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原始人日记 >

第326章

原始人日记-第326章

小说: 原始人日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努力建设王国,然后依托这些外围族群再继续往四周扩张。
  未来更远族群部落之间的交往会越来越麻烦,扩张的也会越来越慢,情况也会越来越复杂,战争和交流也会呈现更多不同的变化。
  有一句话叫鞭长莫及。
  就像商周时期的分封和秦汉之后的中央集权一样。
  这是两个不同时期的不同治理方法。
  从部落到诸侯,再到中央集权,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没太大跳跃的可能。
  人口和交通就是最大的问题。
  眼下除开拱火盆地四周这些核心朋友圈的族群之外,其他外围部落的管理将会非常的松散,要想将巴族文化推广的更快更广,分封就是唯一的方法。
  但在这个巫执掌部族和信仰的时代,军事分封也不太可能成功,最终收复和治理更多的族群和更大的领地,还是只能靠神权。
  因此,在很长的时间内,神权的影响力是大大高于王权的。
  而他只能继续充当神棍,顶着巫王这个头衔继续坑蒙拐骗下去,最终成为创世界的一代伟大巫王,开天辟地,唯我独尊。
  ……
  送走皮族女巫之后,巴族生活的院落安静了许多。
  而没有每天逗弄儿子的乐趣之后,徐晨生活也变得有些无聊起来。
  虽然他相信龙的领兵能力,也相信数十人的骑兵队伍能够震慑塌革族,但毕竟环境复杂距离太远,他对这件事也没有任何掌控能力,只能静等传回消息。
  王城建设如今正如火如荼,他也没有太多的精力去多想这件事,于是只能整天把心思都放在王城建设上,几乎整天都泡在王宫建设工地。
  转眼就到十二月中旬。
  去刺叉族的雷带着一群猎人回来了,而且还带回来两百多人的刺叉族移民,这些人全都是年轻健壮的男女,徐晨这才心情一下好了不少。
  雷这次去了整整一个半月,不过其中大半个月时间都用在赶路上。
  护送刺叉族女巫和一群族长回去只是他们的一个任务。
  实则雷另外一个任务是寻找一条通往刺叉族更安全方便的道路,最好能够绕过那片巨大的漆树林。
  而雷带回来的消息也没让他们失望。
  他们果然找到了一条绕过漆树林的道路,不过略微远一些,但路况却要好得多。
  听到这个消息徐晨长长的松了口气。
  雷将画在一匹麻布上的线路图拿出来,并且还详细的给徐晨解释沿途一些具有地标特色的地方,比如峡谷、河流、湖泊等等。
  画图和看图,是徐晨在军官和核心猎人阶层中不断推行的一项军事命令。
  每次出门,徐晨沿途都会不断指点随行的军官和猎人如何根据太阳和植物的生长情况辨别方位,而且还会提醒收集沿途的路况和动植物的分部信息。
  在他的影响和推广下,如今风、莫、雷、龙这些高级军官和一些比较聪明的猎人群体,大部分都能够很轻松的辨别方向,也能简略的画出地图和辨识地图。
  这副地图上标注有两条路。
  一条是当初徐晨带队从五鬼族出发到刺叉族走过的路,几乎是呈直线,一路向东,沿途一些山谷山岭略有曲折,总体比较平直,但其中光是被称为诅咒之地的漆树林就走了三天,可见这片漆树生长范围之光,数量之多。
  正是因为面积太大,一群人准备不足,捡柴生活,烤肉喝水甚至就地弄一些树枝草叶垫着睡觉,因此中了漆毒,导致差点儿集体崩溃。
  另外一条就是这次雷等人回来时候找到的路,更加偏北方向,绕过漆树林,从一条不小的河流沿峡谷归来,整体呈现一个较大的弧形,距离的确要远不少。
  但历经上次漆树林一场噩梦一样的经历之后,徐晨相信多绕两天路也是值得的。
