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第3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年代的写故事的人,大多没有柳铭淇这么讲究,哪怕是再怎么矛盾的事情,他们都能写到一起,一点儿也不会尴尬。
反正只要他们自己不尴尬,那么读者也不会尴尬。
好了。
说回来。
在一口气先印刷了二十万册送到江南去之后,这边的京城也开始小量的开始了铺货。
以现在柳铭淇的名声,特别是在《梁祝》之后,他的基本盘已经形成了。
一看到各个书坊门口打起了“德王殿下继《梁祝》后,又一部鸿篇巨著——《天仙配》震撼推出!”的标语,无数痴男怨女便涌了过来,纷纷买上一本支持。
好家伙!
古代人也有这样的宣传语,直接放在一千年之后,都不会落伍。
偏偏大家还吃这一套。
京城里面别的不多,勋贵子弟、宗室子弟、朝臣子弟们一大堆,另外各种富商富豪一大堆。
这和后世是一样的。
别看首富不是在京城,但京城的富豪总数量比起上广深都要多。
有这些人捧场,再加上了花楼姑娘,有点闲钱人家的子女们,也都去买了一本,轻轻松松销量就突破了两万册。
这样的销售数量,俨然已经是很厉害了。
寻常的话本,能卖一千本的都不错。
然后剩下来就被盗版给收割了。
裕王府出版的《天仙配》不但本身写得好,制作的工艺也很好,值得长期保存,所以才能卖这么多。
就这样,市场上各种盗版已经飞了起来,这事儿连帝京府衙门都没办法管。
盗版这种事情,千年之后都没办法解决,更别说现在了。
卖出话本是一回事儿,再看《天仙配》的内容,又是另一回事儿。
有了上一次《梁祝》“致郁”的表现,许多人拿着书的第一反应,还是有点心惊胆颤。
他们想要看,却又害怕再次看到那么悲剧的故事。
尤其是以那些夫人小姐们最为纠结。
但不管如何,他们还是要打开来看看,才会甘心。
结果这么一瞧,嘿,果然大部分没有出他们的所料,这又是一个悲剧的爱情故事。
可是呢,德王在最后却又给这对夫妇安排了一线希望。
用鹊桥来安排他们相会,至少一年能见一天。
就是这么一点点小小的善良,一下子让前面哭得梨花带雨的一群姑娘小姐们破涕而笑,众多年轻人握拳欢呼。
看吧。
读者们就是这么的容易满足。
有了《梁祝》的故事打底,《天仙配》只要稍微有那么一点希望,他们都心满意足。
更别说在倒数第二页的“银河相会”插图之后,最后一页德王还写了一首词在上面。
《鹊桥仙·纤云弄巧》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毫不夸张的说,只要是文人骚客,痴情女怨情妇,一看到这首词就会沦陷。
跟之前《锦瑟》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有异曲同工之妙。
江南第一才子荆睿思,看到这首词的当天晚上,就在聚会中大声的背诵出来,还莫名其妙的大哭一场,边哭边喊“德王殿下真乃人间至情至性之人,写尽了情之辗转反侧,肝肠寸断。”
好吧。
所有人都觉得,这家伙肯定是之前受过什么情伤,所以才会被这么激动。
又有人去问江南第一狂徒巩渊,这个最著名的柳铭淇的疯狂崇拜者则是毫无波澜的道:“难道德王殿下写什么好东西出来,是很值得惊奇的事情吗?诗词之道虽然是小道,可德王殿下仍旧能傲视众生,这也是理所当然的。”
是的。
巩渊向来不喜欢那些情情爱爱的东西。
他最爱的还是柳铭淇的两个经典论述——“舍生取义说”和《劝学》。
认为这才是大爱,才是人一辈子应该去学习和深究的道理。
甚至于最近巩渊还写了一篇多达万字的《劝学》读后感,拿出去也震住了许多人。
据说就连法家的大佬苗炎,看到这篇文章都想见一见巩渊。
可巩渊拒绝了。
他的志向不在朝廷,而在怎么去纠正朝廷的弊端,让他们更好的为天下子民服务。
幸亏这是在大康。
如若是在我大清,恐怕巩渊已经凉了。
……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欣喜。
有一家人肯定是很头疼的。
礼王府里面,礼王和儿子宁王,便相对而坐。
“你看了铭淇的《天仙配》了,怎么样?”礼王问儿子道。
“很好,立意好,文笔好,情节好,也拥有丰富的想象力,不愧是铭淇!”宁王柳铭观由衷的赞赏道。
礼王哭笑不得,“你就这么推崇他?”
