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人日记-第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炎热的五月,就在徐晨打金戒指和金钗子的忙碌和休闲中慢慢过去。
这是一段痛并快乐的幸福时光。
痛是因为徐晨因为分心前后砸伤了三根手指。
快乐的是一群小姨表姐和部落的男人。
用陶器还回来的几十斤没用的黄金,终于还是在他辛勤的劳动下变成了各种不同的黄金饰品。
就连母巴都有一件,而且做工最复杂,用黄金打了两根半圆形的复杂发钗,上面可以插一圈羽毛,就像一个简单的黄金头冠一样,再也不需要每天往头发上一根一根的插羽毛,而是梳好头发之后,把两根发钗插上去就好了。
其他几个年纪大的女人也都这样,不过羽毛少一些,因此发钗的结构也要简单一些。
相对于女人发钗这么复杂的结构,男人们不是指环就是吊坠,用的黄金少不说,结构也简单。
整个部落突然进入了穿金戴银时代,徐晨还有些不习惯,每天太阳出来之后,看到所有人身上都是金晃晃的。
幸亏现在黄金不值钱,要是放在值钱的时代,出门必然会被山贼路匪打劫。
不过在这种忙碌之中,徐晨还是慢慢抽空完成了两根龙牙的华丽改造。
龙牙根部,用铜包裹起来打造了一个环形的把手,握在手中看起来就像一把浑圆的龙牙弯刀。
龙牙上面,用黄金包裹几道金色环纹,上面镶嵌了几颗打磨过的绿松石和其他几种五颜六色的珍稀石头。
由此,这两颗让人一看就觉得遍体生寒的恐怖獠牙,彻底进阶成为了两件华贵而神秘的类似法器的物品。
徐晨还专门用木头给其做了一个木架,将两把龙牙弯刀放在上面。
部落所有男人在观摩过这两把龙牙弯刀之后,除开惊奇赞叹之外,更多的是一种敬畏和恐惧。
据说龙是这个世界上最凶残的野兽,它的吼声都能吓跑虎豹,
这么长而锋利的三棱獠牙,释放着一股浓浓的血腥和死亡气息。
如今徐晨用神秘的金属将其改造和镶嵌五彩宝石之后,似乎赋予了它一种华贵和威严,让人忍不住有一种顶礼膜拜的冲动。
而这,也是徐晨在设计之初最想看到的效果。
他虽然得到族人的认可和尊重,但他并不是巫,无法拥有巫那样古老的传承,自带有让人敬畏到骨子里的神明气质。
因此他就只能另辟蹊径自我创建传承体系。
这个时代,与原始人讲科学是不成立的。
何况科学也并非万能钥匙能解释一切,它的起源要比华夏传承的玄学晚数千年时间。
就好比治病救人,西医在诞生之初,中医已经用了几千年,为华夏的繁衍壮大提供了坚实的医疗基础。
从上古巫术再到先秦时期的神农本草,再到伤寒杂病论,再到本草纲目,这是一脉相承的传承和积累,终于成就了中华医学独具一格的体系。
虽然在穿越前的那个时代中医中药开始被抛弃甚至被推翻打压,但徐晨在野外勘察作业中有深刻的体验,中医中药依旧拥有科学救治无法解释的神奇功效,尤其是在那些交通不畅的云贵大山之中,苗方苗药,中医中药,依旧还极具魅力和生存空间,当地人依旧还是用这种古老的医术在治病救人。
这种延续了千年万年的古老医学,在高科技时代,依旧还在散发着亮丽的光芒。
几年的野外生存让徐晨获得了不少简单的中药辨识和救治措施,使得死而复生穿越到这个时代,再次让这项古老的传承和技能爆发出力量。
他用自己二把刀的急救知识,救活了中蛇毒的古和举,救活了失血过多几乎休克的龙。
若他只了解西医西药,那么他将束手无策,也无法展现神奇的能力来聚拢人气,更不可能造就自己如今在所有部落的神奇地位。
两次部落聚会,他相信自己已经获得了足够的人气。
接下来就是发展巴族,等待时机。
第147章 丰收的苦恼
进入六月,气温更加炎热,但雨水明显少了很多,在浓烈的阳光烘烤下,失去了充沛雨水的浇灌之后,气候也变得干燥起来,大量植物开始慢慢步入成熟阶段。
