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

第542章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第542章

小说: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路基下面浇灌了水泥,周边可是寸草不生的,正好也可以防止雨林的进一步扩散。
  ……
  最近几天,柳铭淇白天便来到了这里,监督着瓷器工人们烧熟料。
  这些工人都是之前烧窑做瓷器的,让他们来做这些活儿,简直是轻松之极。
  要不是因为这是裕王世子亲自吩咐的东西,他们还根本不会上心,甚至会觉得侮辱他们的专业。
  本来就是。
  这样的煅烧熟料,稍微培训个十天半个月的人就能处理好,要他们这种熟练工人来干什么?
  而且烧制成的各种熟料也不像是什么好东西。
  裕王世子就让大家把这些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好,装入布口袋里面堆放好就行。
  不知不觉已经做了上千袋,也不知道有什么作用。
  殊不知,这些人觉得自己做得很快,但在柳铭淇眼里却是太慢了。
  一条C30标准的混凝土路面,做平均十米宽、三十厘米厚的一公里道路,需要整整三千立方的混凝土。
  一立方C30的混凝土便需要460公斤的42。5Mpa水泥、500公斤河沙、1326公斤石头以及192公斤的水。
  意思是一公里便需要一千三百八十吨的水泥。
  现在一袋水泥五十斤,意思是二万七千六百袋水泥,才够修一公里道路的。
  整个南诏多大?
  整个中南半岛多大?
  依照这个产量,一百年之后公路能不能覆盖整个区域都不知道!
  更别说大康境内也需要大量的水泥路。
  所以啊!
  现在的产量扩大一千倍,可能都还不够用。
  可想而知这是多么花钱的一个事情。
  但你转过来想一想。
  虽然是花了天文数字一样的钱财,但却能彻底稳下整个中南半岛,对于后世子孙却是极好的!
  对柳铭淇的现实意义也有好处嘛。
  工厂规模大大的扩张,霜姐姐说的那二十万青壮中剩下的,不就有了工作的去处吗?
  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工厂,水泥厂需要的工人可就多了去了呢。
  ……


第773章 神物啊!
  第二天下午,柳铭淇便带着水泥河沙等东西,还有一个混凝土桩子,进了皇宫。
  和他一起的还有柳铭璟。
  等到到了宫里,他又把正在训练宫里羽林卫和千牛卫的张勤、熊大宝给请了过来。
  四个人一路到了乾清宫的后面,没一会儿,通过禀报的皇帝便带着一群大臣们走了出来。
  最近心情不错的景和帝,看着他身边大小东西一堆,不觉感兴趣的问道:“铭淇,你又有什么稀奇玩意儿让我们看啦?”
  柳铭淇笑了笑,“小臣是来进献一种修建道路的原材料,名为水泥。”
  “水泥?”
  皇帝看了看他手边的一堆东西,怎么看怎么觉得很普通。
  不过那个混凝土桩子却有些惹人注意。
  见到皇帝感兴趣,柳铭淇叫侍卫拿来了一个铁锤,让他用力的锤这个混凝土桩子。
  “梆梆梆……”
  侍卫拼尽全力的锤了十几下,才把混凝土桩子给锤出了一个缺口,但却还没有锤坏。
  混凝土桩子的整体形状还在。
  但皇帝和大臣们却看到了光滑的混凝土桩子里面,还有一些大大小小的石头。
  在场的人都是聪明人,在西南专心修路超过十几年的葛松道,见状眼睛一亮的道:“殿下,你说的水泥……成型后就是这样?”
  “对!”
  柳铭淇骄傲的道:“成型之后便是混凝土桩子,而混凝土桩子就是有这么的坚固,哪怕是一只只大象踩在上面,也别想踩烂!”
