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

第472章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第472章

小说: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耶律立隼明白这个道理,但他还是想要骂人。
  只不过看在祖蒲古兹刚才救了自己的份儿上,他忍住没有开口。
  毕竟如果祖蒲古兹不当机立断的救自己离开的话,自己很有可能被大康军给俘虏——你看最后冲出去之后,遇到的那群羽林卫,当真是凶悍无匹!
  倘若不是鱼鹤军拼命的抵挡他们,付出了上千人的死伤代价,而他们又不知道自己的身份的话,恐怕鱼鹤军和自己全军覆没都不是没有可能。
  耶律立隼满肚子的怨气,让他没办法再端坐。
  他从小马扎上站了起来,到处张望了一下,看到了不远处的小镇上,那些偷偷打量自己的商人们。
  此时他们已经逃到了凌河以东的位置,距离锦州城足足有五十里路,正好是这一片方圆百里的商镇之间。
  耶律立隼敢发誓,他看到每个人的眼神中,都写满了幸灾乐祸和深深的恶意。
  这些人竟然敢如此对待室韦军队,对待尊贵的室韦五皇子!?
  正好他现在满心负面情绪,所以脱口而出道:“祖蒲古兹将军,你说我们把这个镇子给屠了,让将士们恢复一下士气怎么样?”
  百年之前,屠城杀戮和抢劫,是室韦军队常有的项目,这也的确有提高士气的作用。
  但现在是现在,和之前不同。
  所以祖蒲古兹直接摇头:“不行!之前我们抢了他们的商品和财产,已经和他们结下了怨仇!倘若这一次您在屠杀整个镇子,从此以后就再没有商人敢和我们室韦做生意了!这个罪责,您也没办法担当得起。”
  “哼,难道我现在不杀他们,他们就能忘记之前的事情?”耶律立隼明显的不信。
  “虽然不会忘记,但只要我们能之后给他们生意做,他们慢慢的也会淡化的。”祖蒲古兹道:“毕竟亏了钱,有方法找回来,那就挺好,也可以弥补一下!但如果我们直接杀人,而且是屠戮整个市集,那为了性命着想,是真的没有人会愿意跟我们做生意的!”
  “哦……那算了吧!”
  耶律立隼点点头,又重新坐了下去。
  祖蒲古兹微微的松了一口气。
  幸好这位五皇子殿下没有发疯,不然自己只能再次把他绑上,直接送回国内了。
  相信在这一点上面,皇上和大臣们都会和自己是一样的看法。
  抢劫和杀人,绝对是截然不同的效果。
  “殿下”
  祖蒲古兹岔开了话题:“我们现在该怎么做?是直接回去到安全的地方?还是等待援军的到来?”
  “等他们来!”
  耶律立隼毫不犹豫的道:“顺便我们再收纳归拢逃窜的人,然后汇集在了一起之后,我们立刻杀回去!这一次,如果他们有胆子,就和我同归于尽吧!不然我一定要攻占锦州城,把我们室韦的旗帜插在城墙上面!!”
  说这话,并不是耶律立隼有这么大的勇气。
  而是他不得不这么做。
  如果连反攻的勇气都没有,那他这个五皇子的身份,恐怕回去之后就会被撸了,从此成为一个被圈养的猪,再也没有办法施展自己的抱负。
  对于他的这个想法,祖蒲古兹也是很赞同的。
  因为他也需要一次反击,来洗刷自己的耻辱。
  “好!”
  祖蒲古兹答应了一声,“那您休息一下,我去召集人马来做事儿,早一点把这边整理好,也能为援军们提供休息整备的地方。”
  “辛苦你了!”
  耶律立隼点点头,这一声道谢倒是说得心甘情愿。
  他对于这些事情是丝毫不懂的。
  唯有祖蒲古兹这样的积年老将才可以做得稳稳当当。
  说起来,耶律立隼更加觉得,自己的心腹之中,一定要加一个像是祖蒲古兹这样的名将。
  这样在以后的作战之中,才会对战局的把握更加准确,以此来避免再遭遇现在这样的超级败仗。
  只不过啊……
  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还有机会呢?


