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第7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少女轻轻的点头。
能有这样的心态,这个皇帝治理国家和管教子孙,也就是没有问题了。
“我倒是希望蒸汽机能快点发展起来。”柳铭淇来了谈性,继续说道:“现在我二十岁,再过二十年时间,正好是我年富力强的时候。到时候我就带着你们,坐船去环游一圈世界,看看所有能看到的地方和人,这样才不负人生啊!”
前世柳铭淇连国都没有出过,甚至说除了他学习的两个城市,他别的地方哪儿都没去。
本身他是准备毕业之后,好好的到处旅游一番的,结果没想到忽然来到了这另一个时空。
那他当然也希望自己可以去一趟欧洲,去一趟非洲,去一趟大洋洲,去一趟美洲……要是能去一趟南极北极,那就更好了。
路上遇到的风景,遇到的人,遇到的各种事情,都会是他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之一。
听到他的愿望,苏小雪惊讶的道:“到时候大臣们会同意我们去吗?这一趟怕是要三五年时间的吧?国家不可一日无主呀!”
“这就要好好的策划一下了。”柳铭淇不以为然的道:“正好也可以测试一下,当没有皇帝在的时候,他们能不能好好的打理这个国家。”
“你就不怕有人造反,等你回来就成了罪犯?”苏小雪问道。
“如果那样的话,就证明我这二十年时间做得太失败了。”柳铭淇笑着道,“那被人推翻也无可厚非!只不过你们可就惨了,得跟着我流亡海外,说不定得去当野人……哈哈!”
“没个正形~~”
苏小雪翻了一个大大的白眼,娇俏极了。
但同时她也笑了起来。
想一想,如果真的有那种环游世界的日子,肯定是很快活很快活的吧!
第1043章 民以食为天
继位了三个多月时间,柳铭淇一共参加了三次大朝会。
其中一个还是因为今年的秋收,众位大臣们来商量各种事宜的。
别奇怪。
对于收获粮食,绝对是天下第一的大事儿。
放在现代也不奇怪。
不说是发展中国家的我们,就是漂亮国,你看把他的小麦大米给切断了,他会怎么样?
第二天十二个航空母舰舰队就冲到你家门口了。
我们国家也是。
中南半岛的那群国家,别看平日里粮食到处卖,但真正到了有事儿的时候,他们只能卖给我们。
为什么?
澜沧江的女儿湄公河,你了解一下?
只要我们修建一个大坝,拦住了澜沧江……呵呵!都得死!!
古代的粮食问题,那更是最高的一个高度,超越了一切事务。
只要老百姓家里有粮食,哪怕是皇帝再怎么的昏庸奢华铺张浪费,都不可能有大范围大规模的造反——别怀疑,弘历,说的就是你!
今年的气候、雨水、阳光都非常的适宜,无论是哪一种粮食作物,生长都非常的良好,已经可以算得上连续第三年的丰收了。
具体来说,今年的粮食税收可以入库超过二亿五千万石。
虽然分散到天下数十个粮仓里面,数量就变得不多了,但这也是近十年以来,最好的一个年景。
最少可以填满大部分粮仓的一半了。
这也不是说前面十年都是各种天灾、导致了粮食不足——实际上还有人祸,超过五千万石的粮食,被各种倒卖出去,肥了一大群的仓鼠,却是苦了老百姓。
要不是景和帝跟大臣们苦苦的支撑,恐怕前年六国入侵的时候,就一定会出巨大的问题。
毕竟,如此的外忧内患加在一起,不就是成了我大明的悲惨结局了吗?
除开了正常的粮食,还有排在第三的红薯。
现在时间已经快到九月了,红薯三十天之内便会陆续的收获。
去年红薯的总种植面积已经是二十四万亩,收获了七亿二千万斤的粮食。
今年红薯已经从帝京府扩散到了整个京畿地区种植,面积一共是一千四百四十万亩。
看起来数目很多,实际上只有九千六百平方公里,占京畿地区的总面积不过是二十分之一。
虽然占据了一些小麦和大米的种植面积,但由于朝廷给的补偿高,老百姓们也都愿意。
如果是按照去年的亩产三千斤计算,今年的收获至少是四千亿斤以上,至少是三十四亿石。
这个数量的红薯产量,那真是惊天动地了。
有了这么大一批红薯分散到全国各地,倘若是明年再有亩产三千斤……不,就算只有两千斤的产量,全天下的人一年到头吃红薯,都绝对能吃得不饿了。
别觉得产量这么高,就会有多大的盈余了。
就拿宝宝的话来说,任何的事情,乘以一亿五千万,那都是大事儿。
任何的东西,除以一亿五千万,那都是一个小数目。
穷的时候,一天吃一斤、甚至是半斤粮食都能活下去。
但富裕的时候,一天一个成年人吃上二十斤红薯,都不一定能吃撑着——红薯和大米、小麦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否则我们的主粮怎么可能数千年来都是大米和小麦?
