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

第660章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第660章

小说: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景和帝还是很能调整战略的。
  柳铭淇进贡劝说之后的第二天,他便发布了诏令,承认了自己之前太心急,最近几年都不会再提及册立太子一事。
  这便让大臣们对景和帝刮目相看,更是对柳铭淇的影响力有点心惊。
  这么多人,花费了这么多时间都没有搞定的事情,柳铭淇仅仅和皇帝密谈了一个时辰,就把他说服了。
  德王对于皇帝的影响力,真是可想而知。
  宗室方面则是对这个两全其美的结果很欣慰。
  宗人府宗正肃王还特意表扬了侄儿,是他阻止了这一场冲突的发生。
  皇上册立太子一事儿,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但总归是一个麻烦。
  现在皇帝退让一步,大家都能得到体面,这就是顶好的结果。
  景和帝对于大臣们的称赞和敬佩,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
  通过这一次册立太子被反对的结果,让景和帝深深的体会到,自己的权威还是不够,关键时候臣子们都不能听自己的。
  所以自己必须要增加权威。
  柳铭淇说的“红薯”这个大杀器,就最适合自己竖立权威。
  想一想看!
  如果自己成为了从古至今第一个能让老百姓每年都能吃饱饭的皇帝,那该是多么大的荣耀,那该是多么受到老百姓的拥戴?
  到了那个时候,我看谁还敢反对我!!
  因此景和帝直接带着柳铭淇,来到了红薯试验地。
  现在已经到十月了。
  红薯已经进入了收割期。
  因为红薯的重要性,所以绣衣卫、帝京府衙门、禁军九卫都派出了人手,去每一个种植基地观察和守护。
  今年是红薯种植的第三年,基本上也是正式开始大规模种植的第一年。
  去年一共划拨了皇庄四百亩的土地来种植红薯,总收获达到了一百二十万斤。
  今年在全京畿地区划拨了二十四万亩土地来种植,是集中到了七个最好最肥沃的种植区域来种植的,这也方便了管理。
  为了它们,裕王府、内务府、户部、帝京府衙门等等,全都通力合作,严格按照前两年的经验教训来种植。
  加上今年风调雨顺,二十四万亩的红薯,亩产量有了更好的提升。
  众所周知的,我们国家向来被称为中原王朝。
  中原就是现在的京畿地区,这也是我国文明发展的根源地区,因为这里符合了南北方的一切种植特点,无论什么南北方的种植农作物,在这里都能种植,土地也异常的肥沃。
  正是有了这样的优点,我们华夏民族才能发展壮大,从而统一整个中华大地。
  所以大康太祖把都城建立在这里,也是有原因的。
  红薯本身就是高产的农作物,在柳铭淇的现代化肥田措施的处理下,在农民们精心的呵护下,它们得到高产增收,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今儿个景和帝带着柳铭淇,随便到了一处红薯的收割现场,便看到了热火朝天的收割场面。
  户部和帝京府衙门调集了大量的劳动力来收割红薯。
  即便是在初冬的十月,大家伙儿仍旧是干得汗流浃背。
  红薯按照划定好的区域,一堆堆的堆放,经过称量之后,再运送到固定的场所妥善保存。
  皇帝看到堆积如山的红薯,脸上的笑容绽放得跟花儿一样。
  赵寿去召集了一个户部的主事。
  忙得满头是汗的他上前来拜见道:“微臣于宿,见过陛下、德王殿下。”
  “免礼了。”
  皇帝挥了挥手,笑着道:“今天很忙?”
  “回禀陛下,不仅仅是今天忙,我们都已经忙了快五天了。”于宿回答道:“预计还有十天左右,才能把这么一大块地儿给全部收割完。都是从早忙到晚,农民和雇佣工们,都累得不得了。”
  “工钱是多少呀?”景和帝问道。
  “正常的工钱是三百文一天,整个儿的完成下来,如果做的好的话,还要多发三天的薪酬当作奖金。”于宿看了一眼柳铭淇,道:“这个工钱价格是德王殿下去年就定下来的。”
  景和帝转而一看少年,又回头问于宿:“这个价格是属于中高低哪一档?”
