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走之间,任星还能听到熟悉的声音。
蝗虫!
任星才反应过来,那边门口就有人在笑了。
“哟,还真的有人收来卖啊?”
“不能么?裕王府可是说了的,要收蝗虫和虫卵。”
“你看他们拿多少来呀,这不得有百十斤?”
“啧啧,怕是不止。”
议论声中,任星从楼里踏了出去,正好迎上了两个小子。
“任掌柜的!”
一个大约十五六岁的农家小子把扁担箩筐放下,气喘吁吁的道:“你们说要十文钱收一升蝗虫,这话算话吗?”
“当然!”
任星点了点头。
他对于世子殿下的这个决定是很不理解的,但世子殿下是主人,而且府里可不能只按照金钱利益来做决定,所以任星只能是坚决的执行。
两个农家小子闻言大喜,“麻烦上秤称一下,这里应该有超过一百五十升。”
“好!”
任星招呼了手下过来,手忙脚乱的把蝗虫倒出来给称了,一共一百六十五升。
望着俩人眼巴巴的神情,任星提高了一点声音:“不要紧张,裕王府能失信于人吗?少不了你们的!”
说话之间,他招呼着账房过来,绞了一两五钱银子,再给了一百五十文铜钱,放在了两人的手上。
两个农家小子大喜,捧着银子和铜钱,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一旁看热闹的人也是有点目瞪口呆。
他们绝大部分都是周边的农民,平日里靠着耕地种菜、饲养各种家禽,卖给镇子上的各家铺子赚钱。
虽然生意还算不错,可一两多的银子,却也当于他们十来天的收入了啊!
怎么两个小子弄了点蝗虫,就能赚这么多呢?
任星也是有点好奇,在小二们把蝗虫抬到里面的时候,顺便问道:“小哥,你们两个人怎么弄了这么多蝗虫?”
“哪里是俺们两个弄的?”那个年龄小点的农家小子道:“这是俺们三家人昨天忙活了整整半天,才积累下来的这么多。”
“可这也算大赚了呀。”旁边不远处一位大婶眼睛都在放光,“三家人一天就能挣五钱多银子,一个月下来那得多少?”
“哈哈哈,蝗虫可不会留一个月的!咱们这里又不是良田无数的地儿,最多三五天就飞走了。”有个懂行的就在笑她。
可更多的人却是眼睛在发光。
甚至于有些人就直接不排队了,飞快的往家里跑去。
这2文的吃食,不是一天两天就完了,还得持续很多日子。
但蝗虫可就停留几天而已啊,一旦跑了,钱就赚不到了!
随着有人带头,更多的人都不排队了,那拼命奔跑的着急样子,让人看了目瞪口呆。
两个农家小子得了钱,也连忙的挑着扁担和箩筐回家。
他们的家人可都还在一边抓蝗虫,一边等着他们的消息呢。
一旦真的可以卖钱,那他们就会更加拼命的去捕捉蝗虫。
任星看着排队的人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了,摇头一笑后,示意伙计们又在旁边烧起了三口大锅。
锅很快的烧热了,只见伙计就从里面端出了好几盆的白色油脂,倒在了里面。
旋即的,一股骚臭气息扑鼻而来。
不过顾客们却没有矫情,只是盯着那三口锅看。
毕竟他们都是农村人,谁没有吃过猪肉,谁没有闻过更骚臭的味道?
马上就有伙计从里面端出了几个巨大的簸箕,里面装满了黑色的东西,放在了油锅的旁边。
最近的人吓了一跳,“任掌柜,你们和蝗虫多大的怨仇啊?居然花钱买了,要炸它们?”
任星笑而不语,心想待会儿还有更让你吃惊的。
油温不断的上升,伙计们把清洗了泥土的蝗虫,一把把的扔进了油锅里面。
水和油的碰撞,引发了“噼里啪啦”的爆响,也惹来了更多人的目光。
油炸食物,肯定会发出一阵香味。
如今炸了蝗虫,自然而然发出了一种肉香和略微的焦香。
但人们在意的并不是这个,而是纷纷议论着为什么裕王府要这么做。
难道是钱多得疯了?
