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第3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嘶……”
刚才还有点不服气的巩渊,闻言倒吸一口冷气,然后鞠躬到底:“王爷,是小生之前唐突莽撞了!您才是高瞻远曙,从大局着想啊!”
“那是自然。”
柳铭淇毫不谦虚的道:“长凤啊,你能多思考是对的!可是如果没有一个实际的考察,没有设身处地的多想一想,这种莽然的建议,反而会坏了事情!
你肯定是没有恶意的,但如果有人借此来挑起民众们对朝廷的不满意,甚至是对抗,那可是要出大问题的!毕竟民众太多愚昧无知的,也是容易被煽动的啊!
你别以为这点煽动就没有用,如果时间长了,江南就会对大康离心离德,到了一个极点的时候,有人大呼一声,自然就揭竿而起……”
“王爷!?”
巩渊这种人倒不会害怕,戴飞英却吓得赶紧阻止了他:“这话不能乱说啊!江南怎么可能这么做?”
柳铭淇此时也说上瘾了,摇手道:“我一个帝国亲王都不怕,你怕什么?太祖不是讲过了吗?言论无罪!这种事情就是要摊开来说,说得明白透彻了,才好去找解决的办法!我不仅仅和你们说,等几天到了杭州,我还要跟刘仁怀说呢!”
巩渊闻言一拍巴掌,径直说道:“原来王爷您也知道,江南民间蕴藏着不满和压抑呀!?”
戴飞英瞟了一眼这个家伙,心想你胆子真大,万一德王只是客气一下呢?
人家客气点无所谓,人家说这个江山社稷也无所谓,因为人家是亲王啊,据说还是未来的宗正,谁能奈何得了他?
难不成还能说德王爷要反了他们柳家自己的江山吗?
柳铭淇闻言笑着道:“谁不知道?江南这些年一直是不停的输出,一直拿着自己的钱去养活救济一半帝国的人,弄得他们这边的税赋很高,各种物价也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不高。遇到这种情况,没有怨言才奇怪了!
刘仁怀比我聪明多了,难道他不晓得?他当然知道!只不过处在他这个位置,根本没办法去做更多的事情,只能亏待江南人去帮助别的省份的人。
只不过啊,民众需要更多的疏解,而不是一味的去哄骗和压制,否则哪怕是江南人弱得跟小鸡一样,闹起来还是比较麻烦的!惹来了大清洗,双方的隔膜那就深了!”
这下子连巩渊都不好答柳铭淇的话了。
因为他说得太直白,太尖锐了。
把整个儿江南人和刘仁怀的心思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一点什么温情的面纱都没有留。
相反的,现在戴飞英反而是插话了:“那王爷您觉得,该怎么破解这个难题?”
他可清楚的记得,柳铭淇有个“圣人”的名号。
既然柳铭淇能看得这么清楚,肯定是还有更多更详细的思考,说不定能给大家不小的启发。
柳铭淇想也不想的道:“很简单嘛,把其它省份的经济也发展起来,让他们各自的特产能够生产得更好,卖得更多,自己富裕起来了,自然对江南的依赖就小了。
江南对外的输出少了,多把税赋开支留在江南,为大家修修路,多开办工坊工场,增加一些工作的机会,让大家都有钱赚,顺带着从外省买来便宜的粮食,压低粮价,这就幸福了嘛!”
戴飞英笑了:“您这是说得容易,但实现起来很难很难,也不知道多少年才会发生了。”
“要不了多久……”
柳铭淇说了一句,却也没有再多提。
别看江南最为富裕,这里的穷人还是很多的。
大康在这里的各种税赋,穷人们缴纳得并不少。
只不过因为他们这里能赚钱的机会很多,所以勉强能体面一点生活罢了。
还有那些大地主大商人们,通常对自己家乡的老乡们会比较心善一些。
比如说修桥铺路,做做水利建设,减免一点租子之类的事情,他们经常坐。
毕竟江南这边民风开放,文人墨士们特别爱管闲事,这些富豪们也不愿因为这些小钱,就被人戳脊梁骨,说连自己的同乡人都不爱惜,还当什么人?