  “半个月能挣五两银子,在零工来说,已经是很高的了。”于宿道:“咱们这里不仅仅是有青壮年,就算是老人和小孩子,他们能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能达到正常报酬的一半。”
  “嗯,那还不错。”
  景和帝满意的笑了。
  他知道民间疾苦,可是却不懂到底疾苦在什么地方。
  像是一天三百文的工钱,还是一天三千文的工钱,他都没有概念。
  但现在晓得老百姓辛苦干活儿收获还不错,心里就挺高兴的。
  柳铭淇蹲了下去,摸着那些挖出来的红薯,道:“今年的收成如何?”
  “回殿下,今年的收成大好啊!”于宿振奋的说道,“因为河渠灌溉休整完毕的缘故,又加上今年风调雨顺,光照和雨水都适中,基本上种植期间没有遇到什么毛病。所以比起去年来,亩产量都有了不小的提升。目前为止我们这片区域的亩产量,已经达到了三千六百斤左右。”
  “三千六?”
  柳铭淇讶然了起来,“比起去年又提升了两成?”
  “对!”
  于宿道,“如果明年还能按照这个数量来收获的话,全天下哪里还有什么吃不饱饭的存在?”
  少年笑着摇头。
  别说是你这古代了,现代都有不少人吃不起饭的。
  这根本不是什么粮食产量的问题,还有很多这样那样的麻烦事儿。
  皇帝倒是兴趣来了,“三千六百斤一亩的红薯,如果按照今年二十四万亩来计算,总数是多少?”
  “接近九亿斤吧!”于宿回答道。
  “这么多!?”景和帝连连的点头,“这下子好了!”
  柳铭淇打击他道:“大康有一亿三千万的子民,九亿斤,差不多才每个人七斤……七斤红薯够吃几天的?一个壮汉一天就吃完了……这又有什么好高兴的?”
  “滚蛋!”
  景和帝直接骂人。
  但是谁都能看出来,他不是真正的生气。
  因为这二十四万亩的土地,连帝京府的百分之一耕地都没有到,更别说整个京畿地区的。
  如果是全国都栽种的话,那得是多大的产量?
  不敢说吃饱,但绝对是饿不死了。
  想到了这一点,景和帝心情很好,干脆就坐在了高处,看着大家在红薯地里面忙碌。
  这段时间的压抑和愤怒,在这么一刻,都化作乌有。
  “铭淇啊。”
  皇帝悠闲的道:“你老实告诉我,以前你想到过有这么一种粮食作物,可以有如此高的产量吗?”
  “没有。”
  柳铭淇很老实的道。
  如果是按照现在大康所处时代的眼光来看,的确是想不到。
  都说我中华是天眷之国,但在物种的丰富多样,在可耕种土地上面,在天灾上面……我们都不如美洲和非洲。
  稍微能欺负一点的就是欧洲了。
  像是御用三傻——红薯、土豆和玉米,这些居然一个都不是我们中华的原产,连辣椒都不是,这就真的有点过分。
  但是说来也奇怪,偏偏是物资最贫乏,最为辛苦的欧洲和亚洲,出现了全世界最强的四大文明,以及数不清的强国。
  美利坚也就是仗着自己远离这两个大陆,不然在一战以前,排名前二十的强国都能分分钟教他们做人。
  “我也没想到过啊!”景和帝伸了伸懒腰:“前几年还在为老百姓的吃喝犯愁,我连麸糠粥这样的东西都用出去了,整个祖宗的脸面都给丢光了,我真是愧疚啊!
  结果没想到,这才几年的时间?一下子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居然可以做到光宗耀祖,成为大康历代皇帝的骄傲了!你说这样的变化,是不是很奇妙啊?”
