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

第397章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第397章

小说: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那是所有人都知道他是首富的情况下呀!
  倘若他不是首富,你看有没有人会笑他?
  无论古今中外,商人们都是毫无法纪的存在,他们眼里最多看到的是金钱,其余的什么都能抛开。
  只不过如果是太平盛世,有着自上而下的道德压力,还有各种正常因素,才让他们加以收敛。
  如果变成了乱世,你就等着看商人们作恶多端吧。
  刘仁怀从小就是出了名的神童,经历了这么三十多年的官宦生涯,看人还是看得挺准的。
  面前的这位德王殿下,虽然年龄小,一进来说话就显得有点不客气,但在刘仁怀看来,这才是赤子之心的人。
  当然了,刘仁怀对柳铭淇本身是很敬佩的。
  不说别的,单讲柳铭淇的道德文章,哪怕刘仁怀是十五岁便高中状元的天才,他自认自己一辈子也写不出来。
  “舍生取义说”,是何等的大气!
  《劝学》简直是可为天下师,然后后面又来了一个《师说》。
  今年大年初一的新年赐宴上面,他还又写了一篇大气磅礴的《岳阳楼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一个从来没有去过岳阳的人,居然写了这么一篇足以流芳百世的文章来,你就不得不佩服他的天赋了。
  难怪人们说德王殿下自从差点溺水后,便被老天爷开了窍,这样的说法,连刘仁怀都赞同。
  不然你怎么解释,一个本来资质平庸的少年,居然能忽然达到这样的高度?
  不过呢,刘仁怀屡屡给柳铭淇发传书,请柳铭淇赶紧来江南的最主要原因,却不是因为他的道德文章,而是想要借重柳铭淇的战略眼光。
  刘仁怀在京中人脉广得很。
  所以他晓得,早在过年期间,实际上这位德王殿下便已经提醒了景和帝,那六家前来帝京城祝贺新年的国家和部落有图谋不轨之意。
  当时别人根本没有看出来。
  只有德王殿下很肯定,说他们一定有阴谋。
  如果那个时候皇帝和朝中大臣们做了准备,那情况是完全不一样了。
  不用多做,只要能先往北方防线调集五万人,进一步加强锦州一线的防备,那么很有可能室韦看到难度太大,就不会拼命攻打锦州防线,自己退却。
  当然了,这也是后话。
  说不定室韦就铁了心要撞这个铁堡垒呢?
  毕竟六国势力已经谈好了,大家都想要侵占大康,当然不会有点困难就后退。
  但无论怎么讲,提前做好了准备,总比不做准备的好。
  因此,在不能断定倭人是不是要来入侵,到底怎么入侵的情况下,刘仁怀觉得自己听听柳铭淇的意见非常重要。
  ……
  两人寒暄了几句,刘仁怀便把事情引到了这次江南即将面临的危机上。
  他问柳铭淇:“殿下,下官知道您之前就对六方入侵有很明确的预测。现在乞颜和室韦已经打起来了,您对于以后怎么看?还有咱们江南到底会迎来什么样的命运?”
  “放心吧!”
  柳铭淇颌首道:“历来我们中原的王朝,除非是自己作死,官逼民反,不然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让外寇占据了江山的。
  现在皇上虽然略有糊涂,又特别因为私情而罔顾正义,但他为人温和,又懂得体恤民间疾苦,支持他的人还是占据了大部分。
  中原可是有一亿五千万人口呢!所有的域外小国、草原蛮族加起来,人口都没有我们的三分之一多!如此深厚的底蕴,如此大的国土作为战略支撑,凭什么大康会亡?”
  刘仁怀原本以为柳铭淇会说出一番大道理来。
  可没想到柳铭淇一上来就是干货。
  这些话语虽然并没有之乎者也的大道理,但句句都说在了实际上。
  刘仁怀这样胸怀的人,也禁不住拍了拍手掌:“殿下您说得好!这些话应该让全天下的人听才对!”
