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第5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册封怡王世子为亲王,是不是给别的人不好的信息传递呢?”钟昶此时却有反对意见,“要知道,怡王世子在这一次的大作战之中,一路身先士卒,神勇无敌,深得众位将领和士兵的喜欢崇拜啊!”
“钟相您这就不懂了,固然怡王世子很受欢迎,但其实他们最崇拜的还是裕王世子。”葛松道摇头,“相比起个人的武勇,发明了木柄手雷、地狱鸡尾酒、热气球,救了数十万军民的裕王世子殿下,才是救星一样的神人!”
“嗯,葛相说得对。”冯玉强颌首道:“我们大康除开太祖太宗的特殊时期,从来没有好战的皇上登基过,大家都知道分寸的,怡王世子不适合。”
“所以我们干脆破例一次好了,让这一代的所有宗室子弟,还有勋贵子弟们,都可以花钱来购买他们父亲的爵位,相当于他们家族不用降级。”南宫忌提出了一个更大胆的想法,“反正他们对于朝廷,对于皇位没有半点威胁,顶多就是每年朝廷多出一些俸禄钱好了,等到日子缓过来了,还怕给不起吗?”
“南宫兄此言妙啊!”
曹仪见状轻轻一拍手,“妙!这样一来,不知道多少人会为了爵位而出天文数字一样的金钱呢!”
景和帝听他们在这里讨论皇位,心中略微有些心酸,但却又无可奈何。
谁叫他没有儿子呢?
如果一直没有儿子,他有一天会老去,但大康却不能没有继承人,自然是要重新挑选宗室来做皇帝的。
摇摇头,抛开了这个想法,景和帝抬手阻止了他们,“好吧!这一代的亲王以下爵位不降级继承,可以商量一下。既然是缺钱到了这份儿上的话,那我就一并考虑吧!只要我答应了铭淇的事儿,铭璟的也就一并答应了,反之你们也别再提了。”
“是!”
几个大臣纷纷抱拳。
以他们对皇帝的了解,最后这个提议多半会被景和帝同意的。
再加上了别的宗室子弟的收入,至少也能筹集到三四千万两白银吧?
虽然相比起两三亿的缺口来并不多,但好歹也是赋税之外的一笔额外收入了。
说完了话,景和帝只觉得浑身疲惫。
可他还不能休息,整体的财政状况没有缓解,那就还要想办法。
幸好今天大臣们来,并不仅仅是逼迫他而已。
他们还是有办法的。
曹仪轻咳了一声,“陛下,其实臣等还是有一些额外的办法的,应该也能凑点钱。”
景和帝挥了挥手,“说吧!”
“陛下记得在前年夏天的时候,从安徽、江苏和山东的交界处,逃难到我们京畿地区的那百万民众吗?”曹仪问道。
“当然记得。”景和帝颌首道,“怎么了?他们的生存又有问题了?”
“不是。”
曹仪道:“根据京畿总督熊文庆之前的排查,他们之中几乎所有的人,都愿意留在京畿地区,在这里生活。”
景和帝明了的道:“这个我听说过,京畿地区不用种田那么辛苦,单是跟着工部霜丫头他们干活儿,就能赚取比之前多好几倍的收入。
然后他们的家人们,在京畿地区也能开荒、干点零活儿、加入裕王府作坊、为裕王府作坊提供各种菜肉果蔬等等,所以生活总体来说很好。
去年的时候,霜丫头就跟我提过,说他们不愿意回去,那时候因为要积蓄修缮周边的道路,所以又留了他们的二十万青壮一年。
结果恰巧今年遇到了西羌和回鹘入侵,他们这二十万人全都被调派到了陕西的各个城池,还有天水重镇,确保了我大康京畿安稳啊!
他们为我们大康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是非常有用的人。如果他们愿意留在京畿地区,而我们这边又能容纳得下的话,那就尽量让他们留吧!”
