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第1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弘光皇帝纵然是没有为难这个太监,但是在听闻这个消息后,弘光皇帝还是不由得心里一沉,像被抽空的精气神一般瘫坐在椅子上,
此时弘光皇帝一脸的颓废神情,和刚才听戏曲时那高兴的模样,真可谓天壤之别。
见此,马士英不由得便是说道:“皇上,如今皇上登基就位已然多时,可那定王朱慈炯却从未以臣子的身份上表过任何文书,此事皇上不可不防啊!”
马士英这话说的也是明白,那就是到目前为止,李起都没有以臣子的身份和弘光朝廷有过往来,
即便是上次李起派曹顺来请求弘光朝廷出兵钳制鞑子,
那也不知是李起有意还是无意,竟然只是传了一个这样的口信而已,并未在口信之中以臣子自居。
李起表现出来的这个态度,再结合如今李起这般的势力,那么他对弘光朝廷,还有对弘光皇帝是一个怎样的态度,这就值得人玩味了。
可怜弘光皇帝屁本事没有,你要跟他谈论戏曲说唱,他倒是能跟你聊上个三天三夜,并且还能说出一套又一套的东西来。
可是对官场上的斗争,君臣之间的权谋,弘光皇帝那可就十窍通九窍,一窍不通了。
“爱卿,这定王朱慈炯如此这般强势,而且又是先帝龙裔血脉,这叫朕如何是好?还请爱卿教朕。”
无奈之下,弘光皇帝只得将希望寄托在马士英身上。
要知道,当初弘光皇帝还没有登基的时候,那时候他无比的落魄,租住在一间民宅里,身边只有三两个太监在一旁陪着,
不说锦衣玉食,每天能吃到一点带油腥的菜色,那就算不错了,
这样的处境,谁又能想到他就是那个曾经富甲天下的福王世子呢?
就在他无比落魄的时候,马士英第一个找上门来,直接就是对着他纳头便拜,口称皇上。
可以说是马士英给弘光皇帝带来了翻天覆地的生活,将他从一个无比落魄的皇族公子,变成了高高在上的皇帝,
正因为如此,在政治上弘光皇帝无比依赖马士英,对马士英所有的请求都是一律批准,对他马士英也是一再提拔,最终使马士英成为了权倾朝野的大明首辅。
所以这时候,面对突然崛起的李起,弘光皇帝毫无主张,只得是指望马士英给他出主意了。
这马士英作为弘光皇帝的头号龙腿子,自然也是对弘光皇帝的事情极为上心,
因为他所有的荣华富贵都是来自于弘光皇帝,所以他和弘光皇帝的利益是一致的。
今天他急匆匆的赶来,心里自然也是对此有了应对之策。
只听马士英说道:“皇上,如今我们急需要确定的就是定王朱慈炯对皇上你的态度,并且也要让全天下人都知道他的态度,这一点很重要!”
弘光皇帝听了马士英这话,一时之间没有反应过来。
见此,马士英心里暗叹一声,这皇上没有一点太祖高皇帝的风范,真是罐里养王八,一窝不如一窝。
当然,马士英虽然心里这样说,但是面上却是无比的恭敬。
只听马士英赶紧是对弘光皇帝解释道:“如今皇上您已经是登基称帝,大位己定,天下人皆是承认皇上您的帝位,这一点无人可以更改!
若是那定王朱慈炯承认皇上您的帝位,那么他就是您的臣子,有道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皇上您就可以对他进行驱使,收他的兵权,使他无力威胁朝廷!
若是他不承认皇上您的帝位,那他就是乱臣贼子,凡乱臣贼子,天下人人得而诛之!
如此一来,不论定王朱慈炯对皇上您的态度如何,我们都能占得先机。
即便最后皇上和他兵戎相见,皇上您也可大义名分在手,出师有名!”