  毕竟那片漆树林太大,就算做好防护和准备,也不敢保证不会中毒,顶多只是症状轻一些罢了。
  但那种痒的钻心恨不得抓破皮肉的煎熬,想想徐晨都觉得心有余季,发誓自己这辈子再也不会去走第二遍。
  刺叉族生活的范围是大湖附近,生活环境与拱火盆地迥异,生活方式也完全不同。
  上次送刺叉族回去之前,徐晨为了让刺叉族尽快发展起来农耕生产,特意在巴族教了他们三天的建房和耕种。
  虽然时间很短暂,但有了这些提点之后,徐晨相信她们的生活状况更快便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三年前从刺叉族带回来的数十根竹根栽种在拱火族和巴族乌族,如今都已经长成了成片的小竹林,不过因为土壤和环境的影响,这些竹子长得都不如大湖周围的高大粗壮,最粗的也不过小腿粗细,细的只有胳膊粗细,但这些竹子有些已经开始可以使用。
  因此徐晨砍伐一些竹子教他们制作竹筒竹碗盛水吃饭,同时将竹子噼成篾片教他们编造一些简单粗糙的竹编器具捕鱼和盛放东西。
  相对于青藤来说,竹编器物更加结实耐用,不过需要更加锋利的金属工具和更加精巧的手艺。
  金属工具徐晨为他们提供了一部分,但手艺只能让他们回去之后慢慢摸索进步。
  竹子因为结实耐用,因此也是建造房屋的优良材料,搭建房屋比树木方便简单。
  因此徐晨还用木头做演示,教他们搭建竹屋。
  而当看到徐晨就通过简单的加工就将大湖四周遍布生长的竹子制作出来如此多精巧有用的器物,刺叉族大巫和一群族长猎人全都兴奋激动的鬼哭狼嚎,一次又一次的趴在地上伏地感谢。
  就连巴族人自己都感觉到无比的惊讶和激动。
  此前徐晨带回来许多从未见过的竹根栽种的时候,看他满脸认真的样子,所有人都不太明白,但等长出来之后发现是一种又高又直又细的奇怪植物,也一直都不知道这种像野草但比野草更加结实的植物该怎样用。
  直到眼下,所有人才真正明白过来,竹子的确比树木要更加有用,几乎什么都能做。
  实际上,徐晨演示的只是竹子的最基本最粗浅的用法,竹子若是用到极致,在生活中除开代替陶器金属烧水煮饭之外,几乎什么都能做。
  人类对于生活环境的强大适应性,决定了人类可以脱离野兽范畴进化成为更加高级的文明形式。
  大湖四周竹资源异常丰富,只要利用的好,刺叉族绝对会很快发展起来。
  而也如同徐晨所料。
  刺叉族这次回去之后,就用巴族赠送的铜斧铜刀开始大规模砍伐竹子搭建竹屋和制作各种器具,而且还制作了不少简易的竹碗竹筒到漆树林开始学习收割生漆。
  不过因为时间太短,雷这次带回的不多。
  一共三个竹筒,里面的生漆倒出来也就半碗的样子,加起来不到一斤。
  看着这三个被生漆染的黑乎乎的竹筒和这半碗白色如浆的生漆,徐晨不禁满脸唏嘘。
  这东西虽然有毒,但却老金贵了。
  据说这是数十个刺叉族人忙活了好几天的收获,可见生漆产量之低,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但好在那片漆树林覆盖方圆数百里区域,常年采收下来数量肯定也不少。
  若是从人工成本上来说,这生漆的价格绝对比铜矿贵重的多。
  这一碗漆,少说也值数十文钱,几百斤粮食。
  只是在眼下,食物还是最贵重的东西,其他的财物都还无法相比。
  但随着农耕发展,再过几年各部落都有了充足的粮食储备之后,慢慢其他一些物品的价值便会体现出来。
  漆器,是原始氏族社会往封建社会转变过程出现的一种极为重要的礼器,和青铜、彩陶并列为中国古文明三大发明之一。
  正是因为漆的稀少和难得,所以漆器才如此贵重,成为一种贵族才能享用的财富。
