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带着小城回史前 >

第247章

带着小城回史前-第247章

小说: 带着小城回史前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迹放下杯子,认真问起了这几年黄河水患的情况。末了,他又让人搬来了这几年的长江水文资料,叫来记录天气信息的一些人员。

    这些工作在十几年前便开始做了,因此文件颇为完备。

    茶话会很快变成了研讨会。众人翻阅了众多资料后,找到了诸多数据汇总起来。

    发现长江这些年的冰期在减少,虽然一年和一年比较不明显,不过隔几年对比的话,便会发现问题。

    而且,用同样的办法对比也可以发现,长江的水位和水量都有一定程度的上涨。

    再结合城外年平均温度的变化,冰河正在消融的结论很快就被总结了出来。

    随即,一些工程研究人员和水利专家被召集起来,接受林迹的询问。

    出霞看到会议的规模越来越大,自己反而有些不知所措了。她原本的目的只是争取一下税收截留或者其他的资源倾斜而已。以现在的状况看来,这似乎要变成一个大工程

    众人的晚饭就是在会议室里吃的简餐。

    晚饭之后,诸多数据汇总到了林迹的身边。

    林迹翻阅之后道:“原本以为还能等几年,现在看来最好就不要等了。这事越早做越好。”

    出霞强压下自己心头的猜测,小心翼翼问道:“我们要找出一个办法来面对黄河水患”

    “对。实际上办法是现成的。”林迹说得颇为轻松。

    “什么办法”

    “治水。”

    “能详细一点吗”

    “就是给黄河建立两条城里沟渠一般的河岸。把它圈起来。让它不再泛滥。”林迹尽量将自己的话说得明晰一些。

    “呀”出霞和不少人惊呼出声。

    别人可能不知道黄河的宽大壮阔,她可是了解的。那么大一条奔腾不休的河道,要把它圈起来,那得是大多的工程抵得上建一百座朝林城吧这哪里是一般意义上的大工程,这十足十是一个举国工程了。而且她肯定,三五年乃至十二十年也未必能完成。

    “有这个必要吗”惊呼之后,出霞急忙问。

    这个工程太大了。以现在华夏不到一百五十万人的规模,建一百座朝林这样的大城不但无用,而且浪费。黄河的治水工程也是这样。

    现在华夏人口有限,远离黄河居住依旧有大量的土地,避开水患地区居住就是了。哪里需要现在便举国之力去治水

    因为华夏的ciji生育的政策,现在的人口中孩子占了太高的比例。一旦出现了耗费巨大的工程,这些孩子可能就会挨饿。

    “有必要。”林迹解释道:“现在黄河的水量和水位在这个水平的时候,疏通河道应该是最省事的。要是等它的水量再增加一些,它的泛滥区域将会更大。这时候黄河边都已经不适合居住了。你们有没有想过它泛滥起来最严重的时候会是什么模样”

    “它能淹掉茂州城下游的所有区域,甚至可能会改道从淮河入海。”

    黄河给华夏造成的灾难不胜枚举。偏偏因为黄河的存在,这条河两边又因为土地肥沃养活了无数的人口。随着人口的增加,黄河两岸迟早会成为华夏重要的居住地的。

    以其将来等着黄河给自己的子孙带来灾难,还不如现在就开始动手治水,尽量将黄河水患减少到最低呢。

    林迹随随便便说了几个黄河泛滥后的情景,便让出霞等人打消了劝阻林迹的想法,对这个方案变得无比赞同起来。

    取得了大家的一致同意之后,林迹说道:“此事工程浩大,就真得从长计议了。我们可以现在开始立案,先花一两年的时间去绘制黄河的水文图,收集相关数据,然后成立专家组制定治水的方案。后面在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花十年乃至二十年去做好这个工程便行。如果我们国力有限,花三五十年也是可以接受的。我希望这个工程一旦建好,百年内黄河没有大的水患,乃至造福后代千年。”

    后世大规模治理黄河的时候,国力都是比较强盛的时候,人口一般也会在千万以上。

    以现在华夏百多万人的人口进行这样大的工程,确实实力单薄了些,一个不好,真得可能就会把国力耗尽了。

    不过他觉得自己也有后世诸多王朝没有的优势。他能找到不少治水的经验不说,他用了二十年的时候培养出了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国家的工业也有了相当的基础。

    这些都是后世王朝没有的条件。现在,也是到了检验这些东西成果的时候了。

    事情定下,项目组就此议定了起来。整个过程里只有石喙颇为惆怅,以治理黄河的工程投入看,王国的军队数量想要随着人口增长而增加再次变得不可能。他征服世界的计划看来还得推迟了。

    而且他还得防着西面的西戎,压力大啊。:



    第340章 炽中的机会

    

华夏二十一年春,华夏的治水世纪工程开始筹备,通往南面桂林的道路开通工程正是上马,西戎的郑国渠,都江堰和蜀道工程也正式开工。

    在冰雪融化的关中,春风依旧有些冻人。穿着华丽袍服的炽中看着眼前几个从华夏派来的工程人员,鼻子都有些气歪了。

    说好的这几个名字绕口的工程开工的时候,华夏就会派来精锐的工程人员进行指导的,现在来的这几个老的老小的小,个个一手泥巴,一个个挖水沟的老农的模样,这就是华夏派来的工程人员