很快的,伙计用漏勺舀了一批炸好的蝗虫放在新的筲箕里面。
任星在心中给自己打了打气,随即走了过去,在众目睽睽之下,夹起了一只蝗虫,放进了嘴里。
“啊……”
几个大婶看得直接后退了一步,仿佛见到了什么妖怪一样。
许多人也开始用莫名其妙的眼光看着任星,觉得这家伙是不是疯了?
蝗虫吃进嘴里,任星咀嚼了几口便过了自己的心理关。
一旦心里没有抵触了,他觉得炸得脆酥酥的蝗虫,味道居然还不错。
不能说是像吃肉,但和吃点小吃什么的,差别不大。
旋即任星又拿了一只起来,在旁边放了椒盐茱萸调料的碗里蘸了蘸,第二次又送进了嘴巴。
嗯!!
这个感觉更好了,比起炸猪肉来说,肉味肯定不够,但是却很有嚼头,并且还能吃到一丝肉味,而且没有什么骚臭异味。
考虑到蝗虫本来就不是正常的吃食,所以挺难得。
任星觉得,如果有一壶小酒喝着会更完美。
肯定比炒豆更加像下酒菜。
旁边的人看着任星津津有味的吃着,感觉更加怪异了。
但是也有胆大的人。
一个三十来岁的男子就凑了上前,大声嚷嚷道:“任掌柜,这蝗虫能吃?”
“废话,你看我不在吃吗?”任星道。
“味道怎么样?”男子好奇的问道。
“还行,如果配着小酒,那会更好。”任星笑道。
“您开玩笑的吧……”
“是不是开玩笑,你拿点去尝尝?”
“不不不!”
男子赶紧的拒绝。
任星正要再说什么,旁边又来了几个肩扛手提蝗虫的农民,他抛下一句“你要吃就自己拿”之后,便到那边处理收购了。
男子迟疑了片刻,看到这边炸蝗虫的几个伙计,也在边炸边吃,不像是作戏的样子,便试探着从簸箕里面拿了一只出来,慢慢的放进了嘴里。
“嗯……嗯……”
他一开始皱着眉头,慢慢的咀嚼得越久,脸上的笑容就越多。
伸手拿第二只吃的同时,他腆着脸对旁边的店小二道:“小哥,刚才任掌柜说让我可以拿,你看给我包一包回去行吗?”
“这个……好吧!”
店小二想了想,从里面拿出了包装卤味的油纸,给他包了大概一斤左右,再用麻绳包扎起来。
男子拎着麻绳包儿就往外走。
旁边早有不少看戏的民众都诧异极了。
“小邓,你要带回家吃啊?”
“蝗虫你都敢吃?味道怎么样?”
随着有人问话,渐渐的也有人凑到了油锅前,询问了店小二之后,也拿起炸蝗虫放进嘴里吃。
无一例外的,这些人都纷纷向店小二要了一包,和馒头放在了一起,喜盈盈的回家了。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
有了一个就有第二个、第三个……
不一会儿,所有买米粥和馒头的人,都习惯了买完之后就到炸蝗虫的油锅前,拿一包炸蝗虫回家。
反正都是免费的,不要白不要。
一旁假装忙着的任星,见状脸上露出了笑容。
世子殿下真是脑袋很聪明,找了几个这样的闲汉来帮衬着作戏,一下子就让人们接受了。
按照这种状况,一天起码能送10000多斤的蝗虫出去。
想要蝗虫好吃一点,油肯定要足够。
油脂浸透了后,蝗虫就会酥脆喷香,口味不敢说多好吃,但至少是可以当一个零嘴儿。
妙味楼的猪油可是多得很,这些天囤积的、只是分离出来了甘油的猪油,可是有数十万斤。
不管他们回家后会怎么吃,炸蝗虫已经勉强能当肉了,就着馒头和米粥一起吃,那不是美哉美哉吗?