第三百一十三章 毒计生
马士英这话说的也是再明显不过了,只要让全天下人都知道李起对弘光皇帝的态度,
那么不管李起是一个怎样的态度,弘光皇帝都可以占得先机。
李起承认他这个皇帝,那自是再好不过,到时候把他的兵权收了,再给他一个无比荣耀的地位,把他供起来养起来就是。
如果李起不承认他这个皇帝,那也不怕他,毕竟弘光皇帝已经登基称帝,这是铁一般的事实,
天下人都承认这个事情,可谓大义名分在手。
在这样的情境下,如果李起敢不承认弘光皇帝的地位,那他就是乱臣贼子,天下人对他的观感必是要发生极大的改变,
如今鞑子入关,践踏大明江山,这时候李起作为朱明皇族成员,竟然不顾天下大义,不顾君臣名分,站出来跟弘光皇帝抢夺帝位,你叫天下人怎样想?
那时候不但天下人会极其厌恶李起,甚至于李起手下的兵将,那也有可能对李起离心离德。
你可别小看这大义名分,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威力无边。
在汉家王朝,不管是什么时候,只要你打仗,那总是要在大义名分上动脑筋,
不管你的目的是什么,只要你打仗,你一定要有一个大义名分,要出师有名。
即便你是要谋反作乱,那你也不能说出来,你最多只能说“清君侧”。
什么是清君侧?
就是皇上身边有小人,有奸臣,我起兵不是为了造反,不是为了推翻皇帝,而是为了要诛杀这些奸臣小人,把他们杀了后,皇上治理江山来就可以英明神武了。
所以我打仗不是在造反,绝对不是,而是在为江山着想,是在为皇上着想。
这样的一个借口,不说可以哄骗天下人,估计连三岁的小孩也骗不过去,
但是这没关系,只要能找到借口就行,信不信?不考虑。
而马士英的这番话,很好的将天下大义名分完全的掌握在了弘光皇帝的手里,这让弘光皇帝听了,不由的是眼前一亮。
“爱卿所言极是!”
弘光皇帝一下便是精神饱满起来,刚才那颓废的神情似乎也是一扫而空。
“爱卿此言甚合朕意,这定王朱慈炯不论他承不承认朕这个皇帝,他都已经落了下乘!
即便此时他势头正猛,但毕竟山东刚刚光复,他的根基还不稳固,若是他惹了天下众怒,我朝廷发天兵围剿,必可一战胜之!”
“皇上英明,我大明幸甚,我天下百姓幸甚!”
马士英见弘光皇帝这个半桶下水,终于知道了自己的意思,不由得是一脸恭敬的跪拜在地,香香的一个马屁便是拍了过去。
“哈哈哈,,,”
弘光皇帝对这个马屁极其的受用,高兴的仰头哈哈大笑。
亲自将马士英扶起,弘光皇帝故作谦虚的摆了摆手,说道:“爱卿言重了,朕不过也只是举一反三而已,若是没有爱卿刚才那提点之语,朕又岂会有此预见之能!”
“皇上谦虚有礼,怡然四扬,实乃古之圣贤明君风范,微臣幸遇明主,不枉此生矣!”
有道是千穿万穿,马屁不穿,既然这时候弘光皇帝对马屁如此受用,高兴不已,
马士英自然也不会在乎这点口水,一个又一个马屁只把弘光皇帝拍的是找不到北。
一阵毫无意义,却是又香喷喷的马屁隆隆过后,弘光皇帝和马士英这君臣二人,不由得便是又再次转回了正事。
只听弘光皇帝说道:“爱卿,既然我们要探知那李起的态度,那必须要派人走一趟山东,会见那定王朱慈炯,不知爱卿心中可有人选?”
这主意是马士英提出来的,当然那马士英心中对此早有腹稿。
“回皇上,微臣以为此次山东之行责任重大,必择一有担当之干臣行之,故,臣举荐堵胤锡堵大人担此重任!”
“哦,爱卿认为堵胤锡可为使者?”