  最古老的漆器,都是直接用生漆涂刷,颜色比较单一,基本都是黑色为主,直到战国时期,才开始混合桐油和一些矿物颜料制作色彩缤纷的快干彩色油漆,其中最让人叹为观止的就是始皇帝陵寝陪葬的武士俑,刚出土的时候全都是彩色,栩栩如生,但出土与空气接触之后迅速氧化脱色,最终失去了本来面目,变成了灰头土脸的样子。
  对于这碗金贵的生漆,徐晨找了一个葫芦小心翼翼装好,等以后加桐油和矿物颜料调制成彩漆做一些试验。
  等雷汇报完此行的情况之后,徐晨赏了他一坛果酒和一坛咸鸭蛋,并且随行的每个猎人都还发放了十文铜钱,打发各自回部落之后,他这才将随同而来的一群刺叉族人都召集起来,给他们安排定居的住处。
  如今王城靠近四门附近的好地段都已经划分给了拱火、羽公、巴族、皮族和五鬼族等五大族群部落,而且空余的地方也都规划成了各部落的农田范围,因此徐晨只能将其安排在西门往上游三里开外的与皮族相邻的地方。
  这里紧靠季苍河,虽然离王城略远一些,但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规划范围内还有一条小溪,无论生活耕种环境都相当不错。
  眼下已经深冬,气温比较寒冷,前几天甚至还飘过一场小雪,但开春在即,现在大规模的建房肯定来不及了,因此徐晨只能将建造王宫的木材调集过来一批,同时收集大量的茅草和麦草,又从建设王城的队伍中之中调集过来一群工匠,用最快的速度帮忙搭建一些木屋暂时居住。
  而一群刺叉族人也都欢天喜地的挖坑抬木,搬石挑土,数百人几天热火朝天的忙碌下来,几座木屋框架便搭建完毕。
  然后就是用茅草麦草直接一层一层捆扎在框架之上,很快几栋相隔不过百米的巨大草屋院落就搭建完毕,前后用时不过十天时间。


第551章 水稻
  几栋草屋搭建匆忙,看起来也简陋潦草,房屋内外也还是一片凌乱,但一群刺叉族人却都迫不及待的按照各自的部落进行分配之后,欢天喜地的一窝蜂搬进去住下了。
  地面都还是潮湿的泥土,也没有床,这些人也不在乎,用石头树枝在房间里搭建一些窝,里面铺上干草和兽皮,就成了他们最喜欢的床。
  至于吃喝住用的一些东西,也都比较简单,徐晨让陶器厂提供了一些锅碗瓢盆,从各部落收集了一些不用的石锄木锄等简陋工具,另外又安排人送来一些鱼肉粮食,这群人就算完全安顿下来。
  眼下已经十二月底。
  开春近在眼前。
  因此徐晨也停止了王城建设,各部落的道路和沟渠建设也都同时停工,全部人力物力都投入农田开垦翻耕和春播生产之中。
  而整个季苍河两岸,从十二月开始到处都有烧荒的浓烟翻滚,秋收之后荒了好几个月的农田和荒地上的秸秆和野草,也都被陆续烧光,枯黄的广袤河滩,再次露出大片灰黑色空地。
  经过一年的定居安置下来之后,今年各部落开荒种地的热情更高,农田面积都扩大不少。
  徐晨每天在指导修建刺叉族的安居房的同时,也在不停的巡视和监督各部落的备耕情况,看着所有部落都这么热情踊跃不断扩大农田面积,心头也变得异常火热起来。
  按照这个开发进度,最多再过一年,移居这里的所有部落都将有获得足够生存的粮食,不会再为温饱担忧。
  不过刺叉族因为初来乍到,才刚刚安定下来,也不会开荒种田,因此他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刺叉族上,几乎每天都要骑马来巡视一次,除开安排一些精通耕种的人前来帮忙指导之外,还会亲自帮忙做一些规划和安排。
  转眼进入一月,虽然还很寒冷,但气温却已经开始回升,甚至在河滩山野之中,已经能够看到零星盛开的野花。
  各部落也陆续进入了正式的春播之中。
  这天徐晨骑马来到刺叉族巡视,发现几个刺叉族人正往小溪边的泥滩上撒什么东西。
  他很好奇,于是下马把几个刺叉族人叫过来询问。
  不过当他看到撒播的东西之后,眼珠子差点儿都掉出来了。
  “艹嘎,这,这特么不是水稻吗?”
