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

第700章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第700章

小说: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是试一试,你一定要做好,你也可以做好的。”柳铭淇举起了手:“我给你三年的时间,到时候每年都要达到上三千万套的产量,行不行?”
  “我……”
  南宫丘成想要谦虚一下,但看到皇帝的眼神,立刻就变了口:“臣一定能做到!”
  “好!”
  柳铭淇道:“那你就做德化瓷器督导使,我给你正六品的官位,直属户部。”
  “谢谢陛下!”
  南宫丘成赶紧站了起来谢恩。
  一上来就是正六品,这可不容易。
  而且只要做好了,那么一定可以再次升级的。
  虽然不可能再有爷爷那样的风光,但是日后凭借功劳捞取一个侯爵、伯爵,却又是可能的。
  毕竟皇帝可是咱的朋友嘛。
  柳铭淇转向了旁边,看着一脸羡慕的王志如,“老王,我也给你一个选择,你要嘛去另一个地方,做和南宫一样的事情。要嘛你可以陪着南宫前去,当他的副手……好好想一想吧!”
  王志如见状大喜,“陛下,不用想了,我跟着南宫一起去吧!”
  见到柳铭淇惊讶的表情,他解释道:“我自己有多少斤两我自己知道,我比不上南宫的,但我这个人还是擅长和人处好关系,也善于解决矛盾,所以当一个副手应该能行。但如果独当一面的话,我怕因为能力不足,误了陛下您的大事儿!”
  “好吧!”
  柳铭淇点了点头,“既然你愿意,那就这样吧!三年之后,我向你们要成绩。”
  “是!”
  两人脸色不觉郑重了起来,但同时还有一股子兴奋。
  皇帝果然是厚道人啊,还不忘记照顾两个老朋友。
  殊不知,柳铭淇让他们两个去做事儿,当然也不仅仅因为他们是自己的朋友。
  柳铭淇的朋友不少。
  其中南宫丘成是一个很洒脱的人,拿得起放得下,偏偏做事情又很海派,天生就有一股子带头大哥的气质。
  这么两三年时间里,他从一个副相的孙子变成了普通老百姓——南宫忌没有半点权力,做出的每个决定都有人监督。
  但南宫丘成从来没有自暴自弃过,还是那么保持着自己洒脱的作风。
  这样的人,就适合去开拓事业。
  正巧他本来对瓷器就有很深的研究,于是柳铭淇给他一个机会,也是毫不奇怪。
  至于王志如,他比南宫丘成差一点,但这个人在落魄的时候也没有自暴自弃,反而是很规矩的过日子,那么他也就同样有资格得到一个机会。
  柳铭淇派他们去的德化,在大康没有多出名。
  可在另一个时空,华夏一共有三大瓷都,最出名的景德镇之外,还有福建德化和湖南醴陵。
  明清两代,欧洲百分之六十五的瓷器都来自于德化的白瓷器。
  你在后世的电影电视里面也能看得出来——欧美是不是最喜欢用白色的餐盘?
  他们并不喜欢我们的各种花色的盘子!
  因此柳铭淇知道,德化的白瓷器一定有发展前途,只不过是没有开发出潜力罢了。
  现在让南宫丘成去整顿,去发展,也就是想要抓住这个时间机遇,在大康的舰队打开了马六甲海峡之后,柳铭淇希望大康的瓷器也能更加多的输出到欧洲,赚大钱。
  瓷器这个东西可是必需品!
  另一个世界,我大宋、大明和大清都是靠着瓷器来发家致富的。
  大康想要搜刮全世界的财富,以此来发展壮大自己,让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一些,那么瓷器这个买卖绝对不可少!
  现在就看南宫丘成和王志如能不能如同柳铭淇想象的那样,破茧而出,干出一番事业来了!!
  ……


第1030章 线索
  绣衣卫衙门,东城分部。
  平日里这里就是生人勿近的地方,所以有几辆马车停靠在门口,下来了什么人……之类的事情发生,都不会让老百姓们关心。
  高敬带着几个心腹手下,大踏步的走了进来。
  “大都督!”