  柳铭淇正色的道:“这也是您勤政爱民,辛辛苦苦的支撑这个帝国,才有了现在的转机。换作别的皇帝,恐怕是达不到这样的成就的。”
  “你啊!一天到晚就知道拍马屁!”景和帝笑着指了指他,“这要是让你经常陪在我身边,我们两个就成了昏君和弄臣啰!”
  少年哈哈一笑,没有再去接他的话。
  过了一会儿,望着远方的景和帝才又道:“铭淇……”
  “陛下。”
  “你放心好了,我不是不知道感恩的人,我知道你的功劳很大很大,现在的爵位和赏赐都太委屈你了。但祖宗的规定不能有过多的改变,我也不敢让朝廷和皇室有所动荡,所以只能委屈你了!”
  “没事儿,我不委屈。现在老婆们怀孕了,心里就更加高兴了。”
  “哈哈!我们真是相像啊!我的嫔妃们生了儿子,我也也是很高兴!”
  “……”
  看着这两叔侄在这边吹牛打屁,说说笑笑的样子,赵寿心中微微点头。
  最近陛下可是难得这么轻松的时候。
  这也就是德王殿下在,不然谁都没办法和陛下聊得这么开心。
  忽然间,赵寿望着这两人,心中有一种恍然的感觉。
  要是他们是父子,那可就太好了!!
  皇上之后,没有谁比德王殿下更加适合掌管这个天下啊!!


第965章 我的拳头产品们
  景和帝关心的是红薯能让多少老百姓吃饱。
  柳铭淇除此之外,还关心自己怎么能吃得更好。
  红薯只是种植的一个方面。
  另外柳铭淇手里还有两种宝贝。
  一种是胡椒,一种是辣椒。
  胡椒不用说了,两三年之后才能开始结果,现在还不是时候。
  柳铭淇已经去看过了胡椒树藤,需要等到明年才能收获第一批的胡椒。
  有了第一批的等待之后,第二次时间就快了,最长十年时间就能形成规模,然后开始供应国内。
  二十年之内,胡椒必然成为可以成为大康的拳头产品,出口到海外。
  身为另一个世界的人,柳铭淇可是知道,西方人对于胡椒的疯狂迷恋。
  很多时候,他们指的香料,就是指的胡椒,其余的一切比如迷迭香、芫荽籽、姜黄、香茅、罗勒等等,都是处于次要的位置。
  当然了,包括许多现代人都不知道,黑胡椒和白胡椒其实都是在同一种类,都是同一棵胡椒树藤上生长、同一个妈生的,只不过是在生长过程的阶段之中,处理方法不同罢了。
  西方人疯狂的出海想要到东方,就是为了避开奥斯曼帝国的剥削,寻找到更多更便宜的胡椒。
  所以有再多的胡椒,都不用怕卖不出去。
  只要是出口导向的物品,那么对大康就是极大的好处,它能增加大康商人的竞争力,让大康商人更挣钱,从而大康的老百姓们也挣钱,大康的朝廷也能收更多的商税。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良性循环。
  但也要注意到商人的没有底线。
  他们完全可以超低价打压老百姓们,让老百姓们不挣钱甚至是亏钱,然后自己从中不断的获得更多的利益。
  到时候还要由户部、海贸衙门等等监督,还得让法家子弟们,每年都制订一个最低保护价,谁敢用比这个低的价格收购,那就直接抓进牢里。
  即便是如此,可能都无法完全打击贪婪的商人们,但目前为止能做到的也就是这一步了。
  凡事还得慢慢的来,不能心急。
  如果说胡椒是全世界人们都喜欢的香料,那么辣椒就只能占据一半的市场。
  不知道是不是菊花结构不一样的缘故,就连老广、江南这些地方,都不能接受辣椒,更别说许多西方人了。
  当然,不少外国人比我们还喜欢吃辣。
  比如说墨西哥,比如说三哥家等等。
  但毫无疑问的,辣椒并不是世界香料贸易的主流,根本就没办法推广到全世界。
  所以它只能是满足大康吃货们的需求。