弘光皇帝没有想到马士英竟然会举荐堵胤锡担当此行,显得有些吃惊,
并且在吃惊之余,弘光皇帝还微微有些怒火,显得颇为有些不高兴。
弘光皇帝之所以这样,这也不奇怪,要知道这堵胤锡为人刚烈,不知讨好变通,不光他弘光皇帝不喜欢这人,就是满朝文武,那也没几个人喜欢他。
这样的一个人,在前番顶撞弘光皇帝后,已经是被弘光皇帝罢官,而罢官的旨意是弘光皇帝亲自下的,这也就意味着堵胤锡再也不可能为官了。
至少在弘光皇帝在位的时候,他是不可能再度为官,毕竟如果他再当官,那就是在打弘光皇帝的脸。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当马世英举荐赌一席的时候,弘光皇帝才会在吃惊之余感到有些恼火。
这若不是举荐的人是马士英,那么这时候估计弘光皇帝已经气得拍桌子了。
见弘光皇帝微微有些发怒了,马士英也是不敢怠慢,赶紧是解释了。
“皇上,微臣举见堵胤锡,看中的就是他那驴脾气,这人虽然是说不通道理,
但是贵就贵在这人认死理,在他心中,尽管他不得皇上信任,但是他还是对皇上的帝位非常认同的,这一点很重要!
请皇上试想,若是到时候当定王朱慈炯并不认同皇上帝位的时候,这堵胤锡必是据理力争,对定王朱慈炯少不了一番严辞立喝。
若是那时候定王朱慈炯受不了堵胤锡的驴脾气,一刀把他给杀了,那么天下人必将看透定王朱慈炯的真面目,人心也必将对皇上您一边倒!”
“妙极!妙极!”
弘光皇帝听马士英说的头头是道,忍不住便是击掌赞叹,刚才那一丝怒火已是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却是满脸喜色。
“爱卿所言甚是有理,将定王朱慈炯逼进绝路,此亦正是朕之所想,爱卿能与朕想到一块去,真真才气斐然,不愧是朕的股肱之臣啊!”
“皇上过奖了,微臣之微才,不过如莹莹之火,怎敢同皇上日月之光争辉!”
第三百一十四章 君王无错论
“哈哈哈,,,”
要说这奸臣能够得到皇上的信任,那不是没道理,至少在奉承拍马这方面,那绝对是高人一等,那本事绝对一流。
马士英就是个中翘楚,马屁张口就来,而且说这马屁的时候,他那脸上的神情也是无比的郑重,好似在说真的一般。
这般的马屁神功,顿时便是拍的弘光皇帝龙颜大悦,高兴的哈哈大笑。
第二天,弘光皇帝便是在御书房召见了堵胤锡。
作为事情的始作俑者,马士英也是在一旁做陪。
“爱卿,如今我大明江山危如累卵,正值多事之秋,没想到定王竟然是一鸣惊人,先杀满达海,后斩阿济格,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朕心甚慰!”
说到这里,弘光皇帝不由得是摆出一副真心欣慰的模样,仿佛是对李起的骤然崛起,感到十分的欣喜,丝毫不认为他会对自己的地位产生威胁。
见弘光皇帝这样,耿直无私的堵胤锡,那也是顿时一扫心中阴霾,哽咽道:
“皇上,古人云圣君在朝,名臣勇将辈出,定王能够崛起,两蹶名王,光复山东,这正是因为有皇上坐镇中枢,整肃阴阳,执掌乾坤,方有如此不世之功,
此,虽有定王之功,然,全赖皇上英明,得天助,方有如此大好局面,值此,我大明必将中兴。”
这话一听就是马屁话,李起两蹶名王,跟他弘光皇帝有个屁关系,这里面的功劳怎么全赖他弘光皇帝呢?
这不是扯淡嘛。
但是从堵胤锡的嘴里说出来,却不尽然,因为这里面透着一种极其深刻的古人思想,那就是君王无错论,君王万能论。
什么是君王无错论?什么又是君王万能的呢?
