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第3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看着柳铭淇的连续十条“斩杀令”,苗炎便觉得柳铭淇没有开玩笑。
嗯,这也是废话。
柳铭淇看得出来苗炎的半信半疑。
可他现在根本不屑去解释。
苗黑子哪里知道,我大明中后期第一神将戚武毅公的厉害?
柳铭淇是拜读过他写的兵法的,虽然记得不全,但怎么训练一支严守纪律的军队,他太熟悉了。
直接把他训练侍卫们的现代训练方法,简略一点的拿出来就好。
再配上了戚爷爷的鸳鸯阵、三才阵,那些只知道横冲猛打的东瀛武士,完全就是送菜的。
别怀疑。
戚家军在江南一路杀敌,战损率每一次都在5%以下,打了十几年,总共补充的人还不到一半。
这和抗战的时候恰好反过来了,在万家岭战役后,张将军紧接着依靠坚城抵御倭寇,结果自己死伤四千,敌人却只死伤三百余人——这可是守城和攻城!!
当然了,这里面不能看简单的数字,而是要看双方的兵源素质。
兵源素质越强,越能很好的击溃对方。
所以柳铭淇一开始才问,这两万漕卒调养好没有。
经过了几个月的调养,漕卒的身子骨达到了正常人的水准,这是毫无疑问的。
从中挑选出五千人,大米白面猪肉的吃着,一两个月之后,力气自然就涨了起来,自然就比东瀛武士要身强力壮——现在的东瀛武士,一米四几恐怕就是主力了,至于吃饱饭,那更是痴心妄想。
要说戚继光的鸳鸯阵,可谓是集小团队作战的大成者。
通常十一人组成的鸳鸯阵,阵势绝对不是一成不变,遇到狭隘地方可以分成两个、三个小阵,各兵种的前后顺序位置,也可以根据实际状况微调。
这样灵活多变的阵法,必然是要求非常严格。
最重要的是保持一个整体,任何时候都不能慌乱,不能崩溃,否则都会死。
然后就是在训练的时候要将这些阵法变化和自己的任务烂熟于心,最好形成机械化的反应——用现代化来说就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
最后便是一定要听从命令。
小队长掌握着全队的节奏,他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判断应该怎么做。
剩下的人不能有自己的想法,更不可能自己为了杀敌人而冲出队伍,导致整个队形崩溃。
这就是强调制度的重要性。
在生死的恐怖约束之下,士兵们便会上下一心,既不贪功冒进,又不害怕而溃败,更不会把自己的战友丢给别人。
因为只要违反了,那一定是斩斩斩!
他们当兵又不是为了送死,而是为了赚钱养家糊口的。
……
第二天一早,苗炎便收到了柳铭淇写的厚厚一叠纸张。
都装订了起来,第一部分是昨天的军规,赏罚分明,没有半点含糊。
第二部分便是对士兵们的基础训练安排,参照减弱版本的德王府侍卫和千牛卫训练方法。
第三部分便是阵法。
苗炎仔细的看了一个时辰,然后才又把去淮安城闲逛吃早饭的柳铭淇给请来。
“殿下,为什么这种变幻无穷的阵法,会叫‘戚继光阵’呢?这戚继光又是哪位大贤?”他第一个问的是这个。
要说苗炎看书也很多,古今的名人都知道,为什么这个戚继光却是不晓得?
柳铭淇摇头:“这个世界上没有戚继光,但我喜欢用这个名字,有问题吗?”
苗炎一阵无语,然后不甘心的道:“没问题。”
他其实也料到了没有戚继光这个人,否则能编出如此阵法的大才,早就应该出名了,怎么会投奔到德王府去?