院子里面栽种的一圈果树虽然也稀稀拉拉接了一些果实;但早就被一群孩子祸祸光了。
不过这些野果味道都不好,不是苦涩酸就是肉少核大,没有太多的食用价值。
徐晨吃过几颗之后就彻底放弃了。
留着春天看花和长大了遮阴吧。
或者等以后找到更好的品种再换掉。
院子四周栽种的刺瓜也开始变老,鉴于今年收获不错,一群女人早早的留下许多刺瓜做种,要等到老黄之后才会采摘取籽。
播种的几大块取皮做麻的植物;茎秆也开始老壮;两米多高郁郁葱葱,宽大的叶片看起来像桑叶;籽粒长得却象苍耳一样,外面还有一层长满毛刺的种皮,如今也已经开始开裂成熟。
剩下还有特意栽种的其他一些瓜菜植物,也都涨势不错,入夏之后为部落持续提供了不少食物。
这种刻意种植带来的不错收获,让母巴和一群女人深刻体味到种植带来的好处,她们最近已经开始在大量收储晾晒各种种子,准备明年播种更大的面积。
随着播种面积的扩大,未来她们就无需再冒着被蛇虫袭击和风吹雨淋去荆棘野草重生的野外采集食物。
而整个部落最关心的农田,进入六月之后也开始大面积成熟,燕麦和野豆长的密密麻麻,把整片农田彻底淹没看不清田埂和沟渠。
在河滩附近的山脚下一大片高低起伏的土坡丘陵范围,还有大量野生的燕麦野豆等各种可以采集的植物,也已经成长到最茁壮的状态,麦穗豆荚都开始泛黄成熟。
丰收的季节马上就要到来。
几个负责制作工具的男人每天忙着砍回来大量的青藤编制新的藤筐背篓,准备迎接一年一度的丰收。
猎人们最近也很忙碌;随着夏秋时节的到来,历经几个月食物充足的野兽也正是膘肥体壮的时候,大量开春产下的幼崽,如今也已经半拉子大小,进入了可以捕猎的时间。
古和举变得更忙了。
因为随着农田作物成熟,大量鸟群开始频频光顾,稍微不注意就是铺天盖地一大群落下来,本来就结的稀稀拉拉的种子就会被祸祸去一大片。
开春弄的几个草人早已被疯狂生长的作物和杂草掩盖,只能看到一个头露在外面,这个样子早就已经吓不到任何动物,那些曾经被草人惊吓几个月没敢靠近农田的野兽,在进入六月之后,也开始光顾农田。
毕竟别处要吃到营养丰富的燕麦和野豆,还需要仔细去寻找和分辨,但在这里长得密密麻麻可以随便吃。
特别是那一群野马,仗着身高腿长,几乎每天都会来光顾一下,虽然每次吃的不多,但东一下西一下的加起来;陆续还是祸祸去了半亩大小。
而眼下,实际上还未到完全成熟的时候;真正采集食物;还要过半个月左右才行,然后陆续采集到七八月。
一直以来,人类和这些食草动物还有鸟类,都处在争抢食物的状态,动物吃的多,人的收获就少,要想多收获,那就要更加勤劳辛苦才行。
每年夏秋时节,就是整个部落的女人最忙碌的季节。
今年尤其如此。
辛苦种下的农田,眼看就要到收获时间,但动物却频繁光顾,这让一群女人急得上火。
实际上眼下还不是最上火的时候。
徐晨相信,再等半个月,燕麦和野豆真正到了收获时间,那才是野鸟真正抢食的黄金时节。
人类知道成熟采收,动物也知道成熟之后的植物种子是最好的食物。
徐晨这几天主要负责晾晒场和粮仓的整理。
以前住在山腰,山洞前面空地小,采收回来的粮食也不多,随便就能晾晒,但今年肯定不行,百亩农田要在最短时间采收完毕,晾晒入仓,再加上野地里也还能采集不少,少说也有四五千斤粮食的规模,这么多粮食集中晾晒,必然需要更大的晒场才行。
因此徐晨带着几个男人把院子重新平整一遍,陶土拌上石灰铺上一层,洒水之后用木棍挨着仔细夯结实,再泼水用柳枝拖平,太阳暴晒几天之后用柳条扫帚扫干净,就是非常好的晒场。
粮仓早在冬春修房子的时候就已经修好,眼下只需要简单清理一下,用晒干的辣蓼草把内外熏杀一遍就行。
厨房左手边,两间用来存放粮食的库房里面浓烟滚滚,徐晨脸上裹着一层麻布,裹着辛辣刺鼻的气息咳嗽着冲出来。
举急匆匆的从院子外面冲进来,看到徐晨之后赶紧跑过来气吼吼的说:“马冲到田……田中间去嘎!”