  西南地区喜欢吃,西北地区也不错,中原地带同样是喜欢。
  关键是柳铭淇自己喜欢,所以那就有了充足的推广理由。
  辣椒可不像是胡椒那么难以打理。
  当柳铭淇去年发现了之后,辣椒已经被成功培育了好几代。
  现在它已经在松江府周围形成了规模,也已经移植到了长江和黄河的沿岸。
  目前为止,辣椒的主要用途还是用在火锅和配菜上面。
  有了辣椒来提味增香,不但火锅变得更加好吃,连炒菜都多了一丝的香味,让人能多吃两碗饭。
  只不过因为现在产量还没有提升的原因,辣椒的消费者大部分都是王公贵族们。
  柳铭淇今年春节之前,还专门写了一本“辣椒秘籍”出来,介绍了辣椒的各种食用方法,让一群贵族们趋之若鹜。
  毕竟这可是大康最大的吃货写出来的东西,人家德王培育出了不膻的干净猪肉,做出了奶茶、布丁、冰淇淋,发明了火锅……这些无不是让吃货们疯狂的东西。
  现在又出了一本用辣椒来做各种菜肴的宝书秘籍,大家自然是要尝试啰。
  故而现在哪怕辣椒的产量也相对比较大了,可仍旧不够这些人吃的。
  辣椒可不仅仅只有一种生态。
  无论是朝天椒、七星椒、小米椒、二荆条、菜椒、黄椒、甜椒……等等,其实都是由最初的辣椒给培养出来的各种变种。
  现在那种普通的辣椒已经没有了灭绝的忧患,那么就是开始对各种辣椒培育的时候了。
  为此柳铭淇还组织了一群菜农,告诉他们自己想要得到什么样的辣椒,就放手让他们去做了。
  没办法。
  少年自己根本不懂怎么培育辣椒,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士来做最好。
  等到全国各地都种植好了辣椒之后,它可不仅仅有食用的用途。
  比如说最迟后年开始的南诏攻略,柳铭璟他们在雨林、高原上作战的时候,辣椒这种祛湿提神的宝贝,可是能派上大用场。
  要是在潮湿的雨林里感冒受冷了,多吃几个晒干的辣椒,出一身汗,就会好上许多。
  ……
  其实除了红薯、辣椒和胡椒,柳铭淇还有一件威力巨大的宝贝。
  那便是香烟。
  烟草这个东西,有什么样的好处和坏处,那是不用多说了。
  只要这个世界还存在,那么吸烟的人就不会停止。
  现在可没有什么限制策略,正好可以让柳铭淇用香烟来打开市场。
  苏禄国现在已经再一次增加了烟草的种植。
  根据五王子罗烈的说法,现在苏禄国二分之一的耕种土地,都已经种植好了烟草。
  这实在是太夸张了。
  按照这种面积来计算,苏禄国起码投入了三五百万亩
  再等两年,苏禄国的烟草会大幅度的提高,每年上百万吨都没有问题!
  而且更重要的是,人家送过来的一百万吨烟草,直接就是晒干了的。
  当然也不是他们特别好心,而是如果你拿新鲜的烟叶直接打包运送到大康,还没有抵达就已经全部腐烂了。
  必须要晒干,而且要密封好,才能保证烟叶送到时还能用。
  在这一点上面,苏禄国总结了不少的经验教训,现在送过来的,已经是完全能用了。
  一个供货商提供百万吨烟草是什么概念?
  在这个古代简直是不敢想象的!
  但是相对于柳铭淇设计的全世界对香烟的需求量,百万吨也算不得什么。
  一百万吨就是一万亿克,烘烤之后重量减半,按照每支烟一克含量来算,五千亿克就是五千亿支烟。
  看起来非常多,但也就是二百五十亿包二十支装的香烟而已。
  二百五十亿包香烟,按照一个人比较节省、三天抽一包来计算,一个人一年就得要一百二十二包香烟。
  那么这些香烟,差不多够两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