要是文人或者做生意的,那还可以理解。
但一个武人,作用就是杀敌立功,宗室在军事上根本就没有半点影响力。
投奔德王,就好比明珠暗投,完全是浪费了一身本事。
所以这恐怕又是德王殿下稀奇古怪的习惯之一了。
就像是他嘴里经常冒出来的那些词汇一样,天知道是从哪儿学来的,连皇上有时候都会用。
抛开了这事儿,苗炎指着策略上面的一点问道:“殿下,你这个训练方法太过简单了吧?就是每天站那儿一个时辰,然后练习向左、向右、向前、向后,最后再挥舞自己的兵器一千下。劳累不说,又太枯燥!”
“想要迅速的成兵,只能这样拔苗助长了。”柳铭淇道,“倘若你给我一年的时间,我肯定不能这么做。但现在东瀛人入侵在即,想要一两个月之内形成战斗力,只能这样。”
要说古代的训练军士,简直就是开玩笑。
平日什么各种身体打磨、各种旗号训练等等,那都是传说中的事情。
基本上可以理解为,职业军人每五天能出操一次,能简单的训练一下,便可以称之为兵卒。
这些兵卒很多连最基本的左右都无法分清楚,只是一窝蜂的冲上去,然后又一窝蜂的溃败下来。
大康禁军那样的,才能天天都训练。
倘若到了紧急的时候,直接抓老百姓,发给兵器就让他们上战场,也是常有的事儿。
因此在苗炎看起来,柳铭淇这样有心训练一两个月,已经算是很认真了。
……
第547章 要求还是挺严格的
一年时间就显得长了一些,没有必要。
他也直接感叹了出来:“训练一年?用得着这么久呀?”
柳铭淇毫不犹豫的道:“训练一年都是少的了。训练两年才会把戚继光阵运用得出神入化,基本上遇到禁军都可以不落下风。”
当年戚爷爷便是如此的。
胡宗宪让戚继光去练兵,本来答应了训练两年时间,结果中途遇到江南危急,他就叫戚继光提前出动。
戚继光回信告诉他,我可以出击,但这样的军队就不是我想要的,而且一定没有什么好的效果。
倘若您能再等我一年的时间,我敢给您保证,他们就是您的王牌,任何倭寇都不足为惧。
胡宗宪也是狠人,回信告诉他,你不用来了,我等你一年。
然后他就亲自率领军队和倭寇死拼了一年。
接下来的故事大家就知道了,戚家军成军之后,纵横无敌,从江南杀到漠北,从来没有输过。
所以如今在柳铭淇的眼中,这群哪怕是训练出来的漕卒,充其量就是战斗力三十分,连及格都达不到。
但是把他们拿来对付一些东瀛武士,却也是合格了。
至少在强大的生死存亡压力下,以及一百两一个人头的奖励刺激下,不会出现几千人被几十个倭奴撵着跑的羞辱情节。
苗炎颌首笑道:“这还多亏现在我所处的位置是江南,是最繁华地带之一的淮安城,不然光是这五千人的吃食,就够我头疼了。”
前面说过,普通的军士们一般是五天出一次操,训练强度也不大。
倒不是因为将军们敷衍了事,而是实际条件限制。
都是二三十岁的壮汉,平日里没事情做,一顿三碗白米饭都能干下去,哪怕是野菜窝窝头,也能吃十个。
训练必然是消耗体力的,你如果训练一天,只给他们吃两碗饭,或者喝一些稀饭,这么多练十几次过后,反而这群军士会被练垮,成为废人。
为什么?
