将后面的拐子一一揪出来了。
    这是地方官员将功折罪唯一的办法,地方官员无不是全力以赴,亲自督战。
    如此,不过月余时间,便有数以千计的拐子被捉拿法办,解救出的孩童以万计。
    不过这还远远不够,这只是第一步,李起并不打算放松警惕。
    李起将打拐成效作为考核地方官员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若是治下出现拐子利用乞丐聚敛钱财,那么地方官员将会被问责。
    官位和性命保得住保不住都两说,更不要说能够升官了。
    如此高压之下,地方各级官员哪里还敢怠慢,都是将打拐作为头等大事来对待。
    一时间,如此情况在大明大为改善。
    就在李起这边忙着拯救小乞丐,严惩法办拐子的时候,千里之外的荥阳,李定国此时正面临一场严峻的考验。
    在他面前的是二十万由李自成亲自率领的闯军。
    这一次李自成出兵荥阳,暗中其实早已和鞑子串通,所以这一次李自成的野心极大,决心也极大,为的就是要东山再起。
    事情进行的很顺利,当时李自成利用声东击西的办法,调开了岳来,郭云龙大军的注意力,暗中偷袭荥阳。
    似乎老天爷这时候都在帮他。
    荥阳如此军事重镇,竟然被他一举攻克,这让李自成信心大增。
    面对着此时意气风发的李自成,李定国能够接受经受住考验吗?能够为李起斩获新功吗?
    面对这个问题,李定国也是眉头紧锁,心中忐忑。
    此时他骑在马上,跳目远望着荥阳城,心中正在飞速思索着对付李自成的办法,目光坚定。
    这一次李定国不但是为李起而战,也是为他自己而战。
    须知这一次李起任命他为征讨李自成的大军统帅,手下更是有岳来,郭云龙等李起旧部。
    这些人都是从龙功臣,元老人物,在李起面前地位超然,
    若是李定国没有真真切切的实力,在他们面前根本不够看。
    即便李起封的官位再高,他们也不会把李定国放在眼里。
    所以这一次所有人的目光都是在李定国的身上,期待他的表现。
    李定国的身后是岳来和郭云龙两人。
    此时他们正静静的骑在马上,落后李定国一个身位,目光也是看着荥阳城,脸色严肃。
    这一次李自成偷袭得手,攻克荥阳,若追究责任,他岳来和郭云龙罪责难逃。
    因为他们的任务就是压住李自成,让李自成不得离开陕西半步。
    现在李自成不但离开了陕西,而且还攻克了荥阳这个军事重镇,天下局势都有可能因此而发生巨大改变。
    这样的罪责,即便是砍他们脑袋,那也不冤。
    所以此时他们心中对李起足充满了万分愧疚。
    而此时李起命人接管他们的军权,让他们听命于他人,这也是应有之意。
    所以他们都是服从。
    然而新派来的统帅却是李定国,这让两人都是大为吃惊。
    因为这个李定国从未出现在李起的身边,不是李起身边的老人,更不是从龙功臣。
    反倒是张献忠的余孽旧部,更是张献忠的义子!
    对于一个这样的人担任统帅,两人都是大为惊奇。
    又听闻李定国是坤兴公主的驸马,两人心中不由的是产生了疑惑。
    难道说一向英明的李起,会任人唯亲吗?
    不过纵然是心中有这样的疑问,他们两人还是选择无条件的服从李起的安排,接受李定国的统帅,
    这便是他们的胸襟,一切以李起为先,一切以大明为先。
    李定国看了许久,最后拨转马头,准备回军营。
    身后的岳来和郭云龙都是忍不住好奇的问道:“将军,如今李自成占据咸阳已达半月之久,不知将军可有应对之法?”
    郭云龙也说道:“是啊,这一次被李自成偷了个空子,他娘的,有本事就真刀真枪的跟我老郭打一仗,
    若我输了,便是把我老郭的脑袋砍下当尿壶,我也没个屁放。
    可这偷袭得手,害得我老郭在皇上面前失了颜面,这叫什么事?若这李自成敢站在我面前,我非将他千刀万剐不可。”
    李定国微微一笑,说道:“两位将军不必担心,李自成不过一流贼尔,虽胸有点墨,但不足挂齿。
    手下仅有一个可堪用的李岩,还被他给杀了,如此人物,又怎能成器?
    此时得势,不过是回光返照而已。我心中已有计较,不敢说一定让李自成枭首,但令其大败如丧家之犬,却是必然。”
    “哦?将军此言当真?”
    岳来郭云龙两人同时问道,心中那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军中无戏言,自是当真。”
    

第七百一十四章谋略高低不重要
   
    李定国说的信心满满,胸有成竹,一副事情尽在掌握的模样。
    其实他心中也是七上八下,拿不准,但是他身为一军之主帅,任何的犹豫,胆怯,彷徨,这样不利的情绪如果表达出来,都将成倍的在手下将士之中蔓延,
    如此,自然不利于统帅大军作战。
    征战多年的李定国,哪里还能不知这样的道理。
    所以尽管他心中并没有十成把握,甚至连四成五成的把握都没有,但是他依然做出一副信心满满的模样,道理就在这里。
    李定国心中有了计较,但是要想顺利打败李自成,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必须要得到岳来,郭云龙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否则,一切皆休。
    “两位将军,随我帐中议事。”
    三人到了军营大帐后,李定国便是郑重对岳来和郭云龙两人问道:“两位将军,你们可听说过周瑜打黄盖的典故?”
    岳来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