不得不说,古代的这些文人们,充当起了“喷子”是非常可爱的。
他们大部分的人都比现代人要纯粹,现代的那些大微,一旦有名气了,立刻就会选择变现,开始加入恶龙的行列。
但古代的许多文人们就不如此。
柳铭淇身边的巩渊就是,他自始至终都敢于骂人,为老百姓发声,痛斥各种不平等。
偏偏这样的人还受到官府的佑护,商人和地主哪里敢去针对他们?
你动动他们试一试?
法家一定会跟你们拼命的!
而就即便如此,为江南引进红薯,还是柳铭淇最近几年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红薯这个东西是真正的神物。
一旦它全国绝大部分地方开始种植了,适应了各地的环境,两三年就能迎来超级丰收。
以大康对农业的重视,以及这个人口数量结构,人们完全可以实现九成以上的家庭每天能吃饱肚子。
江南民众们也一样,尝到了红薯的甜头后,只要能吃饱肚子,还有什么好埋怨的?
现代也是一样!
真香定律任何时代都存在。
……
第569章 大发现啊!!
“说起了老百姓的期望,江南倒是真有很大的一个期盼。”巩渊说道:“已经有很多老百姓向我们《江南日报》记者反映,他们很需要便宜的蜂窝煤了!特别是听说帝京府周围才两文钱一个蜂窝煤,他们很是羡慕呀!
明明我们为全天下的人做了那么多的事情,结果连京畿地区、湖北湖南、四川这些地方都能用上便宜的蜂窝煤了,我们却还是得忍受高价,这样多难受呀!”
目前的蜂窝煤是从京城的两个蜂窝煤工坊,通过漕运运送到江南来的。
是由柳铭淇的舅舅徐家两兄弟来经营的。
因为体积太大,运输费用暴涨,单价太便宜,而且价值偏低,所以大致上挣不了什么钱。
饶是如此,在京城两文一个的蜂窝煤,在江南的终端价格都卖到了最高五文一个。
也就是富裕人家喜欢用,毕竟比柴火方便许多。
穷人是舍不得用的,哪怕是去年冬天比较冷,许多人还是尽量凭借着一身正气硬扛。
倘若是两文钱一个,应该是有很多人愿意在冬天用。
毕竟江南这个环境的话,冬天湿冷,比北方还多了一种湿,难受得很。
有了蜂窝煤来烘烤,去除房间里面的湿气,绝对是一个好事儿。
因此老百姓们在跟《江南日报》的记者就吐槽了这事儿。
“记者”这个名字是柳铭淇给取的,用意是“记录听闻事件的人”,倒是古今意思一样。
记者是报纸非常重要的一环。
他们搜集来的各种小故事、市井生活、民间八卦等等,很大程度上是如今《江南日报》畅销江南的城镇乡村的重要原因。
固然许多读书人觉得这些毫无文化含量,可事实证明翔宇先生说得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东西,你不喜欢,你算老几?
《江南日报》一天比一天得畅销和影响大。
只不过……
咳咳,这里说的畅销,是一天能发行到三万多份没错,可每一份的价格不过是一个铜板。
没错。
就是只有一个铜板,连印刷费用都挣不回来,更别说一众人员的各种开支了。
巩渊以前还觉得自己可以为了理想倾家荡产,做一个洒脱的少年郎。
结果发现他是想多了。
幸好有圣人这种冤大头撑着,不然办什么报纸啊,直接拿个碗去乞讨吧。
“今年就会在江南设立一到两个蜂窝煤工坊,到了冬天应该可以用了。”柳铭淇回答得干净利落。
“真的呀?”
巩渊也就是顺口一说,没想到柳铭淇居然有了实际的计划。
“嗯,陆陆续续的全国各地都会有。”柳铭淇说道,“老百姓们说得对,这些基本的生活物资,必须要保证,不然我柳家掌管这个天下,还有人愿意拥护吗?”