摄入的热量和能量,远远无法抵消连续的巨大消耗,所以一直是入不敷出,他们当然身体就垮了。
可如果你让他们敞开了吃来补充能量,长肌肉,那这笔消耗可就有的算了。
平均一天一个军士消耗五斤粮食,那都是轻而易举的。
如果运动量再大一些,一天吃十来斤都没问题。
比如柳铭淇训练的三百侍卫和千牛卫,他们一天吃四顿,就是吃这么多。
别觉得夸张。
你去看看那些工地上的工人们就知道,一顿饭吃两斤米、一斤肉和菜轻轻松松的。
觉得不可思议的人,纯粹就是其它的食物和热量摄入太多,所以才觉得吃那么多东西很夸张。
算一算。
哪怕一天一个人消耗五斤,五千人也是两万五千斤粮食,一个月下来便是七十五万斤,六千二百多石。
三个月便是两万石了。
如此重的消耗,也只有江南这么富裕的地方才能承担,也只有江南最富裕的衙门——漕运衙门才能负担。
别看现在漕运衙门四处都在漏风,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们的底蕴还是很强的。
别的不提,一应商人们做生意最重要的通道便是大运河。
你想要在大运河上航行做买卖,第一个不能得罪的就是漕运衙门。
所以漕运衙门想要买米的话,你说你开价多少合适?
比市场价便宜一成?
想多了!
最多就是半价!
人家漕运衙门就是这么的蛮横!
当然了,苗炎到了漕运衙门之后,肯定没有这么凶残贪婪。
他是按照市场价格来买,价格也比京城里便宜多了。
苗炎说起了粮食消耗,柳铭淇也想到了一个问题:“苗大人,倘若东瀛人攻进来,破坏了农业生产,抢夺粮食,粮食价格肯定会涨啊!你还是多囤积一点的好!”
苗炎马上恍然大悟的点头,赶紧命令身后不远处站着的苏子山过来,吩咐了几句,让他尽快买粮去了。
“这江南的买卖真是方便快捷,直接用飞鸽传书来回签字画押便可以定下交易,然后我们派人拿钱去买,去搬运回来就行。”苗炎感叹的道,“什么时候全天下做生意都有这么方便就太好了。”
“富裕了之后,人们的思维和观念不断的进步,那么这些东西便可以传播开了。”柳铭淇笑着回应。
这跟现代的移动支付一样。
别看那些农民们很多都不识字,连银行卡都不一定有。
但人家直接就跳过了这个环节,移动支付用得很溜,比欧美那些高级发达的社会都还用得普遍熟练。
所以不要太过担心,老百姓的生活智慧是天生的,非常厉害。
再顺便说一句,柳铭淇很是佩服这个世界的飞鸽传书方式,简直是玩到了一种新的境界。
军用、政务、商用等等……各种各样的行业都离不开这种便捷的传输方法,使用得非常频繁。
尤其是江南。
柳铭淇这几天来到江南,途中在船上观看江南风景的时候,起码看到了成千上万只的信鸽在空中飞来飞去。
白天如此。
晚上也如此。
由此可见江南的商业有多么的发达,各种变化有多么的快。
也正是这种效率的追求,才使得他们在信鸽的培养和进化方面,花费了大量的心血,今时今日的信鸽,已经进化得比现代的都差不了多少了。
所以才有了之前曹家吃的那么大的亏。
思绪之中,苗炎又指了一处道:“殿下,不知道你写的这个有兄弟同村同乡之人优先选拔,这是不是要激发他们的合作能力?”
“对。”
柳铭淇道:“只有自己的亲人朋友还在这支部队里面,他们就不容易放弃,哪怕是自己死,也希望给对方留一条生路。有着这样信念的军队,又何愁士气不足?”
众所周知的,古罗马有着强悍到极致的军队。
鼎盛时期他们通常都是以一抵十的战斗,且绝大部分时间都取胜。
为什么?
说起来有点尴尬。
他们编在同一个队伍的战士,不是兄弟朋友,就是伴侣。
你没看错。
就是伴侣。
虽然那种钢铁壮汉之间的爱情,让人有点毛骨悚然,但事实就是如此,古罗马人一向都这么干。
所以你想想,为了自己的兄弟朋友,为了自己的爱人,他们会不会拼尽全力作战?