    炽中虽然快二十年没有回过朝林城了,但人才该有样子他还是知道的。炽中敢肯定,这几个来的老的说不定真是挖水沟的工人,平时兼做农活那种。小的么,说不定就是学生。

    一个带头的老汉胡乱对着炽中抱抱拳道:“大人,话说实在不应该是我来的,但那几个教授带着人去修黄河去了,另外几个大工也带着人去南边修路去了。政务院实在是找不到人,才把我老汉找出来的。不过大人放心,我虽然已经种了七年地了,不过朝林城刚建的时候就是我跟着大王挖的水渠,从来没有堵过,横竖着郑国渠也是一条水渠,只是水量大些,我肯定给你挖通了就是了。”

    还真是个挖水沟的农民。炽中的脸越发黑了。

    “水渠都是水渠,我就问你,这些图纸你看得懂么”炽中黑着脸问。

    老汉自得一笑:“我确实不懂,所以我把我孙子带来了。他可是朝林大学的学生。看个图纸肯定不是问题。”

    说话之间,老汉把一个半大孩子推到前面。

    还真是学生

    看着这个被冻得流鼻涕的学生,炽中的脸更黑了。

    “他读大几有大二么”炽中冷声问。

    “大一,已经读了一个学期了。”老汉洋洋得意。

    “华夏学生上万,就不能派个大些的来”炽中终于忍耐不住,大吼出来。

    炽中自诩聪明过人,不过他也不是没有服人的地方。他就佩服林迹能够以一人之力教出万千学生来。他自己努力了良久,却还是连一个水平跟自己相近的人都没有。现在西戎识字的人基本都是去荆州学的。

    这也是他要华夏工程人员援建的原因。

    除了需要这些人帮忙建设之外,其实他还想打这些工程人员的主意。

    但来了这么些挖瓜裂枣,他就实在提不起兴趣了。

    炽中发怒,几个华夏来的工程人员只能退后一些,等炽中气消了些,老汉才道:“都说了,我们要治理黄河,那些大学生和教授都去河上看数据去了,哪有空来这里。”

    老汉说这话的时候,声音里依旧掩不住有些自豪。

    黄河治水的工程极为浩大,王国的高层也知道这事瞒不住人,因此并没有保密的打算。王国为了提高大家的积极性,反而开始宣传治理黄河的必要性了。

    在普通老百姓看来,大王能带着大家连黄河都能治理,那是王国强盛的标志。这就好像前苏联能让人上太空一样。具体的作用大小大家其实并不关心。但大家都为此事骄傲。

    到这个时候,炽中终于抓住了老汉话语里的重点:“你说你们准备要做什么”

    “治理黄河啊。”老汉依旧洋洋得意,还把自己知道的东西详细说了一遍。

    黄河宽广,哪怕是中游这一段也可见一斑,炽中对此自然是有所了解的。

    听完一个这么浩大的工程,炽中都有些惊呆了。他内心深处,也不禁佩服林迹的魄力。

    “修水渠的事情就拜托你们了。好好招待他们。”炽中很快从这震撼里发现了什么,简单吩咐了几句就快步而去。

    看着炽中走远,流着鼻涕的少年小声对老汉道:“爷爷,他们这么对待我们,这水渠我们随便搞搞就行了吧”

    老汉在少年头上轻敲一下,看到周围没人,才轻声道:“你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大王说了,这片地方迟早是我们的。这是为我们自己修渠,我们不但要把水渠好,而且要充分利用现状狼族人的人力物力,把这条水渠修得尽善尽美才是。”

    这里有个简单的逻辑。在狼族的统治时代,不管他们把人力和物力用到何等枯竭的程度,这都是狼族统治者的错误,只要华夏到时候推翻狼族的统治,便不会有人记得他们曾经为了修这条水渠做下的恶。

    这个道理王国的高层知道得很清楚,老汉也知道得很是清楚。所以这条水渠必须修得又宽又大的,比图纸上还好。

    “可是爷爷,我又不是水利工程专业的,我是医疗外科专业啊。”少年苦着一张脸。他的专业真和修水渠一点都不沾边好不

    老汉又在少年头上敲了一下,道:“跟你说让你选水利,让你选水利,你偏偏选这个。不过,你能把皮肉上的伤补好,还不能在大地上划一条沟出来我跟着大王挖水沟的时候连字都不认识呢,还不是照样把运河修好了。”

    名为虬夫的老汉一脸感慨,说话之间还扬扬自己的手腕,上面有一块有无数擦痕,却还能精准走字的手表。他出来的时候,林迹特意给他换了一个机械的表芯,告诉他换了一个管用十年的电子。老汉爱惜得很。

