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第5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呵呵,是,是我的错!都忘记他们成了一家人啦!不过这样更好,我们就更加有依靠了!”
“是呀,有巫姑娘在,咱们可算是有活儿干了!”
“不要废话了,赶紧准备一下,明天一大早还要去那个什么……水泥……水泥工厂见工呢!大家都打起精神来,不要输给这些懒惰的京城人了!”
“放心吧,论起老实肯干,他们拍马都比不上咱们!”
“……”
水泥工厂在帝京城西面三十五里的地方,这里是一处山凹,周围不是庄稼地,也不是居民聚集区,是一处官道的附近。
总体来说,这种工厂开在远离人烟的地方最好。
甚至于这里还没有小河流过。
想要在京畿地区找一个方圆十来里都没有河流的地方,那还真是不容易。
但为了防止污染水,那是一定要远离水源的。
现在他们不知道,但不知道不代表就不会不吃水源污染的苦了。
想要用水的话,还得每天靠几里之外住着的老百姓们给拉水过来。
现在还不多,等到两千亩的地盘全部开始使用了之后,光是靠着每天拉水过来,就能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
煅烧水泥虽然不像搅拌混凝土那样需要天量的水,但各种工序之中需要的水也不少,更何况每天的吃喝拉撒、包括清洗洗澡也是需要大量的清水。
老百姓们不仅仅是可以拉水过来卖,他们种的蔬菜,养殖的猪肉、鸡肉、捕捉的鱼肉等等,有多少来多少都会被消耗掉。
开玩笑!
整整两万的生产工人,还有后勤等等各方面的,加起来都两万多了,都是精壮的汉子,每个人一顿饭吃两三斤真是轻轻松松的。
这样的情况早在裕王府的各种工坊工厂开设的时候,就已经被验证了。
周围的老百姓真是过得滋润得不得了。
所以前几天知晓了裕王府又一个大工厂要在这边开设时,十里八乡的村老、村长、乡长等等,全都跑了过来,询问具体的情况。
本来今天是辰时四刻开始,也就是上午八点,但早在卯时就有人排队了。
天都还没有亮!
原因在于有些人住得比较远,所以必须要早一点过来。
而他们又舍不得坐马车,一路走过来,那真是半夜就启程了。
虽然有些疲惫,但大家伙儿精神劲头很好。
周围很多人都认识,大家不是老乡就是一起在工部干活儿的工友,自然就聊得到一起。
水泥工厂要招募两万工人、五千后勤保障、运输等等方面的工人,要求不同,薪酬自然也不同。
前几天风声便已经传开了,水泥工厂到底是什么地方,要去干什么活儿,然后又有什么风险……等等,裕王府的人站在一个个临时村落的牌子下面,给大家伙儿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当场是有不少人觉得不大好的,还在闹嚷着的。
结果今天却有眼尖的看到了他们的身影。
“咦,王二哥,你不是说怕得肺炎短命,所以不来面试吗?”有人笑着调侃道。
王二哥脸有点红,却毫不客气的道:“那也只是我最初的想法,裕王府给咱们三百文一天的工钱,而且是干一个班就休息一天多,休息日照样发钱,这样的好事儿哪里去找?”
“对嘛!”
另一个人也插嘴道:“我老婆也这么跟我说,哪怕是辛苦一点,累一点,也要来做!不然家里的孩子怎么养活?我还想着多存点钱,给他们修个房子,在这边安家呢!”
“是啊!不知不觉都来了两年多了,住的还是临时房屋……听说蒋老五都已经在城外买了房子,有六个房间,一家老小都接走了,真是羡慕啊!”
“谁说不是啊?他也是受到了少王妃的赏识,成为了什么技术专家,所以领了一千两银子的奖励呢!靠着这个钱,他当然能买一套房啰!”
“我也要努力啊!争取干出一点人样儿了!不然留在京城都不能给父母妻儿们买个遮风挡雨的家,那算什么男人?”
“……”
一群人说话之间,整个工厂的几处大门都徐徐的打开了来。
旁边有一群穿着制服的男子,拿着铁喇叭大声的喊着。
“注意排队,不许喧哗!”
“如果不守规矩,直接赶出去!”
“按照自己希望的岗位排队!”
“过关了的继续往右边走,那是第二轮的面试。”
“没有过关的不许吵闹,从侧门出去!”
“……”
这些裕王府的家丁们,遇到这么三四万人来应聘面试,倒也没有怎么慌乱。
连之前蜂窝煤工坊的面试他们都挺下来了,更别说是现在。
这些人跟着工部干活儿两年时间了,至少规矩应该学会吧?
果不其然,这群工人们并没有半点一哄而散的样子,都是按照刚才的排队,老老实实的一路向前。
彼此之间虽然有说话,但整个步骤却井然有序,一点儿都不杂乱。
站在远处搭建起来的高楼上面,穿着厚厚貂皮大衣的巫夜霜,正和柳铭淇在看着这边。
在他们的身后,上百个硕大的方方正正的混凝土厂房,正在不断的建造之中。
为了满足厂房的水泥需求,之前搭建起来的炉子还不够,还临时有上百个炉子日夜不停的煅烧着水泥。
工部的那群墨家子弟已经进驻到了工厂里面。
他们一边和工人们一起煅烧水泥,一边了解各种工艺的流程,同时对照自己手里柳铭淇给的配比单,边学习边琢磨。
巫夜霜本身就是墨家的人,所以还给了他们不少的方便。
对于这个,柳铭淇没有怎么说话,如果连这点特权都没有了,那还当什么世子侧妃呢?
