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

第492章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第492章

小说: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真正受苦的老百姓们,只能是默默的舔着伤口。
  除了无奈的痛恨倭寇,祈求老天保佑不要再有灾难之外,他们并没有别的法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的所有悲伤痛苦,还都是《江南日报》来帮忙写出来,披露出来的。
  这些事实直接就被勋贵、士绅、商人们引用了,说给了朝廷听。
  实际上不用他们提,朝廷和皇帝早已从各种渠道知道了这些事情。
  可迫于各种各样的压力和困难,皇帝和朝廷一直没有表态。
  现在请愿书、泣血民众上书……等等一封接着一封的来,皇帝和朝廷就不能坐视不理了。
  毕竟就如同他们所说,江南要是民心散了,江南若是乱了,天下还能好得了吗?
  所以也就是柳铭淇回来路途的那段时间,景和帝特意发出了一道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倭寇入侵,欺辱我大康子民,造成无数难以描述之伤痛,非仅为江南与福建之痛,实乃我大康亿兆子民之痛。
  朕虽人在京城,但心与众位子民同在,卿等所受之艰难痛苦,朕也一并感同身受,且心中悲愤也不逊众位子民。
  倭人受我中原教化千年,本应为我中原文化之学习者,当知忠孝仁义、礼仪廉耻之古训,与人和善,谦卑有礼。
  然,今倭人凶悍入侵,杀我大康父老,凌辱我大康姐妹,烧毁我大康民众赖以生存之家园,造成之伤害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朕身为天子,亦为众位子民之保护神。卿等所受之苦难,犹如加诸于朕身,则朕誓不能忍,必要倭寇千百倍以还之。
  三年之内,朕必派朝廷天兵,携大康强大水师,直捣倭寇之老窝,生擒倭寇首领,献俘于江南父老面前。此令!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啧啧!
  皇帝也是被逼急了。
  他和朝廷也是有两方面的考量。
  首先江南的民心必须要安抚,否则没有他们的支持,过后的兵灾之后重建,还怎么搞起?
  然后倭寇也实在是太可恶了,居然打了大康的命脉——江南。
  有一则有二。
  现在不好好的收拾他们,万一下一次他们蓄积了力量再次来攻打,岂不是江南还会被摧残一番?
  江南经得起几次这样的摧残啊?
  其它的地方,比如西北甘肃和陕西,东北的辽宁,即便是多被攻打几次,只要江南还在,大康的心气儿就很足。
  如果江南被毁掉了,大康就太难了。
  所以这一次打退了倭寇,柳铭淇的功劳非常大。
  连刘仁怀这样不大参与说情的人,也连写好几份奏章,恳请皇上和朝廷刀下留人。
  江南是如此之重要,注定了已经被倭寇侵略了一次的大康,是不可能熟视无睹的。
  因此皇帝和朝廷决定教训倭寇,狠狠的打他们一回的心思本来就有,
  只不过如今大康到处都是一片凋零,穷得连朝廷众臣的俸禄都发不出来了,你说怎么打?
  数十万大军远征东瀛,再加上船只等等的调度,吃喝拉撒等等,哪一样不是天量的金钱砸出来的?
  所以皇帝就把时间定在了三年之后。
  现在且先给江南民众们一个保障,一个期望,然后后面的再说。
  如果到时候有了条件,那么肯定要打。
  如果那时候没有钱,自然只能是再拖一拖。
  这样的痛苦和烦恼,柳铭淇其实心中也是很了解的。
  兔子当年教训越南猴子这种背恩弃义的畜生,为什么打了几场漂亮的胜仗之后就撤退了,最后几年都是一直在边境用小股兵力作战?
  不就是没有钱嘛!