“当然!”
柳铭观点点头,“爹,孩儿知道你的意思,我和他是竞争关系。但铭淇的确是很有才,这是不容置疑的。”
“他有才,不就衬托出你才能不够吗?”礼王反问道。
“这倒不一定。”柳铭观笑道:“铭淇只是有才,可他这种才能,和朝廷朝政是格格不入的。他对于系统的朝政是一点儿都不熟悉,也不上进……您总知道他先前对三个人事问题的回答吧?”
“哈哈!”
一想起这个,礼王就笑了起来:“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这个小家伙,还真是如同裕王府宣扬的那样,对皇位没有丝毫兴趣啊!”
“铭淇本来就不是那种热衷于名利的人,他或许也知道,自己继承大统的缺陷,根本比不了我。”柳铭观充满着自信的道:“我虽然比不上太祖太宗,但像是皇上这样的种种缺点和过错,我却是不会再犯的!我大康也经不起这样继续的折腾了。”
“嗯,你有这个想法就好!”礼王欣慰的看着儿子,“放心吧,爹会鼎力支持你的!我们的朋友也会支持你的!!”
柳铭观淡然一笑。
他依仗的可不是别人的支持,而是自己的实力。
原本以为自己这辈子是富贵王爷,但他却也从来没有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
二十年的饱读诗书,和朋友们对古往今来的王朝兴衰讨论、对各种制度的讨论……等等,让他的生活非常充实。
其实原本这样他也挺满足了。
没料到现在居然一个天大的机会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想着自己满腔的才华和抱负,终于有机会在现实中施展,这位如今的宁王殿下便充满了动力。
我一定会好好治理天下,让皇上知道,他没有选错人!!
第441章 烤红薯
“淇叔儿~~”
远远的,一个小人儿就冲着柳铭淇挥手。
然后她就飞快的跑了过来。
少年一把抱住了小女孩儿,搂着她转了一圈儿,才笑道:“念妤你长高啦?”
“嗯!大家都这么说呢!”
长乐公主笑嘻嘻的道。
两人说着话,穿着一身便袍的景和帝也走了过来。
一走过来,皇帝就一脸的嫌弃,“铭淇,你找的什么地儿啊?声音又嘈杂,到处又闹哄哄的,这样的地方有什么好看的?”
此时他们所在的地方,就是位于帝京府之外的白糖工坊。
这里面积有三百多亩,占地非常的大。
大部分已经使用的面积,都是拿来做白糖的。
噪音来自于压榨白糖和搅拌糖水而来的声音。
平日里经常在这边还不觉得,但初次过来的人,肯定觉得闹哄哄的。
柳铭淇对他道,“您知足吧,这还是角落,要是到了那边的甘蔗压榨工坊,肯定声音更大。”
景和帝也只是顺口埋怨一句,听着柳铭淇讲话,他又来了兴趣:“你今天叫我过来,是为了看看怎么制作白糖吗?听说你这边已经有差不多三千多人了?”