  徐晨连族骂粗口都飚出来了。
  因为这几个刺叉族人拿出来的的确看起来就是稻谷,虽然颜色杂乱,而且大小不一,但他从小在农村长大,稻谷肯定不会认错。
  好东西啊!
  徐晨突然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手抖抖着从一个刺叉族人手中撮起几粒放在手心仔细观看。
  “这种子你们带来多少?”徐晨问时候声音都在微微颤抖。
  几个刺叉族人没听懂,每天跟随当翻译的五鬼族小女巫赶紧翻译询问,一顿比划交流之后,徐晨得知他们用兽皮带来了不少之后,赶紧让他们全都别乱撒播了,而是全部收集送来。
  于是不久之后,徐晨面前就多了大大小小几个兽皮包裹,打开之后,里面全都是稻谷,长短大小颜色都很杂乱,甚至还有许多都是干瘪的。
  看着这些稻谷,徐晨感觉心脏噗通噗通跳的停不下来。
  这些应该就是最古老的野生水稻。
  外形和他穿越前见过吃过的略有些不同,但是水稻绝对不会错。
  眼前大大小小几包,估计加起来有十多斤的样子。
  徐晨惊喜激动无比,仔细多问几句,得知这个叫做吐哈族的部落,就居住在大湖东南一条溪流附近,而在溪流两岸和湖滩上,每年都会长不少这种植物,部落常年采集这种种子当做食物。
  吃的时候,一般就是放在火堆里面烧焦之后,用手搓掉外壳,味道焦香,实际上刺叉族很多部落附近都有野生水稻,大湖四周湖滩上不少,只是因为长在滩涂泥滩之中,采集比较麻烦,一直都是和巴族等部落以前采集麦豆杂粮一样,并非主食。
  这次他们这批人迁徙到拱火盆地来,便顺便带来一些水稻种子,准备撒播在溪流河滩上,秋天就能采集收获了。
  眼下他们刚搬过来,虽然也在徐晨和其他部落的指导和帮助下开垦了几百亩农田,徐晨甚至还从巴族征调借给他们几千斤的麦豆作为口粮和粮种,但麦豆都是旱地播种,这种植物他们都清楚习性,必须播种在有水的泥滩上才行。
  因此他们等到开春之后这才准备将这些稻谷撒播到溪流附近。
  徐晨对水稻的耕种还是比较熟悉,小时候还插过秧。
  但这种不耕田就往河滩上撒播的方式他肯定无法接受,产量自然也更加无法接受。
  因此他吩咐刺叉族去找来两个陶盆,将这些稻谷都放进去之后,又放入一些石灰之后用水泡上,然后让人搬到房间暂时放好,这才骑马来回在溪流附近来回观察了一趟之后,找到一处比较开阔低洼的滩涂,召集一群刺叉族人,准备农具开始挖田除草。
  徐晨自己也脱了外套,挽起裤腿拿着锄头亲自下到滩涂上帮忙,整个场面很快就喧哗热闹起来。
  这边的动静很快也吸引了刺叉族所有人,男男女女都好奇的涌过来观看,就连远处皮族的一些人也都被吸引过来,随着动静越来越大,很快王城附近许多部落都知道徐晨在这里开挖泥滩准备播种一种刺叉族带来的特殊农作物,更多的人骑马跑路过来看热闹,最后甚至还在河对岸的拱火族小女巫都忍不住带着大群的人跑来观看。
  忙忙碌碌半天,徐晨也在冰冷的泥地中冻的是双脚冰凉嘴唇发紫,但在上百人的劳动下,也开挖整理出来一片大约五亩的水田。
  这片泥滩本来长满了各种水草,里面还有大大小小的灌木藤蔓和石头,平日看起来就是一片泥淖荒滩,就是水鸟盘踞之地,但整理之后看起来就干净清爽许多。
  水田倚着溪流岸边,呈现一个长条形状。
  为了灌既排水方便,徐晨让人将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