  毕竟不是每个国家都是漂亮国,打仗只用印钞票就是了,反正有全世界帮他们买单。
  一旦兔子和北极熊强硬起来,坚决清除美元结算机制,他们顿时就萎了。
  甚至小塔豁出去之后,区区一个阿富汗,就能让漂亮国脸面尽失,成了国际上的笑话。
  所以打仗不是大家想的那么浪漫,大手一挥,千万大军出击,迎女儿于狗窝,杀敌于万里之外……
  ……
  实际上柳铭淇为航海贸易准备的,还有一种神器——胡椒。
  只不过胡椒是两年才能长成,然后想要长成规模,就需要更长的时间,三五年之内的量产根本不用指望。
  另一种辣椒倒是挺好,不过它在世界上的消耗和受欢迎程度,根本比不上胡椒,所以很少有人把辣椒当作香料出售的。
  但如果放在大康,却肯定是一种非常畅销的蔬菜和调料。
  大家肯定不知道吧?
  我们的青椒、黃椒、红椒等等菜椒,都是从这个小小的辣椒给重新培育出来的新品种,实际上它们都是一个妈。
  因此,只要柳铭淇能把这些红辣椒给弄好了,以后老百姓的饭桌上面就能多一种蔬菜,也会多一种调料。
  古代的肉类还是比较多的,但蔬菜的种类却是比现代少多了,又没有温室大棚,一到冬天就连皇帝都要大量的吃各种腌菜。
  少年心中琢磨着,话说西南潮湿的几个省份,正是因为有了辣椒才能祛除湿气,所以是不是因此该给我立一块丰碑啊?
  柳铭淇现在还不知道,在江南、福建和辽宁的许多地方,已经有不少的老百姓把“德王殿下”的牌子供在了菩萨像的旁边,天天为他祈祷祝福,保佑好人德王殿下一生平安。
  不过他却晓得另外一个喜讯。
  那便是文莱的扎苏里的满载铁树等树木船队,已经在七天之前抵达了泉州港口,最迟十月初就能抵达连云港。
  然后从连云港一路入大运河,运抵苗炎淮安城也就是十月中旬。
  等到漕运造船厂开始做好了前期的剪裁、烘干等等工作之后,最迟后年就能用它们出产新的船只了。
  希望到了三年之后,大康真正有可能向倭寇讨回血债的时候,自己设计的四桅大船也能派上用场吧!
  要是自己能在这段时间,解决了铸造铁炮的各种技术问题,那就更加霸道了。
  四桅大船本身就是为了大量的大炮制造出来的。
  在几百门大炮的轰炸下,东瀛四岛想要不被砸得稀巴烂都没有办法!
  ……


第695章 太后当媒婆
  太后寝宫。
  平日里太后这边也没有多少人来。
  不是没有人来拍马屁、求援,而是熟悉太后的人都知道分寸。
  除非是万不得已的救命事情,不然大家都只是来宫门一趟,递了书信就离开。
  太后要帮你,自然就办了。
  如果是太后那边没有影响,那一般情况她也不会管。
  也就是逢年过节太后寝宫的人要多一点,不然平日里她更喜欢清净一些。
  不过今天不一样,今天是她主动的找了人来。
  太后的左边是一个长着微圆的娃娃脸的姑娘,看起来很年轻,也就是二十来岁的样子,五官特别的秀美好看,黛眉大眼,琼鼻红唇,脸上光滑白嫩,显得青春活力十足。
  尤其是那双大眼睛,水汪汪的就好像会说话一样。
  穿着一身白色和蓝色披风的她,静静的坐在太后的对面。
  而她对面的另一位就是一个三十来岁的男子,穿着从三品的官服,仔细一看的话,还和姑娘有些挂像。
  太后是一脸的笑容,“小雪啊,你说你,都回到京城这么久了,都没有来探望我,是不是不喜欢我这个老太婆呀?”
  “哪里。”
  漂亮的姑娘抿嘴笑道:“这段时间谁都很忙,也很焦虑,我自然不敢来打扰您啰!”
  “嗯,前段时间的确如此啊,做什么都没有心情。”太后笑着说,“不过现在好了,一切都雨过天晴……嗯,小松啊,你做得很好!皇上说你很快就能赶上你父亲了。”
  年轻的官员赶紧站了起来:“太后您谬赞了,微臣哪里比得上家父?我不过是适逢其会,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罢了。”
  “别的人如果遇到这种事情,顶多把你的贵州打理好,防止敌人侵犯也就算了。”太后说道,“哪里像你,不但击退了南诏人,还杀到了他们境内,杀得他们魂飞魄散,之后几个月都不敢有半点动弹,难道这不是大大的功劳吗?”
