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第6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柳铭淇也是知道这一点。
大康的规矩也同样是如此。
一个月可能也就两三次大朝,但是皇帝基本上每天却都要或多或少的处理政务。
景和帝每个月在御书房、乾清宫要至少处理十五个半天时间的公务。
如果遇到加急状况,那么熬夜商谈事情也是正常的。
所以对柳铭淇这种现代人来说,这不相当于是给自己找了个996的福报吗?
我本身当了亲王,地位福利待遇都有了,想玩就玩,哪里有心思来做这么苦命的皇帝?
可惜的是,柳铭淇这话说出来,肯定没有几个人能相信,都以为他在凡尔赛呢。
登基为皇之后,柳铭淇也就轻松了几天,一大堆奏折就已经摆在了他的桌前。
今天一大早,吃了早饭过后,柳铭淇便开始处理昨晚递过来的奏章。
这个奏章的由来,并不是到了早上上班,大家就交作业,然后第二天再累积。
奏章是随时都有的。
文渊阁每天十二个时辰,随时随地都有人员在守着,就是为了不错过任何一个奏章。
特别是重要的,严重程度可以直接去打扰皇帝造人——这也是文渊阁设立在宫中的原因之一。
皇帝还不敢说“滚”字。
太祖皇帝有规定,最紧急程度的奏折,必须第一时间看。
比如说在前两年的时候,倭寇从江苏忽然登陆,展开杀戮的奏折,就是在五更时分抵达,并且第一时间送到寝宫门口,叫醒景和帝的。
如此一想的话,这也不叫什么996了,纯粹就是007啊!
惨无人道啊!!
好吧。
抱怨也没意义。
回到眼前来。
柳铭淇拿起了摆在最上面的一份奏折。
这是盐政大臣白恒望写来的。
他说盐商们为了祝贺新帝登基,所以联手捐献一千万两银子。
内阁的注释是刘仁怀写的,一千万两银子的银票已经到了。
刘仁怀没有问这笔钱的归宿,但拿奏章过来,就是让皇帝做决断。
“归为户部所用。”
柳铭淇顺手就用红色朱砂笔写下了批复。
倒不是他大方,而是盐商的钱可不好收,拿了之后,他以后怎么对盐商下手,从盐引制,改为票盐制?
之前景和帝不愿意去触碰得太深,所以没有实行柳铭淇的建议。
现在正好。
等到柳铭淇忙过了手里的事情,掌控好了朝廷内外,就可以对他们下手了。
实在不行,等到打下了青海湖之后,一切的盐商在朝廷面前都是渣渣!
想了想,柳铭淇又在奏章上加了另一句话。
“盐政大臣白恒望,今年不许回京述职,搞好盐务,就是对朕最大的交代。”
白恒望这个人能力还是有,但就是太圆滑了,没有沉下心来做事情。
以前他是景和帝的潜邸之臣,又能随时供应皇帝金钱,所以还能稳如泰山。
如今柳铭淇登基,他已经没有了靠山,正好再敲打他一下,想来会有不错的效果。
……
第二个奏章来自于彭州府知府司马北。
司马北希望朝廷能再提供一万头牛,租赁给老百姓们,然后让他们能产出更多的粮食来。
而这种租赁的方式很新颖,同样和他们买地一样,按照市场价格分成十年来支付,十年利息是五成。
这个利息乍一看很高,但如果你放在十年来说,就很良心了。
在前世柳铭淇已经工作的朋友,能拿到的首套房最好贷款利率,便是五点几。
古代可没有这样的好事儿,之前让老百姓们借钱在彭州府购买土地,都是靠皇帝和朝廷的面子,才能让那些钱庄们勉为其难的借钱。
但司马北的意思柳铭淇也很明白。
既然景和帝让他拿彭州府当作试验田地,那么他就要做各种尝试。
这种让国家作为背书,借东西给老百姓的事情,其实以前也有过——比如说汉朝,那就曾经借了牛、马给老百姓饲养和使用。
只不过那些策略最后人亡政息,没有成功。
可这又并不妨碍司马北做进一步的尝试。
思索了之后,柳铭淇还是给了批复:“准!”