  “那就麻烦刘大人您上书吧!顺带着在《江南日报》上面,说得更加慷慨激昂一点,也是为江南人打气。”少年顺口就提了这么一个要求。
  刘仁怀闻言一愣,“殿下怎么不自己说?”
  “我一个帝国亲王,吃白饭的,说那些干什么?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柳铭淇摇摇手,“刘大人你不一样,你是天下众望所归的未来阁老丞相,大家都愿意听你的。特别是江南,你这么开门见山的跟他们说,他们就一定会增加信心,哪怕是会遇到暂时的困难,也不会因此而沮丧颓废。”
  刘仁怀眼中神光一闪。
  他虽然远在江南,可对于朝中的事情都了如指掌。
  礼王世子和裕王世子两位成为了亲王,原因是什么,以及两位亲王不同的态度……等等,他都了解。
  像是现在,宫里两位嫔妃都怀上了龙脉之后,各方势力的反应,刘仁怀同样了然在心。
  他当然不会认为柳铭淇是因为知道了皇位无望后,才这么低调的。
  德王一向都如此。
  有才却又不贪权,反而是对权力不屑一顾,平日里搞点发明创造,做点稀奇古怪的东西出来,似乎便是他的兴趣所在了。
  对刘仁怀来说,这样的亲王是最好的。
  日后德王成为了宗人府宗正,彼此也比较好打交道。
  思绪回转,刘仁怀点点头,“那么下官就不客气了!正巧皇上和大家,都需要这么一份奏章和说明,作为振奋人心的依据。”
  论到在全天下的影响,刘仁怀是当仁不让的一流,用现代化说,他就是妥妥的大流量。
  他说的话,大家便会相信,特别是江南民众。
  柳铭淇对刘仁怀这么的干脆也有点意外,但转而就对刘仁怀很是欣赏了起来。
  这样敢于担当,不在乎什么名声的人,才是为了帝国最好的丞相啊!
  下一刻,刘仁怀却又问他,“殿下,我听你话里的意思,这一次江南面对的倭人,会引来很大的麻烦?造成不小的危害?”
  “嗯。”
  少年正色的道:“刘大人你千万不能小看倭人,这个岛国的人向来表里不一,虽然平日里显得彬彬有礼,但骨子里却是有着毁灭一切的残忍凶暴。他们一旦登陆了江南,必将带来滔天杀劫,哪怕是民众们主动交出财物,他们也会用残忍的方式杀戮,江南有尸横遍野的危险。”
  刘仁怀皱皱眉头,“倭人数十年都没有和我们有过大规模的战争了!但他们真的有这么毫无人性?难道一路抢过去还不行,还要一路杀过去?”
  “不要怀疑,倭人的平民中可能会有几个好人,但他们的士兵将领,却一个好人都没有,都是畜生。”柳铭淇悠悠的道:“如果我是您,我会下达必杀令,凡是踏上我大康的每一个倭人,都该死!”
  看到柳铭淇忽然冒出来的杀气,以及掩饰不住的厌恶,刘仁怀很有些讶然。
  他知道柳铭淇绝对不是一个嗜杀的人,但为什么对倭人如此深恶痛绝呢?
  柳铭淇可是圣人呢!
  圣人都如此发火,让刘仁怀对东瀛人更加增添了一份谨慎小心。
  别说是德王殿下说中了,即便倘若只有一半的危害和破坏力,对江南都是重大的打击呀。
  江南可真的乱不得!
  更不能如此的受创!
  “下官明白了,我一定会认真对待的。”刘仁怀转而问向了第二个问题,“您觉得东瀛人会什么时候来,会在什么地方登陆?能有什么阴谋?”
  柳铭淇笑了,“我又不是专门打仗的,哪里知道这么多?”
  “您就说说吧!我也是可以做参考。”刘仁怀说道。
  “好!”