  年轻的官员不好意思的道:“太后,实际上这样的,我妹妹恰好那个时候就在边境的城镇,我打退了敌人之后,生怕他们再回来骚扰,就干脆来一点很的,打得他们怕了再说。”
  “嗯,你很好的,不用自谦!”太后抬起了手,“包括一路奔驰到了甘肃,替大康死死的守住了那条线……对了,你的人死伤很多吧?”
  “一共去了三万多,能回去的只有不到一万人了。”年轻的官员眼睛微红,“他们都是好样的!”
  “是啊,你们都是我大康的好男儿,是擎天柱啊!”太后感慨道。
  年轻的官员听着这话就觉得重了,连连摇手:“太后您真的谬赞小臣了,要说大康的擎天柱,我哪里比得过德王殿下,还有怡王世子殿下呢?他们才真的是舍生忘死,我大康人的楷模啊!”
  谁不愿意听到别人夸奖自家的孩子?
  太后本来就很欣赏这个年轻的官员,闻言望向他的眼神更加的和蔼可亲:“呵呵,你们都是好孩子,都是好孩子!”
  漂亮的姑娘问道:“太后,我听说德王殿下和怡王世子殿下已经回来了,不过还在宗人府关着呢,他们还好吧?”
  “还可以。”
  太后微微笑着,“小雪啊,说起了铭淇,我倒是有个事情想要问问你。”
  “太后请说。”
  “你今年是二十二岁吧?”
  “是的。”
  “我听说你还没有婚配?”
  “是的。”
  “为什么呢?”
  听到太后越问越深入,漂亮的姑娘有些诧异,同时心中有点忐忑,她隐约已经明白了点什么。
  “回太后,这是小女子醉心于琴棋书画,以及学习各种知识,所以有些耽搁了。”漂亮的姑娘道:“我爹娘也很依着我,所以事情就这么耽搁下来了,我倒是自己不急。”
  太后抿嘴笑道:“以前可以不急,但现在你的年龄也不小了,可以试着接触一下合适的有为之士了。”
  年轻的官员不但是景和二十一年的状元郎,更是一个三十岁就坐到了贵州布政使的人。
  他见状便知道有些尴尬,于是笑着说道:“是啊,小臣的妹妹这两年也准备开始物色一下自己的夫婿人选了……太后您不知道,小臣的爹娘都答应了她,让她自己挑选呢!”
  太后是什么人?
  吃的盐比年轻的官员吃的米还多,见过的官员成千上万,可谓是经验非常丰富。
  她怎么可能被年轻官员的一句话就带过,“嗯,对,自己挑选是很有把握的,不过有时候长辈的介绍,也是可以作为参考的嘛!”
  现在漂亮的姑娘已经明白太后的意思了。
  她的脑海中闪过了那个有些憨厚,长得有些微胖,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少年的样子。
  之前和这位圣人第一次见面,她便很欣赏这个圣人的才学、见识和能力。
  而且她从那个时候就能看出来,柳铭淇是一个很温和善良的男人。
  哪怕是之后自己用他的理论去给哥哥说了,哥哥又向皇上写奏折请求兴建蜂窝煤工坊,他也没有说什么。
  但是漂亮的姑娘万万没想到,这个温和善良的王爷,竟然违抗圣命,带着自己的侍卫队,跟他的堂哥,也就是那个猛将小王爷一起,冲杀向了滥杀无辜的倭寇。
  第一仗他们便救了一座城的民众,然后屡战屡胜,跟自己的爹爹一起配合着,把疯狂的倭人给赶下了海。
  这可是了不得的事情!