大康的户部并不富裕,但区区一个州府的实验,还是能承担的。
……
第三个奏章有些意思,是襄阳府知府祝宽杰奉上的瑞祥奏章。
“近日于襄阳府外,捕捉到一头白色神鹿,此乃上天恭贺陛下之盛意。臣特请将此瑞祥奉送入京,供天下人知,我大康皇帝陛下乃神眷之天子矣。”
柳铭淇只批复了一个字。
“滚!”
……
第四个奏章是兵部上奏。
兵部希望能好好的增加宁远城的军用物资储备,以及增加对宁远城和山海关之间数百里的民众的补贴。
在两年多以前,宁远城和锦州城一样,经历了几乎是长达半年的艰苦守城战。
最后柳铭淇建议放弃了锦州城,保全了宁远城。
一开始是靠宁远城的二十万大军,硬生生的来抵抗可能到来的室韦联军。
结果室韦联军因为损失惨重,特别是火烧锦州城的事件,给他们的士气带来了巨大的打击,所以直到冬天都没有过来。
这样的宁远城就得到了喘息之机,好好的修缮了自己的城防。
最近两年,他们一直在干这种活儿,如今的宁远城比起之前来,已经坚固强大得不可同日而语。
可现在为什么忽然要增加军用物资储备?
柳铭淇倒是想得通兵部大佬们的心思。
他们一直想要报仇雪恨。
至少是第一步要夺回锦州城,并且再将锦州城修建成一个更加坚固雄伟的大城,把大康的警戒线进一步往前移。
锦州城已经被烧成了废墟,室韦人都不在这里驻扎了,而是退回了辽河以东的区域,实在是没有夺回的必要。
可如果要重新在这个基础上修建一座锦州城,那是非常麻烦的事情。
首先你要把这些残渣废墟全部清理了,然后才能完全重建。
重建需要超过十万人的共同协作,许多物资都要从遥远的山海关里面搬运而来。
重建的过程中,还需要驻扎大军,以防室韦联军再次突袭。
这么一下来,少了三五百万两银子,你根本没办法做到这一点。
所以去年景和帝和内阁就否定了这个奏章。
现在他们为什么又拿出来呢?
很简单。
现任的皇帝柳铭淇,不就参加过锦州城的保卫战吗?
柳铭淇在那里奋战了一个多月,还差点战死在锦州城里。
他们想要凭借着柳铭淇对那里的感情,让柳铭淇同意。
可柳铭淇却没有那么天真,更不可能在这么大的事情上面感情用事。
他拿起了笔,写下了自己的批复。
“锦州城筑城暂缓,辽西走廊移民工作加大进行。”
凡事过犹不及。
以现在大康的实力,可以进行一场和室韦的战争,但死伤一定不会少。
但如果再等三年,等到大炮入列,戚继光阵就特种兵训练彻底完成,大康的钱粮储备充足了,大康就能一路平推到室韦的都城。
所以又何必急于一时呢?
……
第1024章 缺钱就找钱
第五个奏章是户部上的。
户部尚书现在还是空缺,武英殿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南宫忌暂时监管。
不过这个暂时监管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了。
南宫忌以前的全职称是“副丞相,武英殿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文渊阁办公行走大臣”。
现在副相和文渊阁办公行走大臣两个职务,都给他下了。
这两个职务丢掉,就让他无法在文渊阁办公,所以一般时候他都是在户部,只有文渊阁有事情商量,才会找他过来。
其实要不是想着户部没有人,他剩下的大学士和侍卫内大臣都会给卸了。
你看看王飞腾,看看张翔,看看林镇远……这些哪个是还保留职务的?