  柳铭淇回想着自己接收到的情报,按照正常的福尔摩斯推断原理道:“如果六方一起会谈,想要打入大康,那么毫无疑问,东瀛人是最占便宜的。因为他们打的肯定是江南,而江南又是大康最富裕的地方。
  那么为什么到现在他们还没有来呢?毕竟几方面都已经开始战争了!我自己觉得他们肯定是有不能来的理由,而这个理由应该出在水军上面。
  我们大康的两大水军,无论是北方水师还是南方水师,都是已知范围内最为强悍的水师,倭人哪怕是倾全国之力,都没办法战胜!
  只要水军能在海面上占据优势,那么倭人运输的军士就没办法抵达江南!他们是不会允许这些士兵死在船里的。
  接合起了现在室韦人打得最凶最猛,辽西走廊连连遭遇危机就可以知道,倭人应该是想要让北方水师出动,去增援辽西走廊,把地方给空出来,然后他们才会倾巢而出。”
  刘仁怀淡淡的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那么现在问题在于,北方水师到底去不去,是吧?”
  少年道:“去运送各种物资,或者是运送援军,能很大程度上增加防守的成功概率。但如果不去,我们又可以因此而保证江南万无一失。想来陛下和丞相们正是在为此纠结吧!”
  “是的。”
  刘仁怀告诉柳铭淇道:“就在几天前,朝中还在犹豫。”
  柳铭淇看了看他:“大人你怎么想的?”
  刘仁怀沉默了片刻,道:“我认为水路救援毫无意义。”
  他说话的时候,声音有些低沉,显得心情并不好。
  处在刘仁怀这个位置,说句话都能让他心情不好,这便显得他说的话有多么的难以抉择。


第578章 亮点!
  水路救援毫无意义?
  这就代表着刘仁怀赞成保住江南,放弃一个救援辽西走廊的方法。
  柳铭淇设身处地想一想,并不认为刘仁怀做得不对。
  很残酷一点的说,辽西走廊那上百万民众全部死光了,都比不上江南的十分之一重要。
  因为江南才是帝国最为核心的地带,在经济方面甚至比帝京府都要重要。
  在保证山海关还在手里的情况下,大康可以抛弃辽宁一半的土地,但却不能让江南哪怕一个省一个州府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事实就是这样。
  取舍也是这样才符合整个大康的利益。
  刘仁怀说完之后,反过来问柳铭淇,“殿下你的想法呢?”
  少年叹气道:“如果事不可为,只能壮士断腕了。不过如果他们能多撑几个月,或者事情就有转机也不一定。”
  “谈何容易啊!”刘仁怀摇摇头,并不报多大的希望,“室韦已经死伤了差不多十来万人,他们什么都没有得到就退回去了,岂不是沦为了笑柄?假如我是他们的统帅,我坚决不可能犯下这样的错误。”
  “其实还有一个办法。”柳铭淇道:“我们如果能多出一些机动的兵力,然后增援山海关,把李南渊的熊渠卫给解放出来,让他作为机动力量驰骋在辽西走廊,给予锦州和宁远一些支援,情况会好很多。”
  “说得是不错,可我们哪里来多余的军队?”刘仁怀苦笑了一声,“你看看,我们的东南西北,全部都有敌人虎视眈眈,哪个地方都不敢抽调兵力!哦,对了,两湖区域倒是可以,但他们的兵也得准备随时支援江南!江南啊!……不知道束缚了多少人的手脚!”
  作为江南总督,刘仁怀肯定希望江南无恙,可作为大康的官员,他是绝对不忍心就这么看着辽西走廊的数十万军民就被室韦人杀害的。
  柳铭淇嘴巴动了动,没有跟刘仁怀提及苗炎正在训练的一万五千“戚继光阵”的漕卒。
  一来训练的时间实在是太短,二来他们的人数也太少。
  没有把握的事情,最好不要说得太满。
  两人说话之际,忽然间就有一个书吏在外面大声喊叫:“大人,大人,紧急军报!”
  刘仁怀沉声道:“拿进来!”
  看着刘仁怀接过两份公文观看,眉头皱起的样子,柳铭淇眼色一凝。
  难道是倭人强行登陆了?