“相公~~”
结婚之后,巫夜霜的称呼总算变了,她问道:“听说过几天厂房陆续投入使用的时候,产能有一大批都要运到各个宗室的府邸上去?”
霜姐姐变的可不仅仅是称呼,还有她的身材。
在柳铭淇日夜的钻研照顾下,她的规模越发的硕大,颤颤巍巍的,哪怕是厚厚的貂皮大衣都遮挡不住。
柳铭淇看了一眼自己的劳动成果,才转回了眼睛回答道:“是的,他们从官员那里得到了消息,想着自己的家里许多地方都是泥土地面,一刮风下雨下雪,到处都是泥泞一片,没有宗室的体面,所以想用水泥把府里的地面捣鼓一下。”
“哼,不是说了要先用在防守和民用上面吗?他们倒好,这还没有多少料呢,就开始使用特权了。”
看着霜姐姐不满意的样子,柳铭淇伸手过去握住了她的小手儿,道:“这是正常的,人类社会到了千百年之后仍旧是如此,权贵仍旧是占据着社会上最好的一部分资源。
这是人性的弱点,我们应该做的不是改变这个,而是努力把这块饼做大,然后让更多的老百姓也能享受到应有的尊严。
况且这些宗室子弟都是条件比较一般的,家里连青石板都没办法铺齐,皇奶奶照顾一下他们,也是应该的,无可厚非。”
巫夜霜听着一偏头:“大庭广众,你拉我手干什么?”
“反正也没有外人嘛。”柳铭淇脸皮厚,就是不松手。
霜姐姐本来是做很多活儿的,手很粗糙,脸上肌肤也没有怎么护理。
可女孩子哪有不爱美的?
柳铭淇给了她花香精油之后,她也开始涂抹了起来。
先是手和脸蛋儿,然后久而久之的便是上半身,然后是全身……
这么护肤了两年左右的时间,柳铭淇新婚的时候,才得到的是一个完美的新娘,才会那么的爱不释手。
现在两人周围只有大柱和樊山,索玄都在下面等着,所以巫夜霜想了想之后,还是放弃了挣扎。
“真的以后都没有办法解决吗?”霜姐姐继续着刚才的问题,“没有天下大同的那一天?”
“如果人人都一样了,反倒不是一个好事儿。”柳铭淇道,“那样努力不努力,都是一样的结果,你说有意思吗?整个社会还能进步,还有人不断的发明创造,制造出让人们生活越来越好的东西吗?”
巫夜霜沉默了下来。
她想起了柳铭淇创造的那些东西。
但这个世界更多的东西不是柳铭淇创造的,而是千千万万的人做出来的。
倘若是大家都不做事情,那自然也不会有什么以后。
甚至是柳铭淇发明的这些东西,人们都不会去制造和使用。
仔细想一想,那还真可怕。
“而且人人都应该有向上的追求,才是让社会蓬勃发展的动力。”少年看着下面不远处密密麻麻的人群,说道:“就像是他们一样,为了自己的父母,为了自己的妻子儿女,努力奋斗和拼搏的样子,我觉得挺鼓舞人心的。”
“所以我们就该忽视掉那群蛀虫?”巫夜霜反问道。
“他们可不是蛀虫。”柳铭淇握着她的手儿紧了一些,“霜姐,我们的儿女子孙们,也不一定每一个都有出息吧?如果以后有人说他们是蛀虫,你会不会高兴呢?”
“我自己教育的,肯定不会是蛀虫。”巫夜霜琢磨了一下道:“但我死了之后的事情,我可管不了。”
“哈哈!”
柳铭淇笑了,“是啊,我们不该为后人担心,管好自己,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一步!”
这个巫夜霜真的是认真又可爱。
她的很多思维和现代人的区别都不大。
而且还有一颗柔软善良的心,这就挺让柳铭淇喜欢。
不少人都在笑柳铭淇,说他娶了一个老女人。
其实这些人知道个屁!
三十岁上下的女人,才是她人生中最为精华的年龄。
再说了,以霜姐姐这么得天独厚的条件,再维持十几年的巅峰都不足为奇。
柳铭淇可不是什么年少不知阿姨好的年代。
如今家里三个媳妇儿,年龄分别是三十、二十五、十六,却是一个非常完美的搭配呢!
