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第1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番说辞下来,真真是颠倒黑白,混淆视听,许多有良知的官员都是眼睛喷火,但是有鉴于弘光皇帝的德性,他们急需要有一个大臣牵头,于是他们纷纷将目光看向了内阁大臣姜曰广。
这姜曰广是内阁大臣之一,为人正派,素有名望,在许多大臣里面很有号召力。
这次马士英离开,许多人都是认为姜曰广乃是继任首辅的不二人选。
但是弘光皇帝迟迟不对姜曰广升迁,以至于内阁首辅的位置空置了这么长的时间都是没有着落。
在此期间,姜曰广便是主持内阁事宜,把事务打理的也算是不错。
不过因为阮大铖的突然崛起,在弘光皇帝面前蹿红,使得朝中之人认为阮大铖极有可能是下一任的首辅人选,
这些人为了讨好弘光皇帝和阮大铖,便是时不时的给姜曰广添堵,使得姜曰广的工作有时候难于展开。
这时候姜曰广见朝中在阮大铖的带领下,竟然是有这么多大臣赞同暂且押后吴三桂之事,这还得了。
一旦这风口上吴三桂不死,那以后岂不是要有反复,安然出狱也未可知!
如此情况,这叫正直的姜曰广如何受得了。
在至交同僚的期盼目光中,姜曰广面对皇权威压没有退缩,毅然决然的站出来说道:
“皇上,吴三桂叛明投顺再投清,山海关在他的手中一再易主,最后招致鞑虏入关,悍据京师,此乃我皇明未有之大劫也!
因此獠的投清,鞑虏入关,我大明多少英勇将士白白送去性命,我大明多少无辜百姓横遭劫难,此笔笔血债怎容他吴三桂逃脱干系!”
说到这里,姜曰广一撩官袍下摆,跪地叩首道:“皇上,天下人在看着我们啊,那数不尽的亡魂在看着我们啊,还请皇上三思啊!”
姜曰广一带头,其他的一些正直大臣,这时候也是纷纷跟着对弘光皇帝跪拜叩首,哭求道:“吴三桂必须明正典刑,以告慰英灵百姓,还请皇上三思啊!”
开始那些赞同押后审理吴三桂的大臣,他们也知道这件事情是不光彩的,所以这时候他们见姜曰广带头抗辩,自然也是理屈,不敢争辩,偷偷的缩到了一边。
弘光皇帝见刚才还形势大好的局面,因为姜曰广的带头抗辩,一下便是冷了下去,不由得便是对姜曰广怒目圆睁,那模样,就差公开打击报复了。
阮大铖见弘光皇帝动气了,赶紧是跳出来对姜曰广指着鼻子骂道:“吴三桂之事牵连甚广,干系甚大,朝廷将之压下,留待细细审理,这有何不可!
难道你要皇上不顾事实真相,大加追索,以至于数不尽的人员牵累其中,落得个人头滚滚,血流成河你才高兴吗?”
阮大铖说这话的时候,那是极其的大声,义正言辞,真不知道他这良心被狗吃了的底气,那是从哪里来的。
姜曰广既然敢站出来带头抗辩,那自然是不怕弘光皇帝的报复,更加不会怕他阮大铖了。
只听姜曰广反唇相讥,道:“阮大人,当初吴三桂押解进京,你也是对吴三桂明正典刑赞同的,怎的这才区区两三日功夫,你却是如此这般反复,难不成你是收了吴三桂的金银好处不成!”
姜曰广这话,那可真是有些触犯了官场禁忌,是一句得罪众人的话。
大家都知道大明官员俸禄极低,所以官员们为了维持体面生活,那都是靠其他的额外收入来过活。
这当然就免不了收人钱财了,这是大家都知道,也都默认的事情。
所以拿了好处,给人办事,大家都是知道他拿了银子,但是碍于大家都是如此,所以大家都是看破不说破,
即便你要反对他,也只是找其他的理由来说,而不能拿收银子来说事,这也是在维持彼此的体面。
第三百八十八章 这能行吗
但是这时候姜曰广却是公然把这事情拿出来说,可见姜曰广为了将吴三桂明正典刑,那也是什么也不顾了。
朝廷虽然腐烂透顶,但是烂船也有三分钉,这姜曰广倒可说是朝廷为数不多的忠臣了。
“姜大人,你说本官拿了吴三桂的好处,你可有凭证?若是没有凭证,本官非要向你讨个说法不可?”
