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第1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济南府临邑县城,夜。
此时县城四门紧闭,已经实行宵禁,大街上空无一人,静悄悄的一片,只有时不时的有更夫敲打着竹棒,以报时辰。
就在这时,突然之见城外亮起三个火点。
见此,城头上一个武将打扮的人不由得是暗自点头,而后和自己的心腹亲随对视一眼,便是下了城墙。
这个武将叫张宝昌,本是明朝一个百户,虽然官不算大,但是如果要求不高的话,一个百户的官身过起小日子来也是不错的。
不过如今这世道风云突变,城头变换大王旗也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情。
便说这临邑县城,以前是大明的,后来变成了大顺的,再后来又是变成了大清的。
可是不管怎样变,张宝昌却依然是临邑的百户,可见不管是什么样的世道下,只要躲得好,身份也不显,有的人小日子该怎么过,还怎么过,对他们似乎影响也不大,张宝昌就属于这样的人。
仿佛对他来说改朝换代那是大人物的事情,和他这样一个小人物并没有什么很大的关系,所以他也是跟着上级走,
大顺军来了降大顺,鞑子军来了降鞑子,心里也没有什么很大的包袱。
不过最后跟着降了鞑子后,张宝昌却是悔恨不已,因为投降鞑子后多尔衮下了一道命令,那就是剃发令,
尽管这道命令后来被废除了,但是很可惜张宝昌在废除之前就被逼将自己的头发给剃了,这让他感到自己丢了祖宗的脸,以后死了没有脸面去见祖宗。
这成为了他心里一个巨大的痛,所以慢慢的,他对清廷鞑子的恨意便是越来越浓烈,只恨不得跟鞑子同归于尽才好。
现在听说大明定王朱慈炯提兵而来,他便是和当地乡绅吴新德两人谋划举义之事,
希望可以在定王大军到来之前,将临邑拿下,以此作为面见定王朱慈炯的见面礼。
到了城门处,这时候张宝昌大手一挥,便是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了一辆牛车,牛车上载满了好酒好肉,
“哈哈哈,,,”
张宝昌大笑几声,然后一手提着一坛好酒,一手提着一大包好肉,到了看门处兵丁的面前,
对他们说道:“各位兄弟辛苦了,来来来,喝口酒,吃块肉,慰劳慰劳。”
一众兵丁都是一些苦哈哈,一年到头的也是难得吃上一回肉,这时候见有酒有肉摆在自己面前,哪里还会不动心。
“多谢张将军,多谢张将军,你真是好人啊,可惜小的不是您的兵,小的真是没福气啊。”
“是啊是啊,谁不知道张将军够豪气,对手下人就跟对自己的亲兄弟一样,只可惜我们没这福气,不能成为张将军的兵啊!”
一众兵丁对张宝昌奉承了几句,而后便是狼吞虎咽起来。
“去,给城头上的兄弟也送去好酒好肉,兄弟们都辛苦了,不能厚此薄彼。”
在张宝昌的命令下,他的十几个心腹亲随便是带着好酒好肉上了城头。
不用说,城头上的那些兵丁自然也不会客气,立时大吃大喝起来,好不快活?
不过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这些好酒好菜下肚后没多久,他们便是只感到一阵头晕目眩,继而便是身体乏力,最后直接便是一个踉跄栽倒在地。
“去开门!”
张宝昌得手后不敢怠慢,立即是打开城门,而后疾步走到城门口,用手上的一个灯笼向左晃了三圈,而后又向右转了三圈。
不用问,这自然也是一个事先约定好的暗号。
外面前来接头的乡绅吴新德见此情景,大喜过望,大喝一声,道:“事成了,给我杀进去。”
话音一落,那本只有三个火点的夜空不过几个眨眼的时间,便是火把点点,成百上千支火把便是犹如天上的繁星,一般便将城外数里之地照的犹如白昼。
而后他们在吴新德的带领下向着临邑城冲了进去。
一进去,吴新德便是和张宝昌会合,而后两人直奔县衙,将那清廷委任的县令当场捉拿,
其他一众县衙捕快衙役因为平时民愤极大,自然这时候也是讨不到好,全部被牵连,无一幸免,或被抓或被杀。
不但如此,临邑的守将也是被张保昌和吴新德联手带人给抓了,到时候他将和县令一样被作为礼物,送到定王朱慈炯的面前去听从发落。
县令和守将被抓,群龙无首之下,很快临邑县城便是被彻底拿下,四面城门和各个府库皆是被张宝昌和吴新德的心腹接管。
一夜之间,临邑异主。
尽管这时候李起还不知道有张宝昌和吴新德这么两号人,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此时的临邑己经成为李起的势力范围,
也丝毫不影响张宝昌和吴新德两人对李起进行效忠,并且这种效忠的方式可以说是用生命的代价为体现。
其实像张宝昌和吴新德他们之所以会这样做,这也不奇怪,要知道毕竟李起的身份摆在这里,他是崇祯帝的三皇子,堂堂定王朱慈炯,
这般的身份自然更加容易得到像张宝昌吴新德这种传统的大明官绅的认同。
在他们对清廷痛恨非常之际,突然崛起的李起让他们看到了光亮,
现在李起要带兵来了,他们自然也是要响应一番,否则以后如何在李起帐下听差,
这一番举事既是正义之举,也是他们自己的进身之阶,可谓于公于私名利双收。
事成之后,张宝昌立即是命令手下心腹派人前去联系李起大军,将这里的情况告诉给他。
两天后,临邑城外十里长亭,张宝昌吴新德两人带着一众心腹亲随,翘首期盼。
“定王殿下会来吗?会来吗?”