第669章 安置问题
  战争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
  伤害敌人的同时,也在伤害自己。
  哪怕你是被动迎战,是为了保护自己和老百姓的,都一样。
  昨晚儿的大战,加上了金吾卫、锦州左卫城残兵、锦州守军、羽林卫和江南精锐联军……这么一共五万余人,战后一轻点,也只剩下了三万五千人能继续作战的。
  剩下的有差不多八千人战死,七千人各种程度不同的受伤,无法继续参加下一场的战斗。
  是的。
  下一场。
  或者说是两场。
  他们还有更加重要的战斗要去参加。
  倘若这一次运气好,室韦的援军没有那么快抵达的话,那么战士们就可以多休息一下,再投入到下一个战场。
  好了。
  不卖关子了。
  柳铭淇整个计划中,还有最后一环。
  也是挺重要的一环。
  他要通过东西夹击,一口气击溃在宁远城的室韦联军,为大康在辽西走廊保留一个重要的支点。
  为什么要放弃锦州城这个更大更好的城池,却去守宁远这个稍微弱一点的城池呢?
  原因很简单。
  第一点,也是很重要的一点,锦州城距离敌人太近,距离自己人太远。
  锦州城过去七十里左右,便是凌河,凌河过去一百里,就是辽河。
  辽河旁边就是室韦人的地盘,只不过那里居住的人并不多而已。
  区区不到二百里的路程,如果敌人有心思来侵袭的话,基本上两天就能策马奔来,直达锦州城城下。
  以前是在锦州城前面的三十里位置,有一个锦州前卫城,地势非常险要,扼守住了峡谷关口,敌人不可能无声无息的经过这边。
  但现在室韦联军不但攻陷了锦州城,而且还把它全部给拆卸毁坏了,因此这里就变成了不设防的地方,室韦骑兵畅通无阻。
  而锦州城距离宁远城的距离,差不多也是二百五十里路。
  可宁远城距离山海关就远了一点,足足有三百里路
  这么算下来,锦州城距离山海关足足有五百五十里路,相比起宁远城距离山海关的三百里,就要多出不少距离。
  山海关想要救援宁远城,尚且需要三四天的时间,去锦州城起码都是六七天。
  在这种辽西走廊快被摧毁的情况下,在大康四面皆敌的情况下,如果只保留一个城池的话,柳铭淇肯定愿意用宁远城来做在辽西走廊的支点。
  毕竟宁远城也不差,位置不但险峻、易守难攻,而且也有一个比较大的港口,完全能方便从海面上给予各种支持。
  第二点,那就有些计谋上的考量了。
  如果大康军掌握了宁远城,那么从宁远城到锦州城之间,室韦人还敢放心大胆的经营吗?
  他们敢把老百姓迁移到这里来吗?
  不敢的!
  大康的军队随时都能从宁远城出去,偷袭抢夺他们,就像是他们几十年前对大康老百姓做的那样。
  那么你说,他们把这些农民们安排在锦州城的后面,用锦州城来作为护卫屏障,那不是就不危险了吗?
  对!
  说的是这个理儿。
  但问题在于,在此之前,室韦没有进攻大康之前,本来锦州城前卫城以外的土地,大康就从来没有管过啊!
  室韦的农民哪怕是在那里耕种生活,大康都没有任何攻击的行为。
  甚至于大康还会大量购买他们的粮食和牲畜。
  好嘛。
  现在的意思就是,室韦牺牲了几十万人,打下来的大片土地,然后又和大康接下了大仇之后,结果他们得到的和以前差不多,没什么改变。
  不!
  也不是没有改变。
  他们还得到了锦州城。
  于是柳铭淇计划之中的第三点又来了。
  室韦人得到了锦州城,有什么好处?