徐晨解开脸上的麻布,在井边灌了几口凉水,歇了口气说:“赶走就是了,还跑回来告诉我嘎哈?”
举有些羞愧,红着脸赶紧说:“我们都……在赶,人太少嘎……”
“吹柳笛也不行吗?”徐晨无奈的问。
举把头摇的像拨郎鼓一样:“开始还行,现在不行,野羊都不怕嘎!”
徐晨不由的有些牙疼。
他记得小时候也在农田赶过动物和鸟雀,一般就是敲打铜盆或者钢盆,还有人敲破锣,反正是声音越大越好。
眼下莫说破锣或者铜盆钢盆,木盆都没一个,陶盆倒是不少,但那玩意儿也不能敲。
“你还是先去农田看着,我想想办法!”
徐晨打发走了举之后,捏着下巴思索着走进旁边自己的房间,眼睛到处观看是否有可以制作发出很大声音的东西。
两把龙牙弯刀静静的放在木架上,看起来华贵而神秘,单这东西眼下除开好看之外,鸟用都没有。
龙皮,也不行。
野兽头骨,除开可以吓人,动物野鸟都不怕。
铜锣……
徐晨把眼神落在陶碗里面几斤碎铜块上,但瞬间又放弃了。
铜锣不是用普通的紫铜做成的,必须用含锡的青铜,硬度要足够才行,不然就算勉强做出来一个,也绝对敲不响,因为太软了根本无法震动。
像摇滚乐队用的架子鼓上的镲片,根据音效的不同,还要用到元素更加精确复杂的合金铜。
至于春秋时期诸侯广泛铸造的编钟,为了确定五音韵律,铸造工艺更加复杂,每一口钟的青铜成分都不一样,对于考古学家来说完全就是个谜,采用传统工艺根本无法复制出来,用高科技手段复制出来的编钟,看起来一模一样,但敲击时候的味道却截然不同,能够复制出铜器,却无法复制出来古韵古意的声音味道。
更何况眼下还无法做出青铜。
所以,敲打乐器肯定是不行了。
徐晨的眼神看来看去,最后停留在几只牛角上。
古代打仗,擂鼓而进,鸣金而退,号角声就是冲锋的命令。
别的做不出来,这号角倒是应该不难。
徐晨将一只中号牛角取下来,前尖后宽,形若弯月,中间的确是空的,找一根树枝插进去比划一下深度,然后抽出来在外面用铜刀轻轻划下记号。
不过瞪着这道浅浅的印记,徐晨沉默了许久又把牛角重新挂回到墙上。
牛角号的确应该没问题,但眼下做不出来,牛角太硬了,根本就没有合适的工具将其割断。
于是他只能绞尽脑汁的冥思苦想,突然眼神一亮有了主意。
贵州和湖南两地,有一支传承古老的民族叫做侗族。
侗族据说是当年秦始皇征服百越留下的刑徒和移民后裔,被称之为黔首,贵州简称的黔据说就来源于此。
侗族古代又叫洞蛮或者峒人,表示他们一直都住在山洞里面,他们传承了许多先秦时期的古老传统和习惯,每年各种侗族节日,他们就会吹一种长号,而这种长号既不是铜也不是牛角,而是用树皮制成的。
徐晨在贵州考察的时候恰好遇到当地社巴节,有幸领略过这种树皮号的风采。
不好听,但制作简单,声音贼大。
不同的峒之间互相比赛看谁的树皮号吹的最响。
不太理解的朋友请参考一下南非世界杯时候的那种小喇叭。
那种嘈杂的热闹听完之后,徐晨脑袋里面嗡嗡响了大半个月,简直就像梦魇一样,一闭眼睛满脑袋都是号角声音……
于是徐晨满脑门的带着喇叭bgm,拿着小铜刀出门,直奔河滩一片柳树林。