(关于群居蝗虫能不能吃,请见91章注解,不再多说了,免得你们又说我水!摸着良心说,我水吗?不!)
……
注:《宋书·长编卷267》:“熙宁八年,诏有蝗处,监司提举乃幕人,得蛹五升、或蝗一斗,给细色谷一斗;蝗种一升,给粗色谷二升,给价钱者作中等实值。”
宋朝人太有钱,这个价格给得太高,接近于1斤粮食换1斤蝗虫。据秀才查看,这一篇史书记载中还有“委县令、佐亲部夫打扑”,应该指的是产粮地。
在京城这样物价高的地方,用这个价给老百姓,铭淇殿下分分钟破产,故而降低至10文一升。
又,本书之前写过的“江南地区7文钱一升米”的设定,如此价格换在产粮地,也能算作1升粮食换1升蝗虫,已经贴近史实,勉强称为严谨。
……
第96章 底层的人心
灾难来临的时候,最能稳定人心的便是粮食。
不论什么房子、财富,只要能有一口吃的,人们就会有希望。
所以在七月初九开始,柳铭淇便让妙味楼开始了每天十二个时辰人歇锅不歇,随时都卖二文钱的米粥和馒头。
结果到了初十的下午,田荣就一脸沉重的来找柳铭淇了。
“殿下,我们的粮食只够用两天的了,再没有新的粮食运来,恐怕就撑不下去了!”
少年一愣,“我们不是有一万石吗?”
“一万石那是在六月份,如今都七月初十了。”田荣苦笑道,“之前每天就消耗了八百石,现在就剩下两千石了,而且您还要求十二个时辰都开火,那就更加紧迫了。”
“我小舅那边还没有消息?”柳铭淇皱眉问道。
“没有。”田荣道,“每天东升少爷都会去码头探听消息,可是一个回音都没有。”
如果徐东平不是人脉宽广,大运河到处都是朋友,本身还是勋贵,田荣都要怀疑他是不是被水匪们绑票甚至撕票了。
柳铭淇道:“小舅是个知道分寸的人,他知道事情的重要性。如果买不到粮食的话,他会早一点回来给我们报信的。”
“可是如果东平少爷不能按时回来呢?总得想点办法吧?”田荣道。
“我知道了。”柳铭淇道,“如果明天小舅还不能回来,我就先去找一下铭观哥,请他那边给我调一批粮食过来。”
“也只能这样了。”田荣无可奈何的道。
礼王家里便是做粮食生意的。
本来礼王说了各位弟弟家里的粮食,他一个人全部保障。
可是最近的一批粮食五万石抵达京城之后,看到裕王府大出风头,向来自诩为有文人气节的礼王,直接把五万石粮食捐给了朝廷,倒是让景和帝一阵夸奖感激。
这事儿京里京外都知道,他一下子便压过了裕王,成为了最豪爽的亲王殿下。
但是这么一来,他答应给各位弟弟的用度,也就暂时没办法实现了。
幸好礼王府里面粮食本来就不少,管家前两天给了各亲王府一百石粮食,算是应应急,等下批粮食抵达京城后就好了。
不过在开始赈灾的第一天,柳铭观便来了裕王府,赞扬柳铭淇的善举之余,也是悄悄跟他讲了,自家还存有二万石粮食,如果这个赈灾粮食不够了,就可以找他,他会想方设法的拿1万石出来。
柳铭观不愧是君子,在这种时候都能许下诺言,没有点家国情怀的人,万万做不出来。
这也是柳铭淇的底气所在。
要是小舅没办法及时把粮食买回来,那就去找柳铭观。
裕王府承诺的是灾情结束之后,最多还有两三天蝗虫就该转移到两湖地区了,再怎么都能撑得过。
如若在此之前,小舅买了足够多的粮食回来,那么再坚持十天半个月也是完全可以的。
……
正在讨论的两人不知道,他们说起的徐东平,此时恰好就已经到了开封府外的汴河码头上。