  守候在门口的一个指挥使,躬身行礼道。
  “别废话,赶紧说。”高敬脸色冷清,边走边道。
  “是!”
  指挥使有些兴奋的道:“本来我们是在执行一个盗窃团伙的抓捕工作,结果没想到抓到了其中一个人,在被我们严刑拷打的时候,竟然是说出了他有大秘密要禀报,是关于前几年京城里风传皇上的谣言的。卑职不敢怠慢,就请了您来。”
  高敬当然明白,指挥使嘴里说的皇上,就是当今皇上柳铭淇。
  当时风传皇帝应该要立太子,且裕王世子柳铭淇最为适合当太子。
  景和帝当时还很发火,觉得大家是在逼他。
  但也由此,柳铭淇获封德王,另一位礼王世子柳铭观,则被封为宁王。
  这个谣言并没有太大的恶意,但从那以后,关于宁王、德王和皇帝的谣言,就一步步的多了起来。
  绣衣卫当然是查了许久,可都没有什么进展。
  因为这个谣言一旦有一个人说起,别人就会添油加醋的继续编造……在如今的环境下,很难找到最初传播谣言的人。
  没想到今天忽然就有了线索,高敬当然重视了起来。
  他在乎的并不是之前,而是就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有人把仁王谋害前太子、寿王的案件都给抖了出来,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景和帝的病情恶化,一直没有好转,就有这个因素在里面。
  这个事情是周明说给礼王听的,而那个时候礼王已经被抓到天牢里面关起来了,礼王府和宁王府也全部被封锁了起来,根本不可能是他们传出去的。
  那么就只有两个可能了。
  第一是周明的人传出去的,第二就是周明传出去的。
  在柳铭淇的启发下,高敬认为,这就是周明做的。
  不管是哪一个人,只要能抓住其中核心的谣言传播人员,顺藤摸瓜,就很有可能抓到周明。
  不用皇帝说,就高敬自己都对周明恨之入骨。
  和周明共事了这么多年,高敬一直觉得周明懂分寸、有能力、不贪心。
  结果没想到忽然间周明来了这么一招,直接害死了两个皇子、一个亲王,还把景和帝给气得中风瘫痪,成了一个废人。
  这样的仇恨,是绣衣卫的耻辱,简直是不共戴天。
  最近这段时间,高敬什么事情都没做,就专心一致的去寻找这些谣言传播者。
  没想到费尽心思找没有找到,却无心插柳在这样的一次盗窃案件中,找到了线索。
  一边走着,高敬一边道:“你先不要激动,沉稳一点,万一和我们要找的人不相干,那不是白忙活一场?”
  “是!”
  指挥使赶紧低头。
  两人走进了审讯室里面,几个赤果着上身的壮汉正在里面守着,见到了高敬,他们站得笔直。
  在大汉们的中间,坐着一个满脸瘀伤,身上到处是被鞭子抽了的血迹的男子。
  这个男子时不时的还哆嗦一下,显然是刚才被打得狠了。
  见到了高敬进来,刚才凶神恶煞的一群刽子手们老实得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口,而那个他们的老大,更是如同小媳妇一样的跟在这个中年冷酷男子的身后,郑双喜就晓得大人物来了。
  高敬坐在了他的对面,先上下打量了一番男子,才盯着他的眼睛道:“本官绣衣卫大将军高敬,我给你一炷香的时间,你能让我满意,我免除你的罪过,给你一百两银子。不然我扔你全家沉河,我高敬说到做到。”
  转过了头,高敬对指挥使道:“点燃香,开始计时。”
  等到高敬又转过头,看见这个男子已经快吓傻了。
  一个绣衣卫指挥使就已经把郑双喜制得服服帖帖了,现在居然绣衣卫的老大、大魔头高敬亲自前来。
  高敬在京城人的心中是什么样的地位,那真是如同恶鬼一样。
  传说中他每年都要抓捕数百名混混,直接打死,尸体扔进河里。
  而且这个人心狠手辣,落入他手里就没一个全尸的。
  郑双喜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混混,忽然见到这种超级大佬,哪里有不惊骇吓得要尿裤子的?