对于柳铭淇所说的,无论是有点桀骜不驯的巩渊,还是老道内敛的戴飞英,都没有反驳的意思。
史书上记载得清清楚楚,前朝是怎么横征暴敛的,哪怕是这富饶的江南,也被他们逼得尸横遍野,千里哭泣。
大康太祖定鼎以来,江南有了肉眼可见的变化,大量的人口涌入。
农民们重新开始了在江南地带的耕种,各种手工业制品作坊也积极的开动,商人们也积极的开始了和海外的商贸,几十年来,不但已经恢复了活力,而且远超百年以前。
这些年江南输出了太多的资源,他们虽然怨声载道可却没有怨恨,最关键原因在于,大康朝廷拿这些物资不是为了自己享受,而是为了救人。
人心都是肉长的。
拿我的东西去吃喝玩乐,我不能忍。
但是拿我的东西去救人,好像似乎也没有那么的难受。
当然了,这里面也要有个度。
倘若让江南的民生下降得太厉害,他们还是会很不满意的。
这就归功于刘仁怀最近七八年的努力,江南民众即便是看在刘仁怀的面子上,也能忍受。
以前就知道刘仁怀在江南得人心,没想到来到了江南,却晓得他的威望是出奇的高。
这便让柳铭淇对几天之后去杭州的旅程,有了更高的期待。
刘仁怀越是强悍,越是能干事儿,这不就代表着大康江山越是稳固吗?
柳铭淇现在说的话,也不是什么场面话。
没有任何人比他更加清楚,这个天下稳定需要的是什么东西了。
粮食!
粮食!!
粮食!!!
只要老百姓能吃饱,天塌下来他们都不会管。
至少在正常情况下是这样的。
倘若遇到了尼禄这样的疯子,他在我中原唯一的下场,就是直接被暴怒的民众拖出去点天灯。
蛮横?
你再蛮横,比得过董太师吗?
烧罗马城能跟烧洛阳城一样么?
好吧,扯远了。
红薯可以帮助本来就勉强可以温饱的民众,吃饱肚子。
而吃饱肚子之后的幸福感,来源于温暖。
蜂窝煤就能在冬天给予人们这种温暖。
在寒冷的季节,燃上一个蜂窝煤,屋子里热气腾腾,感受不到寂寞空虚冷,民众们就能感受到幸福。
因此即便是皇帝不说,柳铭淇都准备在未来的两三年时间里,好好的推广一下蜂窝煤。
有了景和帝和朝廷的支持,任何的困难都不是困难。
唯一让柳铭淇觉得头疼的是,利润太高了怎么办?
现在三个地方的四个工坊,都已经达到了每月纯利润超一百万两银子了,要是全天下建四十个工坊,一个月岂不是有一千万两银子!?
任何一个世界,可不仅仅只有胡润榜单才叫做杀猪榜的啊!
成为一个超级富豪挺不错,但你成为了世界首富,放在哪个地方都不好。
……
少年在这边东想西想,便听到前面一阵喧哗,有几个人正在那里拉扯叫嚷。
他们此时是在码头旁边,距离码头大约几百米左右。
这里有大大小小的自然形成的临时集市,可以买卖一些东西。
许多船只在临走之前,还会来这里临时采购一点物资,算是最后的加码。
刚才柳铭淇便听戴飞英说过,江南的这些针对海贸的集市,是坚决杜绝有任何假冒伪劣产品出现的。
倘若被人举报了,在这边寻轮的衙役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倘若他们不处理或者包庇商贩,那么告状到了再上一级的衙门,核实之后直接抓进牢房,随时准备流放。
刘仁怀可从来不是什么心慈手软的人。
也就是他不是法家出身,否则换成了苗炎,这些人的坟头早就开始长草了。
看到此景,柳铭淇来了兴趣,带着萧素琴,大踏步的走了过去。
他身边挨得最紧的护卫力量便是大柱、樊山和张勤。
其余的一群千牛卫则是分散到了四周。
甚至还有不少绣衣卫,也在暗地里保护他。
见到柳铭淇跑去看热闹,张勤不觉一阵头疼。
这种热闹是最容易出意外的,但他又不可能叫柳铭淇不去,人家出来就是玩儿的。
幸好德王殿下不是怡王世子那样的喜欢灯红酒绿,不然那边的是非更多。
说起来也奇怪,最近怡王世子居然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每天都在操练那些侍卫和橄榄球队队员,难道是转变性子了?