  在场的一群官员们纷纷惊呼了起来。
  他们可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坚固的路面。
  哪怕是传说中七八十年前修建的直道,恐怕也达不到这种标准。
  其实修路的道理都大同小异,只不过是看原材料而已。
  平日里没有什么原材料,那就用泥土,或者是青石板来代替。
  官道上面要讲究许多,同样是用泥土,但却有着严格的工艺标准,还需要添加不少的东西,不断的夯实夯实再夯实,最后才能得到如此坚硬的地面,让它可以承受这么几十年的风吹日晒、车马不断穿行。
  但总体来说,古代的道路基本上都是泥土,一下雨就泥泞得难以出行。
  所以你知道了为什么在古代,骑兵的骏马那么容易马蹄受伤折损了吧?
  速度一快,马蹄插进了泥泞地里面,一下拔不出来,那股向前的惯性一冲,立刻就得受伤。
  于是在中原大地上,许多时候都是靠步兵解决问题。
  当然了,水泥也不是万能的。
  你的标号不够,你的生产工艺不行,你的配比不行……等等,都容易造成质量的崩坏。
  著名的豆腐渣工程,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最严重的,本来在重要的工程,比如防洪堤等等地方,水泥堤坝里面还应该有钢筋骨架的,结果就用稻草杆子给你代替——牛皮吧?
  柳铭淇是学习物理的,对于水泥的性能和抗压能力,当然是门清。
  说白了,越好的水泥,它的单位抗压能力就该越强,搅拌铺垫之后,在硬化期的期间,保持坚硬的时间就会越长。
  我国一共有十四个等级的水泥路面标准。
  C30是第四个等级。
  第三级的C25混凝土已经可以应付正常的浇筑路面,也就是我们平日里走的街沿道路。
  C30便是城市的正常汽车道,这样的汽车道每天大量的汽车碾压不说,而且必须要承受得住那种泥土车、运渣车的碾压——当然也不是随时随地的那种。
  在这个古代的时候,当然没有几十吨的大车经过,所以C30是肯定够用了。
  至于为什么不用更加简便也同样能用的C25,那就是柳铭淇受到了秦直道的影响了。
  没有理由我祖宗都能做出秦直道,我一个现代回来的物理和化学博士,就做那种偷工减料的工程啊!
  必须要C30走起,至少要让他们用一百年不烂、不露坑,才能显得出我的本事!
  一百年之后,等到发展出了汽车再说吧!
  反正那个时候的水泥,也已经能达到最高标准了。
  ……
  景和帝走过去,看了看被崩了一角的混凝土桩子,又看了看柳铭淇旁边的一堆袋子。
  他甚至还打开来瞧了瞧,却发现不是粉末,就是河沙,就是石头。
  “什么意思?”皇帝问话很直接,“你别告诉我,就是这么些东西,混合搅拌在一起,就能成为这个桩子这么硬?”
  “当然!”
  柳铭淇颌首道:“陛下您没看错,我今天过来,就是让大家伙儿开开眼界的!这水泥的好处,绝对不仅仅是坚固耐用而已。”
  说话之间,他吩咐着旁边的一群侍卫去拎来几十桶水,按照一系列的比例配合之后,就让侍卫们开始现场配比搅拌了。
  用的还是现代的那个法子,先用河沙堆砌成一个烟囱的样子,然后倒入水泥开始混合搅拌,搅拌到一定程度就加入小石块,再次搅拌。
  等到搅拌完毕,再把这些水泥倒在了准备好的槽子里面,铺平刮平。
  铺平刮平的工作,是柳铭淇亲自去做的。
  一个六部官员就在后面笑,“如果裕王世子不做亲王世子,去做一个泥土匠,倒也是合格的。”
  翰林院掌院学士冯玉强听到了,回头狠狠的瞪了这个人一眼,吓得他浑身哆嗦,赶紧低头不语。
  因为有人帮忙,整个的过程只是持续了小半个时辰就做完了。
  皇帝看着这样一个方方正正的槽子模型,估算了一下,道:“就这么便好了?”
  “是的。”
  柳铭淇道:“水泥混合了这些东西之后,原材料就成为了混凝土,这个混凝土除了不能在雨雪天气情况下直接做之外,其余的任何天气都能做好。要是放在炎热的天气下,大约三个时辰就能完全度过凝结期,进入硬化期……也就是现在这个样子。”
  他指了指那个混凝土桩子。
  “三个时辰?”葛松道当即就惊呆了,“殿下你没说错?只要三个时辰,它就能凝固成这种坚硬无比的桩子!?”