尽管知道今天李起就将带着大军而来,但是两人还是激动的来回渡步,那是既紧张又兴奋,犹如一个学生第一次要面对老师一般。
第两百八十五章 激动的双脚打晃
“来了,来了,,,”
突然一个张宝昌的心腹亲随高兴的垫着脚尖,手指着远方,大声高喊道。
张宝昌吴新德两人赶紧是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远方果然是慢慢的出现了一支大军,
大军军旗招展,人山人海,远远的便是感觉到一股强大的压迫力。
特别是那些士兵排成整齐划一的方阵,整齐有序掷地有声的在那里一步一步行进,更是从里到外透着一股威严。
见此,张宝昌和吴新德两人皆是振奋不已,张宝昌激动的说道:“王师,果然是王师风范啊!”
一旁的吴新德也是深以为然,激动不已。
很显然,他们对李起大军很是钦佩,这也难怪,像这样的大军阵列比之以前的大明官军来,真可谓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虽然张宝昌吴新德两人还未见到这支大军和鞑子军作战,但是此时不由得便已经是信心增长了七分不止。
待得大军到了近处,张宝昌吴新德两人便是带着数名心腹上前,跪地叩首,大声道:“末将张宝昌(小民吴新德)拜见定王殿下,定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哈哈哈,,,”
一阵爽朗的笑声从大军之中传来,发笑之人不是李起又是谁?
只见李起在刘桃树黄廷岳来几轮的簇拥下便是下得马来,走到张宝昌吴新德两人面前,将他们两人一一扶起,
在扶起他们的时候李起也是将目光看向了他们,眼神之中充满着欣赏和欣慰之情。
“很好,很好,你们干的很好,听说你们在临邑反正,我很欣慰,你们能够如此顺利,足以说明鞑子不得人心,若是天下多几个像你们这般忠诚之人,何愁我大明不能中兴?”
有道是好话不要钱,一说一箩筐,对于这些不需要任何成本,便可使人衷心拥护死心塌地的赞美之词,这样的好事李起怎能不做,
不由得,一个中兴之臣的名头便是把张宝昌吴新德给捧上了天,只把两人高兴激动的是找不到北。
“不敢不敢,末将何德何能,怎敢当殿下如此夸赞。”
张宝昌激动不已,两只脚都站不稳了。
吴新德也是好不到哪去,“是啊是啊,殿下如此这般夸赞,岂不是要折煞我们!区区小事,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当不得殿下夸赞。”
吴新德尽管嘴里这样说,但是脸上却是一脸的激动神情,通红的一片,可见他对于李起这番好话,也是没有免疫力。
“谦虚了,谦虚了,有功就是有功,何须如此谦虚。”
李起微微一笑,而后便是脸色一正,对他们两人说道:“张宝昌吴新德上前听封。”
两人一听,又是赶紧匍匐跪地,道:“张宝昌(吴新德)在!”
“此番临邑光复,乃幸张宝昌吴新德二人率先反正,归附大明,尔二人当为临邑光复之首功。
现加封张宝昌为临义伯,吴新德为邑成伯,超品之尊,世袭罔替!”
李起这话一出,当场便是将那张宝昌和吴新德两人震惊的是久久说不出话来。
他们本以为不过是光复一个小小的临邑城,最多李起只是会对他们好言勉励一番,再给他们提一提官职,再要么便是赏一些金银财货。
但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李起现在出手就是一个伯的爵位!
有明一朝除开国时期太祖高皇帝曾大肆封侯封伯外,其余时期便是很少再封。
即便是封,那也是封皇亲国戚,对于一班文臣武将来说,非是有滔天之功,不得封侯封伯。
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也就使得这爵位在大明变得极其的稀缺,人人皆是为之向往。
但是这遥不可及的爵位现在却是突然落在了他们两人头上,这叫他们两人怎能不震惊!