因此,想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是非常不容易的。
你不可能所有的老百姓都按照现在专人那样的精耕细作,然后每年还有各种自然灾害,还有各种人为因素等等……
这就需要天下的官员们,对此以最虔诚的态度来推广和监督。
一是让老百姓们尽心尽力的去种植红薯,只要第一年让他们看到了红薯的惊天产量,那么以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艰辛,他们都会坚定不移的去种植红薯。
第二是让官员们监督那些士绅地主们,还有那些小吏们,不许他们在其中干涉老百姓们种植红薯。
红薯收成之后,更不允许任何人借此来有更多的摊牌。
劳役和税赋,历来都是老百姓身上的两座大山。
即便是这样的大山少不了,但朝廷还是希望能尽可能的减少老百姓的负担。
说白了,至少要让他们活下去。
如果能让他们吃得饱,那么就是万幸了。
但你别看红薯的产量这么高,这么容易让老百姓的粮仓堆满,但它又不是万能的。
不然的话,清末的时候,红薯、玉米、土豆这些高产量的农作物都有,为什么老百姓们还是过得很苦,饿死的一堆接着一堆呢?
还是在于各种天灾,各种人祸。
天灾我们不能控制,但在太平年间的时候,人祸却可以尽可能的控制。
为此不但是绣衣卫要好好的工作,柳铭淇之前提出的“督察组”的模式,也很快的得到了丞相、六部尚书等人的赞同。
有着这么一群热血青年来监督,比起那些老油子来说,效果当然要大得多,起的作用也要积极得多。
本着这样的想法,这些由翰林院士子们组成的监察组,已经在这个月月初的时候,就乘坐各种交通工具,前往各个省份督察了。
……
从大朝会下来,已经是快到了晚上。
中午的时候,大家只是随便吃了点蛋糕、点心,外加牛奶等简单食物,去了一下厕所,便继续谈论。
柳铭淇给大家都准备了椅子。
这也是他的一个改变。
没有必要一大把年纪了,还要在朝堂上面站好几个时辰,这纯粹是折磨人。
对于这一点,虽然一些道学之士说了几句,但大部分的人还是支持的。
不少人还觉得这个年轻的皇帝果然是和别人不同,很是敢于打破一些东西。
正因为皇帝年轻,所以在讨论的时候,许多人都敢于说话,这固然是带来了不少的纷争,却也可以让大家的思绪得到拓展。
但这也有一个坏处,那就是很吵闹。
以至于柳铭宥回到了御书房,脑袋都有些嗡嗡的。
可这还不是他结束工作的时间。
因为几个丞相已经跟着他走了进来。
大家还有一个事情没有谈论。
那便是今年和乞颜交换的那些马牛羊,具体该怎么处理。
乞颜为了这一千五百万石粮食,绝对是下了血本。
他们足足在乞颜高原抓了七个月的野马、野牛、野羊,然后一窝蜂的送到大同、张家口等几个重要关卡来,换取粮食。
说实话,大康的粮食并不贵,哪怕是第二批涨价到了十五文一斤,价格也只是山西当地的价格罢了,仅仅比河北这样的产粮省份贵一些。
但奈何他们需要的粮食太多了,所以卖给大康的牛马羊,也是一个天文数字。
“目前一共有九十万匹骏马,其中上等二十万匹,中等三十万匹、下等四十万匹。
一共有一百三十万头牛,优等牛五十万头,劣等牛八十万头。
一共有二百七十万只羊,上等羊六十万只,中等羊九十万只,下等羊一百二十万只。”
督管户部的钟昶,说出了现在堆积在边关的牛马羊数量,脸上洋溢着喜气。
柳铭淇也同样高兴,但也有些担心:“这么多的牛马羊堆积在一个区域,会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啊?要是把周围的水土都给破坏了,那可不行。”
对于牛马羊聚集一个地方,造成的环境伤害,古人们也懂。
像是牧马人们就从来不会呆在一个地方。
中原王朝也一样,必然是分散饲养的,而且同样还要转场。
“也不是在张家口和大同,基本上已经运送到了晋城、运城、邯郸、沧州这样的地方了。”刘仁怀道:“顺着大运河的话,很快就能运送到很多地方。现在的关键是要运到哪些地方。”
看得出来,这群臣子们还是很上心的。
他们说的几个地方,的确都是航运很方便的地方,甚至是走官道的话,也容易抵达周边的省份城镇。
柳铭淇点了点头,“你们觉得呢?该哪些地方?”
“这还用说吗?”马浩秋当即说道:“所有的牛都运到京畿和湖南湖北,让这些地方的农业发展起来,成为我们更稳固的后方。”
“江南就不用吗?”葛松道皱眉道。
“江南都那么富裕了,而且那里该开发的土地都开发好了,再运更多的牛过去没有用,说不定大部分还会变成肉牛。”马浩秋回应道:“况且以后大航海了,江南说不定就会面临更多的兵灾,拿这么多牛过去也不合适。”
“不行。”
曹仪抬头淡淡的道:“拿五分之一给江南吧!江南的赋税最重、负担最多。如果不给他们,他们心中会有抱怨的,为什么享福没有我,吃苦就有我?”