  “当然!”
  柳铭淇点头道:“不过现在是寒冷的冬天,应该要稍微长一点时间……嗯,到了明天早上你们再看,肯定就能成了!”
  “明天早上也行啊!”葛松道一算时间,“不过是七八个时辰而已,这么短的时间,这个……这个混凝土浇灌而成的地面就能凝固,就能变成硬邦邦的了,那真是天大的好事儿啊!”
  为了让贵州好起来,他修的第一条路就在贵州山区,那时候真是苦得一塌糊涂,艰难得不得了啊!
  短短的一截十几里路,葛松道便修了整整三个多月,而且两三年之后就又要补修一次。
  也是之后有了长足的经验,葛松道在贵州、四川和西康修路那是颇有心得。
  但他怎么都想不到,居然还有一天不到就能完全硬化坚固到能利用的道路!
  而且这种坚固程度超乎人们的想象!
  简直是堪比直道了!
  如若这样的话,对全大康都是有着巨大好处的啊!
  现在大康的统治基础都是在省、府、县三个级别,倘若是再往镇子上面走,许多时候就有点力有不殆了。
  因此在乡下主要还是靠乡老士绅们来管理。
  这样肯定不好。
  可如果想要全部管辖到,又必须要招募更多的衙门人员,这部分的负担就太重了。
  要是柳铭淇的这个混凝土能做到往每个镇子上都通一条大道,那无论是各种交流还是买卖东西,都将是无比的方便啊!
  整个农村的物资和商贸,一下子就盘活了!
  这事儿不仅仅是葛松道想到了,在场的一群大佬们同样也想到了。
  他们望向柳铭淇的眼神,显得越发的期待。
  对于水泥,柳铭淇还是敢打包票的,“诸位不要心急,到底行不行,明天早上一看就知道了……不过虽然明天它就会成型并且坚固硬化,但最好还是三五天之后再正式使用的好。”
  “没关系,没关系!”仍旧是葛松道,他搓着手道,“几天算什么?要是真的有这么厉害,我们等上十天都无所谓!
  殿下你知道吗?你这个水泥如果成功了,就意味着我们可以使用百八十个人,在全国各个村镇修建好道路,甚至是直接一路把混凝土地面铺到室韦的中京城去!”
  柳铭淇连忙摇手:“葛相你这就夸张了!虽然搅拌和铺设花不了什么人手,但是之前的平整、开拓、整理,还有一路的后勤保障等等,都需要很多人手的!”
  “再多能有修建直道的时候多?”冯玉强道:“修建直道的时候,太祖皇帝和太宗皇帝用了上百万的人,花费了十几二十年的时间,才最终修成了全国的直道。殿下你这样的铺设标准和时间,恐怕一万人出动,三年就能完工吧?”
  “如果能分到每个州府,让他们自己去做,那时间会更快。”曹仪提了这么一个建议,“一年之内,多半就能做好!”
  “呵呵,钱呢?”南宫忌忍不住赶紧提醒一下各位,“我们现在户部根本就没有什么银子了,怎么雇佣人手,购买原材料等等去修路?”
  “所以必须要从长计议啊!”
  皇帝闻言也这么说了一句。
  一分钱难倒英雄好汉。
  大康打仗打了大半年,消耗了好不容易今年大丰收带来的收入,还把最后一点底子都给耗光了。
  修路这个事情本来就是很复杂的,耗费人力物力的,需要一个庞大而详细的计划,根本就没办法着急做。
  但即便是皇帝,现在在谨慎之余,心里也是挺高兴的。
  大康今年财政不好,明年也缓不过气来,但是三五年之后就好了。
  到了那个时候,再全天下推行这个用水泥做成的混凝土道路,整个大康就形成了一个道路的蜘蛛网,对于朝廷的各种行事都方便得很。
  至于说他们有没有怀疑柳铭淇夸大其词这回事儿……
  老实讲,没有!