包括温泉关赫赫有名的斯巴达三百壮士,基本上也是这样的配置。
只不过三百人对抗波斯二十万人,那纯粹是吹牛,他们还有别的联军,总数差不多是一万人。
但最出彩的的确是国王带领的三百勇士。
好吧。
回到眼前来。
柳铭淇自然不可能那么的恶心,所以他在借鉴的时候,就采用了戚爷爷的那一套。
全部选择乡邻兄弟亲戚等等,这样大家聚集在一起,才容易为了胜利和活命,打出让人瞠目结舌的一仗来。
苗炎也懂里面的道理,他笑道:“这些人聚在一起,对于战斗力肯定是好事儿,但管理起来却更加麻烦啊!”
“简单得很。”
柳铭淇道,“您看到我在军法里面加了连坐法吧?针对的就是他们!你犯错了,不只是你受罚,而且你的兄弟都受罚,如果因为你的过错,全队都要被处斩……大人你说,他们敢不敢掉以轻心,敢不敢阳奉阴违?”
“不敢。”
苗炎笑了。
身为法家重臣,他当然晓得严苛法令的作用。
在战场上的时候,严苛法令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的。
但要有一个前提条件,赏罚分明。
你不能总是苛刻的对付战士,然后连一口屎都不给他们吃。
这样下去,不是士气低落就是直接“反他娘的”。
只要你给予了他们希望,给予他们改变命运的希望,那么他们就会不顾生死,拼命的向前。
戚继光虽然严苛到了极点,但给予战士们的奖励是从来不打折扣,而且经过他保举出任六品以上官员的义务人就有一百多个。
如此的荣耀和财富加身,哪个不愿意努力拼搏?
柳铭淇此时想到了这一点,不觉顺口道:“实际上这群人还是差了。要是能换成义乌兵,这么训练两年,成为天下一等一的精兵都不为过,九大禁军也不过是和他们平手而已。”
“这么厉害?为什么啊?您怎么知道?”苗炎不解的道。
他当然知道义乌,是一个出矿产的地方,穷乡僻壤,在江南很是落后。
“嘿嘿,因为穷山恶水,才能出精兵啊!”柳铭淇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选择了一笔带过。
我能告诉你,之所以知道,就是因为戚爷爷什么兵都不选,专门只选义乌兵吗?
义乌人很穷,所以在争夺矿产、水资源等等时,经常都是一个村一个村的男女老少齐上阵,凶残不要命得很。
这样的人最适合做军人。
等到江南平定了,大同九边想要请他去坐镇,剿灭蒙古部的匪徒,朝廷官员都建议是“募五千义乌兵同往”,由此可见义乌兵已经打出了气势和威风。
见到柳铭淇不肯多说,苗炎也没有多问。
他对柳铭淇道:“殿下,您是怎么想出这么多奇奇怪怪的兵器的?比如说这个南方的毛竹打造成狼筅,还有镗钯,它的尖端之外的弧形,居然是如同刺猬一样的,要是戳在人的身上,还不马上戳得浑身是洞啊?
而且这个队伍,兵器长短结合,有防守,有护卫,有远程,有近战……真的要是训练好了,就这么一个小队,面对一百人的乌合之众,那也是势如破竹的碾压呀!”
柳铭淇也没有客气,指了指上天:“应该是神仙教的吧!”
苗炎哑然失笑。
可他却没有表示怀疑,这样的惊世才华,也只有天授才能解释得了了。
实际上,柳铭淇的“戚继光阵”,和原版的戚武毅公“鸳鸯阵”,还是有不小差别的。
原版鸳鸯阵是有火枪手的,可以拿着火铳远距离击毙最凶悍敌人,又因为周围有保护,可以从容的更换弹药,再做攻击。
现在大康都没有火铳,所以只能换成了弓箭手,这样的威力也不知道会减少多少。
不知道可不可以培养掷弹手,让他手里带着几颗土制手雷,倒是比较简单的事儿嘛!
第548章 我们太强了!?
柳铭淇在淮安城多呆了三天。
他本来想简单的培训苗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