皇帝是聪明人。
京畿地区人口虽然已经有九百多万了,但经过这么一次敌寇入侵的灾害,他深深的觉得,这里的青壮应该是越多越好。
有了更多的青壮,他们平日里可以干活儿,敌寇入侵可以保家卫国,真是一举两得。
毕竟京畿地区是整整的一个行省,区区的九百多万人居住在这边,一点儿都不会觉得拥挤,哪怕是再加一百万都没问题。
同时京畿地区有大部分的地方都是平原,非常适合耕种。
更别提柳铭淇的红薯明年就要在京畿地区大规模的种植了。
这种在沙地都能种植的超高产量粮食,一旦铺开了来,京畿地区两三千万人口都轻轻松松呢!
但是!
曹仪说的根本不是这个!!
他沉吟着说道:“陛下,臣等以为,他们留在京畿地区也是甚好……但如果他们都留在了这边,那三省交界区域的田地,又该怎么处理呢?”
“嗯?”
景和帝一愣,旋即道:“你的意思是,那里的土地适合耕种,所以要送他们回去种地,种红薯,为大康粮食安全出一份力?”
“当然不是。”曹仪摇头说:“臣等的意思是,那里土地非常肥沃,如今这百万民众两年不归,许多无地的农民偷偷的去种地了,这是不合法规的!朝廷应该把那边的土地给厘清一遍,然后卖给那些有需要的地主士绅百姓们!”
“啊!?你们说是要卖掉那一大块土地?”
皇帝震惊了。
这可是超级大手笔啊!
起码得上千万亩吧!?
“对!”
旁边的南宫忌说道:“根据之前各处府衙的户籍土地报告,此三省交界处空置的土地多达七百多万亩,如果是重新再好好的厘清和重新规划的话,臣有把握至少可以增加五百万亩!”
皇帝的呼吸忽然紧促起来:“这么多!?”
“要是认真的厘清,说不定还会更多。”南宫忌点头道:“那里是黄河的冲积平原,这两年巫尚书着重治理的水患便是在这里,现在水患一旦去除,如此肥沃的田地,起码应该是十两银子一亩!
我们卖给那些周边穷苦的老百姓,每亩地只卖八两,他们一定会抢着抢着的来购买!到时候还能解决周边的土地集中兼并的矛盾,让老百姓们能好好的喘口气。”
“这个好!派能臣去好好的厘清规划!”
景和帝一拍御书桌,高兴了起来:“如此一来,起码就能安置一两百万户老百姓了吧?”
南宫忌道:“差不多是这个数目。”
“等一等。”景和帝忽的道:“不对啊!这些土地又不是我们的!大部分是人家这些逃荒的老百姓的啊!我们怎么能把他们的土地给卖了?”
“这个简单。”南宫忌说道:“我们给他们正式在京畿地区落户,然后给予他们修固定房子定居下来的土地!只要想获得这两样,他们就得签署文书,放弃在老家的土地权益。”
“他们会答应吗?”
“肯定会!毕竟明显在京畿地区要活得好一些。”南宫忌道,“毕竟这里是天子脚下嘛,谁不愿意在这里赚钱生活呢?”
“好!”
景和帝沉思了一会儿,拍板道:“去和他们谈,要是不愿意就让他们回去,留下来的也不得亏待了他们。”
“是!”
南宫忌躬身道。
有了皇帝的这句话,他心里就踏实了。
第780章 无奈
景和帝稍微计算了一下。
哪怕不是南宫忌所说的一千三百万亩,哪怕只有一千万亩。
每亩地卖八两银子,那也是八千万两!
这笔收入足以大大的缓解大康的财政压力,加上其余的各种进项,直接便达到了所需资金的一半!
只要能解决一半,那么剩下来的在接下来两三年再努力一些,应该是能达成的。
可惜了!