话说回来。
这个奏章的签署人并不是南宫忌,而是户部左侍郎罗南靖。
本身罗南靖是这两个月就该履历户部尚书的,哪晓得景和帝出了事情,这事儿就拖了下来。
但这也没有影响罗南靖的工作效率和态度,他仍旧非常认真。
这是他新年以来,递出的最重要的一份奏章。
“臣户部左侍郎罗南靖,启奏皇上。今我大康人口不断增加,军用、民用各种开支不断增加,造成了户部资金短缺,两三年之内便难以为继。
为求存千年之基业,臣特请求开放对陆地各国的贸易,以增加商贸,加大物资流通,扩大手工业者之收入,商人之利润,从而也增加商税收入!”
柳铭淇一看之下,还有点奇怪。
按照道理来说,罗南靖的这份奏章,应该是今天呈上来的所有奏章中最重要的,而且是最为有争议的。
怎么就摆在了第五的位置?
而且还没有丞相拿着,等到开会的时候当面禀报?
转而一想,他又有些明白了。
这是一群丞相和大臣在试探自己呢。
他们搞不清楚自己怎么想的,于是就先抛出这么一个奏章试探一下。
当初的闭关政策,是景和帝和所有大臣们一起做出的决定。
在当时来说,柳铭淇不觉得有什么过错。
本来就和周边的几个国家处于交战状态了,如果你还继续和他们做生意,让他们更加强大,这不是给自己找罪受吗?
但是现在的话,这个策略就显得有些束缚自己了。
大康已经渐渐的开始了复苏,但复苏的速度是远远比不上花钱的速度的。
所以每年一千万两白银的陆地商税,对大康也是很重要的。
况且如果一直这么加大规模发展下去,还会大大的增加。
要是能增加到一年两千万两白银的商税,那就更好了。
商税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这些做生意买卖,又可以养活多少小手工业者,养活多少商人,养活多少沿途的各种产业?
这才是让大臣们心动的地方。
光靠海贸,哪怕海贸再好,它的风险仍旧是大大高于陆地贸易的。
因此哪怕是他们知道了皇帝一定要做大航海,也不愿意放弃加大陆地贸易的规模。
这在他们来说,一点儿错都没有。
柳铭淇还晓得在自己之前,或者是另一个世界的贸易,除了大宋独具一格之外,更多的中原王朝的生命线,还是陆地交易。
只要人的眼光没有超出这个世界,那么就不会有改观。
想通了这一点,柳铭淇干脆叫五位丞相、南宫忌和罗南靖一起来吃中午饭。
以前柳铭淇就经常在宫中陪景和帝一起吃饭,所以他晓得电视里都是假的。
什么一桌子几十盘、上百盘菜,皇上有的只吃一口,或者有的根本不吃就拿下去扔了的,都是屁话。
事实上除了很少一部分的皇帝,吃饭喜欢这样浪费之外,大部分的皇帝吃饭都很正常。
皇帝的早餐也就是四五种少量的糕点、一碗米粥或者豆浆、牛奶,鸡蛋是要吃一个的。
午餐菜肴会多一点,但最多也就是五六种而已,量还不多。
事实上如果皇帝一个人吃,很多时候就两三个菜。
晚上的菜肴更加简单,两菜一汤就搞定。
要是陪太后、皇后嫔妃们吃饭,那就多加一些。
最后的最后。
倘若有没有吃完的东西,那是要给总管太监、管事太监们吃的,不存在多少浪费的地方。
但也有不一样的时候。
像是今天,柳铭淇要请几个大臣们吃饭,御膳房就准备了五菜一汤。
你没看错。
就是五菜一汤。
只要不是在新年赐宴等国宴上面,皇帝在单独宴请宾客们的时候,都是采用的分餐制。
一人分坐一张小桌子,然后每人一个大饭盒,拿出来几个盒子,里面有菜、有汤、有米饭。
不然的话,你叫他们和皇帝同一张桌子吃饭,那可是大不敬的——皇帝在宫里和家人们吃饭的,那便可以一起坐一桌了。
吃饭的时候,大家还能一起聊聊天。
“今天的拍黄瓜不错。”刘仁怀称赞道:“在江南我就很喜欢这个,简单方便,甚至是生的都能吃。”
“御厨们的手艺还是有进步的。”牙口不好的曹仪这么说道,“像是这个红烧肉,加了一点酒糟过后,就更加的香糯了……老臣家里的厨子,可再怎么也做不到这种味道啊。”
“别的不提,咋们还得感谢陛下改进了猪的饲养,写了‘养猪秘籍’来,不然的话,哪里去找那么多的美食?”钟昶凑趣道,“我家的人啊,每年都喜欢吃香肠腊肉,无论是甜的还是辣的,家里都是上千斤上千斤的做,每天吃好像都吃不腻一样。”
“我还是喜欢吃陛下发明出来的双皮奶。”马浩秋道,“每天我家里都要做,现在做得应该是京城一等一的好了吧?不比皇宫的差!”