老丞相的一句话,立刻让马浩秋闭嘴。
不患寡而患不均。
的确是要照顾到江南的情绪。
哪怕是有些浪费,也没有办法,这是江南应该得的。
这个跟家里的大儿子一样。
为什么大儿子和家里的父母一向关系最为恶劣?
就是因为大儿子早早的负担起了家里的生计,享福没有他,但是责任却全都是他的。
等到弟弟妹妹们长大了之后,不但不感激,反而会毫无愧疚的和大哥争夺家产,以及父母的关爱。
你说全天下的大哥,有几个能忍的?
大哥能忍,大嫂也不能忍啊!
……
第1044章 再等等
“丞相都这么说了,那我就厚颜替四川要十万头耕牛吧!五万头优等牛、五万头劣等牛。”葛松道接着说道,“历来四川也一直肩负着照顾贵州、西康的重任,朝廷也一直没有给他们什么,咱们还是不要亏待老实人。”
“好!”
马浩秋还没有开口,这边柳铭淇就爽快的答应了。
他看了看皇帝,聪明的再次闭嘴。
他们和柳铭淇相处得并不久,所以要多适应,多去揣摩柳铭淇的心思。
现在只用看柳铭淇的态度就晓得,柳铭淇对四川很有好感。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裕王府在宜宾有许多烟草种植田的缘故?
马浩秋自然是猜错了。
柳铭淇是听了葛松道的话,忽然想起了抗击倭寇的战争中,明明四川没有一寸土地受侵略,但还是毅然决然的出了三百万士兵和壮丁,死伤总共超过百万。
这都算了,更狠的是,除了重庆一个师之外,川军没有一个成建制的军队投降过。
他们还几乎都是去打死仗、打必死的防御战,且从不后退,打死了算逑。
你以为这就完了?
不!
上甘岭中的主力15军,主体就是四川人,44个特级战斗英雄,15个都是四川人。
四川不陷落,中国就不亡。
这个口号可不是只吼吼而已。
一想起了这些,柳铭淇就觉得不能亏待这个英雄的故乡。
于是少年还加了一句,“羊的话,也给二十万只给四川吧!马儿就给五万匹下等马; 反正四川也不适合骑兵作战; 拿来给他们培育了驮货就行。要给就给够,也让四川好好的松口气。”
“遵旨!”
皇帝都这么讲了,再加上四川还真配得起这样的待遇,大家也没有再反对的理由。
话说四川还是有不少的丘陵地带; 饲养羊也不是问题。
不然人家凭什么叫做天府之国?
接下来; 他们先把羊给瓜分了。
因为运输和饲养的缘故,羊当然是在北方好一点。
除了四川能分一些; 湖南湖北都没有。
京畿地区倒是搞了五十万只; 毕竟这里的吃货太多,饲养再多的羊都能卖出去。
当然了; 这些羊第一批肯定不会卖给老百姓的。
而是要等到第二代、第三代了; 才会便宜点卖给老百姓们去喂养。
毕竟这些羊也是大康朝廷花了大量粮食去换的,还是希望能挣一点钱的。
牛就不一样了。
大康需要大量的耕牛,哪怕是一千万头牛都不够,而且牛的适应能力很强; 生命力更是顽强; 完全不怕长途跋涉。
所以这么一百多万头牛; 包括葛松道替四川人要的那些; 最后都会用很便宜的价格卖给老百姓。
你都不用担心一般的老百姓们会杀了牛卖钱; 在他们的心中; 牛可比他们自己要金贵多了; 根本舍不得。
最后的战马也没有什么争执。
北方才是最适合战马繁育的地方; 拿到南方去纯粹是浪费。
不过那些劣马倒是可以拿到南方去拖马车、运货等等。
多和当地的马儿杂交; 还可以得到不少适应当地环境的驽马。
本来分配的还是陕西、甘肃、陕西和河北四个省,可在讨论途中; 又有了不同的意见。
“那就再拿五万匹上等战马给辽宁。”葛松道加了一句:“让山海关、宁远城多多训练准备,两年之后我们开始反攻辽西走廊; 收复锦州城的时候,就不用再另外调集马儿了。”
“可行!”
刘仁怀第一时间赞同。
倒是曹仪问道:“五万匹够吗?”
“够了!”
葛松道是负责军事的; 他解释道:“我们两年之后出征,是以陛下和苗总督训练的戚继光阵的步兵为主; 骑兵只是起到一种辅助的作用; 两万精锐骑兵足够了。”
这个战略是兵部一群人兵推过后的结果。
最大的依仗并不是木柄手雷,而是各种大炮。
远了的敌人用实心弹,近了的敌人用开花弹,再配上了更近距离的木柄手雷做辅助……十万骑兵也就是那么一回事儿。
以现在20厘米口径大炮发射的一颗实心弹的攻击距离; 足足可以达到四里!!
这不算夸张,毕竟在十八世纪; 就有过记载,一颗实心弹贯穿了二十六列军队的史实。
就算是骑兵高速冲刺,在这四里的距离,也足够火炮三轮发射了。
想一想看,有什么骑兵能经得住三轮的炮弹碾压攻击而不溃散的?
要知道,有了热气球的升空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