阮大铖也是被姜曰广骂的气急败坏,一副咬牙切齿的模样,好似自己受了天大的冤枉一般。
“皇上,姜大人无凭无据,信口雌黄,诬陷微臣,还请皇上给臣做主啊!今日微臣若是讨不得一个公道,那这朝堂之上也是再无微臣容身之处,微臣也只有辞官归隐了!”
阮大铖痛哭流涕,便是对弘光皇帝直接叩拜,重重的几个响头磕下去,只把自己的脑门磕的出了血。
弘光皇帝早就是和阮大铖商议妥当,这时候被姜曰广横插一脚,自然也是心中恼火,便是借着姜曰广说阮大铖收受吴三桂钱财一事展开报复。
“姜爱卿,你说阮爱卿收受吴三桂钱财一事,可有凭据?若是没有凭据,朕少不得要治你一个诬陷同僚,诽谤朝廷重臣清誉之罪!”
这事情本来就是姜曰广一时之言,自然是没有证据的。
不过这事情也不需要证据,要知道如果阮大铖没有拿吴三桂的好处,那他是不可能为了吴三桂,而将自己的名声败坏的。
这道理便是三岁小儿也是知道的。
但是这时候弘光皇帝要姜曰广拿出证据来,拿不出来,就要办他,这可就让姜曰广为难了。
“皇上,微臣,,,微臣没有证据。”
“哼!”
弘光皇帝冷哼一声,而后对姜曰广道:“没有证据你就诬陷阮爱卿收受他人钱财,亏得你还是阁老重臣,怎的办事如此不知轻重,你叫朕以后如何放心将朝中大事托付于你!”
“臣,,,臣知罪,请皇上责罚!”
在弘光皇帝的咄咄逼人气势下,姜曰广也是没有办法,最后跪地伏首,向弘光皇帝请罪。
这时候包括史可法在内的其他几个正直官员,见姜曰广要被弘光皇帝降罪了,纷纷便是给姜曰广求情。
“皇上,姜大人一心为国,朝廷上下有目共睹,今日即便失言,也只是一时心急之下所犯的过错,并不是有心而为止,还请皇上念在姜大人以往为朝廷办事兢兢业业的份上,且饶过他这一回吧。”
“是啊皇上,姜大人年事已高,可受不得刑罚加身啊,还请皇上开恩啊!”,,,
几个大臣都是言语一致的为姜曰广求情,其他的一众官员毕竟对吴三桂之事感到惭愧,自然这时候也就不好意思再出来咄咄逼人,
于是很意外,也很应当的,整个朝堂上下的大多数官员,竟然是对是否惩罚姜曰广少有的达成了一致,那就是不要追究了,只当他那句话没说。
弘光皇帝见此,心中不禁是十分失望,自然也就没有再过多的为难姜曰广,
只是说道:“今日朕念你年事已高,而且又有这么多人为你求情的份上,便罚你禁足十天,十天内,不得出府门半步!”