汴河码头其实并不是俗称意味上的码头,而是整个儿沿岸十里,上百个大大小小的停泊码头。
朝廷“发运司”专门有上千名官吏在此负责运转,丰水期的这几个月时间,最是繁忙,一天到晚都不停歇。
徐东平的五艘大船抵达的时候,前面的船已经密密麻麻挤成了一团,连带着转向都不大可能,更别说前进了。
其实只要再前进5里路,在东岸的码头下船装车,最多两个时辰就能安稳的进入城内。
一旦进了城,那么事情就好办多了,有帝京府衙门的巡逻,根本不用担心车上的粮食被哄抢。
此时如果在就近靠岸,走陆路的话,起码要绕数十里路,还不一定找得到那么多的马车。
即便是找得到那么多马车,如此多的粮食抵达的消息传出去,徐东平自己都不知道会不会发生什么意外。
眼看着马上就要天黑了,前面还是几乎一动不动,徐东平着急得拦了一条在河面上来回巡视的小船,跳到了上面。
对着船上的两个官吏和巡捕,徐东平大声道:“我是擒海伯家的三公子,船里有着很重要的货物,你们看能不能给我安排一下,提前插队过去,抓紧时间卸货?”
“擒海伯?”
一个四十来岁的小官吏不觉笑了,“三公子,您敢情不知道吧,喏,前面那艘是xx郡王家的船队、再前面一点,那个更大的,就是肃王府的船队……他们都等着呢!”
“前面的到底是什么人啊?”徐东平也吃了一惊。
肃王可是宗人府宗正,他的船队也就是前面1里多而已,还动弹不得,那真的是挤不过去了。
“前面的都是各种赈灾的紧急物资,不仅仅是咱们京城里需要的,还有京畿地区的,还有两湖的,多得是呢。”小官吏摇摇头,“一下子涌入太多,前面都挤爆了,哪里还安排得过来?
您要不等待明天,要不就转陆路。不过陆路上现在还是很挤很挤,拖家带口的许多灾民都在往京城挤呢,说不定还没有水路的快。”
“唉!”
徐东平灰心丧气的点了点头。
正想要又顺着绳索软梯,爬回自己的船只,没想到旁边一个一直没有说话的三十来岁巡捕叫住了他。
“敢问擒海伯是不是徐家的那个擒海伯?”巡捕问道。
“对。”徐东平颌首道。
“那裕王府的王妃娘娘是……”
“是我大姐。”
“啊!”
听到这个回答,船上的四个人都忍不住惊呼一声。
看着他们的样子,徐东平福至心灵,叹道:“这一次我也是奉我大姐的命令去外地买东西的,没想到回来却这么拥挤耽搁。”
“可是粮食!?”刚才说话的小官吏迫不及待的问道。
徐东平假装讶然的看着他。
三公子可没那么傻,现在哪个地方不缺粮食?他如果讲了出去,被这些人报了上去,那不是给裕王府增加麻烦吗?
但小官吏却误会了他的表情。
他蔚然一叹道:“裕王一家果然是天下至善,家里的存粮都快用光了,这又从外地高价买了粮食回来救济民众,我等真是佩服之至啊!”
“谁说不是?”叫破徐东平身份的巡捕笑道,“我媳妇也花二文钱买了半斤米粥和五个大馒头,吃着可真是香呐!”
又一个巡捕道:“你们是有钱的,我邻居家里,一家五口人,当家的上个月干活儿伤了腿,正在家里躺着。于是一家生活没有了着落,如今忽然又遇到米价大涨,真的是差点没路走了。
结果裕王、裕王妃和世子殿下主动二文钱一餐救人,他们每天只消妇人和老娘排队去买,便可以保一家的吃食足够。这泼天一样的恩惠,又岂是一般人能做出来的?”
“自然自然!裕王一家功德无量啊!”最后一个小官吏总结道。
现在徐东平听懂了,原来侄儿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