    事实上,他才是华夏水利工程的祖师爷。现在依旧兼着朝林大学水利工程教授的职务。要不是深入狼族的工作有一定的危险性,他是不会自己来的。

    当然,炽中是不会知道这些的。至少他目前并不知道。

    他更关注的是华夏的黄河治水工程。他离开后,立刻找到去打听消息是否真实。同时分析着这件事情的利弊。

    几日之后,确认的消息回到他这里的时候,他来到了渭水边上,看着浩瀚的江水,默默计算了半天后,渐渐大笑起来,最后笑得眼泪都下来了。

    他之前便想通过自己修水渠的办法麻痹华夏人,从而换得自己的发展空间。那个时候他虽然说得自信满满,但是他心中依旧知道西戎和华夏的差距,西戎的把握并不算大。

    他经过这些年的成长,画饼的本事已经能做到忽悠人不着痕迹了。他当时对紫瞳兄妹说的那些话,忽悠的成分不少。内心之中,他依旧是没有对付林迹的信心的。

    林迹神启之能确实带来了种种神奇。这让他本能得害怕。

    同时,朝林城这些年闭门一般的研究,谁也不知道华夏生产出了什么精锐的武器。一些传说之中,林迹制造了一种四十米长的大刀,可以一刀就砍到一整个百夫长的人。

    虽然炽中知道逻辑上不可能造出这样的刀来。但限于有限的见识,他是没办法想象林迹到底弄出了什么厉害的武器的。

    鉴于这些,他只能期望西戎能够万众一心,通过仇视这种信念对抗华夏。

    他知道这样的胜算依旧不大就是了。

    但这多少还是有胜算的。他觉得这是他有生之年要追求的东西。同时,也是西戎往东扩张的动力。

    但现在不同了。

    现在林迹不知道发了什么疯,要用举国之力去建设黄河的护栏。这可不是短短百多公里的郑国渠,而是滚滚的千里黄河。

    炽中虽然没有学过高等数学,不过他的基础计算能力依旧不错。他以关中黄河的情况为例,结合他所知道的黄河下游的长度计算,计算出来的工程便几乎是个天文数字。

    他觉得华夏以现在的人口规模,便是投入三分之一的人口,也未必能在二十年之内完成这个工程。

    要知道这还是关中黄河的宽度和水量计算出来的工程结果。他相信黄河下游的工程量肯定会更大。

    他是有政务管理经验的人。他知道一旦国家投入这样浩大的工程当中,对其他行业会带来多么大的损害,会让人陷入怎么样的灾难之中。

    也就是说,林迹只要开始了这样的工程,不但会无力西顾,甚至有可能拖垮整个华夏。

    因为在这样浩大的工程之下,不管林迹有什么神奇的手段,其实都是枉然。而经过这么多年的观察,炽中也早已知道,林迹除了能弄出一些奇奇怪怪的小玩意之外,并不能大规模弄出什么东西来。

    这才是西戎最大机会,也是他炽中最大的机会

    现在西戎三巨头里面,紫瞳明显是个只会杀戮的莽夫。而胡啸整日沉迷酒色,已经衰老得不像样子了。西戎最后还得看他炽中的。

    他炽中早年并不想走到今天这一步,但他觉得这都是林迹逼的。

    现在林迹也开始糊涂了,他便有了将林迹的头踩在脚下的希望。是真的将林迹的脑袋踩在脚下的那种。

    炽中笑了许久,慢慢擦掉眼泪停下了大笑,吩咐身边人道:“把我屋子里那两个美女给首领送去。告诉紫瞳,让他多送些孩子去华夏学习。再带上人,我们去西面多抓些野人来。”:



    第341章 成长的林平安

    

看完结好书上完本神站地址:免去追书的痛

    华夏有两大圣地,一直被华夏人津津乐道,乃至心向往之。

    桂林发现得比夔门要晚很多,但桂林的发现引发的轰动一点都不比夔门小。在华夏人看来,林迹最先弄出了钞票上的图案,在现实中能找到一处算是巧合,能找到两处,那意义就不同了。

    因此两处被赋予了极多神秘的象征意义,不少去过着两个地方的人都表示自己在那边得到了某种体验或者说启示。以至于我想去桂林或者夔门这样的说法一度在朝林城中流行,华夏甚至就此开始了旅游热。

    当然,两个地方都不在华夏的腹地,因此真的去过这两个地方的人其实并不算多。只是架不住大家向往就是了。

    只是这两个圣地的发现持续刺激着华夏人探索世界的热情。在他们看来,这两个地方找到了,那么世界上有没有可能出现钞票上的另外几个地方

    那几个地方并不是自然景观,那么那些地方又是什么样子的呢那些地方会不会就是所谓的神国所在

    因此,哪怕到了华夏二十一年,华夏依旧有探险队在外面满世界的转,企图找到另外几个貌似更为神奇的地方。

    在华夏二十年的时候,林平安原本只是打算在暑假往桂林游玩一趟,然后回去继续上学。

    不过计划赶不上变化。他没有想到往南的道路那么难走,他到了阳历的九月份开学的时候,还没有走到桂林。

    走到末尾的时候,林平安打算退回去了。只是彩羽派给他的名为建农的老师将他劝住了。他告诉林平安,做事不能半途而废。坚持走完这一趟,他才能更理解长辈们筚路蓝缕开拓的艰难。

    林平安自然是不听劝的,建农老师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