  因为那时候爹爹还专门给自己和哥哥发了一封飞鸽传书过来,意思是如果他战死在丽水,那家里就要自己和哥哥去打理了,母亲也要靠自己来照顾。
  那时候自己天天晚上都在祈祷,希望爹爹没事儿。
  结果最后还是柳铭淇挽救了战局,那一战就熏死数万倭寇的经典战役,简直是救了十万大康军队和爹爹的性命!
  解救了南方之后,本来柳铭淇应该是享受着荣耀和欢呼,潇潇洒洒的回到京城才对。
  哪晓得这位王爷真是不按套路出牌,他居然向皇上写了一个建议,然后带着他那看似玩耍的热气球队,去给被围困中的锦州城和宁远城运送物资不说,更是自己亲自降落在城里,进入了那被数十万大军重重包围的锦州城,亲自帮着守军防守。
  不是什么作秀。
  作秀绝对不可能自己把自己弄到死地里面去。
  据说在最危急的时候,他都准备和大家一起死在里面的,不准备坐热气球逃跑的。
  也幸亏是最后关头老天爷保佑,金吾卫方开岳大将军穿越十万大山来到了锦州城外,这才有了起死回生的一幕。
  按理说这锦州城打完也就完了吧,你不用再折腾了。
  但他还偏偏不,怂恿着廖石聪总督放弃了锦州城、冲向宁远城,劝说着京畿总督熊文庆从山海关出来、冲向宁远城。
  这么又把宁远城的室韦联军给歼灭了大半,但却因此放弃了最重要的锦州城。
  哦,对了,还没完。
  听说走了之后他还给室韦人埋了一个坑,火烧整个锦州城,烧死了他们差不多一万多精锐骑兵。
  回想着这发生的一幕幕,漂亮的姑娘……好吧,直说了,就是苏小雪,她感觉到是那么的不可思议,那么的惊心动魄。
  她这种局外人,哪怕只是想一想,都是浑身要发抖的,绝对不可能是正常人能完成的任务。
  但这个看起来有些憨厚,又有些小小狡猾的德王,却能从头到尾一直坚持到底,甚至是不惜一切代价豁出去,也要拼死保家卫国,真的是很让她感动和敬佩。
  凑巧她哥哥苏小松也是这样的,一路拼死为国,哪怕甘肃不是自己的辖区,也要千里迢迢的去死守,准备送死。
  两相比较之下,苏小雪觉得很有共鸣,感觉仿佛离他很近很近。
  当然了,如果今天太后不说起,等几天德王从宗人府出来,苏小雪都要准备请自己的好闺蜜——巫夜霜去邀请柳铭淇喝茶聊天,谈一谈他在外面的这么一番生死搏杀经历的。
  但是她又万万没想到,今天太后叫自己过来,就是要谈德王的。
  谈德王。
  也要谈她。
  谈他们两个。
  好吧。
  太后多半是想要给德王找正妃了!
  这事儿之前听八卦的时候已经听说了,皇上和太后准备给德王、怡王世子找正妃大婚,让他们老老实实的呆在京里,也磨一磨他们的性子。
  苏小雪纯粹是当八卦来听,还和哥哥说起那些适龄的姑娘们肯定会蜂拥而至,挤爆两个王府的大门。
  却没想到,这德王府大门还没有被挤破,太后就把心思动到自己身上了。
  难怪一开始太后就表现得如此和蔼可亲,如此的慈爱,原来是这个心思呀!
  苏小雪饶是冰雪聪明,此刻也有些发慌。
  她不是没有经历过别人想要跟自己谈婚事,但从来遇到这么高规格的人来谈。
  如果说太后是天下最尊贵的媒婆,恐怕也没有人敢反对吧?
  在皇上不会出面的基础上,太后亲自来为她的孙儿说亲,这事儿怎么看怎么推脱不掉呀!
  真是让人头疼呢!


第696章 拒绝
  你要说苏小雪讨厌柳铭淇?
  当然不是!
  相反的,她非常欣赏,甚至是崇拜这个聪明绝顶,同时又充满了家国情怀、并且愿意以身实践的王爷。
  但是你要说和他成亲,一起生活,为他生儿育女,这样的事情苏小雪还没有想到。
  事实上她现在并没有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