  锦州城现在已经被打得支离破碎,根本不堪大用。
  如果他们想要利用锦州城,首先要花无数的金钱来重新修缮整理锦州城,然后还要派驻大量的军队来驻守。
  长期来说,这固然是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因为室韦的领土扩张了,只要占据了锦州城,包括凌河和辽河之间的广阔平原区域,都会属于室韦所有。
  他们的大贵族、大地主们,又能大发一笔了。
  但问题在于,短期的三五年之内,他们的耗费却非常惊人。
  怎么修缮锦州城的城防,从而以便抵抗大康绝对会进行得反攻?
  怎么打造锦州城的周边,从而吸引民众们来居住和种植?
  军队驻扎和耗费的费用谁来出?
  这可是至少要驻扎五万以上的军队的大城,每天的吃喝拉撒该多少钱?还有装备、辎重、月俸等等,一分一毫都是钱!
  为什么室韦本部的军队没有超过三十万人?
  不就是室韦的财政养不活那么多的职业军人吗?
  当然三十万人平日里也够用了。
  如果真的到了危急的时候,他们更多的是去立刻征召牧民们,组成新的军队出战。
  只不过战斗力肯定会比较弱就是了。
  现在在锦州城,必须要驻扎五万人的军队,再少的话,根本抵抗不了大康的进攻。
  因此算下来,这么大一笔的开支,绝对是会让室韦头疼不已。
  特别是在当辽河、凌河周围区域的土地等税赋资源,还没有能回馈锦州城的时候,就更是艰难。
  故而,这几年室韦一定会很困难,说不定会因为各种负担的加重,直接让他们的国内出现问题。——历朝历代的崩溃,大部分都不就是因为各种负担太大了,入不敷出之下,就开始横征暴敛,最后造成民众们造反起义,最终埋葬了王朝吗?
  再加一点。
  他们占据了锦州城之后,那么大康就会立刻禁止和他们做生意。
  只要大康在陆路把山海关封了,狗都跑不出来一个。
  只要大康用北方水师在水路把所有商船封禁了,一只耗子都跑不上陆地。
  室韦经过这么一场连番大战,各种物资已经到了非常匮乏的地步。
  如果给他们断绝了商贸往来,室韦立刻就会难受,要不了多久便会出现巨大的矛盾和困境。
  这对于大康也是有好处的。
  不然我开放商贸,不是继续滋补你,让你恢复了之后又来打我吗?
  当然了。
  最后的最后,在锦州城里面,柳铭淇还留给了室韦一个不错的礼物。
  一定会让他们终生难忘。
  ……
  思索之间,廖石聪问柳铭淇:“现在城里的居民,总共撤出多少人了?”
  “出来已经全部出来了,不过大部分的人都滞留在道路上,在码头上。”柳铭淇苦笑了一声,“张大人已经出去维持秩序了,但船只的运载能力只有那么多,来回菊花岛又花费时间很多,恐怕今晚很多人都要在路上风餐露宿了。”
  “胡闹!”
  廖石聪怒道:“现在的天气这么冷,他们受凉受冻了怎么办?不是叫他们依次的去吗?张铁怎么做事儿的?”
  “这不关张大人的事情,大家一窝蜂都要拥挤出去,谁能抵挡得了?”柳铭淇摇头道,“归根结底,还是大家都怕了啊!围城了两三个月,大家每一天都是担心受怕,生怕有一天醒来,室韦军队就冲进来烧杀抢掠。
  如今好不容易有了可以逃出生天的机会,你说他们怎么可能不快马加鞭?这样的心情,廖总督你还是需要设身处地的理解一下才行!不能简单说老百姓不听话,不好管教之类的。”
  廖石聪一听便肃然了起来。
  他站起了身子,对着柳铭淇一鞠躬道:“谢谢殿下的当头棒喝!下官的确是太自以为是了!”
  旁边的方开岳微微点头,对柳铭淇是越发的敬佩。
  一个高高在上的帝国亲王,竟然能如此细致入微的去珍惜老百姓,去理解他们,这简直是一个奇迹。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他被尊称为圣人的缘故吧!