……
第777章 搞钱(上)
过年的时候,最快乐的无疑是小孩子。
他们不怎么懂事,就算是再穷的家庭,到了过年都要想法设法的弄点好吃的,所以这在小孩子们来说,就是最好的时光。
但对于大人们来说,却是最为艰困的。
本来到了过年的时候,各种逼帐就会蜂拥而至,许多人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变卖家产,甚至是卖儿卖女,来填补这些债务。
古时候称呼过年为“年关”,意思就是过年像是过一道关卡一样。
如果这个年关的范围扩大一点的话,可以把朝廷看成父母,把整个天下看成是孩子。
没有一个政府是不缺钱的。
再多的钱,只要你敢分配下去,下面的人就敢用完。
稍微有点例外的是八十年代末东瀛泡沫经济最严重的时候,中枢政府的钱实在是太多了,就每一个市级行政单位发了两亿日元现金。
有些地方实在是没有用钱的地方,便把两亿给用防弹玻璃给罩住,让民众们参观。
当然了,这种情况在泡沫经济崩坏之后,就再也不见了,东瀛的地方政府穷得跟狗一样,是泡屎都想舔两下。
大康以前还不错,至少每年能有一些结余,特别是漕粮和民间的粮食更加充足。
否则这几年连续的超级大灾,大康也支撑不下来了。
但今年再遇到这么大规模的外地入侵,整个甘肃已经打烂了,整个辽西走廊也差不多打烂了,浙江南部和福建北部也被打烂了,半个江苏也被打烂了……这么一轮下来,大康就算稍微还有一点点余粮余钱,也都用得干干净净。
皇帝都开始欠朝廷官吏的俸禄了,连皇太后春节奖赏都没钱了,你就可想而知有多么严重!
这么一趟算下来,前几年遭灾的没有遇到战乱,今年战乱的没有遇到前几年的灾难,但无一例外的基本上都轮了一遍。
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但不管怎么说,生活还得继续,大康还得继续的维持下去。
所以就必须要搞钱。
大康朝廷的入账一般是两项:赋税税收和粮食税收。
粮食税收一年是两次,夏赋和秋赋,一共八千万石大米和小麦。
商税一年就有九千六百万两白银,非常的恐怖,也是大康财政的主要来源。
粮食价值并不高,但它却是让人心安稳的最主要因素。
你说你有多少金钱,老百姓可能不知道。
但你要说你有多少粮食,老百姓心头便会安稳。
今年大康的粮食消耗非常严重,但却又不是那么后果严重。
为什么呢?
因为大部分被围攻、攻击的城池里面,储存的都是前几年的粮食。
前些年的时候,哪怕是水灾、旱灾再怎么严重,朝廷都没有从这些城池抽调粮食。
现在好了。
几大势力一攻击,一围城,里面的粮食就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一个普通男子一天可能吃一斤粮食就够了,但如果是作战守城这个事情,那一天吃四五斤粮食都不够。
没有充足的粮食,就没有充足的力气,更没有充足的胆识。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之前没有抽调这些防御大城粮食的重要原因!
今年就是得到回报的时候。
无论是天水,还是嘉峪关,还是银川,还是锦州,还是大同,还是宁远,都因为兵精粮足,很好的支撑起了今年的艰苦战争。
然后第二个原因则是因为前几年屡次受到灾害的两湖、四川、江西、安徽、山东这些产粮大省,今年因为没有兵灾,天气降雨条件又很好,所以都获得了这些年难得的大丰收。
他们的大丰收,便反过来回馈了前几年一直支援他们的江南等身份。
这就是真正的因果轮回,善有善报啊!
粮食是足够了。
可是打仗并不仅仅是靠粮食就够了。
战士们还得有军饷,然后才能买东西,还得修建房子,还得买土地,还得买衣服……等等,这些都要花钱。
更重要的是,今年大康一共战死了超过五十万的将士,另外遭受外地入侵毒害的超过七百万人。
给士兵们的抚恤补偿,给老百姓们的安置等等,哪一样不是花钱的?
另外大康各地被损坏、占领、焚烧的城池数十个,如果想要修复,更要花费天量的金钱。
相比起这些大头,区区的官吏们欠饷,简直是小菜一碟。
……
理清楚了问题,那么现在就是皇帝和一群朝廷大佬们讨论怎么弄钱的时候了。
今天商讨这些问题的人,无不是朝中大佬。
但在温暖如春的御书房里面,气氛却是有些尴尬。
此时说话的是原副相南宫忌。
之前说了南宫忌把几乎被一锅端的户部理顺了之后,就会致仕回家,甚至是认罪受罚的。
可时间都过了一年多,南宫忌还在户部的位置上,不是户部尚书却干着户部尚书的活儿。
老头子也真是够厉害的。
虽然已经是六十二岁的人了,但被一撸到底之后,反倒是精神百倍,把户部打理得逐渐进入了正轨,并且在大灾大难和大战之中,一应的做各种钱粮调动,一点问题都没有出。
着实是好好的支援了大康的各个战场。
从这一点来说,南宫忌便已经足以将功抵过。
就连最强硬的葛松道和苗炎,也在文书之中写了“其罪该判死,但而后又有赎罪之大功”,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正因为南宫忌如此的出色,所以在这财政困难的时候,户部更加不能少了他。
于是这个没有一点官位在身的老人,这就已经注定要第三个年头执掌户部大小事务了。
他现在说的是朝廷明年应该的支出:“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