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

第130章

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第130章

小说: 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李自成的实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大。
    但是为什么李自成却总是剿也剿不死呢?
    并且他手下的人马,每剿一次,就越多一次,这难道也是李自成有什么本事吗?
    不是。
    说到底,根子还是出在了大明朝廷自己的身上。
    这个问题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简而概括就是一句话,如果朝廷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还会有人去跟随李自成造反作乱吗?
    再往前说一点,李自成如果能够有生活来源,生活的还可以,那他又怎么可能去造反呢?
    这其实就是一个论据的反推,他们之所以会造反,不是因为他们想造反,而是因为他们被,逼迫造反!
    谁,逼迫的呢?
    朝廷逼的。
    关外的鞑子越剿,势力越大,越大,就要越剿。
    打仗不能让士兵空着肚子去,也不能光着手去,所以要有军饷,要有兵器,要有钱粮物资,这些都是钱啊!
    但是偏偏大明朝国库来源单一,商人富贾,乡绅大户不用交一分钱的税,但是那些每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哈哈,却是承担了这个帝国几手全部的赋税来源。
    不但如此,这税还一年比一年重!
    以前有鞑子在的时候,在辽东要驻军,于是征收辽饷。
    后来有李自成张献忠,为了剿灭他们,又要征有剿饷。
    为了不使各府州轻易被攻客,朝廷让各地练兵,又来了一个练饷。
    各种名目的税,朝廷每加征一分银钱,中间兜兜转转,摊派到老百姓身上,可能就要翻个十倍二十倍不止!
    这让老百姓怎能挨得住,不造反才有鬼!
    如果朝廷尽到了责任,让老百姓有所依赖,不至沦为流民,不至于在饥饿和寒苦中死去,
    如果真的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就不说好日子,哪怕是让老百姓苟延残喘,
    那么李自成打来了,根本不用朝廷动员,老百姓自己就会起来反抗。这是毫无疑问的。
    再说京城沦为鞑子之手,最主要的责任是不是李自成,这个其实也存在疑问。
    京城毕竟是大明帝国的心脏,保卫京城的防卫能力,那绝对是强大至极的。
    保卫京城的关隘屏障不少,其中便以山海关为最。
    至始至终,山海关都从来没有被敌人从正面战场上攻克过,即便是鞑子,打了几十年,也没做到过。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山海关的重要性,他是保卫京城的重要屏障,决定着京城的存亡。
    由此可见,京城的丢失,和山海关的丢失,他们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但是当时带领大军屯驻在山海关的辽东总兵吴三桂,他却是先投降了李自成,又反叛了,给鞑子做了狗。
    这一番巨大改变,不论他出于什么样的原因,这些不谈,就看结果,
    是吴三桂的叛顺,直接导致了山海关的异主,并且最终也直接导致了京城沦陷鞑子之手,这是一环扣一环,铁一般的事实,无可争论。
    所以说京城的丢失,李自成固然有责任,但李自成不是决定性的,因为李自成决定不了山海关的归属。
    决定性的责任是吴三桂,因为山海关在吴三桂手里啊,他绝对掌握着山海关的大权,这一点毋庸置疑。
    由此可见,以上两点,史可法的言论都得不到有力依据,这也就不怪李起会对史可法失望了。
    不过转念一想,李起又是释然了。
    史可法一直就是这个立场,弘光朝“联虏平寇”的方针,也就是在马士英史可法等人的大力倡导下,才得以实行的。
    由此可见,史可法的态度是一贯的,并且非常鲜明。
    明知道史可法是这样的一个态度,李起还跑过去询问,这不是自找难堪吗?
    李起对史可法的回答非常失望,因为这都是情不自禁表露出来的情绪,所以李起不由得便是表露在脸上。
    这很快便是被史可法看到,毕竟史可法对李起的态度很看重,也是在密切关注着李起的神情变化,
    史可法希望得到李起的一次夸赞,然后他就可以将肚子里一大堆的洋洋洒洒之言倒出。
    但是见李起竟然是露出失望的神情,史可法不由得是一阵惊愕,急忙问道:
    “殿下,难道并不赞成下官的主张吗?殿下须知这李自成罪大恶极,多少我大明无辜百姓被他残害致死,而且先帝也是被他直接逼迫,最终在煤山自缢的!