  特别是看着高敬用冷酷无情的眼睛瞪着自己,他的心都要跳出来了。
  “我说!我说!!”
  其实郑双喜本来就想说的,他想要靠这个来戴罪立功,最好还能得点好处。
  如今是高敬亲自过来,他说得更加爽快:“小的名叫郑双喜,从两年前开始,我们就接到了别人的单子,让我们去传播谣言……每一次给我们一两到十两银子不等的报酬。包括了最近说仁王杀掉了前太子、寿王的事情!!”
  “谁组织的?谁发的钱?”高敬冷冷的问道。
  “他每次都蒙着脸,谁也不认识。”郑双喜说着,眼看高敬就要发火,他立刻口风一转,“但是我却在无意间发现了他的身份……他身上佩戴了一块玉佩!我有一次在花楼就见到了有人佩戴这块玉佩!”
  “是谁?”
  “他叫韩文,是北城大曲巷一个叫做‘多省力’苦力行的管事。”
  “你不会认错?”
  “大都督放心,我敢用头颅担保,就是他!”郑双喜拍着胸口道:“之后小人也监视过他好几次,发现他又有乔装打扮去让别人做和我们一样的事情……这个人坏极了!”
  高敬脸皮子抽动了一下,,终究还是忍住,转头对指挥使道:“听到了吗?你有一个时辰的时间,把人给我抓回来!”
  “是!”
  指挥使转身就出去了。
  只是半个时辰之后,一个绣衣卫就飞跑着回来禀报:“大都督,我们去的时候发现,韩文已经死了一个多月了!头儿正在那里查探情况,先让我回来禀报您!”
  高敬的眼神顿时就有点锋利,望向郑双喜的眼神很是不善:“小子,你耍我?”
  郑双喜也是惊呆了,“我没有啊!大都督!我……真的是他呀!他,他怎么就死了呢?!”
  高敬紧皱眉头,“你说你曾经跟踪过他,是何时的事情?”
  “就在三月初的时候呀。”郑双喜道:“那时候我发现了他在苦力行的身份,就去跟踪了他一段时间……绝对没有错的!大都督!!”
  三月初……
  死了一个多月……
  高敬很敏锐的抓住了其中的关键点。
  这两个的相隔时间并不长,或者中间会有什么线索!
  甭管是他还有什么同伙,或者是有什么上线,都有可能在这段时间期间出现过。
  高敬站了起来,拍了一下郑双喜,“你给我听着,好好的把你跟踪他的每一次情形都回忆出来,一个场景、一个人都不要漏掉的跟我说!如果你说好了,我饶你一命。如果不好的话……你和你家人就和这个世界告别吧!听清楚了吗?”
  高敬本身就带着煞气,此时双目圆睁的瞪着郑双喜,郑双喜差点没有当场昏过去。
  可生死之间的大恐惧,让郑双喜的思维反而是清晰了起来。
  他埋头了下去,先是给了自己几巴掌,让自己更加清醒,然后就闭上了眼睛。
  高敬没有催促他,到了这个时候,就不能打扰他。
  片刻之后,闭着眼睛的郑双喜,便开始喃喃自语起来,“三月初三,我和赵六、林狗、陈智一起去北门溜达寻找可以偷窃的对象……”
  高敬没有打扰他,便随着他的思绪慢慢的去观察。
  这种感觉很奇妙,就像是郑双喜再重新过一遍那些日子,而高敬就跟在了他的身边,看着事情的发生。
  当然了,旁边的几个书吏,正在飞速的写着郑双喜的供词。
  他们现在使用的都是柳铭淇做出来的石墨笔,比毛笔可是方便多了,所以书写的速度也能加快。
  郑双喜这么一说,一共说了七个场景,时间跨越了五天。
  看得出来,郑双喜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无赖,他还是很有心机的,不然也不可能花这么多时间去观察韩文。
  一方面可能是他想要被抓住的时候供出韩文这个主谋。
  另一方面,则是很有可能他想要抓住韩文的小辫子,从而以后敲诈勒索韩文。
  郑双喜说完之后,又变成了高敬闭上了眼睛。
  审讯室里面一片寂静。
  片刻之后,高敬睁开了眼睛:“你跟踪他的第三天,他去的那处民宅呆了半个时辰都没有离开,你确定?”