“好像比这个数目还多,主要就是运输、压榨和搅拌工坊的人最多。”柳铭淇道,“等到今年年底,依旧从浙江和福建运送来甘蔗,恐怕需要的人会更多。”
白糖工坊现在实际上还在用存货。
都是今年三四月份从浙江、广东和福建运送来的,储存在了地底下的地窖仓库里。
然后现在就一直在用。
因为买得很多,倒不会缺货。
不过即便是再多一倍,以现在白糖工坊的产能和条件,都能完全吃得下。
所以今年巧莲已经比去年多定了数千万斤的甘蔗,随时还有可能加单,让种植地的农民和商户们都笑得合不拢嘴。
“这是好事儿呀!”
景和帝赞叹道,“要是它能像造纸工坊一样,一口气解决上万人的生计,那才是值得庆幸的事情!”
“上万人算什么?十万人都行!”柳铭淇想也不想的道。
“真的?”景和帝明显不信。
“您等着看吧!”少年道,“不过不会只是京城的工坊,我准备在湖南建立一座工坊,再在福建建立一间。”
景和帝当即就不满了,“咋了?咱们京城的人就个个跟你一样,都是大富豪,用不着干活儿的机会了?”
柳铭淇鄙视的看了他一眼,却被皇帝马上回瞪回来。
“陛下,您怎么能如此想呢?”柳铭淇无奈的道,“京畿地区的人是您的子民,湖南和福建的也是呀!
我之所以选这两个地方,一方面是它们本身就是原产地,四川的甘蔗通过长江水道拉到湖南,广东和浙江的甘蔗通过水道海道拉到福建,成本比运送到京城低多了。
另一方面,这两个省份富裕吗?咱们给他们几万个工作的机会,不也是让当地老百姓安居乐业吗?他们富足了,自然江山社稷就安稳了呀!”
景和帝讪讪的一笑,当作没事儿的道:“不说这些不关紧要的事情,对了,你到底叫我们来干什么?你不知道我非常忙的吗?”
这个皇帝,脸皮还真有点厚。
柳铭淇心中不停的吐槽,表面上还是笑嘻嘻:“陛下,咱们要劳逸结合嘛,我今天请您过来,是为了让您见证奇迹的。”
“奇迹?”
皇帝一下子便来了兴趣。
不过他左看右看,就是前面有几亩绿油油的田地,别的就是高墙,哪有什么惊喜的样子?
柳铭淇看了看紧跟着景和帝的赵寿,又看了看五步开外的张勤,再看了看十来米之外的一群千牛卫,压低了声音说:“陛下,奇迹就在我们的脚下。”
景和帝下意识往地下一看。
泥土
土地
除此之外别无他物。
他不觉笑了,“赶紧说,别卖关子!难道你还要找我来挖宝呀?”
“对,就是挖宝!”
柳铭淇认真的点头。
看着柳铭淇一本正经的样子,景和帝再次望向了脚下,却还是无所得。
“难道这里埋藏着前朝的一个藏宝库?”景和帝发挥着想象力道。
“不是……啊,来了!”
柳铭淇正想给他解释一下,便看到樊山提着一个篮子走了过来。
张勤等人是认识樊山的,不过尽职尽责的张勤还是拦住了樊山,打开了篮子看了看,才让他走过来。
柳铭淇不在意。
张勤这个家伙天生就是如此,换做在朝堂上,一定是一个法家的最好苗子。
少年把篮子上面的布给揭开,顿时一股微甜的香气便飘散开来。
站在旁边没说话的长乐公主兴奋了,“淇叔儿,这就是你今天要请我吃的好吃的吗?”
柳铭淇特意叮嘱皇帝,要把长乐公主带来,她就猜到是有好吃的了。
淇叔儿真是一个天才,不知道做出了多少好吃的,让她平日里都吃好多东西。
要不是柳铭淇注意让小念妤锻炼身体,比如跑步、拉伸身体、做体操之类的,小丫头不变成胖子才怪。
当然了,也因为营养丰富,锻炼恰当,所以小念妤才长了个子。
柳铭淇自然也不是想要她长个子,这些古代公主短命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吃得太精细,外加一天到晚没有屁事做,身体不好又精神郁闷,活生生的被憋死的。
少年让小念妤这么做,就是想要她健健康康的长大,顺顺利利的活一辈子,至少得活到七八十岁吧!