弘光皇帝之所以没有直接趁机惩罚姜曰广,而只是罚他禁足十天,那也是不奇怪。
要知道皇上要杀一个人,亦或是要惩罚一个人,那一般都不直接出面,而是让别人提出来,然后他再去做决定,是不是要杀,是不是要罚。
这样做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他作为皇帝,以后若是事情起了反复,他不用负责,因为这事情是别人提出来的,他不过是受到了别人的“误导”罢了,
你要是不服,你要是想为人报仇,你去找那个提议的人,别来找我,我这个皇上没有半分责任。
这一点,也是封建挖王朝皇帝的一个普遍德性,他们从不担责任。
不过弘光皇帝罚姜曰广禁足十天,那也是足够推动这件事情的发展了,因为没有姜曰广的带领,想必朝中是没有人敢再违抗自己的意思了。
于是在惩罚姜曰广禁足十天后,弘光皇帝便是宣布退朝,准备将这件事情再放到明天去说,这样的话,没有姜曰广横加阻扰,事情到时候就可以水到渠成了。
下得朝后,姜曰广便是火急火燎的找到了那史可法,对他叮嘱道:“史大人,本官马上就要禁足了,吴三桂之事如今能够阻止皇上的,遍观朝廷上下内外,也就只有定王了,
还请大人以大局为重,去定王府上走一遭,请求定王出面干涉,否则,一旦让吴三桂逃过此劫,日后必成我大明心腹大患!”
史可法也是极力主张杀吴三桂的,这时候听了姜曰广的叮嘱,哪里还能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一但等到弘光皇帝明天再议吴三桂之事,那可就再无回旋余地了。
“大人放心,下官这便去定王府上,将此事告知定王,只是如今定王被皇上,,,”
李起被皇上形同软禁的事情,整个朝堂也是看的真切,
虽然李起还可以出府走动,但是却绝对不能出南京城半步。
而且每回李起出府,不管李起是做什么,那都是被数以百计的密探监视,时刻不离弘光皇帝的掌握。
李起威胁到了弘光皇帝,估计这些密探都是得了弘光皇帝的密令,一旦李起试图逃走,而他们又不能将之安然看住的时候,只怕就可以对李起先斩后奏了。
所以史可法说到这里的时候,那也是不好说的明白,毕竟这可是诽谤君王啊,那罪名可是吃罪不起。
“定王如今也是多有不便,这事能行吗?”
姜曰广这时候能够想到的人也就只有李起,哪里还能管得了其他,“不管行不行,总是要试一下,总好过什么都不做的强,还请大人一定要走一趟定王府才好!”
史可法也没有二话,郑重拱手答应下来,
“大人放心,事情轻重下官省的,还请大人放心,下官这便去就是。”
第三百八十九章 这些人都在想什么
得了姜曰广的嘱托,史可法也是不敢怠慢,立即是告辞,向那李起的定王府而去。
自打上次史可法和李起见过一面,两人在一些问题上意见不一致,导致史可法对此一直耿耿于怀,以后史可法也就再也没有登门拜访过李起。
但史可法到底也是个忠臣,尽管在某些军事能力上也许不足,但是这并不妨碍他的操守和品德。
这时候吴三桂的时候出现了反复,一旦被弘光皇帝强行压下,那以后逃脱罪责,逍遥法外可就难说了。
所以这时候史可法也是顾不得那么多,只想要将这件事情赶紧告诉李起,看李起有没有办法解决。
一到定王府,才刚一落轿,史可法便是感受到了四下朝廷密探投来了关注目光。
那一双双眼睛像狼一般的盯着史可法,只让史可法感觉自己就像一个猎物,仿佛随时都会被人吞噬一般。
“啪”“啪”“啪”,,,
在那一众密探的严厉目光中,史可法还是敲响了定王府的府门。
开门的是魏千章。
因为这时候的李起被朝廷重点关注,这大门的守卫自然就是李起安全的重中之重,不可不防。
所以为了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魏千章便是带着数名手下士兵轮流值守,以确保府门的安全。
魏千章不认识史可法,见来人是一个穿着文官官袍的人,便是问道:“敢问这位大人如何称呼?到我们定王府来有何贵干?”