简而言之,那就是作为这个天下最高的主宰者皇上,他必须要给臣民灌输一种思想,
把本该属于自己要负的责任,全部推掉,把本不属于自己的荣耀,全往自己身上扯,
这样,皇上的形象就是无比光荣,伟大,且正确。
在这样的思想灌输下,天下臣民对皇上就形成了一种盲目崇拜的思想。
比如说天下大乱,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作为最高统治者皇上,他自然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他权力最大,自然责任也就最大。
但是他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在君王无错论的思想上,百姓认为天下大乱,民不聊生,这主要是因为朝中出了奸臣,
皇上是被奸臣小人蒙蔽了,这才是搞得天下大乱,跟皇上本人没有关系,错全在奸臣小人身上,
只要除了奸臣小人,皇上不被他们蒙蔽,天下自然就太平了。
再比如说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这是谁的功劳呢?
当然是皇上嘛!
即便当朝皇帝可能是个小娃娃,又或者皇上沉迷于个人享受,完全不理朝政,将朝政全部甩给了朝堂上的文武大臣。
但是这不要紧,天下太平,最大的功劳还是皇上。
因为老百姓并不知道当朝文武百官有哪些人?叫什么?
这些他们并不知道,但是他们一定知道当朝一定是有皇上的,有皇上,天下又这么太平,那这功劳不是皇上的,还是谁的?
而且天下太平在老百姓的眼里,可能也跟老天爷保佑有点关系,老天爷为什么会保佑天下太平呢?
因为当朝皇上是老天爷的儿子,天帝之子,简称天子,哪里有老子不保佑儿子的呢?
所以,这功劳自然也可以全部加到皇上身上去。
所以在君王万能论的思想下,只要是正面的事情,所有的功劳都可以往皇上身上扯,都是皇上的功劳。
正是在君王无错论和君王万能论的思想影响下,即便是耿直无私如堵胤锡,他也是深受其影响,
认为李起之所以立下这么多的功劳,这除了有李起本身的能力之外,也跟老天爷保佑弘光皇帝有关系。
所以说堵胤锡刚才的话,虽然有一点拍马屁的嫌疑,但确实也是他发自内心的真心话。
这样的话竟然是真心话,是不是听得感觉狗血,其实在古人眼里并不狗血,反而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在古代,多少人,他们的家人被皇上下令处死,家破人亡,但是最后可能皇上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这事情都是朕被某某某蒙蔽了,朕已经把他处理了,以后你好好为国尽忠。
这时候那人无比的感激涕零,磕头如捣蒜,直呼皇上英明。
这样的事情在古代多不胜数,比较出名的一个例子就是方孝孺。
当年方孝孺的父亲因为卷入了空印案,被大明太祖高皇帝给杀了,其实方孝孺的父亲又犯了什么罪呢?
认真说起来什么罪都没有,就这样稀里糊涂的,大明太祖高皇帝在空印案中杀了几万人,这里面就有方孝孺的父亲在。
但是最后太祖高皇帝却是对他的皇太孙朱允文说,方孝孺这个人是可以用的,你以后当了皇帝,可以大胆的启用他。
而结果方孝孺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验证了太祖高皇帝的这句话。
为了表达对朱允文的忠心,方孝孺竟然被永乐皇帝诛杀了十族,亲眼看着自己的亲人手足人头落地,也没有说过一句服软的话,其决心可见一斑。
后世之人很难理解,为什么太祖高皇帝杀了方孝孺的父亲,而方孝孺竟然还会如此对太祖高皇帝的孙子这么忠心呢!
按理来说,方孝孺不起来造反就算不错了,还谈什么尽忠。
但这就是事实,
方孝孺的父亲被冤杀,他丝毫不对太祖高皇帝有怨言,他要是有怨言,他就不会对大祖高皇帝的孙子那么忠心耿耿。
他之所以会这样,那归根就底,就是在君王无错论的影响下,才会有这样的想法,
否则,若是以后世之人的思想来对待,怎么可能还会忠心耿耿呢?
哎,这就是封建王朝最高统治者对臣民百姓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