  “只有让水师的弟兄们多多辛苦一点了。”方开岳随即说道:“但有一点,千万不能因为着急而多超载,否则出了问题,麻烦更大!”
  “这是自然的。”廖石聪回答道,“张云纲亲自来把控,出不了问题。”
  顿了顿,他说道:“那么就要让衙役和城防军们,多多的点燃火堆取暖,多熬一些姜汤什么的取暖……肉汤、饼子也多做一些,都到这一步了,不能再让老百姓们受苦。”
  旁边有幕僚赶紧的写了文书,让廖石聪签字之后,骑上了一匹马,飞跑着找张铁去了。
  在廖石聪身边的这些幕僚,可不像是京里的那群文人一样,他们能文能武,关键时候还能顶上去打仗。
  这便是边疆的特点了。
  单纯的文人,在这里很难混得下去的。
  廖石聪感叹道:“这些老百姓们,在最寒冷的时候去到辽宁西部,想要安置好他们,朝廷可需要更多的支援啊。”
  “放心吧,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方开岳颌首道:“一旦接到了消息,朝廷的粮食物资全部都会第一时间到位,肯定不能让老百姓们饿死冻死。”
  “这样的消耗还是太大了,关键现在如果他们过去,就变成了这一半的辽宁,负担起了之前所有人的生计。”廖石聪道:“在三个多月之前,我们就迁移了三十多万人过去,现在又来十万,真不知道如果战况持续几年的话,他们靠什么生活。”
  廖石聪说话的时候,一直都看着柳铭淇。
  一开始,柳铭淇还不明白为什么。
  听到了后来,少年恍然大悟。
  他沉吟着道:“这样吧!裕王府最能吸纳人员的工坊,就是蜂窝煤工坊和白糖工坊。白糖工坊因为运输和现在季节的原因,暂时不大现实。
  那么我就在辽宁开两个蜂窝煤工坊吧!一方面可以提供给驻军们,另一方面他们也能卖到附近几个省份,这样大家有活儿干,自然生活就没有问题!”
  “好!好!好!”
  廖石聪蓦的一拍自己的腿,再次站起来行礼:“殿下,您可真是一个活菩萨呀!我代表这五十万人谢谢您!”
  少年笑着点头回应。
  大康的许多省份和疆域,和另一个时代的古帝国差不多。
  但是也有不同的。
  比如现在的辽宁行省,它的位置就不包括辽东半岛那一块儿,什么国际大都市铁岭、奉天府、抚顺等等,都不在范围内。
  但它却又包括了原本属于河北的一部分,比如承德、唐山、秦皇岛这一块儿。
  从辽西走廊撤回来的三十多万人,就安置在这些地方。
  现在的十万人同样如此。
  辽宁地广人稀,容纳这么多人没有问题,但问题在于这么狭小的地方,根本没有那么大的农业地盘,可以供他们种植。
  况且现在马上要到冬天了,在这东北的地儿还能种植什么?
  不种植,这里的商贸也不发达,因为天寒地冻的缘故,辽宁西部基本上没有什么手工作坊,因此大家都是靠天吃饭。
  嗯,也不对。
  他们是靠着供应周边城池、防线的军士们的菜肉果蔬粮食来过日子的。
  他们种植粮食,蓄养家畜,然后也去打猎,或者是砍柴等等,各种活儿都会去干。
  再加上朝廷一些补贴,日子总是能过下去的。
  但多了这么多人,却是不行了。
  朝廷固然可以负担这些人的生活,哪怕是一两年都没有问题——河北、山东都存储着大量的粮食,就是为了辽宁这边出问题准备的。
  可这也不是长久之计。
  你能管他们一年、两年、甚至是三五年,但能管一辈子吗?
  他们什么都不做的话,不仅仅是大人废了,小孩子也废了——被人圈养起来的猪,最后成了什么样子,又不是不知道!
  因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