和室韦、东瀛、西羌、回鹘和南诏的买卖,几乎占据了大康对外贸易的三分之二。
如果不和他们闹翻,大康只要加大对他们的出口,这两年一定能多挣好几千万两银子,财政压力就会进一步减弱。
但是这种封锁贸易却又是必须的。
否则你不断让他们从中获利,等到他们发展壮大了之后,再来像今年一样的来打你啊?
现在看来,铭淇说的积极发展海上贸易,更深入的去各个海岛做生意买卖,才是未来的发展道路啊。
倘若被他打开了通过马六甲的那片区域,去和据说富饶的红毛鬼国家们做生意,一定能赚得更多吧!
到了那个时候,我就用海贸赚的钱,去不断的武装我大康的将士们,让他们去报仇雪恨,杀得敌人闻风丧胆,再也不敢窥伺我神州大地!
就这么得意的想着的时候,下面又有人说话了。
“陛下。”
说话的却是钟昶,他有点无可奈何的神色,说道:“臣等想的办法虽然好,但却缺乏最关键的一步。”
景和帝讶然的问道:“是什么?”
“那些老百姓都穷得没有土地了,哪来的钱买土地啊?”钟昶道:“我大康的田赋不重,但维持一家三口人生活,也至少要十亩地。十亩地需要八十两银子,这得什么人才能买得起来啊?
农民一辈子都挣不了这么多钱的!不然这一百万人怎么会逃到京畿地区来?怎么会每个月挣七八两银子就连家乡都不回去了?”
“那你的意思是……这些土地最后只会落在富商地主士绅们的手里?”景和帝皱眉问道。
“如果没有好的办法,可以解决掉老百姓的银子问题,恐怕最后还是只能肥了他们。”钟昶道,“这样我们虽然能收回很多银子,但却又造成了他们拥有更多的土地,从而老百姓只能又当他们的佃农,世世代代都离不开他们!”
景和帝断然摇头:“这可不行!我宁愿不卖掉,也不可能助涨他们的兼并土地之风!”
“所以啊,这才是最麻烦的事情!”连南宫忌这种老狐狸都没有办法,“我们商量了好多天,都没有什么头绪。人少一点还好办,但这是上百万户老百姓啊!怎么做怎么都麻烦!所以我们迫不得已才请陛下从度牒和宗室方面入手。”
“嗯……”
景和帝很理解他们的心态。
好不容易有一个可以让朝廷、流民、穷苦老百姓都受益的办法,但却因为钱的问题没办法办成,真是让人惆怅。
皇帝忽然突发奇想道:“能不能先让他们欠着钱,每年拿粮食来抵账?”
“这不行!”
曹仪不赞同的道,“第一他们这儿负担太大了,每年仅余的粮食还得自己吃,能拿出多少粮食还债?第二我们也是很缺钱,也就差这几年时间而已,总不能等他们一百年给齐吧?”
“是啊!”
皇帝的计谋被否定了,他也颇为惆怅的叹起了气。
时间啊时间!
现在最差的就是时间。
如果大康不能极快的调整和恢复过来,天知道那群被断掉了生意买卖的外寇们,又会发什么疯,到底会不会再次结伴杀过来?
这样大规模的战争来一次就好了,倘若是再来两三次,大康能不能存在都是个问题!
……
商量了一下午,都没有商量出什么来,吃过晚饭后,皇帝就让他们回去休息了。
这段时间最忙的还是他们。
从年初一直忙到现在都没有停歇。
所以一旦有机会,景和帝都会让他们多休息。
现在总体来说局势已经稳定下来了,再忙也不用牺牲健康来一天到晚的忙。
不过景和帝自己却没有怎么休息。
因为他静不下来。
吃过晚饭过后,外面太冷没办法出去,他就在乾清宫和养心殿里面转来转去,同时不停的思索着。
赵寿看着皇帝愁眉紧锁的样子,实在是有些心疼,干脆就小声的道:“陛下……”
“嗯?”景和帝脚步不停。
“老奴有个建议,不知道当讲不当讲?”赵寿紧跟而去道。
“你说!”