史可法堂堂兵部尚书,地位超然,若是面对寻常看门值守的亲卫家丁之流,那自是不屑一顾,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
但是这时候有事相求,再加之这魏千章看样子又是颇为干练之人,想必是李起的亲卫家将也说不定,所以史可法在态度上也是比较客气。
“还请这位差哥通报定王殿下,便说史可法有事求见,还请殿下务必在百忙之中抽空相见。”
史可法的名头,魏千章在以往李起和顾炎武他们的谈话中也是听到过的,知道李起对这人的评价还不错,比之寻常的官员那是好了许多。
所以这时候一见是他来了,也是知道这样的人来,那一定是有要事,不敢怠慢,魏千章便是将史可法先请进了王府偏房,等待李起的召见。
“什么,史可法要见我?”
李起这时候正在苦中作乐,和顾炎武在王府花园里面钓鱼,也好打发无聊的时间,听闻史可法来访,李起也是颇为惊讶。
许多的文人就是这样,特别的傲慢,别人和他一句话没对上眼,那可能就一辈子老死不相往来,这样的文人多了去了。
自从上次在朝会前见过一面史可法后,史可法便是一直有意的躲着李起,这让李起也是知道史可法在心里还是没有放下成见。
不想这一直躲着不见自己的史可法,这时候倒是主动跑来求见自己,这倒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走,先生,我们看看去,倒要看他是为了什么事来?”
呵笑了一句,李起便是将手里的鱼竿收了起来,放在了一边,叫上了一旁的顾炎武,便是前去见史可法。
顾炎武自然是欣然前往,这好不容易来个人,还是个颇为有些名头的人,不管为什么事情来,这就算是为了打发时间,跟他见上一面也是好的。
这些时候,李起和顾炎武他们也是无聊的发紧啊。
“不知史大人前来,有失远迎,还请史大人恕罪。”
一见面,李起倒是将自己的姿态放的很低,丝毫没有一点亲王的架子,这倒也让史可法感到如沐春风。
“岂敢岂敢,下官突然来访,打扰了殿下的清净,罪该万死,该请罪的是下官才是,却又怎敢怪罪殿下呢!”
而后李起又是为史可法介绍了顾炎武。
史可法之前在山东宣旨的时候,便是见识了李起的一干手下大将,此时再见这顾炎武,
只感到顾炎武仪表堂堂,气质不凡,心下也是惊讶,
史可法心说这定王殿下不但手下武将强干,没想到这文士也是不俗啊,就这个顾炎武,那一看也是个人杰一般的人物。
都说天命者,自有八方人杰相助,难不成这定王还有,,,”
想到这里,史可法便是不敢再想下去了,只是多看了顾炎武几眼,心里暗暗将顾炎武记下,而后便是赶紧将事情转入正题。
“殿下,今日下官乃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还请殿下看在天下苍生百姓的份上,一定要鼎力相助啊!”
“哦!”
李起见史可法说的这般郑重,不由得是“哦”了一声,“史大人,这何事如此严重,还请大人明说,只要本藩能够办到,本藩一定全力以赴,绝不敢藏私留余!”
“哎,说来真是气人,殿下,事情是这样的,,,”
说着,史可法便是将今天在朝堂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讲给了李起听,最后史可法道:
“殿下,吴三桂这个无耻之徒,叛明投顺再投清,累我大明失去山海关,以至鞑奴入关,酿成今日恶果,如此之徒,怎可让他多活,又怎可让他有反复之机!
还请殿下念在那无辜枉死的亡魂份上,还有这天下亿兆百姓的份上,一定要想办法将这无耻之徒正法,以儆效尤!”
虽然史可法也是赞成弘光皇帝“连虏平寇”的政策,认为流寇的祸害比鞑子还大,
但是这并不代表他在心里就不恨鞑子,所以这时候史可法在提起鞑子悍然入关之事,那也是一副咬牙切齿模样,
只恨不得先吃了鞑子,再吃了吴三桂才好。
李起听闻这事情的前因后果,那也是震惊不已,他没有想到弘光皇帝,还有朝中的许多大臣,他们竟然是有意放吴三桂一马,
这就不是失误了,而是愚蠢!
就吴三桂那德性,那就是一匹养不熟的白眼狼,以为朝廷对他开恩,他就会对朝廷感恩戴德,以后就能为自己效犬马之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