  堂堂一个圣人,一个宇内第一的天才,能在这种天大的事情上说谎?
  打死也不相信啊!


第774章 功德无量!
  第二天一大早,柳铭淇还在那儿锻炼身体呢,赵寿便走进了院子。
  作为皇帝的亲信,赵寿到亲王府上自然有些特权,可以经过禀报后自己进来。
  见到了柳铭淇寒冬腊月仍旧光着膀子锻炼,赵寿不觉竖起了大拇指:“殿下,老奴见到的最为自律的亲王世子,除了怡王世子之外,也就是您了!难怪不得您能在那么危难的情况下,还可以在锦州城里面坚持!”
  赵寿虽然没有x子,但性格却绝对不偏激。
  他这么一番赞扬,倒是没有让柳铭淇觉得自己被阉奴赞扬而生气。
  少年把手中的两个石锁给放下,然后缓缓的吐了一口气,才笑道:“赵公公,你这么早过来,肯定是那边的混凝土地面有了结果了吧?”
  “嘿,是的!”
  提起这个,赵寿再次竖起大拇指,“今儿五更天的时候,葛相便匆匆忙忙进宫了,然后是周尚书……他们看到混凝土地面已经完全凝结硬化,还特意的找了大力士来用力的敲击呢!那声音真是震耳欲聋,皇上和老奴走在路上都能听到。
  结果您猜怎么的?他们捶了好一阵子,才算把那一半的混凝土地面给锤坏,但破碎的石块仍旧很坚硬。熊校尉说啊,这都快赶上他们从锦州城墙头扔下去的巨石的坚硬了!”
  “那是!”
  柳铭淇笑了。
  水泥也是改变一个时代的重要标识。
  即便是现代的建筑,绝大部分仍旧是水泥浇筑而成。
  像是老美那样全用钢筋钢板来做的楼房,在911之后就基本上没见多少了。
  这也就是大康的铁产量不够,根本舍不得先编制一个个钢铁框架,然后将水泥混凝土浇灌在框架里面,铺成路面。
  不然的话,哪怕是三百年之后,这个混凝土路面都不会过时,都能承受各种车辆的碾压。
  “殿下,如果您弄好了,要不咱们就进宫吧?”赵寿笑眯眯的道,“皇上他们还在等着呢!咱们也不好让一堆人等着,是吧?”
  “好!”
  柳铭淇笑道,“赵公公,你这张嘴巴啊,要是放到了战国,那是妥妥的一个纵横家啊!口才着实是了得!”
  “殿下客气了,老奴也就是勤快一点而已。”
  受到夸奖,赵寿表面上推辞,其实心里还挺高兴。
  以前柳铭淇在他眼里只是一个熊孩子。
  哪晓得才两三年的时间,柳铭淇居然完成了史上最大的华丽转身,成为了天下一等一的人物。
  有时候赵寿晚上睡觉的时候都偶尔想着,要是真的皇上没有了子嗣,选择裕王世子可是比选择宁王要好多了!
  循规蹈矩的人当皇帝,那可是有些可怜呢!
  ……
  两人坐着马车便进了皇宫。
  新式马车现在已经交付了第一批,宫里有了几十辆,亲王府也都有了。
  赵寿肯定没资格自己拥有一辆,至少现在不行,所以他出来时坐的是普通马车。
  但回去的路上,柳铭淇特意让他和自己同坐新式马车,这便是一种尊重。
  少年本身没多想,可赵寿却觉得心里暖暖的。
  两人进了皇宫,便开始走路去了乾清宫。
  今天的天气就比不上昨天好,寒风瑟瑟不说,还略微有些降下小雪,天色也有些发暗。
  走到跟前,柳铭淇才发现不仅仅站了一堆人,这一段长两三米的混凝土地面上方,还搭起了一个简易棚子,遮住了雨雪的降临。
  “铭淇,过来过来!”
  看到了少年,景和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