第三百三十九章 史可法之惊
    李自成罪行累累,乃是我大明朝最大的国仇家恨。这样的人难道还不是我大明朝最大的敌人吗?
    难道还有比他更重要的敌人吗?”
    李起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史可法,道:“有,当然有,鞑子便是,难道史大人不认为鞑子才是我大明天下最重大的敌人吗?
    李自成张献忠他们即便最后成事,对汉家天下来说,也不过是换了一个人,换了一个姓当皇帝。
    这天下该怎么样还怎么样,不过是再重演一次王朝的兴衰交替而已。
    但是鞑子则不然,大人你看他们才刚刚入关,连脚跟都没有站稳,就迫不及待的下了“剃发令”,把我汉人传承祖先的头发都要剃掉。
    不但如此,他还下了“易服令”,让我们连自己的衣裳都不能穿。
    他这是要干什么?
    如果真的让鞑子最后坐了天下,这难道仅仅只是一次简单的改朝换代吗?”
    史可法被李起这一问,问得当场回答不上来。
    不得不说,李起的话很出乎史可法的预料,毕竟李起作为定王的身份,是崇祯帝的三皇子,
    按理来说,李起应该比他更恨李自成才对,但是这时候李起却是不然。
    不但否认了他的言论,认为李自成并不是最大的敌人,反而认为是关外的鞑子,
    而这关外的鞑子却是此时史可法极力主张联合的对象,这一正一反之间的差距,确实是极大的出乎了史可法的预料。
    见史可法回答不上来,李起便是又自问自答,道:“史大人,若是鞑子真的坐了天下,剃发令,易服令得以实行,那么我汉家的文化传承还能继续下去吗?
    我们剃掉的不是一缕头发,而是我们心中的信仰!我们改变的穿着不是一件衣裳,而是我们几千年来的精神寄托。
    孔子还曾说过一句话,若非管仲之能,我华夏早已披发左衽。
    即便只是衣服从右衽改为主衽,就已经被视为华夏从文明变成沦为野蛮,不是人类。
    那么我们将自己整个衣裳扒掉,头发也不要,那这又沦为了什么呢?
    我们又该用怎样的言语去表达这样的恶果呢?”
    李起的话在后世之人看来,自然是一篇废话,
    不过是剃个头发而已,谁会去当真,不过是换一个款式的衣裳而已,又有谁会去计较那么多?
    又会有谁傻到为了保护自己的头发和衣服,不惜献上自己和家族的性命去抗争?
    这样的人,不是傻子,又是什么。
    但这不是后世,这里是明朝,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讲,这却无疑是惊天之语,见始之高深,令人惊叹。
    是啊,李起刚才的那一翻长篇大论,说简单一点,也就是他曾经说过的那句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鞑子入关,此非亡国,乃亡天下!
    史可法被李起的话震惊得久久是回不过神来,眼睛里面满是对李起的不可思议。
    “殿下,你怎么可以有这样的想法?须知李自成可是逼死先帝的罪魁祸首!
    若不是李自成攻破神都,先帝又怎会煤山自缢?我神都又怎会沦陷已鞑子之手,这些都是李自成一手挑起来的。
    这般的国仇家恨,殿下不去找李自成报仇雪恨,反而是在这里长篇大论的讨论鞑子的罪恶,这岂不是本末倒置!
    殿下须知,关外鞑虏纵然强盛一时,但却不过是皮屑之痒,不足为患。
    只待我大明王朝稍稍恢复元气,便可将他们轻而易举的横扫一空,这一点,难道殿下身为我大明皇子亲王,您对我大明还没有这样的信心吗?”
    “呵呵呵,,,”
    李起听了史可法的话,不由得是一阵苦笑,
    “史大人,皮屑之痒,皮屑之痒,这句话你们这些文臣大佬都已经说了几十年了,但你们越是说这话,那关外鞑子却是越实力壮大,越嚣张跋扈,
    我都怀疑你们这些话,是不是滋养牲畜的养分,把它们给养大了!”
    说完,李起便是对史可法拱了拱手,道:“史大人,你昨天对本藩的仗义执言,本藩非常感谢你,这个人情本藩记下了,
    以后你但有难处,本藩若能帮上忙,定当全力以赴,还你这个人情。
    至于你的言论,恕本藩不敢认同。而且本藩也希望你以后不要再过多的宣扬你的言论,
    因为你的言论是错误的,你身为我大明朝廷兵部尚书,如果一直抱有这样的言论,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你会影响到很多的官员行为。
    我觉得如今整个朝堂最符合实际的是堵胤锡堵大人,史大人应该好好认真思量和阅读一下关于堵大人提出的“连李张,平鞑奴”的主张。
    这才是真正能够救我大明,救我天下的主张,还请史大人好自为之!”
    说完,李起便是告辞而去。
    史可法看着李起离去的身影,想要叫住李起,但是话到了嘴边却又是叫不出来。
    枯燥的等待是无聊的,特别是和史可法有了那一番对话过之后,李起在等待朝会开始的那段时间,更加是心事重重,
    这也使得时间过起来感觉比平时要慢得多得多,甚是乏味。
    有道是官员都长了一颗七窍玲珑心,眼力劲都是没的说。
    这时候有那一心想要讨好李起的官员,见李起一副心事重重,心不在焉的样子,不由得便是上前讨好道:
    “殿下,您若是在这里等的乏了,不如便去那朝房等候,那里有专门的直房,可以供殿下在那里歇一歇,坐一坐,喝杯茶水润润嗓子,还有点心。”
    李起听了,不好奇道:“哦,还能这样?真的?”
    见李起似乎是有兴趣,那官员更是更来了热情,赶忙引领着李起到了午门旁边的一处小门,进去之后便可看到可供一些大官休息的直房。
    毕竟起的那么早,又要等那么久,一般人真是吃不消,所以若是等得急了,便可让那些大官去直房休息一下。
    当然,这是大官才有的待遇,一般的官想都别想。