“老奴没什么本事,没办法给陛下您分忧解难,但是您别忘记了,在宗室里面,可还是有一个绝顶聪明的圣人存在的!”
“哦?你是说铭淇啊?”
景和帝笑了起来,“这事儿恐怕他……咦,还真的说不定哈!你让人去把他叫过来吧,你自己不用去了,这么冷的天。”
“是!”
赵寿眼眶红了,转身赶紧去办事儿。
堂堂天子,能随口就关心他,这真是宦官想都想不来的福气。
没过多久,柳铭淇便在宦官的带领下,进到了乾清宫里面。
作为皇宫三大宫殿之一,乾清宫的面积非常大,这么大晚上的一个人走在里面,胆小的还会被吓着。
皇帝自然不是一个人,众多侍卫站在各个角落,他身边三丈之内还有几个宦官跟着。
当然他身边的还是赵寿一个人。
“陛下!”
柳铭淇笑着跟他打招呼,“您叫我有事儿?”
这一次去叫柳铭淇的不是赵寿,所以路途上没有说清楚。
皇帝点了点头,让赵寿就跟柳铭淇讲起了今天下午商量的事宜。
皇帝并没有什么事情不可跟别人讲的,其中就包括了怎么“坑”裕王府一千万两银子的事儿。
柳铭淇听到也不算多意外。
老实说,大康打到现在居然没有崩溃,反而是还能继续支撑,已经是很了不起了,这也只有华夏的老百姓才能这么忍受悲痛和损失。
换做在西方国家,恐怕皇帝都会被押上断头台了吧?
想要从这样惨烈的战争之中恢复,大康需要走的路还非常长,并不是用什么一剂猛药就能完全恢复如初的。
钱,当然是恢复元气的最重要工具之一!
他很感慨的说道,“所以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没有充足的金钱支撑,哪怕我们是防御作战,哪怕我们最后获得了胜利,日子也是非常不好过啊!”
“谁说不是呢?”景和帝自嘲的一笑:“我这个皇帝真是过分,不但没给你们多少好处,反而屡屡要你们宗室子弟为国家出钱出力。”
“您能把江山给稳住,那就是最大的照顾了。”柳铭淇摇摇手,“陛下,倘若没有稳定的政局,到处兵荒马乱,我们宗室子弟算什么?不过就是任人宰割的猪狗。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大康的宗室子弟更应该在危难的时候做贡献啊!之前在江南的时候如此,现在我同样是这个态度!”
说话之间,少年拍着胸口道:“您放心,一千万两我们现在拿不出来,但今年的蜂窝煤继续不断卖出后,我们能筹到一笔款项,争取在五个月之内就支付完毕吧!”
柳铭淇不是傻子。
既然景和帝当着他的面儿把这话说出来了,难道你说不愿意?说没有钱?
那么不就是把之前打下的所有好感度全部都毁了吗?
在这种大是大非上面,根本就不能有半点的犹豫。
哪怕是柳铭淇心中再怎么的吐槽,这些人穷也穷疯了,居然把主意又打在自己的头上,当真因为劳资没脾气?
是!
好吧!
我确实是不敢发火,只能硬着头皮认了。
可我也不敢一次性的把一千万两银子都拿出来,不然朝廷的这群混账大臣们,真的是会一次又一次的薅羊毛!
到了那个时候,每年都找我要一千万,你们还不如直接把我的产业抢了算了!
唉!
不在一个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我一个堂堂亲王世子做点生意都这么难,可想而知别人待遇如何了。
皇帝不知道柳铭淇的内心戏那么丰富。
他闻言没有露出夸张的感动,更没有那种很假的惊喜。
他只是又叹了一口气,“铭淇啊,我知道你是个好孩子,所以其实我并不想为难你的,但是……你放心!将来无论怎么样,你都是我大康的亲王,我会给予你足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