“这个我可不同意。”柳铭淇当即就反对,“裕王府的厨子做得才最好……要不我们比试一下?”
“行!”
马浩秋看起来很有信心,顺口就答应了。
毕竟是待会儿有事情要谈,大家边说边吃,不到两刻钟便吃过了午饭。
喝着端上来的冰奶茶,大家觉得刚才有些油腻饱胀的肚子,马上就清爽了起来,连带着神经也振奋了不少。
……
吃饭的小桌子一收,变成了茶几和书桌,这里便变成了商谈事情的场所。
“我看过罗侍郎的奏章了。”柳铭淇开门见山的问,“对于这个事情,文渊阁是什么意见?”
“主要还是缺钱。”
葛松道向来是直话直说的人,他第一个开口:“别看我们去年在彭州府卖了那么多的无主土地,赚取了一亿三千六百万两白银,但是花费也是非常的大。
首先第一个,前年欠的各级官吏的俸禄,还有各项正常运作开支,就除去了四千多万两白银。
然后又是对各个边关的修缮,对于兵士们的抚恤安置,对于各边关的人口迁移填充等等,这又是七千多万两。
您看看!现在朝廷也就剩下了不到两千万两的备用金。一旦再有什么天灾过来,难道还有第二次的彭州府机遇?
况且彭州府机遇又不是白来的,那么一百多万民众,现在还在京畿地区呆着呢!各种资源调派和矛盾,也是一个长期的事情。
陛下您说说,这天底下哪一种事情不要钱?如果没有长期稳定的收入,可是绝对没办法维系朝廷运作的!”
柳铭淇点头道:“所以,你们决定了继续和室韦、西羌、回鹘、乞颜、南诏、东瀛做生意?”
“是的。”
另一个不怕事的是刘仁怀。
他说道:“和他们做生意,并不代表着就会让他们重新强大起来,甚至比我们更加强大!有了陛下您发明的东西,他们再怎么都已经追不上我们的。
况且我们也不是一开始就全部恢复做生意,最开始的交易对象,只是乞颜,还有吐蕃两个地方而已。”
“嗯?”
柳铭淇愣住了,“这是何意?”
刘仁怀道:“乞颜已经被打得支离破碎了,他们和西羌、回鹘有了生死之仇,哪怕是我们让金沉白他们强大起来,他们也第一个要对付的是西羌和室韦。
吐蕃那就更加不用说了,他们现在已经分裂成了两股势力,我们怎么和他们做生意,都不怕扶持出一条饿狼来,只会更加让他们两败俱伤。”
柳铭淇琢磨了一下,笑了起来:“好吧,你们这个主意挺好!那就这么做吧!”
见到皇帝这么好说话,大家都忍不住松了一口气。
他们生怕柳铭淇因为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