柳铭淇跑到了闹嚷嚷的事发现场,自然有侍卫帮他把人群挤开。
江南人最有眼力劲儿,看到这么一副场景,赶紧让了开来。
柳铭淇看见的是一个大康人正在一只手捂着自己的眼睛惨叫,一只手抓住了一个身材矮小的黑黑域外男子。
旁边可能是那个大康人的同伴,也围在了他周围,凶神恶煞的骂着他。
而那个岛国男子脸色慌张,嘴里大声的嘟囔着什么,可没有人能听懂。
他身边的摊位已经被几人踩得一塌糊涂,许多东西就这么散落一边,显得很凌乱。
“干什么,干什么?”在柳铭淇的示意下,巩渊走了上前,说着江南的土话,“这么几个人欺负外乡人?不怕总督府的板子吗?”
刘仁怀对于欺负这些外来的商人的行为,绝对是零容忍的。
当然他也不是拉偏架,如果外来商人在大康作奸犯科,然后行奸商之事,刘仁怀会给予更严重的处罚。
赏罚分明,公正廉明,这才是刘仁怀成功的秘诀。
几个人听着他的话,脸色一变。
看他们的衣服,也不是什么有钱人,所以他们看着巩渊满身华服贵重配饰,立刻便矮了一截。
一个男子赶紧说道:“你……你不要胡说……他,他卖毒药给我们!我们要抓他去见官!”
“他把我眼睛给弄瞎了,还说是什么驱邪的挂件……这不是害人是什么?”那个捂着眼睛的男子痛叫着道:“哎哟哟……我是被他害惨了!”
“不……不是的……”
眼看着来了一个贵人,黑瘦的域外男子好不容易憋出了一句大康话:“这,这不能捏破后去擦眼睛的……”
他急得想要多说,却找不到合适的言语。
巩渊看得微微皱眉,“要不去官府吧,找判官来看谁对谁错!”
“对!”
几个男子都觉得受了欺骗,连连点头。
一个人就在地上捡起来了已经被踩得烂掉的一串红色物件,“走,拿着证据去找官老爷,让他们主持公道……啊!!”
只见柳铭淇倏的冲了过去,一把抢过了这串东西,吓得男子跳了跳。
大柱也赶紧冲到柳铭淇跟前,凶神恶煞的瞪了这个下意识想要抢回红串儿的男子。
大柱可是杀了几十个人的凶神,眼神之中杀气腾腾,几个男子吓得哆嗦了一下,赶紧的退开。
柳铭淇的心思根本就不在他们身上。
他把沾满了泥土的红串儿放在鼻子前闻了一下,然后擦了擦泥土,就这么的扯下一块,放进了嘴里。
“殿下!?”
张勤吓了一跳,“怎么能胡乱吃东西呢?”
“没关系!”
柳铭淇一边说着话,一边呲牙咧嘴的,然后大口大口的吸气,像是有点难受。
看到他这个样子,一群千牛卫紧张了起来,连忙从四面八方窜了过来,将周围的人全部围在了其中。
大家这才发现了不妙之处。
只用看着这么几十个壮汉的架势,便知道这可不是一般的富家子弟能有的排场啊!
那个黑瘦的域外海岛男子,更是恐惧的望向了柳铭淇,生怕下一刻自己就脑袋落地!
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