第三百四十章 直房遇上了奸臣
    大官可以进去,李起这样的身份自然就更可以进去了。
    不过引领李起进去的那个官员却是没资格,只是把李起引领到直房门口,便停下了。
    “殿下,您先进去歇着,下官去外面等候,有事唤下官一声便是。”
    “你不进去吗?”李起问道。
    “下官还不够资格,不能进去。”
    李起询问之后才知道原来这官员名叫何庆云,乃是礼部的一个分科主事而己,
    想进直房,最少得尚书级别的,亦或是入阁的大臣,他还不到级别,进去就犯忌讳了。
    “哦,原来是这样。”
    李起听罢,自然也不会去强行把他拉进去,毕竟有些规则是这样的,既然制定出来,那便有他的合理性,也许这也是激励官员努力向上的一种手段吧。
    “何大人你不要灰心气馁,今日你我一见,我感觉你为人还是不错的,以后只要努力,前途一片光明。”
    尽管李启新你也知道,就凭何庆云做班的嘴脸,一看就是个马屁精。
    指望他说上几句好听的话,在人情世故方面有点见地,这还是能指望上的,但是指望他有什么真才实学,这个确实有点为难了。
    何庆云听李起这样说,不由的是大喜过望,两只眼睛爆发出一阵炽热的光芒。
    “真的吗?殿下,下官真的以后有前途吗?”
    “嗨。”
    李起“嗨”了一句,而后一脸感慨的模样,说道:
    “人一辈子的事情谁说的准呢,起起伏伏,跌跌撞撞,风云聚会,运气来了,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就像那魏忠贤,得势之前在宫里倒了几十年马桶,谁又能想到他临了临了,还能风光那么一把,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对对对,殿下所言极是。”
    何庆云听李起这样说,不住的点头称是,高兴的模样,竟然是把如今官场上的忌讳都是给忘了。
    原来这时候弘光朝廷,举目望去,十之八九都是东林党人,这东林党人和阉党那可是不共戴天之仇,都恨不得把阉党赶尽杀绝,挫骨扬灰才好。
    所以这时候东林党人在弘光朝廷得势,那自然也是展开了一番对阉党的打击报复,所有官员都是对阉党避之不及。
    生怕自己和阉党牵连上一点关系,落得个士图尽毁,家破人亡。
    而这时候李起却是把阉党的头面人物魏忠贤拿来做比较,并且还拿魏忠贤来当榜样,以此来激励何何庆云。
    这当然是犯了当今东林党人的忌讳,若是被东林党人听了去,即便以李起这样尊贵的身份,也免不了被那些言官弹劾,
    雪花般的弹劾奏章也将会纷纷飞向弘光皇帝的御案前,那时候即便李起得以过关,也少不了一番千夫所指。
    不过好在此时这里只有李起和何庆云两个人,其他服侍在一旁的都是宫里的太监,
    这些太监说到底也跟魏忠贤是一类人,在心里他们都是隐隐的以魏忠贤为自己的目标人物,
    所以他们对魏忠贤都是极其的崇拜,都恨不得自己能成为第二个魏忠贤,那时候即便身死于难,但也风光了一把,此生不悔。
    所以这些人即便这时候听了李起的话,也并不会去因此而告密,
    反而是对李起投来了一丝感激和崇拜的目光,仿佛是找到了知音一般。
    激励了一番何庆云后,李起便是大步迈进了直房。
    一进直房,只见这偌大的一个直房,竟然里面只有两个人,这两人便是内阁首辅马士英。
    另一个是谁,李起却是不认识。
    不过按照何庆云介绍的,能够进入直房来休息的人,那地位绝对也差不了,
    想来这人应该要么是一个六部的尚书,要么便是内阁几个大臣之一,只是因为李起初来乍到,所以对他不熟悉。
    既然这人有这样的身份,那想来也必定是有官威体面的,但是此时的画面却是让你起大跌眼镜。
    只见这时候的马士英正一脸怡然自得,坦然自若的靠在一张靠背椅上,合着眼睛,在那里听着。
    而那官员却是犹如一个身份低微的仆从一般,在马士英面前根本就直不起腰,轻声细语的向马士英汇报着什么,
    态度之恭敬,和奴仆无异。
    “哦,定王!”
    还是那官员先发现李起进入了直房,不由得是“哦”了一声。
    马士英一听李起来了,赶紧是睁开双眼,一见果然是李起进来了,不由得是慌忙从靠背椅上站了起来。
    恭敬跪拜,马士英道:“微臣不知定王殿下大驾到此,有失远迎,还请定王殿下恕罪。”
    那一官员也是慌忙对李起恭敬跪拜,说着相似的话语。
    虽然在明朝,官员的地位不像达子超那么低,不需要动不动的便对皇上,还有那些皇室宗亲跪拜,左口一个奴才,右口一个奴才的说着。
    但是纵然在明朝不需要动不动就跪拜,可是以马士英这样的奸臣嘴脸,人前一套,人后一套,这一手早就是玩的炉火纯青,
    不过是对李起一拜而已,这又算得了什么。
    若真是有利可图,别说对李起跪拜,便是叫李起一声亲爹,他也会毫不犹豫的叫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