  但紧接着刘仁怀看第二份军报的时候,又忽然眉头松了开来,还露出了一丝笑意。
  看完了之后,他顺手把军报递给了柳铭淇,“殿下你也看看吧,这真是喜忧参半呀!”
  柳铭淇不明就里,拿过来粗略的一瞧。
  第一份果然不是好消息。
  就在九天之前,西康人从开始猛烈攻击银川、中卫、景泰、武威防线。
  他们至少出动了二十万大军,准备了充足的攻城物资,一上来就打得很是惨烈。
  这还不止。
  在西边的西宁一线防线,回鹘族也出动了至少十几万大军,攻打起了几座城池要塞。
  根据最新的情报,他们在七天之内就攻下了贵德城,从而有几万军队突破防线,直扑夏河、临夏、兰州防线。
  倘若这第二道防线也被突破了,那么他们就会长驱直入,直逼陕西。
  陕西防线要是过了,那么他们便可以一路向东杀向京畿地区,又可以一路向南,直奔四川剑阁关而去。
  龙腾卫大将军唐晖已经率军进驻了宝鸡防线区域,积极的准备着和杀来的回鹘军队硬碰硬。
  和第一份情报的凝重危机不同,第二份情报就简单扼要得多了。
  十五天之前,南诏十二万大军从昭通、曲靖、广南三个方向猛攻贵州和广西边防要塞。
  负责西南三省总防守事务的四川巡抚张子哲,听到消息后,根本没有去救援,而是亲自率领了五万四川边军,抛弃了一切辎重,拼命赶路,从渡口的小路翻山越岭,直接杀向了南诏腹地,截断了南诏军队的后勤线。
  南诏人瘁不及防,一万多后勤军队、民夫被斩杀,无数物资被直接焚烧,熊熊大火数十里之外都能看见。
  溃逃的军士和民夫们,把消息带给了在前线猛攻大康防线的军队。
  本来南诏军队在曲靖已经形成了突破,打破了三座城寨要塞之中的两座。
  可听到了后路被切断的消息,他们的士气一下子就崩溃了,纷纷四处逃散。
  负责把守边境的贵州布政使苏小松,本身就收到了张子哲的飞鸽传书,见状也亲自率领两万大军一路追杀。
  经过三天三夜的两面夹击,南诏中路军五万人几乎全军覆没。
  这还不算完,张子哲和苏小松合兵之后,又一路往南,杀向了最南端的广南。
  昭通那边只有两万南诏军作为牵扯,广南南路军那边才是南诏的第二个进攻重点。
  但根据现在的情况,只怕这个南路军也绝对是伤亡惨重了。
  想不到张子哲居然如此果断坚决,在敌人一出兵的情况下就不顾一切的孤军深入。
  虽然有点赌的成分,但这样的效果却是特别的好。
  以至于南诏人都没办法来得及反应,最后只能溃败。
  如此一来,南诏的威胁就彻底解除了。
  大康的西南地区也彻底的安稳了下来。
  ……
  长长的出了一口气,柳铭淇摇头笑道:“想不到啊!这么几方势力看起来来势汹汹,南诏却这么的拉胯,才几天的时间便被我们彻底击垮了。”
  “这也是老天保佑,保佑我们没有陷入四面受敌的最恶劣情况。”刘淞仁道:“西南如果问题解决了,那么连带着回鹘对四川的威胁也不在了,他们甚至还能派兵支援陕西。这可是帮了大忙!”
  “没有那么快。”
  柳铭淇提醒他不要那么乐观,“这一次虽然大胜,可是长途奔袭,再加上在敌国厮杀,伤亡一定不小!然后从四川最南端一直到最北端,最短运兵时间都要一个月。陕西那边指望不上他们。”
  刘仁怀也点头,“是啊,不过有了这么一个利好,西羌和回鹘即便是入侵了陕西,他们能坐得稳吗?不怕四川精兵从剑门关杀出来,断了他们的后路?”
  这倒也是。
  在大康的地界儿,敌人的骑兵肯定不可能到处驰骋。
  只要能扼守住几个要塞和险峻地势的地方,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