看着满怀期待的长乐公主,柳铭淇从里面拿了一个巴掌大小的褐红色、外皮都塌下来的东西,直接掰开了来。
除了露出金黄色的肉之外,更加浓郁的香气也飘散开来。
连景和帝都耸动了几下鼻子,“这是什么?”
“它叫红薯。”柳铭淇把一半递给了小念妤,另一半给了皇帝,“您也吃吃。”
对于这种事情,赵寿早已司空见惯了,不过张勤却站了出来。
“等一等。”这位千牛卫校尉喝道:“陛下,按照规矩,应该由我们先吃。”
景和帝正拿着打量呢,还没准备吃,闻言笑道:“承明,不至于,不至于。”
“哇,好烫,好香,好甜……”
这边正说着呢,那边的长乐公主早就已经开始吃了。
由于刚刚烤制熟,红薯还有些烫,不过长乐公主这种小吃货自然知道该怎么解决。
她一边吹着气,一边把红薯在手上来回颠着,然后趁机咬那么一口。
张勤见状脸都黑了,“公主殿下……您……”
“哎呀,张叔儿,我知道的啦,不能乱吃别人给的东西。”长乐公主嘴巴里含着红薯肉,含糊不清的道:“但这是淇叔儿给的呀,淇叔儿最爱念妤了,他怎么会伤害我?”
柳铭淇虽然不介意张勤的敬忠职守,但听到小丫头这话,也是心里暖洋洋的。
他蹲下来,对着小丫头的脸蛋儿就连亲了几口。
长乐公主吃吃的笑着,然后又连续吃了几口红薯,眼睛发亮的对景和帝道:“皇爷爷,你也吃呀,这个好好吃哟!”
景和帝看了看手里的红薯,又看了看张勤,正想说话,张勤就抢先道:“陛下,无依规矩,不成方圆,既然宫里有这样的规矩,那么一定要执行!”
赵寿心里想的其实和皇帝一样,不过见状也知道张勤没错。
他赶紧的伸出双手,“陛下,老奴有点嘴馋了,不如赏赐给老奴吃吧!”
景和帝叹了一声,顺手递给了赵寿。
然后他还给柳铭淇解释了一句,“没办法,他们也是听命行事。”
寿王被毒死之后,宫里对于食品的检验提高了很多。
像是平日里皇帝吃的东西,都由千牛卫和内侍先后试吃,然后才能给他。
弄得很繁琐,有时候也会因为等的久了,冷了味道不好吃,但景和帝也明白,这事儿马虎不得。
再出现一次这样的悲剧,大康说不定都得垮掉!
柳铭淇并不知道缘由,他只是以为是因为仁王忽然暴毙的缘故,所以宫里的盘查戒备才变得森严了。
看着张勤还站着,少年就又递给了他一个,“张哥,你尝尝。”
“谢谢王爷!”
张勤恭敬的接过来,学着刚才柳铭淇的样子掰开,二话不说的就往嘴里塞。
“味道怎么样?”少年问他和赵寿道。
“好吃!”
“甜,软,绵……”
两人的回答各不相同,但意思是一样的。
尤其是赵寿。
他年龄老了,牙口本来就不好,平日里就喜欢一些耙软的东西。
所以之前那个蛋糕,他才吃得那么起劲儿。
现在这个红薯,烤制得非常耙软,纤维又不粗糙,当然非常合乎他的胃口。
景和帝闻着香气的同时,又看着他们三个大吃,特别是孙女儿都开始让柳铭淇给她拿第二个了,心里更是痒痒得不行。
“承明?”
皇帝眼巴巴的看着张勤,“行了吗?行了吧?”
张勤是飞快的吃完了一