第148章 恐怖号角
做树皮号的树皮一定要光滑平整。
因此徐晨在树林里转悠了一阵,选了一棵茎秆笔直光滑的小树,用铜刀慢慢将树皮割成螺旋状,然后一圈一圈的剥下来,得到一条一米多长的树皮。
将树皮卷成一个漏斗状的喇叭筒。
砍一根拇指粗细的细柳枝,做一根柳笛塞进喇叭筒的细口处。
再仔细卷紧树皮。
喇叭口用几根棘刺钉紧,害怕钉的不够紧会松开;徐晨又用细长的树皮外面捆了几圈。
如此,一个两尺长的树皮筒号角就完工了。
“呜~呜~~”
徐晨试着吹了几下,发现能吹响,声音也挺大,就是很难听,像嗓子齁了的老黄牛。
农田里面作物生长的郁郁葱葱,四周全都是一人多高的荆棘野草和树丛。
古和举带着一群孩子;牵着几只猴子分成两组在四周来回不停的巡逻。
一群野马在农田靠近河滩附近的草丛中来回逡巡;高壮的身影在茂密的野草荆棘丛中时隐时现,不时还会传来短促的嘶鸣和打响鼻的声音。
另外在河滩下游位置,还有一些野羊、野鹿、野麂等小型食草动物,在吃草的同时也在时刻不停的观察农田方向。
物壮则老。
盛夏六月,万物茁壮,河滩上的野草长比人还高,芦花连绵,茎叶老硬,吃起来很不得味儿,大部分甚至都已经完全嚼不动了,因此成熟的燕麦野豆,便成了动物最喜欢的食物。
这些种子富含大量淀粉和蛋白质,吃下去正好长膘;为熬冬储备能量。
农田的植物种子最多,因此也备受所有食草动物的青睐。
乘人不备就会跑上去捞几口。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为了一口好吃的,这些动物和鸟类时刻都在观察巡逻队的动向;你来我去的就在农田四周打游击战。
虽然古和举手上拿的有弓箭;但实际上对这些野兽威胁很小;按照他们的臂力制作的弓箭威力小射程短,再加上野草太深,四周环境复杂,最多能够起到一个惊吓威慑的作用,但吓的次数多了,一来二去一群野兽都油皮了,根本就不在乎。
百亩农田,面积不算小,两个未成年人带着一群玩性十足的的孩子,巡逻效果也十分勉强。
半个小时前一群野马到农田偷食,驱赶之下七八匹直接就冲进了农田中央,虽然被驱赶出来,但可以清晰地看见里面长长几道被踩踏倒伏的痕迹。
这个节骨眼上被破坏,基本上也就失去了收获的可能。
“哟嚯,哟嚯嚯嚯……”
古和举两人各自带着几个孩子在农田四周冲着来回逡巡的野马群不断的吆喝,希望将其吓走。
但奈何这群长腿欧巴仗着身高腿长速度快,浑然就不把人类的恐吓当一回事,甚至偶尔还会打着响鼻明目张胆的冲到田边啃几口,然后抖着鬃毛得意的嘶鸣一声又钻入草丛之中。
或许它们也看出来了,人类并不想伤害它们。
因此这胆子越发的大了起来。
“滴滴~~”
“射嘎!”
“跑嘎跑嘎……”
“吱吱吱吱……”
在一群孩子和猴子的大呼小叫和此起彼伏的柳笛声音中;古和举两人疲于奔波,每次都只能追着马屁股射一两箭,来来回回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