而且他们的爵位封号里面有一个“临”字和一个“邑”字,这也从另一方面坐实了他们此次的功劳,让他们的功劳可以永传后世。
这般下来就不是几句勉励之语比得了了。
“末末末将,,,”两人一阵结结巴巴,激动的都是说不出话来。
见他们如此,李起也是满意。
其实从法理来说李起并没有给张宝昌吴新德加封伯爵之赏的权力,毕竟他只是一个亲王而已,加封爵位,这可是皇帝才能有的专权。
所以不得不说这时候的李起越权了,也超出了他的权力范围。
不过李起对此却丝毫不以为然,开玩笑,就如今这样的年月,要想别人给自己卖命,那就得拿出实实在在的货来。
金银财宝,良田美眷,这些李起暂时还有点力不从心,可是虚头八脑的爵位却是要多少有多少,管他合不合法,先封了再说。
反正这爵位到了明朝末期已经是开始泛滥成灾,随便一个手掌兵权的小将军,哪怕只是一个千户,可能他头上就顶着一个国公的爵位。
这样的情况现在已经开始在弘光朝廷出现,至于那李自成张献忠大军之中,那更加是伯爵多如狗,公侯满地走。
也就是这年头通信条件不发达,张宝昌吴新德他们对外面了解的少,这才是被这不能当饭吃的爵位给唬住了,要不然,那也不可能这么激动。
见他们激动的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李起微笑着将他们再次扶了起来,而后好言宽慰了一番,最后不免也是先给他们交代两句,
只听李起说道:“张将军,吴员外,此次虽然本王给你们加封了伯爵之赏,但是这相应的伯爵府,还有一应的仪仗,这些却是现在还不能给你们。
你们也知道我大明如此巨变,国事维艰,所以暂时不能兑现,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不过你们可以放心,本王把话说在这里,只要我大明光复天下,将那鞑奴赶出关去,届时该给你们的一分不少,你们信与不信?”
李起堂堂一个王爷说了这样的话,那别人还能怎么说呢?哪里还敢说不信呢!
再说了,李起话语真诚,言语亲切,说服力那是没得说,而且此番反正,张宝昌吴新德两人本也是一心向明,
第两百八十六章 偏师
所以即便就算李起没有给他们伯爵之赏,他们也会对李起忠肝义胆,一心效忠,这时候自然就更加不可能有二话。
只听那吴新德更是直接站出来对李起说道:“殿下,如今我大明国事多艰。小民又怎敢乞求那伯爵富贵!
小民不才,但也知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君臣君臣,有君才有臣,如今鞑虏作祟,小民又怎可坐视不理!
小民不才,家中略有积蓄,愿倾囊相助,以资军响!”
一旁的张宝昌见吴新德这样说,也是赶紧说道:“末将不才,家中也略有积蓄,国难当头,末将也愿意破家为国!”
李起听了,不由得是心发感慨,你们不错啊,这是要毁家纾难啊,不是说明末的官绅个个烂到家,都是头顶生疮,脚底流脓吗?
怎么自己遇上的这些乡绅个个还不错嘛,前有武家潘,后有吴天明,现在又来了张宝昌吴新德,这些乡绅那看着也是个个一心忠义,为国为家啊。
感慨过后,李起最后还是不免摆手说道:“不可不可,张将军吴员外你们如今为我大明立下大功,本王尚未实赐,心中已然觉有不安,若是再接受你们的资助,那实在是说不过去,此事就此作罢,不许再提。”
不管怎么样,李起这次加封张实昌和吴新德为伯,一来是为了奖赏他们的行为,
二来也是做给天下人看,特别是做给鞑子占领下的那些官绅看,可谓是千金买马骨,希望他们以后可以纷纷效仿。
若是这时候再接受吴新德和张宝昌两人的破家资助,那这性质就变了味,别人就该多想了。
而后在一片其乐融融,忠义浓浓的气氛当中,李起便是带着一众人等进入临邑城。
一进城,临邑百姓万人空巷,纷纷翘首期盼等待李起的到来,见李起来了,百姓们无不是诚心跪地,齐声呐喊“定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的口号,
一时间,气氛庄严而热烈,令人心之向往。
不过此时要对战阿济格,李起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在一些小事上太耽误,所以在对百姓一番安慰后,李起立即便是去了临邑县衙,开始部署接下来的行动。
从临邑到济南府府城历城县,中间还有禹城,济阳和齐河三个县城,别的县城都可以不管,但是这三个县城却是一定要拿下的,
否则,一旦大军越过这三个县城,直接穿插到府城,事情极容易突变,若是被阿济格前后包抄,那可就包了饺子了。
不但是这三个县城,在济南府城以东还有邹平和章丘两个县城,为确保万无一失,最好连这两个县城也一并拿下,
如此一来,到时候大军压境济南府府城历城县,便可胜券大增。
所谓兵贵神速,于是李起准备分出一支兵马作为偏师,前去一路收服济阳,邹平和章丘三个县城。
自己的主力大军则是向那禹城齐河方向进军,最后两路大军在历城会师,和阿济格决一死战。
打定主意后,李起便是对岳来和黄廷两人说道:“大哥,黄兄,你们两人大哥为主将,黄兄为次,领六千人马为偏师,一路收复济阳,邹平,章丘三个县,最后于历城会师。
记住,在我的主力大军没有到达历城之前,你们即便先到,也不可率先发起攻击。否则,军法从事。”
岳来黄廷两人听了李起这话,不由得也是郑重抱拳,说道:“殿下放心,各中厉害我们省得。”
说完,两人不敢怠慢,立即是带着六千人马率先出发,先向那济阳而去。
却说岳来黄廷两人此次也是他们第一次带领如此多的大军出征为帅,心中不由得一阵激动,一路快马加鞭,只恨不得早早将任务完成,最后于历城脚下屯兵,等待会师。
所以这般急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