  “确定!”
  郑双喜道,“只不过当初晚上的风有些冷,小的实在没等到他出来就离开了……或许这就是韩文的相好居住的地方吧!”
  “不,不一定。”
  高敬摇了摇头,又转头吩咐另一个随着自己过来的总旗,“老九,你带着他去那边一趟……记着,悄悄的探查,问清楚里面住的是什么人,千万不要打草惊蛇……”
  “明白!”
  老九给郑双喜披了一件衣服,遮掩住他的伤痕,便带着他出去了。
  坐在了审讯室里面,高敬重新闭上了眼睛。
  同时他握紧了拳头。
  王八蛋。
  我一定要抓住你!!


第1031章 迁都的想法
  六月份已经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
  都是用农历,就没有了还需要换算的苦恼……公历的六月,才刚刚入夏不久呢。
  柳铭淇才看到了一份裕王府拿过来的报告。
  说是在这两个月,牛奶的消耗量不断的暴增,几乎是去年同时期的两倍。
  多半都是用来做酸奶、奶茶、布丁等等。
  这也是好事儿。
  只不过需要的冰却是很多,幸好去年冬天的时候,从北边运送过来了许多,储存在冰窖里面。
  京畿地区的这个气候,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
  这里的北面是种植小麦,南面又可以种植大米,而且你能见到的农作物,基本上都能在这里看到。
  在另一个时代,这是被称为中原的地方。
  何为中原?
  所以你知道了,为什么我华夏文明就发源于此了吧?
  但京畿地区却还是有自己的缺点的。
  首先第一个在于黄河千百年来,无数次的改道,毁灭了一个又一个的城市。
  我大秦、大汉、大唐都是在关中称霸天下,万国来朝。
  但为什么之后就忽然衰灭了?
  原因就在于黄河改道,使得关中地区没有足够的水源来浇灌,由此肥沃的陕西就变成了黄土高原,根本不足以维持那么庞大的人口。
  京畿地区同样如此。
  帝京城在另一个时空的未来,就曾经直接被黄河给淹没了,现今的帝京城,就是在遗址的不远处重新建立的。
  况且更重要的,帝国必须要有一个核心地带。
  如今大康的核心地带毫无疑问是京畿地区。
  不能说它不好,但如果你积极的参与大航海时代,那么这个地方就距离海边太远了,不好掌控大航海的进程。
  说白了,不容易控制那些大航海的海军军队们,更不好控制那些做大航海的商人们!
  因此柳铭淇心中已经定好了,等到条件成熟,只能是迁都。
  迁都的地方不用去那么苦比的大都府——你瞧瞧日后抽地下水抽成什么样子了?为了给他们供水,还专门修了一个南水北调的超大型工程。
  况且大都府还有一个大弊端,那便是从乞颜高原吹过来的风沙。
  毫不夸张的说,生活在那里的人,远远谈不上环境幸福感。
  为什么朱棣会选择大都府?
  第一原因这里是他的老巢,他只有在这里为皇,才能坐得安稳。
  第二则是因为朱棣是很有想法的人,他把这里当作打击游牧民族的第一线——看好了,是打击,不是防御!
  朱棣出塞几次,哪一次不是杀得黄金家族屁滚尿流的?
  他还真没想到自己的后人们,日后会防御得那么辛苦。
  柳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